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情況
來源: 榆林市政府網站 發布時間: 2021-04-16 15:20
4月16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出席,介紹陜西省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了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陜西省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丁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丁紀民:
各位新聞界媒體朋友,上午好!
首先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也感謝長期以來,各新聞媒體對陜西水利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就陜西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情況作以介紹。
一、把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作為解決陜西水問題的根本出路,制定實施節水行動方案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節水工作。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把節水優先排在首位。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等要求。去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節約用水,不能隨意擴大用水量”。
2019年4月15日,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對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做出全面部署。7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和水利部辦公廳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部門工作任務和職能責任。
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1121立方米,畝均水資源量974立方米,均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陜北人均水資源量721立方米,低于國際公認的1000立方米重度缺水標準,關中人均水資源量347立方米,低于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極度缺水標準。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把節約用水作為促進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遏制不合理需求、減輕水環境壓力,推動陜西經濟社會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2019年10月14日省發改委、省水利廳聯合印發《陜西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實施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科技創新引領六大重點行動。
二、主要工作成效
2020年是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的第一年,我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節水優先”,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做好頂層設計,嚴格節水制度,強化節水監管,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技術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管理機制逐步健全,節水效果明顯。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37.27立方米,相比2015年下降25.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73立方米,相比2015年下降32%;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完成控制目標;全年用水總量90.56億立方米,用水總量控制在目標范圍內,有力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制度建設,打好節水工作基礎。省水利廳牽頭,16個省級部門為成員單位,建立陜西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編制完成“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科學謀劃今后五年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任務。修訂發布《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新增加91個工業產品、10項生活、15種農作物用水定額,部分工業產品用水定額分級由二級修訂為三級,定額覆蓋度提高。啟動《陜西省節約用水辦法》修訂,列入2021年政府立法計劃。建立節水評價機制,全省水利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中落實節水評價98項。建立中、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實施對重點用水戶、特殊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
(二)堅持綜合施策,重點行業領域節水成績突出。全省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20萬畝,推廣旱作節水技術1117萬畝,改擴建池塘化循環水養殖2000多畝,發展大水面生態養殖示范基地3個,農業節水增效作用明顯。積極推行園區水循環利用,共安排1710萬元專項資金對13個污水處理項目進行支持,帶動集中區污水處理項目完成投資近7億元。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建成國家節水型城市3個,省級節水型城市8個。實施重點地區節水開源,加強超采區綜合治理,通過高效節水、水源替代、產業結構調整、地下水回灌等措施,超采區實現壓采地下水量4129萬立方米。非常規水源利用工程供水量3.95億立方米,降低了新鮮水的使用量。實施科技創新引領,組織征集節水需求30余條,3項節水創新方向列入省級科技計劃指南,聚集省內優勢支持36項節水技術研發,推動2項節水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三)堅持示范引領,節水示范單元創建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20年,累計建成54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其中40個縣(區)榮獲水利部“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稱號。2020年共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626個,節水型中小學校85所,節水型高校18所,節水型企業8家,建成水利行業節水型機關88家,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明顯;遴選出6家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3家企業水效領跑者。
(四)堅持長效改革,保障措施到位?;I集資金支持水價綜合改革和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深化鞏固水資源稅改革成果,2020年全省水資源稅入庫14.47億元。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渭南市白水縣、咸陽市三原縣、榆林市榆陽區和延安市洛川縣四個縣(區)水權試點改革通過評估驗收。積極籌措中省財政資金用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灌區節水改造,支持水資源管理、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拓展融資模式,節水環保貸款余額逐年增加。
(五)堅持廣泛宣傳,營造全民節水氛圍。建立全省節水宣傳信息聯絡員制度,定期報送節水信息。開展“我的節水故事”主題征文,在“水潤三秦”微信公眾號內設專欄定期發布。舉辦“尋找節水達人”“節水知識大賽”等活動,吸引社會公眾關注節水。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城市節水周”等重大節日為契機,利用線上宣傳、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方式,擴大宣傳效果,帶動和引領社會形成節水文明風尚。
三、以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為主線,做好新時期節約用水工作
“十四五”期間,全省節水工作主要目標是: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機制基本確立,節水生產生活方式成為全民自覺、水資源發展更加協調;到2025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2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降低6%、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8。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以黃河流域取用水專項整治為重點,嚴格行業用水定額執行管理,落實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限制水資源超載地區和地下水超采區取水許可,重點推動高耗水行業和高校深度節水率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突出重點行業節水行動。充分發揮部門聯動作用,堅持抓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用水戶,以強化節水指標剛性約束為重點落實總量強度雙控,以灌區現代化改造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為重點狠抓農業節水增效,以引導企業實施節水改造和提高水重復利用率為重點推動工業節水減排,以降低管網漏損和開展節水型公共機構建設為重點實施城鎮節水降損,以加快節水技術研發推廣為重點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三)深化節水體制機制改革。堅持政策制度和市場機制兩手發力,加快《陜西省節約用水辦法》立法進程,持續健全完善節水體制機制,同時發揮節水制度政策科技重要支點和杠桿作用,全面宣貫用水定額,完善合同節水政策措施,加大水價改革力度,擴大第三方節水科技產業市場,撬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節水建設。
(四)強化節水監督管理考核。完善水資源總量強度雙控辦法,推進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完善節水考核機制,推進將節水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政績考核。深入落實和完善節水評價機制,從嚴叫停節水評價審查不通過項目。開展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情況督導檢查,暢通渠道保障公眾參與節水監督。
(五)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加強省情水情教育,普及節水知識和技能,逐步將節水納入公益宣傳,規范用水行為。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能宣傳周、城市節水宣傳周等形式多樣的節水主題宣傳,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加快節水教育基地建設,開展節水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帶動全社會形成節約用水的生活習慣和綠色風尚。
以上是我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有關工作情況,歡迎媒體朋友們持續關注,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推進我省節水行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保障!
李惠:
謝謝丁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請問,如何落實執行新的《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加強計劃用水管理,促進節約用水工作?
丁紀民: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定額管理是水法規定的水資源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是開展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基礎,反映了一個地區或用水戶的用水水平、節水水平,也是考核節水成效的重要指標。強化用水定額執行管理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重要抓手。
我省在用水定額管理方面,已經建立了覆蓋主要生產、生活用水的地方行業用水定額。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過程中,要把行業用水定額標準的應用管理作為重點,進一步發揮定額標準的作用。一是做好《行業用水定額》宣傳貫徹,普及定額技術標準和適用范圍。二是加強定額執行應用,將用水定額作為開展涉水規劃、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水評價、節水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發揮定額剛性約束作用。三是加強取用水戶計劃用水管理,落實《陜西省計劃用水管理辦法》,提高應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用水戶覆蓋率,依據定額強化用水計劃限額管理。完善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用水管理臺賬,切實制定節約用水管理措施。四是建立節水監管制度體系,制定節約用水監督檢查方案和本級節水監督檢查措施,圍繞用水定額、計劃用水管理等節水重點業務深入開展監督檢查。通過強化用水定額應用和計劃用水管理,促進節水科技進步、用水效率提高、區域產品和經濟結構調整,逐步形成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我省節水行動方案實施一年多來,取得了明顯成效,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進入“十四五”,如何加快推進我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步伐,有什么舉措?
丁紀民:
概括來講,就是“貫穿一條工作主線,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四項保障措施”。
貫穿一條工作主線:全面落實《陜西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發揮節水聯席會議制度優勢,加強部門聯動,強化行業監管,定期通報工作進度,確保節水行動年度各項任務完成。
做好三項制度安排:一是加快推動《陜西省節約用水辦法》修訂工作,為全省節水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制定出臺全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明確今后五年重點工作目標任務。三是確定“十四五”用水效率管控紅線,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遏制水資源過度開發和不合理用水需求。
實施六大重點行動:一是啟動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加強重點用水戶超定額用水專項整治,強化節水監督考核。二是實施農業節水增效行動,協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加快灌區節水改造,推進農村生活節水。三是實施工業節水減排行動,大力推廣節水工藝和技術,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加大縣域工業集中區水循環利用。四是實施城鎮節水降損行動,大力開展國家節水城市創建,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深入開展黨政機關、學校等公共領域節水,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五是實施重點地區節水開源行動,消減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量,加強非常規水利用,陜北、關中地區地級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2%以上。六是實施科技創新引領行動,將節水技術及適用裝備研發納入省級科技計劃指南方向,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與節水技術融合。
強化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政策推動,深化水價改革,
建立完善分類定價、差別水價、階梯水價等水價機制,加強用水計量統計,落實節水統計調查和基層用水統計管理制度。二是創新市場機制,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實施水效標識管理和節水認證,推動合同節水管理。三是保障節水資金投入,完善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節水領域相關政策。四是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普及節水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主題宣傳活動。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十四五”是我省水利改革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著眼陜西省情水情實際,立足新發展階段促進高質量發展,請問,我省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丁紀民:
一是堅持“節水優先”,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把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推動用水方式進一步向節約集約轉變。完善節水標準和用水定額體系,強化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開展節水評價,抓好重要領域、重點地區深度節水控水,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鼓勵再生水利用。發揮制度、政策、科技的支點和杠桿作用,加快健全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社會協同的節水工作機制,推動將節水作為約束性指標和目標,完善用水價格形成機制,推進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和水資源稅改革,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等服務模式,加強節水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節水惜水的良好氛圍。
二是建立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布局優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強化生態流量管控,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實施地下水開采總量與水位雙控。持續推進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切實規范取用水行為。合理確定區域用水總量,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在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堅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三是構建陜西現代水網,優化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著眼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推進跨流域調水引水、水源優化配置、水源涵養和水資源保護。統籌區域流域,以重點水源工程為節點、以天然河流水系網為基礎、以資源配置工程網為紐帶、以智能管控信息網為支撐,加快陜西水網建設。
四是強化河湖保護治理,提升水資源涵養修復能力。加大江河湖泊的保護治理力度,推動河湖“清四亂”規范化常態化,鞏固河湖管理范圍劃界成果。開展生態脆弱河流和重點湖泊生態修復,加快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維護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
五是堅持科技引領和數字賦能,提高水資源智慧管理水平。充分運用數字映射、仿真模擬等信息技術,建立覆蓋全域的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系統,推進水資源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加強監測體系建設,優化行政區界斷面、取退水口、地下水等監測站網布局,實現對水量、水位、流量、水質等全要素的實時在線監測,提升信息捕捉和感知能力,為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提供智慧化決策支持。
李惠:
再次感謝丁廳長,也感謝與會的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