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產品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一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09-27 08:55

9月23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高陽、副廳長鄭曉燕、藝術處處長覃彬、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出席,介紹“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產品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對我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從今天起,我們舉辦“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今天是這個系列發布會的首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高陽先生、副廳長鄭曉燕女士、藝術處處長覃彬先生、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女士,請他們圍繞“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產品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高廳長介紹情況。

高陽: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全省文旅行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目標要求,乘勢而上、積極作為,一批標識度高的文藝作品廣受好評,一批標志性強的項目建設落地推進,產業吸引力、供給力、影響力明顯增強,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作用突出。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向各位記者作以介紹。

第一,狠抓精品創作,力促文藝事業上高原攀高峰。統籌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和重大文化活動組織,為全省追趕超越凝神聚氣、營造良好文化氛圍。一是文藝創作精品迭出。推出了大家熟悉的話劇《平凡的世界》《路遙》、舞劇《青銅》、秦腔《關西夫子》等一批優秀劇目,話劇《長安第二碗》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情景劇《延安保育院1946》獲“紅色故事會”全國大賽特等獎,8部作品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優秀劇目,話劇《共產黨宣言》《路遙》全國巡演百余場,“陜派話劇”繼“長安畫派”之后,成為陜西文化又一新的標志性符號。“十三五”時期“文華大獎”獲獎數量全國第一。二是秦腔藝術精致傳承。由文化和旅游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成功舉辦首屆國家級秦腔藝術盛會—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20余項活動惠及線上線下群眾600余萬人次,充分展示了我省藝術人才培養和劇目創作的豐碩成果。起草制定《秦腔藝術傳承發展條例》《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方案》,厚植了傳統藝術發展根基,增強了保護傳承利用動能。三是重大任務精彩圓滿。組織橫山腰鼓參加慶祝建黨100周年《偉大征程》文藝演出,受到文旅部通報表揚。從廳系統抽調優秀干部和近千名演職人員,擔負十四運會及殘特奧會組織協調、文藝演出等任務,彰顯了文旅人的責任與擔當。由序曲“迎賓鼓陣”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國夢”三個篇章組成的十四運會開幕式文體展演,生動詮釋了“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的主題,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陜西近期也因為舉辦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成為全國的熱點,開幕式及賽事活動的傳播量已過百億。

第二,狠抓保護利用,力促文化資源深挖潛變優勢。一是在激活傳統文化基因上實現新突破。我省傳統文化重要載體和寶貴見證形態眾多、豐富繁雜,有人類非遺代表名錄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87項、省級674項。工作中,我們持續抓好陜北和羌族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主場活動,組織288項非遺項目、412類非遺產品線上線下展銷。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12個國家重點扶持非遺工坊建設穩步推進。借力全運會平臺,建設十四運村非遺展示空間,高質量舉辦陜西傳統工藝、傳統體育等非遺展演。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榆林市綏德縣考察時強調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倳浀闹匾撌觯瑸槲覀冏龊梅沁z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底氣。二是在激活紅色文化基因上邁上新臺階。在全國首家發布紅色文化地圖,梳理全省233處重點紅色資源,推出25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部紅色旅游廣播作品入選首屆全國旅游公益廣告,全國十大紅色旅游目的地延安位居第五,全國最具人氣五大紅色旅游演出陜西占四席,人民群眾在豐富的旅游體驗中受到紅色精神洗禮。三是在激活特色文化基因上展示新作為。編制《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覆蓋黃河流域10市82縣區100個重點項目。4項黃河文化重點研究課題獲文旅部立項。20多個景區(點)入選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印發《秦嶺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啟動編制《秦嶺地區農家樂(旅游民宿)發展規劃》《管理辦法》和《秦嶺地區農家樂基本要求》,著力全方位、深層次保護提升黃河文化、秦嶺文化,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三,狠抓體系建設,力促公共文化補短板強弱項。一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均等化邁進。出臺我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推進《陜西省公共圖書館條例》立法。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推進各種文化資源、惠民服務有效下沉,全省118家公共圖書館、119家文化館、2萬余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向社會免費開放,安康等4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選派2240名文化工作者,投入資金5700余萬元支持“三區”建設。二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化發展。圍繞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等重大任務,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群眾性歌詠合唱、廣場舞集中展演、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農民工詩歌朗誦會等公共文化活動5300余場次,惠及人民群眾近2600萬人次,形成了陜西群眾文化節、閱讀文化節、戲曲進鄉村等一批群眾文化品牌?!把影策^大年”“歡樂送基層”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三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高品質升級。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場館網絡化、智慧化改造,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墻”工程,建立了五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開通喜馬拉雅“陜西文旅之聲”專欄、廣電融媒體電視端和“愛系列”手機端文化和旅游專區,戲曲進鄉村線下演出同步線上直播。推出惠民便民舉措133項,發放文旅惠民卡券70余萬張?!八C文化·惠生活”陜西文旅惠民演出“送文化、種文化”效應彰顯。

第四,狠抓創新驅動,力促文旅融合提質量增效益。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全要素整合我省文化旅游優勢資源,推進文旅與相關產業實現深度融合,不斷激發新動能、創造新繁榮。一是產業布局不斷優化。聯合省發改委出臺我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堅持一盤棋思想,加強區域間、城市間、縣域間的資源整合,積極構建“一核四廊三區”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強省際協同,與江蘇簽訂文旅合作發展戰略協議,深化項目建設、市場開發等重點領域合作交流;與山西建立聯動會商機制,共建共創壺口瀑布和乾坤灣5A級景區;與甘肅攜手打造照金、兩當紅色旅游線路。二是載體建設不斷強化。2021西安絲路旅博會邀請15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展商參加,簽約重點文旅項目34個、金額174.78億元。制定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實施意見》,在建續建項目326個,計劃投資6400億元。“十四五”時期全省新建重點項目524個,計劃投資8500億元。深入開展文化產業“十百千”培育工程,全省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基地11個,國家動漫認定企業10家,相關聯企業營收達25.88億元。搭建融資服務平臺,與民生銀行西安分行等簽訂協議。三是產品供給不斷細化。圍繞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省,著眼提質擴容、升華內涵,推動文化游、民俗游、生態游、康養游、紅色游、鄉村游等業態蓬勃發展,全省現有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5個、旅游度假區1個、A級旅游景區503個(5A級11個)。打造《長恨歌》《延安 延安》《駝鈴傳奇》等具有科技感、沉浸式、場景化旅游演藝70余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列入首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四是數字賦能不斷深化。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改造提升省智慧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旅游景區、度假區等開發建設智能化旅游服務系統,延安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場景創新與應用示范等3個項目進入國家文旅科技創新工程名單,陜西師范大學“民歌智能計算與服務技術實驗室”入選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

第五,狠抓營銷監管,力促市場發展優環境展形象。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外宣傳營銷、對內監管服務有機統一,推動文旅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一是加強市場推廣。以挖掘新興客源市場為重點,在尼泊爾、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和日本京都市等境外機構(城市),舉辦陜西非遺、書畫聯展等活動,“絲綢之路起點·兵馬俑的故鄉”文化品牌影響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坝侮兾鳌币呀洺蔀槿¢_通最早、粉絲最多、影響最大的境外官方賬號,位居全國新媒體國際傳播力榜單第3名。二是加強政策保障。針對疫情對文旅行業影響較大的實際,研究制定紓困企業發展十項措施,對困難企業、景區、旅行社和相關從業人員給予適當補貼,協調相關部門爭取優惠政策,減輕經營負擔。我省第二季度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接待人次(人天)匯總排序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三是加強安全監管。突出疫情防控、景區游覽車輛運行、高風險旅游項目、地質災害等8個方面風險防范,持續加大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力度,嚴防疫情通過文旅場所傳播。持續開展“清濁行動”,今年以來交辦涉及演出市場、歌舞娛樂、網絡文化等重點領域問題線索1410條,安全隱患風險提示告知662條,依法注銷網站56家,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環境。

當前,我們正處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中央確立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任務。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目標任務。文化旅游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的要求,堅定文化自信,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一是堅持以文化人,弘揚好、傳承好、挖掘好優秀傳統文化、革命紅色文化、特色標識文化,激活文化自信的陜西基因。二是堅持以文立標,創作更具標志性的文藝作品,培育更具標識度的文化成果,擦亮文化強國的陜西窗口。三是堅持以文惠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均等化邁進、共享化發展、高品質升級,打造公共文化的陜西名片。四是堅持以文興業,聚焦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放大十四運效應,培育文旅融合的陜西品牌。五是堅持以文聚力,不斷提升領導組織力、改革整合力、人才支撐力和綜合保障力,樹起文旅改革的陜西樣板。通過多措并舉,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全方位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高廳長。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廣播電視臺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請問我省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高陽:習近平總書記剛剛來到陜西,在陜北專門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辦、國辦前不久也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下面,我根據這位記者提問,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陜西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集、稟賦獨特,具有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省的鮮明特色和資源優勢。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前不久劉國中書記、趙一德省長專門就文化傳承,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出了明確要求。在工作中,我們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守正創新、主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陜西措施有力、傳承發展規范有序、利用轉化提質增效,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呈現良好勢頭。

一是進一步強化體系建設。圍繞構建國、省、市、縣四級保護體系,針對非遺不同項目、生存狀態等屬性,制定多元的傳承保護方案,針對非遺傳承人,通過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藝術職業學院等院校,大力實施研培計劃。全省現有人類非遺代表名錄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87項,省級非遺項目674項。陜西傳統文化資源稟賦非常豐富,奠定了我們豐富的非遺資源基礎。全省還有市級非遺1998項,國家級非遺代表傳承人57位、省級412位。各類非遺展示、傳習、陳列場所1200多個,非遺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剛才我在發布辭中介紹了,這次十四運會專門在全運村設置了非遺展示廳,參觀人員絡繹不絕,來陜西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嘉賓、新聞記者都到非遺展示廳參觀,大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二是進一步強化融合發展。在非遺進景區方面突出了體驗性,大家熟知的咸陽“袁家村--關中非遺文化傳承地”入選了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優秀案例,2021年“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被文旅部通報表揚。在非遺進校園方面,我們與省教育廳聯合命名了52家陜西省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瓣兾魇⊙影彩邪踩倪M校園實踐案例”獲評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在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突出惠民性,我們命名了24家非遺扶貧示范單位。綏德石雕、鳳翔泥塑、西秦刺繡、臨渭草編、南鄭藤編等一批項目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重要支柱。非遺不僅可供大家欣賞,也可以傳承,進入校園,吸引了一大批新的人員加入非遺傳承隊伍,非遺還能致富,在鄉村振興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一批因為非遺而致富的人群。

三是進一步強化機制建設。我們出臺了《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陜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陜西傳統工藝振興的實施意見》等。十三五期間,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近8000萬元,用于項目保護、傳承人補助、記錄工程、宣傳展示活動等,為推動構建完善的非遺保護網格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財政支持。

四是進一步強化品牌建設。我們進入了品牌時代,我們有文化更要有品牌,我們有技術更要被市場認可。這兩年,我們組織開展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陜西主場宣傳展示展銷活動,培塑了陜西傳統工藝大展、陜西非遺傳承人絕活才藝展、黃河記憶非遺展等一批非遺品牌。組織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廣泛參加全國相關大賽和文化旅游展示活動,大力宣傳推廣,讓陜西非遺品牌在全國叫響,在全世界叫出影響。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好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加快制定我省相關配套措施,培育一批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網紅”品牌,籌劃建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專題館項目,支持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陜西戲曲研究院等傳統劇院、院團健康發展。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今年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國各地掀起紅色旅游的熱潮。怎樣讓我省的紅色旅游發展更加有品質、有內涵,有吸引力?

鄭曉燕:感謝陜西日報社記者的提問。陜西是一片紅色熱土,革命文化深厚、紅色資源富集,黨中央在延安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燦爛華章。我省也是紅色旅游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著力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目前,全省具有影響的紅色資源共有486處,其中39處紅色旅游景區已經進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涉及紅色文化的A級景區全省共有70多家,其中5A級4家,4A級30多家,可以說,紅色旅游在三秦大地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化傳承弘揚工作非常重視,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來陜考察,每次都對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9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在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提出“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在綏德縣郝家橋村了解紅色山村光榮革命歷史及革命傳統傳承情況。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省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提出的新要求,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慶祝建黨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工作落實。一是加強整體謀劃,緊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這個機遇,依托延安、西安和銅川、漢中為中心的三個革命舊址群,大力提升馬欄、照金革命根據地舊址旅游品質,積極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紅色文化主題景區景點。同時,加強和甘肅、寧夏、四川、山西、河南等周邊省份的溝通對接,推動建立區域紅色旅游協調機制,實現合作互動、優勢互補,共同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二是推動融合發展。圍繞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在陜舉辦這些重要時間節點,策劃開展系列紅色主題群眾文化活動,創排了一批優秀革命歷史題材的舞臺藝術劇目,進一步擴大《延安延安》《延安保育院》等紅色演藝的影響力,大力推動紅色旅游和觀光旅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的結合,形成以紅色旅游為主體的旅游產品和線路,進一步增強旅游市場的吸引力、競爭力。三是著力提升服務品質。牽引串聯全省十個市區革命遺址遺跡,著力提升西安-洛川-延安-子長-榆林-綏德這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的品質,發掘紅色遺址、紅色舊居、紅色文學、紅色藝術的內涵,進一步用文化創意做好紅色旅游景區IP打造和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研發。同時,我們將進一步規范紅色旅游項目,提高展陳水平。

總體來說,我們要用旅游的方式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文化是陜西最大的財富,以陜西戲曲、長安畫派、陜北民歌、陜派話劇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請省文化和旅游廳談談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陜西的特色文化品牌?

覃彬:文化是陜西最大的財富,陜西戲曲、長安畫派、陜北民歌、陜派話劇特色品牌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近年來,文化和旅游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挖掘、利用陜西豐厚的文化資源,積極做大做強以陜西戲曲、長安畫派、陜北民歌、陜派話劇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為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積極振興秦腔等地方戲曲藝術。為了讓秦腔等地方戲曲藝術魅力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完成了26個(21個本土劇種,5個外來劇種)陜西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正在積極編寫《中國戲曲劇種全集(陜西卷)》,成功舉辦首個國家級秦腔藝術盛會暨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今后會演將每三年在陜西舉辦一屆;積極推進秦腔立法,《陜西省秦腔藝術傳承發展條例》9月28日將進入二審,并有望在明年1月1日頒布實施。引導創作推出了秦腔《關西夫子》《織夢人》《張富清1948》,商洛花鼓《情懷》等一批優秀秦腔劇目,用戲曲藝術講好中國故事、陜西故事。

二是傳承長安畫派藝術精神。為傳承好長安畫派藝術精神,指導省美術館先后舉辦了《在長安—陜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陜西作品精選展》,并將于今年11月上旬,也就是“長安畫派”晉京展60周年之際,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展,展出包括趙望云、石魯、方濟眾、何海霞、李梓盛、康師堯等長安畫派六大家在內的陜西老中青藝術家近120幅作品,可以說“在長安”“回長安”“出長安”三部曲,吹響了陜西美術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

三是推動陜北民歌創新發展。陜北民歌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中國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特別是陜北紅色民歌,與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歷程同步誕生、同步傳承。為促進民歌藝術的繁榮發展,我們廳將進一步加強陜北民歌創作生產,推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的優秀新民歌作品,讓陜北民歌煥發出新時代光彩。同時,繼續辦好陜北民歌大賽、陜北民歌金曲新年音樂會,發現并推出一批民歌新秀。為加強陜北民歌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關于推進陜北民歌傳承創新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

四是進一步做強陜派話劇。近年來,陜西話劇藝術創作出現了井噴現象,《麻醉師》《平凡的世界》《柳青》分別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大獎”,《長安第二碗》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話劇《路遙》受邀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根據陳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的話劇《主角》即將于今年11月26日首演,可以說陜派話劇既有獎杯又有口碑。近期,我們將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一起邀請國內戲劇界、評論界知名專家和學者齊聚西安,共同研究推廣陜派話劇。

總之,省文化和旅游廳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加強陜西戲曲、長安畫派、陜北民歌、陜派話劇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推出一批優秀作品,培養一批領軍人才,搭建一批展示平臺,形成一批融合項目,不斷提升陜西文化的影響力。謝謝!

高陽:我們眾多豐富的文藝現象在全國獨有,我到文旅廳半年有著深深的感受,特別是陜派話劇,大家所熟悉的《平凡的世界》《路遙》《共產黨宣言》,正如覃彬剛才談到的既有獎杯又有口碑??诒饕侵冈谑袌錾媳簧鐣V泛認可,像省人藝、西安話劇院等到沿海發達城市巡演,也都是場場爆滿,完全走的是市場化的路子,在全國形成了獨特的陜西話劇現象。正是我們豐富的文化底蘊塑造了陜派話劇現象,在此,也希望各位記者關注陜派話劇、宣傳陜派話劇,讓陜派話劇繼長安畫派之后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得到大家廣泛宣傳的品牌。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提問: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請問今年以來,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方面有什么舉措和成效?

譚佳峰: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我們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的五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增強文化自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起步之年,我們從系統布局,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入手,緊貼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圍繞陜西省群眾文化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戲曲進鄉村等品牌活動,采取省市縣聯動的形式,把文化活動辦到群眾身邊,把文化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拓展了文化惠民的廣度和深度。

一是堅持系統化推進。圍繞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等,進行了社會化的設計和推進。目前已經啟動了第一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區創建,以及示范鎮街評選工作,全省各地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十四五”期間,計劃創建30—40個示范縣區,80—100個示范鎮街。

二是緊貼中心,服務大局。圍繞慶祝建黨百年,策劃舉辦了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2021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各類活動的場次及參與人數都再創新高,具體的數據剛才高廳長也作了介紹。結合迎接十四運會,推動全民健身,組織開展了永遠跟黨走全省廣場舞集中展演,帶動全省累計排演1503場,參與人數達到204萬人次,“我參與,我健康,我快樂”正在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

三是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陳出新。在加大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的同時,還加大了優質內容的推送和宣傳,比如除依托網絡平臺直播外,舉辦的示范性展覽、演出等活動,都上傳平臺永久呈現給廣大人民群眾。為擴大平臺的知曉率,持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墻工程”,方便群眾掃碼登錄省市縣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在線開展文化活動,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為使全省廣大人民群眾渡過歡樂祥和的國慶假期,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還策劃了“第九屆陜西省閱讀文化節”等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歡迎全省人民群眾和廣大游客關注參與。

下一步,我們將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用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點亮群眾的美好生活,為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李惠:感謝高廳長、鄭廳長和兩位處長,感謝媒體朋友的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