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11-10 08:41
11月9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出席,介紹陜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了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丁廳長介紹情況。
丁紀民: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本場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水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是貫徹新時代治水思路、落實“四水四定”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旱災害防治、改善水生態環境、完善水安全保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提出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加大水利等領域投資力度。國務院部署抓緊啟動和開工一批成熟的重大水利工程及管網、治污設施等配套建設,分步建設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謀劃后續加快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謀劃、連年啟動一批關乎陜西發展大局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省水利廳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扛起政治責任,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陜西水利新發展格局,支撐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系統科學謀劃。積極推進工程前期論證,合理確定工程建設目標任務、規模和標準。引漢濟渭工程和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引漢濟渭二期、延安王瑤水庫擴容、榆林蔣家窯則水庫、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白龍江引水、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一期工程6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后續加快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各級水利部門嚴格履行建設程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抓好工程質量把控,加速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科學謀劃工程布局,系統構建水網框架
一是精心謀劃“十四五”發展藍圖。編制印發了《陜西省“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規劃總投資1490億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立足省內、南調漢水、北引黃河、縱橫成網,持續完善五大工程體系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五大支撐體系保障能力。按照“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定位,以東莊、古賢等重點水源工程為節點,以黃河、渭河等天然河流水系網為基礎,以引漢濟渭、榆林東線引黃等資源配置工程網為紐帶,以智慧水利智能管控信息網為支撐,加快構建“五縱十橫”陜西水網構架。加快實現工程設施配套齊全、資源配置科學合理、節水管控精準高效、水旱災害應對可靠、公共服務智能高效、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水安全保障目標。
二是全面落實黃河國家重大戰略。編制《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規劃6類143個項目,加強與省級有關部門的配合協作,分級分類梳理謀劃好水利項目,著力落實好后續重大項目儲備,建設水資源保障、生態安全保障、防洪減災保障、支撐保障等重大水利工程。
三是持續履行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責任。解決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后漢江補水問題,推動引嘉入漢工程等列入國家“十四五”重點規劃。
二、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今年年初確定的石川河生態補水、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一期攔沙工程、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治理工程、城鄉供水提升多元投資工程等9項(類)擬開工重點水利項目,經過周密部署,排除汛情疫情等各種困難,已于三季度前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規模約269.2億元。目前,全省各項在建水利工程完成投資300.78億元,占全年375億元投資目標任務的80.21%。其中,引漢濟渭等6項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資63.60億元,水利建設步伐顯著加快。
一是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進度。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復的《黃河流域綜合規劃》《黃河流域防洪規劃》中確定的黃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由水利部聯合陜晉兩省人民政府按照40:30:30的出資比例共同開發建設。目前,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可研報告已通過水利部審查,審查意見已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工程立項審批前置要件16項中,由我省辦理或協助辦理的12項前置要件于11月3日已全部辦結。白龍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水利部復審,延安段工程與可研同步推進的相關專題進展順利,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省級相關主管部門已出具支持工程建設批復文件。延安王瑤水庫擴容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復審,初步確定了王瑤水庫擴容工程任務、規模及總體布局。榆林蔣家窯則水庫可行性研究報告咨詢評估工作已完成,相關前置審批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進展順利。漢中焦巖水庫工程任務與規模論證報告通過省水利廳審查,停建令正在加緊辦理。
二是加大推動在建工程建設力度。引漢濟渭調水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剩余700米將全線貫通;三河口水利樞紐已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閘蓄水,常規發電機組已完成廠內調試;黃金峽水利樞紐完成二期截流,正在進行全壩段混凝土澆筑施工。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黃池溝配水樞紐黑河供水連通洞累計開挖222.4米,南干線累計開挖30.8米,北干線累計開挖108.4米。涇河東莊水利樞紐準備工程已基本完成。施工供水工程已全線貫通,基本具備供水條件;8條場內施工道路已建成通車;施工供電、施工通信及施工營地等工程基本完工;大壩左右岸岸坡開挖至設計高程,已累計完成土石方開挖280萬立方米;導流洞工程全面建成,通過導(截)流階段驗收,并于10月21日成功實現涇河截流。東莊水利樞紐目前已全面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建成后將成為陜西庫容最大、拱壩最高的水庫工程。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黃石溝調蓄水庫導流洞、放空洞全線貫通,完成底板及側墻頂拱澆筑、結合段襯砌及灌漿。高家塔三級泵站完成營地回填及一期開挖工程,正在進行大壩、隧洞、溢洪道開挖。斗門水庫完成圍壩填筑10.3千米,護坡7.93千米,貫通分洪渠、臨時引水渠5.4千米。石川河生態補水工程主體工程已完工,具備向石川河生態補水條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包括27個單體,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恒口示范區奎星水庫、銅川南寨水庫主體工程已完工。
三、多措并舉統籌推進,切實強化保障支撐
一是強化要素保障,高效協同推進。做好工程建設用地保障,積極配合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規劃空間依據,協調自然資源、林業、文物等部門,破解項目用地瓶頸;建立省、市、縣政府部門及項目法人四級聯動機制,省水利廳牽頭抓總、統籌協調,高效落實要素保障,進一步加強重大水利工程推進力度,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明確責任,分解落實月度目標節點和攻堅內容,確保項目“每周有進展、月度有突破”。
二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工程投資力度。通過中央資金支持、省級財政支持、省際配合協作、申請發行專項債券及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資執行力度,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作為當前擴大有效投資的突出重點,穩步加大重大水利工程投資,堅持把投資向重大水利工程傾斜。嚴格落實投資計劃執行調度會商制度,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
三是強化建設管理,嚴格把控工程質量。各級水利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加大水利建設質量考核,連年組織召開全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現場推進會,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四項制度”,加強在建水利工程質量的政府監督抽檢,掌握工程質量安全情況,確保水利工程質量,打造百年精品工程。加強信用管理,修訂完善了《陜西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實施細則》《陜西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公告辦法》等文件。印發了《水利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實施意見》,建立工程質量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和建設質量終身責任制,確保全省水利項目建成后長久發揮效益。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水平。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月”、“事故應急處置演練”等宣傳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樹牢安全生產理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安全素養,促進全省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和安全生產形勢的進一步穩定。
下一步,省水利廳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省情水情實際,進一步找準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方向、路徑、舉措,加緊謀劃策劃下年度重點推進的水利工程,進一步明確新階段水利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在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上下功夫,以高的標準、嚴的作風、強的保障,統籌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順利實施,加快“陜西水網”建設,全面提升水治理體系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丁廳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秦嶺輸水隧洞是引漢濟渭工程連接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紐帶,多位院士、專家評價秦嶺輸水隧洞施工難度世界罕見。那么,請問秦嶺輸水隧洞難在哪里?采取了哪些先進措施?預計何時貫通并向西安供水?
丁紀民: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秦嶺輸水隧洞是人類首次從世界十大山脈之一的秦嶺底部穿越,隧洞長98.3千米、最大埋深2012米,是整個調水工程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秦嶺地質構造復雜,采用鉆爆法和TBM法聯合施工,自2011年開工以來,斷層塌方、巖爆、超磨蝕硬巖、突涌水、有害氣體等地質災害疊加發生;超長距離通風、精準貫通測量、高溫濕等技術難題超過現有技術規范和已有工程實例,國內多位院士、專家評價秦嶺輸水隧洞施工難度世界罕見。
秦嶺輸水隧洞施工過程中,引入了超前地質鉆機、三維地震波法、瞬變電磁法、激發極化法等多種超前地質預報手段,研發了人工智能巖爆預測預警技術、巖爆防治快速施工成套技術、超長距離施工通風技術,采取了刀具技術攻關研究、設備改造、注漿封堵、安全監測、TBM南北接應施工等措施,有效加快了施工進度,預計2022年上半年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屆時漢江水將通過98千米秦嶺輸水隧洞到達位于關中周至縣境內的黃池溝配水樞紐,再通過黃池溝配水樞紐接入黑河西安供水管道,實現向西安市先期供水。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記者。目前群眾比較關心東莊水利樞紐工程,請問東莊水利樞紐的節點工期是怎么計劃的,建成后會帶來哪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丁紀民:謝謝這位記者朋友對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的關心和支持,接下來我簡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東莊水利樞紐工程于2018年6月開工建設,今年10月21日,成功實施了涇河截流。計劃在2022年9月,大壩第一倉混凝土澆筑;2023年,東莊水利樞紐供水工程開工建設;2025年11月,下閘蓄水;2026年12月,主體工程完工。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是我省庫容最大、壩高最高、單體投資額最大的水利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工程建成后將發揮四大效益。首先是防洪減淤。東莊水利樞紐投入運用50年,可減少入渭泥沙30.51億噸,減少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6.57億噸,使渭河下游河道累計淤積厚度由2.6米減少為0.76米,維持渭河下游堤防防御洪水的標準至少38年不降低;可減少入黃泥沙約25億噸,減少黃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約10億噸,減淤效果顯著。有效解決黃河、渭河淤積和洪水災害問題,渭河下游“小水大災”現象將不復存在。在供水發電方面,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5億立方米,其中供給涇惠渠灌區水量2.73億立方米,使灌溉保證率從30%提高到50%;供給銅川新區、富平縣城及工業園區、西咸新區及三原縣城城鎮生活和工業水量1.62億立方米,供水保證率達到95%。電站裝機容量11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85億度。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25萬噸,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最后是改善生態。東莊水利樞紐運行后,全年每日流量均大于生態基流5.33立方米每秒,確保涇河下游不斷流,涇渭濕地不萎縮、不退化。生態敏感期下泄流量不低于10.66立方米每秒,汛期下泄流量不低于15.99立方米每秒,對改善魚類繁殖期間的河道生態環境和下游汛期河道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庫區形成的長97千米,面積7.3萬畝的水面,將大幅改善涇渭流域生態環境,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東莊水利樞紐建成后,將從防洪減淤、供水發電、改善生態四個方面做出貢獻,將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把惠民利民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涇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提問: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您剛才提到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我省和山西聯合建設的,請問其管理體制和工作對我省的意義?
丁紀民: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首先,工程按照“政府主導、財政補貼、市場運作、流域與區域雙贏”的開發原則,由水利部聯合陜晉兩省按照40:30:30的出資比例成立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開發有限公司(項目法人)。我省通過行使出資人權利,委派、推薦高中層管理人員等途徑,在黃河古賢水利樞紐開發有限公司中貫徹我省主張。
第二,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開發對陜西省的意義可概括五點:一是降低潼關高程,改善渭河下游嚴峻的防洪形勢。通過攔沙和調水調沙,使小北干流河段沖刷,潼關高程降值可達2.2米,可改善渭河下游的防洪形勢。二是改善我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水庫建成后,通過調整供水水源,可退還河道生態用水,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水庫蓄水后將形成一條200千米長的綠水帶,可改善陜北黃土區生態環境。三是為我省提供可靠的水源。工程每年可向我省供水17.25億立方米,改善和新增我省灌溉面積448萬畝,使我省渭北涇東地區邁入自流時代。同時由于庫區水位抬升,為延安地區減少抽黃揚程約110米。從根本上解決我省渭北涇東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和改善延安地區用水條件。四是為兩岸經濟發展提供清潔能源。電站年均發電量56億度,為我省提供優質的電力資源,對緩解我省電網調峰矛盾,落實碳中和、碳達峰要求具有重要作用。五是改善水庫移民生產生活現狀,助力區域鄉村振興。通過移民搬遷,從根本上改變移民生活現狀,建設期可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
同時,按照黃委古賢籌建辦關于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2021年工作計劃安排,2021年11月30日前,可研報告通過咨詢機構咨詢。2021年12月31日前,力爭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立項批復。
歡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關心陜西水利事業,再次感謝各位記者的提問。
李惠:感謝丁廳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