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商洛市“堅守初心擔使命 綠色發展譜新篇”有關情況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07-28 09:20
7月27日上午10時,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鄭光照,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璇出席,介紹商洛市“堅守初心擔使命 綠色發展譜新篇”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系列發布會第九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鄭光照先生,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璇先生,請他們圍繞“堅守初心擔使命 綠色發展譜新篇”這一主題介紹商洛市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鄭書記介紹情況。
鄭光照: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在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之際,省委宣傳部在這里舉辦新聞發布會,由我們向大家介紹商洛市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商洛市委、市政府,向省委宣傳部和各位媒體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商洛是革命老區,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沃土。1927年,隨著大革命的風起云涌,境內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商縣特別支部和中共龍駒寨特別支部應運而生,為商洛人民點燃了革命星火。此后,李先念、劉伯承、賀龍、徐向前、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帶領五支紅軍轉戰商洛,建立以商洛為中心的鄂豫陜、豫鄂陜兩個根據地。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商洛兒女傳承紅色基因、矢志艱苦奮斗,積極投身革命、建設、改革的生動實踐,推動商洛大地從一窮二白邁向百業俱興,從貧窮落后邁向全面小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們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市之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推動老區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變化。特別是去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商洛,給干部群眾以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我們堅持以“三新”為戰略指引、“三高”為主攻方向,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在新時代追趕超越新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是聚焦綠色抓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商洛面臨“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與“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雙重使命。我們緊盯綠色循環發展定位,針對“一礦獨大”“礦主沉浮”問題,加快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動結構優化與動能轉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至“十三五”末,全市生產總值達到739.46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長11.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經濟運行穩步恢復向好。堅持項目帶動戰略,累計實施重點項目3359個,水陽高速、商洛電廠、商山物流公鐵聯運等項目建成投運,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西康高鐵正式開工,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1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120多個,先后建成比亞迪太陽能電池、環亞源銅業、森弗大健康產業園等產業項目,菌果藥畜等特色農業蓬勃發展,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等產業提質增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躍居全國首位,被評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市”。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先后實施環城南路、城市集中供熱、城周綠化等工程,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培育全國重點鎮12個、全國最美休閑鄉村5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48個,3個縣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縣區,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山城正在形成。
二是蹄疾步穩促改革,發展活力更加充沛。商洛地處內陸,對外開放不足是突出短板。我們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開放要潛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市縣區政務服務中心全部建成運行,“一網通辦”率達到94.35%,信用監測排名躍居全省第三,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達55.2%,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全國交流。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合作設立西安-商洛“飛地”研究院,申報立項國省科技計劃項目408項,培育科技型企業231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建成省級高新區2個、“雙創”基地1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4.94億元。擴大對外開放,商洛海關揭牌開關,商洛陸港獲評5A級物流企業,7縣區全部躋身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28.2%;出臺《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及《考核辦法》,萬達、三峽、延長、陜投等國內外500強企業先后落戶,“十三五”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35.5%,今年上半年增長69.75%。
三是盡銳出戰抓脫貧,民生福祉持續提升。商洛曾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幫助群眾摘窮帽、奔小康是首要政治責任。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盡銳出戰、合力攻堅,7個縣區整體摘帽、7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7.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歷史性甩掉了絕對貧困帽子。今年以來,我們滾動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問題排查整改,實施了一批補短提質項目,全力推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就業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5%和6.9%。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市中心醫院晉升三甲,市精神衛生中心建成投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新建學校81所,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十四運會場館建設順利完成,花鼓戲《情懷》、紀錄片《商於古道》等文藝精品全國獲獎。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法治商洛,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深入開展,全市平安建設滿意度達到96.84%,獲全省首批“平安銅鼎”,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連續14年“零”發生,被命名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四是堅定不移優生態,美麗顏值更加靚麗。商洛全域處于秦嶺腹地,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我們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將每年4月20日確定為“商洛秦嶺生態衛士行動日”,累計整治秦嶺“五亂”問題526個,拆除違規建筑9.53萬平方米,覆土復綠101.28萬平方米,修編出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健全市縣鎮保護機構,網格化監管實現全覆蓋。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8年居全省第一,11條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森林覆蓋率達69.56%。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實現全覆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9.72%,成為全國首個“中國氣候康養之都”。
五是從嚴從實強黨建,政治生態持續優化。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各項建設,著力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強基礎,持續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開展“牢記囑托·奮進商洛”黨建主題活動,凝聚了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的強大合力。堅持把作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提士氣、強擔當、建機制、促發展”為主題加強作風建設,大力弘揚“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扎實開展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優化。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以學為基、實字貫穿、干字落腳,創新方式靈活學、突出差異分類學、緊扣主題貫通學、紅色基地感悟學“四學”聯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推進“學史悟思想強根鑄魂、奮進新時代追趕超越”主題活動,廣大黨員的政治品質得到進一步淬煉,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加激揚。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仡櫳搪宕蟮氐臏嫔>拮儯屛覀兂浞指惺艿桨倌挈h史中蘊含的初心使命和思想偉力。在“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努力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貢獻商洛力量。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對商洛發展的關注、關心和支持!誠邀大家到商洛作客,游商山洛水,講商洛故事,謀發展之策,幫助我們把各項工作干得更好!
謝謝大家!
李惠:
謝謝鄭書記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請提問。
經濟日報提問:
商洛全域位于秦嶺腹地,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與“實現追趕超越”的雙重使命。請問,在“十四五”期間商洛將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璇: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剛提到,商洛肩負著“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與“實現追趕超越”的雙重使命,確實責任重大。省委、省政府對商洛的定位是綠色循環發展,市委、市政府這幾年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推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商洛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就是讓商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這方面探索科學的發展路徑?!笆奈濉逼陂g,商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之以恒狠抓高質量項目。我們立足新的發展階段,在“十四五”謀劃了重點項目1772個、總投資1.05萬億元。其中,產業項目800個、總投資近5000億元,“兩新一重”項目687個、總投資近5000億元。今年上半年,市級重點項目開工179個,完成投資206億元,超計劃進度2.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今后,我們將在謀劃項目、招引項目、干成項目上持續用力,厚植高質量發展基礎。
二是持之以恒狠抓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建設。我們制定了《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二十條措施》,包裝策劃了17個重點產業鏈項目,實行“一名鏈長掛帥牽頭、一個工作專班主抓、一家鏈主企業帶動、一個專家團隊服務、一個業務部門負責”的“五個一”推進機制,著力打造一個新材料千億級的產業集群。綠色食品、醫藥健康2個超過500億的產業集群,以及清潔能源、智能制造超過百億的產業集群,形成3+N綠色產業發展體系。
三是持之以恒抓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我們已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和11個專項小組,編制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生態銀行試點,建立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重點在建立生態產品產權體系、推進生態產品入市交易、爭取生態補償、完善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式,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
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
隨著西十、西康高鐵的開工建設,商洛即將進入“高鐵時代”。請問商洛將如何利用和轉化好兩條高鐵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潛力?
陳璇:
目前,我市正在舉全市之力,推動西十、西康兩條高鐵建設,西康高鐵已正式開工,預計2026年建成通車;西十高鐵今年底也將開工建設??梢哉f,商洛已經進入“高鐵時代”,將為商洛發展帶來多方面機遇。
一是“區位優勢”紅利。西十、西康高鐵開通后,將拉近與周邊城市的距離,到達西安半個小時,到武漢將2個小時,到重慶2個半小時,商洛交通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
二是“旅游客源”紅利。交通對客源拉動的倍增效應十分顯著,滬陜、包茂、福銀高速開通后,商洛游客數量翻了近3倍。隨著兩條高鐵的開通,我們將打開關中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重慶城市群的客源大門,必將帶來大量的外地游客。
三是“產業發展”紅利。不僅現有的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將會在外來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方面的支持下得到發展,同時給綠色食品、大健康、大旅游、特色農業帶來重大機遇。
四是“城鎮建設”紅利。隨著兩條高鐵建設運行,圍繞樞紐站區將會出現一批新城、新區以及新商圈、新業態,新的城市副中心將會加快形成,也會為商洛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和轉化好高鐵開通帶來的這些紅利,推動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精旅游產業。繼續唱響“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不斷擴大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讓大家一提起秦嶺就想到商洛,一想到商洛,就能記住商洛的好山好水好風光。我們堅持發展精品景區+美麗鄉村的模式,深度挖掘商洛豐富的文化資源,持續做精大旅游產業。
二是做大大健康產業。用好“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金字招牌,依托商洛綠色、無公害、無污染的生態農產品資源,策劃布局一批集“生態度假、健康養老、天然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康養綜合體,研發一批醫療康養、養生保健、“藥食同源”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名特優”農產品,不斷做大大健康產業。
三是做優產業結構。發揮高鐵沿線產業集聚優勢,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方面謀劃一批項目,推進數字賦能、新能源汽車配件等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加速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四是做全配套設施。圍繞高鐵站點建設,加快市政基礎設施、高鐵場站及其綜合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科學規劃新城新區和臨近城鎮開發,實現“一站帶新城、一城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商洛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面有什么特點和成效?
鄭光照:
謝謝你的提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認真開展落實黨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問題清單和辦實事臺賬,健全“書記領辦、公示辦結、按月調度”三項制度,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讓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轉變作風辦實事。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與作風建設結合起來,以“提士氣、強擔當、建機制、促發展”為主題加強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領導干部大調研、大走訪、大排查。至6月底,全市收集調研問題1189個,推進民生實事項目1090個,已完成577個,重點督辦民生實事項目36個,已完成16個。
二是便民利民辦實事。針對群眾辦事難題,不斷規范辦事流程,完善管理服務,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比如,科技部門選派550名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審批部門免費寄遞證照資料4528件,人社部門落實“打包一件事”服務事項包,上門認證高齡及行動不便老人待遇資格6.4萬人,得到群眾普遍歡迎。
三是服務發展辦實事。建立重點項目建設綠色通道,組織136名律師為200個市級重點項目免費提供法律服務,開展“百人包百企”“百名黨員服務百家企業”“稅務管家”直聯包抓網格化服務等活動。半年來,我們為企業爭取貸款126億元,減稅降費5775萬元,為18個重點項目解決用地難題,新增市場主體7761戶,新增入統企業129戶。
四是鞏固脫貧辦實事。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由市四大班子成員帶隊常態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暗訪檢查,做好產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等工作,消除致貧風險1928戶5975人、返貧風險1649戶5763人。
五是志愿服務辦實事。積極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全市基層黨組織承諾辦實事1.2萬件,已完成5608件,11.19萬黨員辦實事9.14萬件。特別是在這次商州、洛南、山陽等縣的暴雨洪澇災害中,廣大黨員干部和社會志愿者紛紛奔赴一線,既捐款捐物,又直接參與搶險救災,成為一道感人至深的風景線。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網提問:
眾所周知,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于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請問商洛在秦嶺保護方面有什么思考和舉措?
陳璇: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商洛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域處于秦嶺腹地的地級市,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是我們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特別是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五年再次來陜考察,首站就到了商洛,在牛背梁月亮埡,叮囑我們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保護優先,加強生態環境修復,不斷健全和完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是持續保護秦嶺自然生態。我們將拿出“首站”的擔當、“首站”的追求和“首站”的標準,強化舉措、強力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精細化、生產方式綠色化,確保秦嶺的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二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持續推進綠色循環發展。持續深化優化綠化產業結構,抓好商洛高新區、山陽高新區和洛南陶嶺、柞水小嶺等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經濟發展綠色轉型。
四是加大力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試點形式。我剛才在回答中提到了,這項工作是省、市確定在“十四五”的改革創新任務,寫入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將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持續加強與中、省層面對接,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試點工作,著力把綠水青山的“好顏值”變成金山銀山的“好價值”。
李惠:
謝謝鄭書記、陳市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出席。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