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介紹相關工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09-15 14:18

9月14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董普選、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處長閆芬、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魯凡、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副處長程出席,解讀陜西省《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近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天,我們邀請了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董普選先生,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處長閆芬女士,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魯凡先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副處長程先生,請他們為大家解讀我省《意見》、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董廳長介紹情況。

董普選: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我省自然資源工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也非常高興通過你們向社會各方面介紹我省自然資源系統節約集約用地工作開展情況。近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下面,我就《意見》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作簡要介紹。

一、出臺背景

節約集約利用是高質量發展在自然資源領域最集中的體現,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和難點工作。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調研期間強調:“要采取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深入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既是貫徹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轉變土地利用方式的順勢之舉,也是破解要素保障難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

土地是生產之要、生存之本、生態之源、自然之基,是最寶貴、最稀缺、最重要的資源要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土地管理工作,始終堅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化土地供給側改革,增強土地資源的綜合承載力,促進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當前,我省土地利用整體水平還不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畝均產值偏低。2020年建設用地畝均GDP為18.8萬元/畝,在全國屬于中等偏下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國家級開發區畝均稅收41萬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利用結構不優。全省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重僅為7.6%,一些地方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多數流向那些周期短、見效快的項目,而見效慢、周期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卻因指標緊缺無法落地。是節約集約意識不強。一些地方仍然熱衷于外延擴張、粗放利用,重批輕管、重新增輕存量的思想認識尚未完全扭轉。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劉國中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素市場化改革,要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以‘增存掛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省長趙一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行‘畝均論英雄’,突出單位用地產出、能耗、排放等評價指標,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產業、企業集中?!辈⒚鞔_要求研究一個系統方案,打出政策“組合拳”,切實解決土地管理方面的問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們按照“立足當前抓突出問題整治,著眼長遠建長效管用機制”的思路,起草了《意見》,力求以系統觀念統籌解決土地開發利用問題,這也是自然資源部門落實“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的具體舉措。

二、《意見》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為總體要求、嚴格規劃計劃管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優化土地要素配置、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6個部分共18條。

(一)總體要求。提出了工作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在目標任務中明確了總量任務:2025年,全省建設用地畝均GDP由“十三五”末的18.8萬元/畝提高到23.7萬元/畝。同時,我們對省級以上開發區相關指標也提出了要求:到“十四五”末,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容積率和工業用地容積率平均水平較“十三五”末提高10%,分別達到1.07和0.88以上;工業用地畝均固定資產投資、畝均收入、畝均稅收平均水平年均提高5%,分別達到670萬元/畝、840萬元/畝、38萬元/畝以上。

(二)嚴格規劃計劃管控。主要是從土地管理的源頭抓起,管住“總開關”,守住“總閥門”。一是用規劃引領節約集約。將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提出建設用地資源向城市化地區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傾斜,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二是用計劃倒逼節約集約。明確計劃指標優先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高的區域及畝均效益好的項目傾斜。三是優化布局促進節約集約。提出重點依托省級以上開發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等,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項目在工業產業區塊內集中布局,嚴格控制在園區外安排新增工業用地。

(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從土地開發利用過程管理角度出發,提出了具體的約束條件和創新的工作舉措。一是嚴格項目準入管理。明確要求各地嚴格執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限制和禁止目錄、建設用地定額標準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在項目用地保障中不得作出違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或者超出法定權限的承諾,不得設定影響市場公平公正競爭的限制性條件,嚴禁以招商引資為名違法違規圈占土地。二是推進立體綜合開發。鼓勵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優先發展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公共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三是推廣節地技術模式。明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通過技術改造和廠房改造加層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價款

(四)優化土地要素配置。主要是推進改革探索,為市縣創造性開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路徑方向。一是在土地供應方式上創新。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供地方式。二是在土地出讓制度上創新。積極借鑒東部省份經驗,開展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試點。三是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創新。明確建立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機制,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鼓勵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業等用途用地混合布置、空間設施共享,強化公共服務、市政基礎設施功能混合。

(五)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主要是堅持問題導向,對當前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一是著眼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處置閑置土地。在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歸納,形成政策規范,一地一策、分類推進,確保到2022年底,我省土地供應全面進入良性循環狀態。二是著眼低效用地再開發。編制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鼓勵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人通過自主、聯營、入股、轉讓等多種方式進行改造開發,同時明確了相關優惠政策。三是著眼促進土地要素流通。加快土地二級市場建設,對制定細則、搭建交易平臺等具體措施進行強調,同時對工業用地的分割轉讓進行了明確,推動土地利用方式更加靈活、便捷。

(六)強化保障措施。主要是建立健全責任、評價、獎懲三項機制。一是在責任機制方面。倡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市縣政府主體責任。二是在評價機制方面。組織開展以行政轄區為單元的整體評價,以中心城區為對象、以功能區為單元的詳細評價和開發區專項評價。三是在獎懲機制方面。明確對獲得國務院“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區)”表彰的,給予1000畝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獎勵,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排名靠前的開發區優先考慮其擴區或升級,排名后三位的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核減面積或予以降級、撤銷。

以上是《意見》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下一步,我省還將出臺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意見、土地成片開發細則等一系列關于土地節約集約的文件,旨在通過政策“組合拳”,全力推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升用地效率、提高用地效益、釋放用地潛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用更少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支撐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不斷提高我省土地管理利用工作水平,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堅實的要素保障。

有關情況介紹到這里,謝謝各位!

李惠:謝謝董廳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國土空間規劃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中將發揮什么作用?

魯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感謝媒體朋友對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關注。

關于你剛才提到的問題,目前,我省正在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國土空間規劃將從空間安全、空間結構、空間效率、空間品質、空間治理五個維度,發揮引領作用,促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通過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過程中劃定并落實“三條控制線”?!叭龡l控制線”將統籌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格局,守住資源本底,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特別是在城鎮開發邊界劃定過程中,將綜合考慮資源承載能力、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城鄉統籌、城鎮發展階段和發展潛力,框定總量、限定容量、控制增量、用好存量,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將城鎮建設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之內,防止城鎮“攤大餅”式無序擴張,從而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二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土地利用率。在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中,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落實節約集約理念,促進國土空間利用更加集約高效。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合理規劃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鎮圈國土空間布局,引導建設用地向城市化地區傾斜,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通過對空間布局、結構、用途、規模、開發強度等指標進行強約束,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和建設用地的總量控制,從土地資源管理源頭統籌兼顧、多措并舉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國土空間規劃將統籌國土空間全要素,體現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如何改革計劃指標配置方式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程喆:感謝你的提問。為了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針對各地長期以來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重視增量、輕視存量,增量安排與消化存量相互脫節,從而造成各地存在存量規模大,土地閑置浪費等問題,自2020年以來,我省改革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管理方式,堅持計劃指標跟著項目走,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用地配置計劃指標的依據,確保增量安排更精準、更有效,切實保障有效投資需求,促進全省土地節約集約高效開發利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施“增存掛鉤”。深化增量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鉤機制,既算“增量”賬,更算“存量”賬,統籌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依據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情況核定配置計劃,即對2018年底前和2019年以來批準的批而未供土地,以及對納入本年度處置任務的閑置土地,按處置完成量的一定比例核算,以此核定年度配置計劃總量。充分發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的導向作用,倒逼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動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分類保障。確保計劃指標優先保國家重大項目及省政府重大項目中單獨選址的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產業項目用地,并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高的區域及畝均效益好的項目傾斜。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和省級人民政府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在批準用地時直接配置計劃指標由國家應保盡保;對未納入重點保障的項目用地,以當年各地處置存量土地規模作為核實計劃指標的依據,加大存量盤活力度。

三是積極爭取支持。主動加強與省發改、交通、水利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的有關要求,積極主動做好中央和省上重點項目用地對接,確保將我省更多項目用地納入國家計劃保障范圍,爭取國家指標支持。

謝謝!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香港經濟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經濟日報記者。通過剛才董廳長的介紹,我們知道全省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一些地方還存在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費問題。那么,自然資源部門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閆芬: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們結合“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以市場化配置為導向,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圍繞政策供給、提升效率、盤活存量等重點工作,加強全過程節約集約管理,以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創新土地供給政策。在供地政策上更加靈活,試點推行“標準地”供應,在完成區域評估的基礎上,對出讓地塊明確畝均固定資產投資、畝均稅收、容積率、能耗等標準,企業對標競地、按標用地,確保企業拿地即開工、投產即高效。鼓勵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年期原則上控制在30年以內;探索推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供地方式,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鼓勵產業用地混合利用,同一宗土地兼容兩種以上土地用途的,可依據建筑面積占比或功能的重要性確定主用途,并依據主用途確定供應方式。

二是推廣節地技術模式。貫徹“空間換地”理念,堅持向空中要高度,向地上要密度,向地下要深度,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優先發展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公共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地上地下全方位立體綜合開發格局。鼓勵推行“零地技改”,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通過技術改造和廠房改造加層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價款。大力推動標準化廠房建設,鼓勵中小微企業向標準化廠房集中,今后,新建標準化廠房一般不低于3層,容積率不低于1.0。

三是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嚴格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對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一地一策,分類推進消化處置。加大“凈地”出讓力度,從源頭上避免產生新的閑置土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現有工業用地,興辦先進制造業、生產性及高科技服務業、創新創業平臺等國家支持的新產業、新業態建設項目的,可享受繼續按原用途使用5年的過渡期政策。搭建土地二級市場的交易平臺,提高存量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土地要素順暢流通。 ?

推動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就是要緊緊抓住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個“牛鼻子”,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通過今后一個時期的努力,力爭使我省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持續轉變,土地利用結構得到明顯優化,建設用地畝均效益指標有較大的提升。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