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水利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05-12 08:51

5月11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水利廳廳長魏穩柱出席,介紹“陜西水利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五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水利廳廳長魏穩柱先生,請他介紹“陜西水利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魏廳長作介紹。

魏穩柱: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陜西水利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下面,我就全省水利系統步履堅實、邁向高質量發展情況向大家作一介紹。

省水利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和治水重要論述,統籌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怀鲋攸c水利工程補短板、緊盯行業薄弱環節強監管,2020年完成水利投資354億元,今年一季度完成水利投資56億元,水利投資實現恢復性增長。

一、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和前期加快推進。集中力量建設關系全局、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完成秦嶺輸水隧洞掘進95.8公里、占比97.5%,三河口水利樞紐正常蓄水,黃金峽水利樞紐右岸截流,二期工程可研報告2020年獲批,初步設計2021年4月獲批。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全斷面貫通,大壩左右岸岸坡上部土石方開挖125萬立方米。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大壩、溢洪道土石方開挖等工作。斗門水庫工程,北池圍壩形成6.7公里,南池形成工作面約4440畝。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新增改善灌溉面積48.38萬畝。同時,統籌推動規劃前期工作,編制“十四五”水利發展專項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引漢濟渭二期、延安王瑤水庫擴容、榆林蔣家窯則水庫、古賢水利樞紐、白龍江引水、黃河粗泥沙來源區攔沙一期6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后續加快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名錄。秦嶺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已印發、水資源保護利用規劃已通過省政府審查。加強省際協作,與沿黃8省區等召開水利合作圓桌會達成協作意見,共同呼吁促進加快國家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力落實。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管住用水,合理分水。漢江、嘉陵江省內水量分配方案今年2月省政府同意印發執行,渭河、北洛河、伊洛河、無定河水量分配方案編制完成,制訂了禿尾河、灞河、褒河生態流量(水量)保障實施方案。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全省用水總量90.56億立方米,低于紅線目標19.8%,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8.2%,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37.27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73立方米,相比2015年分別下降25%和32%。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完成14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建設,建成220個節水示范單元。

三、水生態修復成效明顯。保護和修復同時進行,一批河道綜治、截污治污、生態補水、水土保持等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治理目標。開展水系生態修復和河湖綜合治理,渭河灘區整治、水生態修復3.14萬畝,涇河綜合整治河道21公里,延河、漢丹江、無定河綜合治理進展順利,石川河生態補水工程于今年3月26日開工建設,紅堿淖持續跨省補水,清姜河獲全國第二屆“最美家鄉河”稱號。綠色版圖持續向北延伸,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62平方公里,開展高標準新工藝新型淤地壩試點,年均入黃泥沙量由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有序開展了小水電整治,生態流量持續泄放。

四、河長制湖長制深入實施。強化責任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省級河湖長巡河湖48人次,市級河湖長巡河湖524人次,縣級河湖長巡河湖13967人次。與四川省、甘肅省簽署合作協議,構建跨界河湖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清理整治“四亂”問題968個、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線173公里。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各級累計巡查河道33.6萬公里,查處違法違規采砂問題180起,取締秦嶺6市非法砂場48個。河湖和水利工程管護范圍劃界進度加快,完成規模以下(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1千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劃界1147條,完成水庫工程圖紙劃界418座。4月27日,召開全省河湖長視頻會議,下達2021年總河湖長令,全面部署河湖長制工作,著力推進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五、水旱災害防御有力有效。防汛抗旱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關系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平穩運行。水利部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勇于擔當作為。堅持防御在先,加強預報預警,牢守第一道防線。扎實做好“測、報、防”工作,主動銜接“抗、救、援”要求,分級落實江河、水庫、城市防洪“三個責任人”,積極應對汛期我省出現的15輪大范圍強降水過程,適時啟動渭河、漢江、嘉陵江水旱災害防御IV級、Ⅲ級應急響應,會商調度大中型水庫削峰錯峰,落實與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建立的協作機制,協調陜西省河務局推進黃河禹潼段治理工程建設,全省庫壩設施安全度汛,主要江河堤防無一決口,最大程度減輕了洪澇干旱災害損失。累計攔蓄洪水98次,抗旱灌溉1460萬畝次,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別控制在0.8%和0.87%以內。

六、治水紅利惠及群眾。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建成農村飲水工程2658處,受益人口250萬人,36萬人的飲水型氟超標問題基本解決,22萬人的苦咸水改水任務全面完成,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5%,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97%。今年統籌規模化和城鄉一體化工程建設推動農村供水等高質量發展,安排下達了2021年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中央資金1億元,督促市縣完成了年度擬建項目的前期工作,已開工建設農村供水工程31處。引紅濟石、延安引黃等工程發揮效益,全省新增供水能力6億立方米。保障糧食安全,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6,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05萬畝,年增產糧食10.19萬噸。建成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85家。2020年12月,“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繼鄭國渠、“漢中三堰”之后陜西省第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十四五”是我省水利改革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促進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效能治理,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高品質生活,謀深謀細發展思路和任務,融合發展落實節水優先,優化配置實現空間均衡,突出重點實施系統治理,創新驅動促進兩手發力,建設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水利信息化體系為重點的“五大工程體系”、強化水行政執法體系、水工程管控體系、江河湖庫監管體系、機制體制創新體系、行業能力提升體系為主體的“五大支撐體系”,完善陜北關中陜南水資源統籌、區域協調的水利發展布局,加快構建“陜西水網”。

歡迎媒體朋友們和各界公眾持續關注、大力支持水利改革發展,謝謝大家!

李惠:

感謝魏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淤地壩”。請問我省是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淤地壩的重要指示精神,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魏穩柱:

陜西地處黃河中游,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全省國土面積僅占全國的1/50,但土壤流失總量占到全國的1/5。黃河中下游河道淤積的粗泥沙有90%來自陜西,陜西是黃河水土保持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關鍵。

淤地壩是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既能攔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產糧食的水保措施。目前,全省累計建成淤地壩3.4萬座,占全國的58%,累計攔泥58億噸,形成壩地86萬畝,每年可產糧3億多公斤,年均入黃泥沙由過去的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根據《陜西省黃河流域淤地壩需求分析》和《陜西省高標準淤地壩規劃》,2020-2035年新建淤地壩7200座,現有淤地壩除險加固1990座,提質增效2921座,主要在多沙粗沙區實施。

2020年7月,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一期項目列入了國家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笆奈濉逼陂g,我省擬建設攔沙工程1900座,擬新建淤地壩420座,完成1.2萬座中型以上淤地壩風險隱患排查,確保全省淤地壩安全運用。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魏廳長,根據你的介紹,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我們在加快推進重大水資源調配工程建設的同時,計劃全面加強對現有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改造提升,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魏穩柱:

水庫在防洪減災、供水保障、農業灌溉和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省共有水庫1108余座,大多建于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其中大中型水庫94座,小型水庫1014座。許多水庫接近或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因超標洪水、地震等原因,工程老化毀損,嚴重影響到工程安全和功能發揮。自1998年以來,先后對700余座小型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

我省“十四五”時期將重點抓好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消除存量隱患,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提升運行管護能力和水平。目標任務是:到2022年年底前,完成已到安全鑒定期限的水庫安全鑒定任務;對鄉鎮村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實行政府購買服務、“以大帶小”等專業化管護模式。到2025年年底前,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每年安全鑒定后新增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健全水庫運行管護長效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落實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各級政府對本轄區所屬水庫的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負總責,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體系。建立穩定的投資渠道,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保障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做好宣傳引導,增強水庫安全憂患意識,引導全社會重視水庫安全,確保更好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李惠:

請繼續提問。

西北信息報記者: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報記者。請問魏廳長,您剛才在發布辭中提到,“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加快構建“陜西水網”,請您介紹一下“陜西水網”的具體建設思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思路。

魏穩柱:

全面推進陜西水網建設,即著眼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統籌區域流域,目標是形成五縱十橫陜西水網構架。

五縱,即黃河、嘉陵江、涇河、洛河四條天然河流和引漢濟渭工程總干線;十橫,即無定河、延河、渭河、漢江四條天然河流和鹽環定揚黃定邊供水擴建——榆林東線黃河引水、延安白龍江引水——延安黃河引水、寶雞峽總干渠——引漢濟渭北干線——涇惠渠總干渠——古賢黃河引水、石頭河供水工程——黑河水庫供水工程——引漢濟渭南干線、秦嶺北麓水生態走廊、引嘉入漢。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從區域分布上講:

關中地區圍繞推動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制造大走廊和優質高效農業大糧倉,構建以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跨流域調水及黃河引水、區內外水源優化配置、秦嶺北麓及渭河水生態保護為主的水利發展格局,全力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

陜北地區圍繞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能化裝備制造基地、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構建以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黃河引水及跨流域調水、水源優化配置、多沙粗沙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無定河及沿黃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水旱災害防御為主的水利發展格局。

陜南地區圍繞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發展戰略和秦嶺中央水塔生態保護,構建以水源涵養和水資源保護、防洪減災、漢丹江水生態修復與保護為主的水利發展格局。

十四五期間,將重點加快“五引十庫”(引漢濟渭、榆林東線黃河引水、延安白龍江引水、引嘉入漢、鹽環定揚黃定邊供水擴建等五項引調水工程;東莊、斗門、蔣家窯則、王瑤擴容、龍安、普化、恒河、通關河、古賢及富平地下水庫等十座水庫工程)工程建設,持續完善水資源配置、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保護治理、水旱災害防御、水利信息化等五大工程體系,逐步構建一個集防洪減災、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保護、智慧化調控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工程網。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魏廳長,渭河已經成為陜西生態治理的一張名片。請問,去年以來,我省在渭河生態區建設方面有哪些進展,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么?

魏穩柱:

近年來我省在總結渭河綜合治理一期建設經驗基礎上,設立了渭河生態區,按照鞏固、提升、綜合的治理要求,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與保護,渭河河道環境持續向好。

去年以來,我們重點抓了四件事情。一是強力推動項目建設,2020年完成投資15.37億元,完成灘面整治和水生態修復3.14萬畝,提升了沿渭城市品質和市民的幸福指數。二是系統謀劃流域治理。編制完成了《陜西省渭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規劃》,將流域水生態空間管控、水生態環境提升、河湖生態治理提升、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態治理、水文化保護傳承和重要支流生態綜合整治等工作納入其中。三是修訂了《陜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條例》,目前已順利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和省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四是統籌謀劃生態補水。大力推進渭河干流生態補水水源通關河水庫工程前期工作,項目可研報告已在審查當中。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施《陜西省渭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規劃》,啟動一批渭河流域治理保護項目,為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提供水生態文明的支撐。二是進一步加強渭河生態區管理,深入推進渭河“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做好岸線管控和已成工程的管理維護。三是加快推進渭河干流生態補水水源通關河水庫工程前期工作,建設征地移民實物調查工作基本完成,力爭今年開工建設。四是加強與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對渭河水沙關系、流域生態治理等相關基礎性課題進行研究,把渭河生態區打造成為水生態文明的示范樣板。

李惠:

再次感謝魏廳長,也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的參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