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介紹深化“兩鏈”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西部創新高地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02-05 09:05

2月3日15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陜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區域創新處處長呂永衛出席,介紹“深化‘兩鏈’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西部創新高地”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單紅主持。

單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反映陜西科技資源力量、科技發展成效,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省政府新聞辦將舉辦“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

今天第一場發布會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先生,請他以“深化‘兩鏈’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西部創新高地”為題,介紹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先生,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區域創新處處長呂永衛先生。

首先,請孫科廳長介紹總體情況。

孫科: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在省“兩會”勝利閉幕,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與媒體記者朋友們見面。借此機會,我謹代表陜西省科技廳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邁出更大步伐”的指示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速創新型省份建設,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68.39%,排名全國第9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75.97%,排名全國第4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584.58億元,投入強度2.27%,創十年來新高,排名全國第7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5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擁有兩院院士66人;國家級高新區7家,省級高新區17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80家,重點實驗室172家。我省連續四年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表彰激勵。下面我向大家通報2020年陜西科技創新發展情況,以及2021年科技工作重點舉措。

一、2020年科技創新發展情況

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加快推動陜西實驗室組建工作;獲批全國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列入會商事項,新建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家陜西省應用數學中心。部署先進金屬材料、高端集成電路與先進半導體器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蘋果產業轉型升級4個科技重大專項,專項實施總數達到6個,立項課題33個;啟動重點產業創新鏈27條、創新點274個。組建陜西省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20家。省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平臺注冊研發機構430家、企業6600家。“嫦娥”探月、珠峰“測高”、“北斗組網”、“華龍一號”首堆投入運行均體現了陜西科技擔當。

二是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法士特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集成式16擋AMT變速器,打破國外先進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產品空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克了5G通信用高性能氮化鎵射頻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實現了關鍵基礎元器件的國產化。西部超導公司針對“奮斗者”號深潛器大深潛的嚴苛要求,研制了載人球艙支撐結構用特種鈦合金材料,為萬米下潛成功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自主選育的蘋果新優品種“瑞香紅”以1100萬元許可苗木生產經營權,刷新了蘋果新品種轉讓價格全國最高紀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省快速反應部署的應急專項研究提出的多項診療措施被納入全國診療方案,多項科研成果應用于抗疫一線。

三是創新型企業數量大幅增長。新增“雙創”示范基地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8家??萍夹椭行∑髽I入庫數量達到8069家,入庫企業數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實現“常年受理、無紙申報、網絡評審、系統管理”,數量突破6100家,新增1800家,同比增長41.8%。科創板上市企業和過會企業達6家。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金數量達到20支,認繳規模44.32億元,財政資金放大效應11.37倍,累計投資科技型企業304家。與中行陜西分行聯合規劃5年20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支持科技企業復工復產和創新發展。

四是科技園區發展實現“量質雙升”。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建立分類評價機制,對排名靠前的高新區予以通報獎勵。2020年,高新區生產總值預計占全省GDP比重約30%,成為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西安高新區獲批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全省高新區特色產業基地達到7家。進一步優化省級高新區布局,啟動省級農高區建設工作。西安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西安、寶雞、漢中3個創新型城市和安康、渭南、榆林、楊凌4個高新區入選科技部“百城百園”行動。

五是科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萍疾块T四級聯動通過對接高端科技資源、科技項目支持、科技特派員服務、建立數據平臺等方式,為柞水木耳產業發展提供了全鏈條、閉環式科技支撐,“小木耳、大產業”獲得習近平總書記點贊。聯合12個省級部門出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選派激勵政策。18個省級科技特派員產業技術服務團,瞄準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技術需求,發揮專家團隊智力資源提供科技支撐,促進了一批先進適用成果的轉化,帶動了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開通精準扶貧科技計劃綠色通道,在56個國定貧困縣(區)累計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9家。

六是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出臺《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高新區創新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等方面出臺“硬核”舉措。印發“三評”改革實施意見,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首次將國防領域涉密科技成果納入省科技獎勵體系。出臺10條舉措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在陜西省財政科技計劃中試行項目經費“包干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新增國家引智示范基地13家,省內引智服務站11家、海外引智服務站4家,形成了海內外引才引智服務網絡。

二、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關鍵之年。剛剛閉幕的省“兩會”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和最大潛力,對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的要求,并從“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深化‘兩鏈’融合發展、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科技工作全局,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全省“兩會”精神,堅持“四個面向”,以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加快推進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發展為突破口,以打造雙創“升級版”為支撐,深化建設創新型省份,著力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邁出更大步伐”。

(一)聚焦科技自立自強使命責任,加快建設西部創新高地。一是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發布實施,形成建設西部創新高地的系統謀劃。加強部省協同聯動,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推動部省科技會商任務落實,形成時間表和路線圖,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實施機制。二是加大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投入。聚焦空天、能源、信息、材料等優勢領域,加強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積極籌建陜西實驗室,高水平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和西安科學城等重大創新載體,加強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綜合試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發揮好在陜兩院院士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作用,打造全國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三是積極探索提升創新體系效能的新模式新路徑。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理論研究,有效保障高質量科技供給。發揮在陜部屬高校、央屬院所、軍工企業等“國家隊”作用,統籌協調在陜科研力量,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維護國家科技安全做出應有貢獻。

(二)聚焦高質量發展,實施“兩鏈”融合科技行動計劃。一是健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協同對接機制。全圖譜梳理產業鏈、創新鏈的發展狀況和短板弱項,建立企業清單、創新資源清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一體化集成部署創新資源,努力打通產業鏈“堵點”和創新鏈“痛點”,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二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1155工程”,聚焦能源化工、高端機床、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先進金屬材料、空天動力等主導產業,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著眼“補鏈、強鏈、延鏈”。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實施重點產業鏈協同攻關項目,努力攻克一批產業急需、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壯大一批特色創新型產業集群,有力支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三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人工智能、無人機、機器人、新一代通信、北斗導航、生命科學、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高性能計算與工業軟件等領域,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前瞻布局,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應用,構建完善技術轉移體系和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引領帶動風口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2021年“兩鏈”融合科技行動計劃將聚焦12個產業領域,一體化布局項目、平臺、人才、經費,從資源配置全鏈條加強統籌實施,著力突破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力爭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600億元,到“十四五”末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2000億元以上。

(三)以西部科技創新港為突破口,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特區”。一是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科技人才評價方式,試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賽馬制”“領銜專家制”等,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深化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屬”和“收益”分享機制改革,讓職務成果發明人主動和深度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支持科研人才在企業兼職兼薪,支持科研人員通過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等活動增收創富。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讓科研人員從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二是在創新港設立省級技術交易中心。健全以投資人為主導、以轉化應用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搭建科研人員發明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之間的橋梁。努力打通科研人員邁向企業家的通道,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孵化載體在創新港設立分支機構,加強創業孵化載體建設,鼓勵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領辦創辦創新型企業。聯合有關單位在創新港設立種子基金,促進“天使投”“風投”“創投”“產投”等機構與“雙創”企業開展常態化路演對接。建設技術經紀人隊伍。三是建設高水平國際化創新高地。推進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落戶落地創新港,推進創新港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推動創新港成為西部創新高地的重要引擎。鼓勵創新港與國內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科技園區、聯合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等科技合作交流,積極引進海外頂尖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優秀留學人員,開展國際化技術轉移和創新創業活動。落實在陜兩院院士等專家服務保障政策。

(四)聚焦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雙創”升級版。一是優化高水平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創新中心孵化器科創企業”創新創業體系,新建省級創新創業平臺40家以上。引導高新區和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建設各具特色的專業孵化載體。加強關中地區與陜南、陜北的協作,深化托管共建、異地孵化等模式,促進創新創業要素跨區域流動。修訂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管理辦法,支持載體提供工業設計、試驗檢驗、設施共享、對接金融、市場信息等增量服務。二是實施高新區“提質升級”工程。落實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出臺我省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延安、商洛、漢中、銅川創建國家高新區,支持區位明顯、優勢突出、條件具備的園區申建省級高新區,形成全省高新區協同錯位發展的格局,支持西安高新區建設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硬科技”企業孵化器,打造“硬科技”企業創新社區。加快發展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區。三是組織實施“雙創”升級行動。會同教育廳修訂《省級大學科技園認定管理辦法》,認定培育一批省級大學科技園,推動高校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在翱翔小鎮、大學科技園等推廣應用并實施“一校一策”,打造創新創業綜合體、產業帶、經濟圈。建立孵化載體績效“排行榜”,按照載體功能差異開展分類評價,樹立載體建設標桿。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持續辦好創新創業品牌賽事。四是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隊伍。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機制,對成長性好、創新潛能大的科研團隊加大扶持力度,催生一批創新型企業。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和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發展壯大,2021年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8500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000家左右。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100家科技型企業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上市,形成領軍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各類創新主體相互促進、滋養共生的良好格局。

2021年春節即將來臨,在此向各位媒體朋友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謝謝大家!

單紅:

感謝孫廳長。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群眾新聞網記者:

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您在發布辭中提到,我省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實現“常年受理、無紙申報、網絡評審、系統管理”,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政策。

呂永衛:

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國內技術創新能力較高的企業群體,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省稅務局成立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機構,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努力提高服務能力。

一是出臺了《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規程(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程序、流程管理等細則。2020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將新增高企總數納入市縣創新驅動發展監測指標體系。

二是建立網上評審認定管理系統。全面落實“放管服”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去年,省高企認定首次實現全過程網上辦理,企業線上申報,通過系統自動搜索檢查,關聯表格動態顯示、附件清單自動匯總、審核操作全程留痕、工作進度實時反饋等智能化服務,使申報評審更加便利化,效率提高30%以上,既減輕了企業申報負擔,又提升了認定管理便利化水平和服務工作質量。

三是建立健全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建立虛擬專家室培訓和創新服務包推送工作機制。針對申報主體、評審專家、中介機構、管理人員等開設培訓專題,進行分類、定期、定點學習培訓,通過政策精準推送、創新資源高效供給,打造科技企業培訓骨干隊伍,推動服務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落地見效。

四是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按照“微成長、小升初、高壯大”梯度培育計劃,開展高企培育政策“進區縣、進企業”活動,一對一摸清底數,點對點幫助輔導。疫情期間線上“科技大講堂”進行專題培訓,疫情緩解后線下服務面對面輔導,開展活動近百場,實現了地市全覆蓋,培訓企業超過6000家。

下一步,我們將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修訂省瞪羚企業培育管理辦法,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瞪羚企業—獨角獸上市企業”全周期培育鏈條,加快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各類政策工具,啟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精準支持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科技企業聚集,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單紅: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請您詳細介紹下兩鏈融合科技行動劃的具體內容。

孫科:

我先介紹一下“兩鏈”融合的背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來陜考察時提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強調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對陜西來說,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的不對稱不協調是陜西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現象很重要的原因。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兩鏈”融合發展已寫入2021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加快實施“兩鏈”深度融合科技行動計劃。

我們的主要舉措是:第一,梳理企業、創新資源、關鍵核心技術三張清單,包括以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相配套的產業資源清單;以高校院所及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為主體的創新資源清單;以“卡脖子”技術為主的關鍵核心技術清單,先找到產業鏈“堵點”和創新鏈“痛點”;二是圍繞這些“堵點”和“痛點”,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以重大項目牽引,聯合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支撐主導產業邁上價值鏈中高端。三是著力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我們將建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校企研發平臺以及“雙創”平臺,統籌布局和集成項目、人才、平臺等科技創新資源,把創新鏈和產業鏈銜接起來,從而推動創新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萍汲晒D化關鍵是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我們將繼續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權和收益權改革,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創辦和領辦科技企業,把更多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目前,我們已經聚焦29個重點產業領域梳理三張清單,將按照“成熟一個、論證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抓緊實施,2021年我們將在高端機床、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高性能計算等領域進行先行先試,通過深化“兩鏈”融合發展,推動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實現對接。

單紅:

請繼續提問。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經濟日報記者。為支撐我省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應用及產業化,我省設立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進展情況。

王軍:

謝謝你的提問和關注。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自實施啟動實施以來,圍繞我省主導、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科研、產業、資金、人才等優勢資源開展協同攻關,目前實施的各類項目進展順利,成效初現。

一是構建了完整的管理架構。建立了省科技重大專項聯席會議制度,組建了專家綜合咨詢評審委員會,并根據專項支撐的產業領域,分別組建了由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參與的推進工作組和由省內該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總體專家組,從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兩個方面共同推進各專項組織實施。

二是完善了相關制度。制定了《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管理工作規則》,明確了重大專項的主要任務、管理架構、形成機制和組織方式。制定《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綜合咨詢評審委員會管理章程》,并借鑒國家重大專項組織方式,突出創新鏈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重大專項組織管理架構。

三是重大專項在組織、立項、實施、監管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創新。在專項實施方案方面,借助國家科技項目庫和第三方評估力量,對專項實施方案、申報指南、資金預算進行評估論證;在項目實施方面,堅持以需求驅動科技創想,所有以重大產品、重大裝備研發,重大成果轉化、重大工藝示范為目標的課題,要求由企業承擔牽頭,企業投資應占課題總投資的2/3以上。在考評問效和動態管理方面,探索建立“里程碑”管理方式。

四是部署項目進展順利。我省已在智能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蘋果產業)等6個領域部署了重大專項,已啟動課題總概算11.46億元,其中財政資助3.38億元,目前已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部分成果進入產業化階段。預計將攻克87項關鍵核心技術,解決19項“卡脖子”技術,填補國內空白11項,交付重大產品41余項,其中替代進口產品14項。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實施“兩鏈”融合行動計劃,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繼續組織部署重大專項,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實現高質量發展。

單紅:

謝謝三位發布人,也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蒞臨。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記者朋友們,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