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2021年上半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來源: 省供銷社網站 發布時間: 2021-08-18 08:02
8月17日9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金東、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肖陶出席,通報2021年上半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了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先生,請他通報2021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女士,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肖陶先生。
下面,首先請張廳長通報有關情況。
張金東: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通報2021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綜合指數。
上半年,全省各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63,同比下降3.3%;環境空氣質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商洛、安康、榆林市;同比改善幅度從高到低前3位依次是榆林、商洛、寶雞市;關中地區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3個縣(區)依次為旬邑縣、宜君縣、麟游縣;陜北地區為宜川縣、黃龍縣、甘泉縣;陜南地區為鎮坪縣、佛坪縣、留壩縣。
(二)優良天數。
全省各市(區)優良天數為112~164天,平均優良天數為133天,受沙塵天氣影響同比減少3.3天,平均優良率為73.5%;楊凌示范區、榆林市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
(三)重污染天數。
全省各市(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9.1天,同比增加2.9天;楊凌示范區、寶雞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有所減少。
(四)主要污染物濃度。
1.可吸入顆粒物(PM10)。全省各市(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范圍為51~103微克/立方米,平均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上升前3位的是西安、咸陽、延安市;商洛、榆林、寶雞、安康市同比下降,銅川市同比持平。
2.細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PM2.5)濃度范圍為29~55微克/立方米,平均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個百分點;下降前3位的是榆林、西安、商洛市。
(五)自然降塵。
全省10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降塵平均值范圍為4.7~11.2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同比降幅較大的是延安和銅川市。
(六)降水酸度。
全省10個設區市和韓城市、耀州區、三原縣、略陽縣、華陰市共15個市(縣、區)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454個,未檢出酸雨樣品(pH值小于5.6的降水樣品),同比持平。
(七)重點區域情況。
1.10個設區市綜合指數平均4.51,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135.7天,同比減少5天;PM2.5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個百分點。
2.關中地區綜合指數平均5.11,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121.6天,同比減少1.2天;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個百分點。
3.秦嶺區域綜合指數平均3.12,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167.3天,同比減少3.2天;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個百分點。
4.黃河流域綜合指數平均4.56,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133天,同比減少1.3天;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
總體情況:上半年,全省河流水質總體上持續保持良好。在監測的101條河流230個國控、省控河流斷面中,Ⅰ~Ⅲ類斷面200個,占87.0%,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6個,占2.6%,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111個國控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斷面93個,占83.8%,同比持平;劣Ⅴ類斷面4個,為榆林市黃甫川的黃甫大橋、渭南市石川河的石川河渭南市出境、延安市沮河的沮河戶村、榆林市馬蓮河的黑城岔,占3.6%,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全省230個國、省控斷面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11.9毫克/升和0.36毫克/升;同比分別下降7個百分點和14.3個百分點。
水環境質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商洛、漢中、安康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延安市、楊凌示范區、渭南市。
(一)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穩定保持優。
三條河流及其支流共99個監測斷面全部為Ⅰ~Ⅲ類水質。水質穩定保持優。
(二)渭河干流水質優。
渭河干流21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19個,占90.5%;無劣Ⅴ類斷面。同比持續保持優。
(三)渭河支流水質良好。
渭河28條支流56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5%,同比上升7.7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5.4%,同比下降5.5%。由去年同期的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
(四)無定河水質良好。
無定河共14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8.6%;無劣Ⅴ類斷面。同比持續保持良好。
(五)延河水質良好。
延河共8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5%,同比下降12.5個百分比;劣Ⅴ類斷面占12.5%,同比上升12.5個百分點。同比持續保持良好。
(六)黃河中游(陜西段)水質輕度污染。
黃河中游陜西段的14條河流共34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73.5%;劣Ⅴ類斷面占5.9%。其中黃河干流、窟野河、禿尾河、南洛河、金水溝、徐水河、雙橋河水質優;與去年同期相比,窟野河由中度污染改善為優,清澗河由重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雙橋河、金水溝由良好改善為優,澽水河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
(七)湖庫水質狀況。
石門水庫、瀛湖水質持續保持優,王瑤水庫水質持續保持良好,紅堿淖重度污染。營養狀態評價:4個水庫均為中營養。
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上半年,納入國考的27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標,水源達標率為100%。27個水源地共取水31549.79萬噸,同比增加682.93萬噸,達標水量31549.79萬噸,水量達標率為100%。
四、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上半年,陜西省轄區內12個電離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陸地γ輻射、水體、土壤、電磁輻射等176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同比均處于正常漲落范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五、聲環境質量狀況
上半年,全省各類功能區共監測478點次,晝間、夜間各239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7.9%,同比上升1.4%;夜間點次達標率為89.1%,同比上升6%。
李惠:通報就到這里。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的實施意見》,請介紹一下兩個《實施意見》有關情況?
高雪玲:謝謝您的提問。下面,我分別介紹一下兩個《實施意見》有關情況。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省關于環保垂直管理改革的部署,明晰我省各級生態環境監測事權,理順運行機制,強化生態環境監測統一管理,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建設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我省出臺了《關于推進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侗O測體系實施意見》有五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抓機制完善,加強監測統一管理。《實施意見》梳理了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省級、市級主要事權,逐項分解落實。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進一步上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提出了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績效評估等措施。
二是抓能力建設,提升監測整體水平。《實施意見》對進一步加強省、市、縣三級環境監測機構能力和隊伍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一山一水一平原”等重點區域謀劃重點監測項目工程提出了要求。提出按照“做強省級、做大市級、做實縣級”的總體要求,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三是抓網絡建設,提升監測運行效率。《實施意見》提出按照“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的導向,不斷完善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我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要求相適應。
四是抓數據質量,提升監測支撐能力。《實施意見》提出按照“誰出數、誰負責”的原則,確保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強化對自行監測單位和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
五是抓制度建設,提升監測引領作用。《實施意見》提出健全監測評價制度、加強環境質量預測預報、推進科技創新與應用等,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學、準確、全面的數據支撐。
為進一步深化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執法體系建設,解決執法體制機制難點,提升執法管理效率,助推各級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依法履行環境保護法定職責,我省出臺了《關于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的實施意見》。《執法體系實施意見》圍繞解決突出問題、提升監管能力、強化執法效能3個方面提出30余項工作措施。突出亮點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在目標定位上,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建立“職責明確、邊界清晰、行為規范、保障有力、運轉高效、充滿活力”的生態環境執法體系。
二是在方法路徑上,將執法過程中探索出的制度和機制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提升,向全省生態環境執法隊伍指明了當前工作的總體方向和路徑,為各地執法工作給出了明確的思路方向和具體制度指引。
三是在工作創新上,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和正面清單制度,切實落實差異化監管措施,精準投放執法資源,在減少對企業干擾的同時,提高對違法問題的發現率。通過區域交叉檢查和專案查辦制度,集中調取精干執法資源,確保重點任務和重點案件辦理的高效完成。
四是在規范執法上,通過規范完善日常執法檢查、交叉互檢等工作方式,推動依法客觀履行執法程序。通過實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倒逼執法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五是在素質提升上,通過執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建立大練兵常態化工作機制、全面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裝備標準化建設等全面提升人員素質。
六是在社會共治上,加強執法幫扶、建立群眾舉報以及信訪信息違法問題發現機制等工作措施,向企業和社會釋放優化執法方式的積極信號,將有利于得到群眾、企業、行業的支持,促進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執法氛圍。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農村報提問:去年,我省開展了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近期,我省印發了《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肖陶:去年5月-10月,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按照“干流先行示范、支流學習跟進、以點及線帶面、逐步縱深延展”的策略和試點要求開展工作。排查期間全省共出動執法、監測人員8900余人次,徒步排查陜西境內黃河干流及21條主要一級支流,行程涉及約3199公里岸線,同時利用航測無人機對黃河干流(陜西段)入河排污口進行了遙測巡檢,實施有效飛行42架次,航拍影像照片20900余張。共發現黃河干流陜西段入河排污口1002個,21條主要一級支流入河排污口2024個,其中渭河干流排污口206個,初步形成了入河排污口基本名錄。
今年,按照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計劃》要求,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更加深入。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資料收集更加全面。此次排污口專項整治基礎資料收集的范圍包括行政邊界、水系、已登記排口、敏感區域、工業園區、各類排口監測、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等,涉及水利、住建、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的7類相關資料。
二是排查工作標準更高。此次專項行動我省自加壓力,今年將生態環境部要求排查渭河寶雞段工作任務拓展為渭河干流全段和石川河流域,按照“站在水里看岸上”和“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原則,將所有向水里排污的“口子”都納入排查整治。涵蓋了工業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污混排口以及存在污水排放的溝渠、排干等。排查整治工作分為“排查、溯源、監測、整治”四個環節,其中“排查”工作采用“一竿子插到底”方式,按照無人機航空遙感、圖像解譯、各市交叉人工徒步排查、專家質控核查四個步驟扎實推進,由我廳配合生態環境部統一組織、統一質控、統一建立臺賬?!八菰?、監測、整治”工作由我省組織實施。近期,我廳將著重圍繞基礎資料收集、無人機航測、人員抽調、排查期間協調保障等任務抓緊推進。
三是問題整治更加嚴格。對排查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立即整改的,要求轄區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需要溯源后進行分類整治的,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具體落實單位,按照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切實防止問題回潮、反彈。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提問: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將于今年9月份在我省召開,為保障會期環境質量,我們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張金東: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將于9月15日至27日在我省舉辦,隨后的10月22日至29日,還要在我省舉辦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十四運和殘特奧會,是目前國內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承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我省的信任、重托和期待。
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的重要指示,按照劉國中書記“系統謀劃、精細管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和趙一德省長“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實作風、最佳效果”的講話要求,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理念,緊緊圍繞“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地表水控制斷面功能性達標、涉賽場所室內空氣質量合格、生態環境安全、實現碳中和”等六項目標任務,把做好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作為重要政治責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機構。圍繞賽會期間的環境質量保障工作,我省在組委會下面專門設立了環境治理部,部長由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智華擔任;省政府也成立了環境質量保障領導小組和環境治理專班,西安市作為主場館城市和環境質量核心管控區,成立了環境質量保障“一辦七組”機構,各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管控機構,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工作。
二是細化方案。制定了環境質量保障“1+4+1”方案,分別是:環境質量保障總體方案、重點管控方案、督查檢查方案、環境監測方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及碳中和行動工作方案。保障工作進入決戰沖刺階段后,我們又制定了《倒計時100天后重點工作流線清單》和掛圖作戰系統,梳理1級任務目錄6條,二級任務目錄17條,三級任務目錄57條,按照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予以推進。在落實上述方案的基礎上,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結合,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強化涉賽場館周邊的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扎實推進治理和保障工作。
三是強力推動。在積極落實的基礎上,6月17日,省政府組織召開環境質量保障工作推進會議,程副波副省長對環境質量保障重點任務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對突出問題進行再排查、再解決,確保運動會期間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安全穩定。6月24日,程福波副省長到環境治理部調研,實地推動環境質量保障工作,8月5日,程福波副省長現場觀摩西安市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空氣質量保障應急演練活動,強調從會前從嚴整治、會期從嚴管控、應急盡早響應入手,切實做好會期空氣質量保障工作。與此同時,環境治理專班和各市區積極貫徹落實,持續推進環境治理和保障工作。
四是精準管理。實施以“西安為核心、關中為重點、陜南陜北為支撐”的全域環境質量管控,將8198家工業源、5207個揚塵源、4.36萬臺移動源和4.5萬個餐飲源納入管控保障名單,實施科學管控、精準施策、分級保障。
扎實開展全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深入推進39個重點行業實施績效分級,完成工業爐窯污染綜合整治19家,開展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專項檢查513次,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4064次,施工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522家。
將各市區十四運會環境質量保障情況列入了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統籌全省生態環保督察和執法力量,堅持督政與查企兩輪驅動,多形式、全方位開展涉氣、涉水、核與輻射以及機動車污染防治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專項執法檢查,全力提升環境質量。
五是聯防聯控。加強環境空氣和水環境質量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測和預測研判,為環境質量管控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積極對接生態環境部,協調山西、河南等周邊兄弟省份實施聯防聯控,實現會前協同共治、會期協同共管、應急共同響應。8月12日,經生態環境部同意,專門召開十四運環境質量保障調度會議,開展汾渭平原三省和相關城市協同治理和精準管控。
會同各市區嚴格環境風險源管控,組織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演練,全面開展危險化學品運輸、石油管道泄露、尾礦庫潰壩等高風險行業和風險源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充分做好全面應對環境風險準備。
堅持綠色引領,全力推進碳中和行動,遴選碳匯捐贈協助企業4家,組織完成59家賽事場館“綠電”交易,確保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今年1-7月,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十四運環境質量保障奠定了基礎。111個水質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95個,占85.6%,較去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優于全國4.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4個,占3.6%,下降0.9個百分點。27個城市集中式水源地100%達標。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同比改善3.9%;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
李惠:再次感謝三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出席。本場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