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6-07 08:24

6月4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陜西省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出席,介紹陜西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大氣污染防治情況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陜西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先生。

下面,首先請張金東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張金東: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2020-2021年秋冬季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情況

2020-2021年秋冬季(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全省空氣質量整體改善,具體情況如下:

(一)納入汾渭平原考核的關中地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國家汾渭平原考核的關中8市(區)綜合指數平均為5.61,同比改善4.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12天,同比減少3.1天;PM2.5平均濃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8市(區)全部完成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國家要求的控制目標,除銅川市重污染天數超出控制目標1天外,其余7市(區)均完成秋冬季重污染天數控制目標。

(二)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情況。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09,同比改善3.0%,商洛、安康、延安空氣質量較好,西安、咸陽、渭南空氣質量較差。除漢中、安康外,其余11市(區)空氣質量同比均有所改善;優良天數平均126.7天,同比減少2.8天,減少的原因是今年一季度發生了幾次沙塵暴天氣,都是外來輸入的。13個市(區)優良天數最多為商洛(164天),最少為咸陽(94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9.3天,同比減少0.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最少為安康(未出現),最多為咸陽(19天);PM10平均濃度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寶雞、韓城、榆林、西咸等4個市(區)改善,延安持平,商洛、西安、安康等8市(區)有所上升;PM2.5平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除安康同比上升,延安持平,其余市(區)同比改善。

(三)各縣(區)空氣質量情況。2020-2021年秋冬季,全省127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整體改善,其中陜南地區最好,陜北次之,關中較差。關中地區69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5.27,較去年同期改善4.9%,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宜君縣、旬邑縣、麟游縣、長武縣、淳化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渭南市高新區、咸陽市秦都區、咸陽市高新區、咸陽市渭城區、西安市閻良區。陜北地區26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4.27,較去年同期改善4.9%,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黃龍縣、富縣、宜川縣、志丹縣、延長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府谷縣、綏德縣、神木市、榆林市橫山區、定邊縣。陜南地區32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3.53,較去年同期變差3.5%,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鎮坪縣、留壩縣、佛坪縣、太白縣、鎮巴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漢中市經開區、南鄭區、漢臺區、商南縣、勉縣。

、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

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把大氣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精心謀劃部署,強化攻堅措施,加強跟蹤督辦,全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動秋冬季大氣攻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秋冬季攻堅戰,省委書記劉國中主持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一全體會議,專題研究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就秋冬季大氣治理提出明確要求。省長趙一德召開秋冬季鐵腕治霾電視電話會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書記、省長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動秋冬季管控措施落實。省政府每月召開推進會,通報點評階段工作。各地市對標對表目標任務,逐項抓落實,強力推進攻堅任務。

(二)緊盯重點時段不斷完善秋冬季攻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大氣質量預警提示機制和調度通報點評制度,堅持定期調度通報和公開空氣質量信息,全省上下形成信息共享、各方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針對大氣攻堅關鍵時段,及時在全省開展“藍天保衛戰決戰決勝攻堅行動”,加強節日期間煙花爆竹禁限放,禁止露天焚燒,加強揚塵管控,緊盯重點企業,精準施策,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完善大氣污染舉報制度,將拒不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未經審批啟用燃煤鍋爐等納入新修定的《陜西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辦法》,通過全民參與、督導整改、專業治理,匯聚治霾最大合力。

(三)堅持創新管理,扎實推動科學精準治霾。開展全省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關中地區完成76臺工業爐窯廢氣深度治理;50家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完成高效污染防治設施建設;34家工業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檢測7700余輛;建成16個揮發性有機物監測點。各市(區)凝心聚力,共抓落實,全力沖刺,推動年度目標、“十三五”目標和秋冬季攻堅圓滿收官。西安市啟用“智慧環保”綜合監控智慧平臺,提高科學、精準治污能力;寶雞市組織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和重點排污單位專項執法檢查,完善涉氣污染源清單;咸陽市、安康市建立“白黃紅”三色督辦機制;渭南市實施主城區過境大中型貨車及低速載貨汽車分流繞行方案;銅川市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制作5期專題暗訪片,會議公開通報;延安市實行“目標、任務、時限、責任”清單管理;榆林市確定37項攻堅行動,周周夜查,月月調度點評;漢中市組織相關部門500余人成立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隊伍;楊凌示范區出臺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責任追究十條措施;韓城市建立“日報告調度、周通報督辦、月總結表彰”機制體制;西咸新區建立“一單兩罰”機制,對問題單位和轄區政府及主管部門同步處罰。

(四)強化區域協作,有序推進聯防聯控。一是推動汾渭平原區域協同攻堅。召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聯絡員座談會,推進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堅方案任務落實、區域聯防聯控以及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聯合生態環境部制定《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汾渭平原各市(區)秋冬季治理目標和措施,實施清單化管理,有力有序推進工作。二是強化區域預警提示。利用西北區域(汾渭平原)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不斷完善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和會商制度,高標準完成汾渭平原空氣質量預報任務。三是統籌做好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2020-2021年秋冬季期間,會商發布汾渭平原預警提示函3次,汾渭平原14市區重污染天氣應對同向發力、協同治理。

(五)完善應急清單,積極響應重污染天氣。關中各市(區)修訂完善應急減排清單,開展企業績效評級。將9840家企業和6558家施工工地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堅持分類施策、差異化減排,避免“一刀切”,對35個重點行業3068家企業進行評級,785個工程和64家企業納入保障類清單,細化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到具體生產線、生產環節、生產設施,實現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一廠一策”,做到精準治污減排;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通過定期組織會商研判,啟動關中區域橙色預警2次;各市(區)主動應對,扎實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共發布橙色預警22次,黃色預警11次;經測算,在應急響應期間PM2.5日均濃度下降11%,實現了應急響應“削峰縮時”的減排目的。

(六)加大監督幫扶,層層傳導攻堅壓力。一是開展綜合督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牽頭,成立5個督查組,聚焦關中地區,聚焦大氣重點任務開展督查,發現重點問題258個并及時通報、督促整改。二是開展冬季涉氣源執法檢查。省生態環境廳組成8個組,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兼顧陜北、陜南,采取“兩不兩直”(即不告知、不陪同,直奔基層、直奔現場)加夜查方式,檢查186個涉氣源點位,對發現的問題,通報反饋各地并跟蹤整改。三是開展重點包抓幫扶。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5個執法督查幫扶組,采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問詢與約見相結合,交辦與督辦相結合,對關中8市(區)開展執法督查幫扶工作,累計發現問題184個,全部移交各市(區)整改。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落實國家減污降碳總要求的起步之年,我們將以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積極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PM2.5O3協同治理、NOx和VOCs協同減排,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大力推動綠色運輸、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加快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態環境的幸福感、獲得感,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謝謝大家!

華廣洪:

謝謝張廳長的情況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請媒體朋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記者:

謝謝主持人,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在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過程中,全省空氣質量整體改善,關中8市(區)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1天,但平均仍達到12天。“十四五’期間國家要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我們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冀武: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2020年10個國考城市重污染天數6.1天,同比減少8.9天,超額完成較2015年下降25%的國考目標。延安、安康、商洛未發生重污染天氣,銅川、榆林重污染天數分別為3天、1天,一半國考城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省重污染發生頻率、峰值濃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下降。“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重污染天氣應對“績效分級、差異管控”為重要手段,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推動實現污染減排和高質量發展雙贏。經過努力,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一是及時修訂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減排清單。進一步完善工業源清單、揚塵源清單(施工工地等)、涉大宗物料運輸單位清單、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管控清單。對于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等的保障類工業企業和重大工程項目應嚴格審批流程,并納入相應應急減排清單。建立應急減排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動態更新。

二是深化推進績效分級,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宣傳力度,將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政策宣傳到每一家涉及的企業。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鼓勵企業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治理升級等措施提升績效級別。通過鼓勵級別提升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整體提升。

三是增強智能化監管手段,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各地在應急減排清單中詳細明確應急減排措施,確??刹僮?、可監測、可核查。工業源應急減排措施細化落實到具體生產線、生產環節、生產設施。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對應急減排措施的落實情況嚴格監管。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等手段,篩選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自動監測數據造假、生產記錄造假等行為,對有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華廣洪:

請繼續提問。

各界導報記者:

您好,我是各界導報記者。當前臭氧污染逐漸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問題,請問我省在今年夏季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上將做哪些工作?

冀武: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2018年,我省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首次超過PM2.5,近3年來,占比均超35%,臭氧污染已成為影響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改善、優良天數損失的關鍵因素,當務之急是治理揮發性有機物。各地各部門要夯實責任,統籌推進,科學、精準、高效開展臭氧污染防治工作。

一要科學“抓”。科學制定全省“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年度工作方案,突出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氮氮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治理減排,做好區域聯防聯控,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二要精準“治”。各地各部門要對標對表《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用手冊》要求,全面排查區域內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儲油庫和排放油煙的飲食企業,從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環節查漏補缺,逐項明確治理內容,建立工作臺賬,倒排工期,全面提升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治理設施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大力推動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等車輛替換新能源汽車工作;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滿足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三要源頭“防”。生態環境、氣象等部門要加密監測和分析,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及時通報氣象條件和臭氧污染變化趨勢,關中地區城市要根據臭氧污染預測,加強聯防聯控聯治;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增濕作業,減小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建立“散亂污”企業監管長效機制,堅決遏制“散亂污”企業反彈。鼓勵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行業企業實施生產調控、錯時生產,引導油庫和加油站夜間裝、卸油。積極引導石化、化工、煤化工、制藥和農藥等行業企業合理安排停檢修計劃。合理安排大中型裝修、外立面噴涂、道路畫線、瀝青鋪設、殺蟲劑噴灑等市政計劃。

四要依法“管”。聚焦臭氧污染防治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創新執法方式,對排放穩定達標、運行管理規范、環境績效水平高的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無組織排放、旁路排污的企業,嚴肅查處;對違法情節嚴重、屢查屢犯的,形成典型案例公開曝光。要保障企業依法經營、合法經營,防止“一刀切”等做法。

華廣洪: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將做好哪些重點工作 ?

張金東: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我們將以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物、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方針,統籌污染防治和應對氣侯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寬度,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與老百姓的期望和國家的控制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大氣污染需要長期性、持久性的治理。

今年也是關鍵之年,將從六個方面抓好工作。

一是以能源革命和散煤治理為核心優化能源結構。關中地區持續鞏固清潔取暖和散煤替代工作成果,陜北地區扎實推進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關中地區持續壓減散煤,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擴大關中地區熱電聯產供熱面積,推動西安等大中城市實施中長距離供熱,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

二是以綠色化改造為關鍵優化產業結構。持續推進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等鋼鐵企業完成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及大宗物料運輸清潔化改造;整合執法、監測、行業專家等力量,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行業以及油品儲運銷為重點,針對有機液體儲罐、裝卸、敞開液面、泄露檢測與修復等10個關鍵環節開展排查整治,加強VOCs治理指導幫扶和能力建設,加快解決突出問題。

三是以推動車船結構升級為突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陜西運輸以公路為主,帶來很大的排放。鐵路運輸減少的污染物排放很明顯。我們要支持涉大宗貨物運輸的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大型物流園區新(改、擴)建鐵路專用線,減少汽車運輸;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持續推動高排放柴油貨車淘汰;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陜西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大省,爭取做推廣大省,公交、市政優先推廣新能源汽車。

四是以揚塵管控和露天焚燒控制為重點加強面源污染治理。要減少建筑施工揚塵污染,加大道路揚塵管控,加強對工業企業堆放物料場所的管控,對露天燒秸稈、燒垃圾、祭祀燒紙等進行管控,減少燃燒帶來的排放。

五是以差異化管控和激勵約束政策為重點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夏季臭氧控制為重點,堅決管控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以秋冬季為重點,做好重污染天氣有效應對;針對十四運生態環境質量管控,省生態環境廳已設立環境質量保障專班,我們要保障比賽期間空氣質量良好,比賽場館內空氣質量達標,同時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

六是以三大治污能力提升為抓手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精準治污,強化監測“千里眼”支撐作用,強化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的監測能力;堅持科學治污,以PM2.5O3污染協同防治為重點深化“一市一策”工作模式,對重點縣區實行“一縣(區)一策”;堅持依法治污,充分運用在線監控、移動執法、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的管控手段,強化執法和督查,提高管控的精準性、科學性和時效性,做到精準執法、高效督察。

華廣洪:

再次感謝兩位發布人的發布,也感謝與會的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