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推行林長制 挺進深綠色”有關情況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5-26 08:40
5月25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省林業局副局長張衛東出席,介紹“推行林長制 挺進深綠色”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七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先生、省林業局副局長張衛東先生,請他們圍繞“推行林長制 挺進深綠色”這一主題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黨局長介紹情況。
黨雙忍: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陜西省林業局,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林業工作的各界人士、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2020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202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面推行林長制,主要目的是建立地方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目標責任制,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今年3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省設立總林長,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等各級林長體系。
陜西生態區位十分重要,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秦嶺是中華民族祖脈,陜西是全國唯一全境處在黃河、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全省3億畝國土空間,其中2.2億畝是以森林、草地、濕地、沙地為主體的自然生態空間。2.2億畝生態空間的主體功能是調節氣候、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蓄滯洪水、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和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景觀、森林康養、生態體驗、科學探秘等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2.2億畝生態空間就是2.2億畝生態寶庫——綠色碳庫、綠色氧庫、綠色水庫、生物基因庫和生物能源庫。
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長制工作,2018年9月,在旬邑縣啟動推行林長制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后,省委、省政府立即行動,深入研究,扎實部署,有序高效推進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工作。5月17日,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林長制方案》)。陜西省林長制實施方案,全面覆蓋了2.2億畝生態空間,使得全省每一片森林、每一塊草原、每一洼濕地、每一方沙地都有了明確的責任人,一體推進“增綠、護綠、管綠、用綠、活綠”融合發展,夯實了生態空間“挺進深綠色”制度基礎。下面,我簡要向大家介紹《林長制方案》有關情況。
《林長制方案》主要包括5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明確了全面推行林長制三個階段性目標
《林長制方案》明確,按照“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黨委領導、部門聯動”工作原則,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推進美麗陜西建設。
《林長制方案》鎖定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三個階段性目標。第一階段,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林長制體系。第二階段,到2025年,設定四個生態系統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46.5%,也就是“十四五”期間,新增森林面積450萬畝以上,屆時森林蓄積量達到6.3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0%;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第三階段,到2035年遠景目標,初步實現三秦大地山青、天藍、水凈、景美,基本建成美麗陜西。
我給大家提供了一張圖,陜西實施《林長制方案》思維導圖,可以看出《方案》邏輯結構是什么樣的。前面給大家介紹了總體要求和三個階段的目標任務,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是靠具體工作安排部署推進落實實現的,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也希望媒體界的朋友能夠監督我們實施好這些工作,落實好《林長制方案》規定的任務。我今天作為省林業局局長作新聞發布,其實《林長制方案》也賦予了我一個新的職務,省林長制辦公室主任。下面發布的內容,是我作為林長制辦公室主任向各位通報情況、匯報工作。
第二部分是“組織體系”,明確了五級林長制體系和五個省級林長責任區
《林長制方案》明確,設立省總林長、副總林長。省總林長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省副總林長由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分管副省長擔任,負責協助省總林長工作。市縣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建立林長制,各級林長對責任區域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保護發展負責。全省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林長制體系。
根據全省自然生態資源保護發展需要,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完整性和行政區域劃分,《林長制方案》規定,在秦嶺、巴山、關中北山(含關山)、黃橋林區、白于山(含毛烏素沙地)5個生態區域設立省級林長。省級林長分別由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分管副省長兼任,負責組織領導責任區域生態資源保護發展工作。渭河以南、漢江以北的生態區域為秦嶺責任區,省委書記兼任省級林長;漢江以南的生態區域為巴山責任區,省長兼任省級林長;渭河以北、延安市以南的生態區域為關中北山(含關山)責任區,省委副書記兼任省級林長;延安市全境為黃橋林區責任區,常務副省長兼任省級林長;榆林市全境為白于山(含毛烏素沙地)責任區,分管林業工作的副省長兼任省級林長。為便于省級林長開展工作,確定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分別為省級林長聯絡單位。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務”,明確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七項具體任務
圍繞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功能,《林長制方案》明確了7項任務。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各地結合區域實際,合理區劃生態空間,明確功能定位、主攻方向、目標任務,組織編制保護發展規劃計劃。二是嚴格生態保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生態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強生態資源監管,嚴格落實天然林、草原、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加快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三是加快生態修復。落實增綠責任,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創新義務植樹機制,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四是加強災害防控。落實政府負責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機制和防滅火體系,提升綜合防控能力。五是全面深化改革。鞏固擴大國有林場改革成果,健全草原承包經營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六是加強監測監管。加快生態空間云平臺建設,提升資源監測智慧化水平。加強林業行政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嚴厲打擊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七是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加強鄉鎮管理機構、基層護林站和管護隊伍建設,逐地逐片落實林長和護林員責任。
第四部分是“工作機制”,明確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六項配套機制
一是林長會議機制。包括省總林長會議、省級林長會議和省林長制辦公室會議。省總林長會議每年至少召開1次,明確生態資源保護發展目標任務,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省級林長會議、省林長制辦公室會議根據工作需要召開。二是部門協作機制。確定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等19個省級單位為省級林長制成員單位。各單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三定”規定的職能職責,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推進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保護發展工作。三是綜合推進機制。設立省林長制辦公室,落實省總林長、省副總林長、省級林長確定事項,負責林長制推進和實施的組織協調、調度督導、檢查考核等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省林業局,省林業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市縣林長制辦公室設在同級林業主管部門,承擔林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四是工作督查機制。聚焦重點工作和突出問題,統籌森林督查體系平臺,組織開展各級林長制工作督查。五是信息報告機制。各地在林長制推行過程中的重大情況應及時報告省林長制辦公室。下級林長要及時向上級林長報告工作。六是成效考核機制。根據不同區域生態資源稟賦和功能特點,對各級林長按年度和任期實行量化考核,建立起林長對林長的考核機制。上述六項工作機制有些在《林長制方案》中已經規定明確,有些需要借助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明確了全面推行林長制六項保障措施
一是在加強組織領導上,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通過強化工作措施,明確責任分工,統籌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林長制各項任務壓茬推進。二是在健全制度上,建立各級林長會議、部門協作、工作督查、信息公開和考核獎懲制度。三是在加大資金投入上,建立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森林草原保護修復財政支持力度,保障林長制工作經費。四是在強化科技支撐上,組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強化成果轉化應用和服務指導,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科技推廣、技術服務隊伍。五是在嚴格考核問效上,建立健全林長制考核指標體系,縣級以上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的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六是在強化社會監督上,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向社會公告林長名單和林長制工作情況。在責任區域顯著位置設立林長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社會公眾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
同志們、朋友們,全面推行林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創新,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我們肩負提升2.2億畝國土生態產能的神圣使命,要切實把全面推行林長制作為“十四五”期間和今后一個時期挺進深綠色、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抓手。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奮力奔跑,真抓實干,追趕超越,努力把陜西的生態空間建設成高質量、高效能、高品質的綠色碳庫、綠色氧庫、綠色水庫、生物基因庫和生物能源庫,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美麗陜西力量!
謝謝大家!
李惠:
謝謝黨局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
請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陜西省《林長制方案》體現出哪些特點?
黨雙忍: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陜西《林長制方案》,嚴格貫徹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落實《意見》實施方案的要求。同時,緊密結合陜西生態區域特點和陜西生態空間治理實際,在先進省份、先進地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后,我們的《林長制方案》吸收借鑒了先行省份和先行市縣成熟的做法和成功的經驗,具體有四個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是《林長制方案》覆蓋了全部生態空間。從陜西生態空間擁有四大生態系統的實際出發,陜西擁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沙漠生態系統,林業部門常說生態空間有五大陣地,林地、草地、濕地、沙地、自然景觀地,現在出臺的《林長制方案》方案全部覆蓋了四大生態系統和五大陣地,囊括了2.2億畝生態空間,或者說全部生態空間都進入了林長制責任體系。
二是明確“三步走”目標任務?!读珠L制方案》與“十四五”規劃無縫銜接,明確在2021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林長制體系;2025年,森林、草原、濕地、沙漠治理四個方面的目標任務。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在四大生態系統目標任務中,最重要的依然是森林生態系統目標任務。我們明確,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6.5%,“十四五”期間,陜西森林覆蓋率增加1.5個百分點以上,增加森林面積450萬畝。森林是陜西生態空間四大生態系統中占比最高,2.2億畝生態空間,森林、林地空間占1.88億畝。全省70%以上的國土都進入林長制制度中,對陜西生態文明建設來講是一個大事件。
三是劃分出五大省級林長責任區域。剛才《林長制方案》已經作了簡單介紹。陜西生態空間具有顯著特征,陜西處在祖國的心臟地帶,陜西占據著全國生態的“C位”,每一寸生態空間都值得我們用心呵護、用力保護、科學發展,根據全省南北狹長、落差大的實際情況劃分了五個省級林長區,兼顧自然生態區和行政區域。
四是推進實施的組織機制相對完善。與先進省份比,我省推行林長制比較晚。在制定《林長制方案》時,有更多更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读珠L制方案》中明確的六項工作機制,林長會議、部門協作、綜合推進、工作督查、信息報告、成效考核等六項機制,有我們的創新點,更多的是借鑒了先進省份的經驗。目前,省林長制辦公室正在抓緊起草的林長制省級會議制度、工作督查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涉及推行林長制的方方面面。
雖然這四個方面工作制度還未出臺,但是我們已經多次征求了省級有關部門和各市意見。下一步,應該很快能出臺實施。
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中國網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剛才介紹我省劃分了5個省級林長責任區,這些區域都有哪些特點?
黨雙忍:
我們對這5個區域進行了深度研究,包括每個區域的基本情況、數字化信息,生態空間數據中心已經形成了初步成果。下面,請張衛東副局長作進一步回答。
張衛東:
我省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對省級林長責任區域劃分為5個區域,分別是秦嶺、巴山、關中北山、黃橋林區、白于山。劃分時依據我省生態資源分布特點和保護發展需要劃分的,具有鮮明的區域特點。一是秦嶺責任區。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也是世界物種的基因庫,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我們之前發布了《秦嶺白皮書》,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有種子植物3883種,陸生脊椎動物587種。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來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二是巴山責任區。巴山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也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位于我省最南部,屬于漢江以南區域。屬于米倉山、大巴山北坡山地,巴山是我省雨水最充沛的區域,氣侯濕潤,水熱條件優越,樹種繁多,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極其重要。三是關中北山(含關山)責任區。關中北山(含關山)是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位于我省關中平原北部,黃土高原南部,地貌特征呈現黃土塬、破碎塬和低山丘陵,這個區域絕大部分缺水干旱,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對于改善該區域內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黃橋林區責任區。黃橋林區被我們譽為“陜西兩葉肺”之一,位于陜北梁山山脈的嶗山、黃龍山和子午嶺的橋山地區,屬于土石丘陵地貌,是我省黃土高原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也是關中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五是白于山(含毛烏素沙地)責任區。白于山(含毛烏素沙地)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北部為風沙灘地,南部為丘陵溝壑區,年降雨量較少,不到400毫米。森林草原覆蓋度較低,抵御土地荒漠化、沙化能力較弱。防治土地沙化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恢復區域內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謝謝!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剛才配套制度中介紹了有6項機制,其中提到了成效考核機制,那么今后在推行林長制中,如何對各級林長進行考核問責?
黨雙忍:
你提的問題非常重要,林長制推行成功與否取決于各級林長履職盡責情況,或者說林長履職盡責關系林長制成敗。如何知道林長履職盡責情況呢?就需要通過一年一度的成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追蹤問效。考核制度還沒有正式出臺,張衛東副局長牽頭負責制定林長考核制度。下面,請張衛東同志做情況說明。
張衛東: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一項制度安排,是一項政治任務。林長制能不能全面推行,能不能把責任落到山頭地塊,能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考核問責機制能不能落到實處。推行林長制有很多配套機制,其中考核問責是最有效的。林長制的考核,主要是縣級及以上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考核。重點是考核各級林長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情況,以及對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的落實情況,考核各級林長落實責任區內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的保護發展情況??己耸且豁椣到y工程,能否考準考實,我們還需要科學制定考核制度和指標體系,我們正在起草《林長制省級考核制度》,我們還將建立考核目標體系,進一步科學細化考核指標,完善考核辦法,嚴肅考核紀律,嚴格兌現獎懲,確保林長制落地生根見效。
謝謝!
李惠:
再次感謝黨雙忍局長和張衛東副局長,感謝與會的各位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