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十四場)
介紹陜西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2-22 14:44
????12月17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黃超,寶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景耀平,銅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劉西林,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王安中出席,介紹陜西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單紅主持。
單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今年4月來陜考察期間明確要求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大膽探索、積極實踐,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陜西。
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的“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第十四場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黃超先生,寶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景耀平先生,銅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劉西林先生,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王安中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陜西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黃超先生介紹總體情況。
黃超: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向大家介紹我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有關情況。首先,向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陜西政法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戰略部署。去年12月,中央政法委召開了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印發了指導性《意見》,部署啟動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今年相繼召開了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會議、第一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對抓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多次進行研究部署。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安排。省委書記劉國中專題聽取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并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陜西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莊長興主持召開全省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推進會等專題會議,對此項工作作出具體部署。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抓手,著力探索符合我省省情、具有市域特點、滿足群眾需要的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提升三秦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突出政治引領,健全組織體系。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于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共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一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省委和省政府去年出臺了《關于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陜西的決定》,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省級47個相關部門參與的省委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專門設立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專項組,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各市、縣區均建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組織協調機構,健全了多部門參與的橫向聯動、上下貫通、資源共享的工作聯動機制,其中西安市設立了市、區(縣)兩級黨委實體化工作機構“平安辦”,榆林建立了陜甘寧蒙晉相毗鄰的8市31個縣(旗)社會治理協作機制。二是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市域社會治理作為平安陜西建設重要內容納入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印發實施工作考評及授“平安鼎”實施辦法、重點縣(區)認定和管理辦法,修訂了年度考評《實施細則》,建立了平安指數預測預警系統,形成了“每月通報、半年預警、年底測評、年度考核”的考評體系。三是健全督辦落實體系。制定《陜西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督導檢查實施辦法(試行)》,定期對市域社會治理重點領域工作開展督導檢查,落實通報、約談、掛牌督辦、一票否決等制度,各級各部門樹牢經濟報表和平安報表一起要、抓發展和抓穩定兩手都要硬的理念,從“小平安”到“大平安”轉變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二、突出試點任務,實施重點突破。今年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起步之年,我們堅持示范帶動、同步起跑,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目標,蹄疾步穩推進試點工作。一是明確試點“任務書”。省上出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若干措施》和試點工作《方案》《指引》,明確3大方面17條88項具體任務,制定了秦嶺生態安全、平安建設滿意度等4個方面11項區域特色工作任務,由各地細化具體工作標準。確定寶雞、銅川、安康、榆林、西安5市作為參加全國第1期試點市;其他5市申報第2期試點市;楊凌、西咸新區和韓城市納入省級試點,與第1期試點市同步起跑推進。二是制定工作“路線圖”。各試點市(區)把市域社會治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部署推動,對標目標要求,把三年試點工作任務逐年分解,明確固強補弱、培育特色、打造優勢、深化提高等具體措施。5個全國第一期試點市均制定了試點工作《三年行動方案》,量化細化試點任務,實現對市域社會治理考核的全覆蓋。三是找準工作“突破點”。聚焦影響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礎、智能化支撐作用,既注重陜西特色、區域特點,又突出查找短板、著力解決問題。結合去年省政府提出的8個方面61個風險問題,常態化組織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開展防范化解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專項行動??v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截至目前,全省共偵辦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88個、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308個、惡勢力團伙案件489個,破獲刑事案件15399起。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排查問題隱患34411項,排查整治行業亂象41652個,完善監管機制3925個。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治安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全省安全穩定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三、突出層級推動,強化責任落實。把握市域治理的特殊定位,充分發揮各級統籌協調作用,明確各級職能定位,層層夯實責任,確保試點工作深入扎實推進。一是強化省級推動。召開全省試點工作和試點城市推進會,制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和試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省級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作用。省委和省政府兩辦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若干措施》,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印發《關于深化街道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今年以來,省委領導小組對8個市(區)、40個縣(市、區)、17個省級成員單位分別授予“平安市(區)”、“平安縣(市、區)”、“平安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二是強化市級發力。充分發揮市級前沿指揮部作用,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權,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協同推進落實,推動解決市域內重點難點問題。咸陽打造“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升級版,漢中創新建立“四個一”市域治理模式,安康制定《推進易地搬遷安置區社會治理現代化實施意見》,商洛“創新治理方式、確保青山秀水平安”做法被《人民日報》推廣,有效發揮了市域在社會治理中的統籌協調優勢。三是強化縣級實施。圍繞社會治理的目標任務,制定具體方案、壓實各方責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辦好縣域內民生實事,解決突出問題、推動任務落實。按照“抓縣促市”思路,對平安建設問題較多的縣(市、區)以負面記分方式進行認定管理,以領導包抓、重點管理、掛牌整改等方式推動工作落地見效。四是強化鎮街落實。全省1311個鄉鎮(街道)黨委政法委員全部配備到位。通過以會帶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基層社會治理隊伍的政治能力、改革攻堅能力、依法辦事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急處突能力進一步提升。發揮好基層“橋頭堡”作用,實行縣級對鄉鎮(街道)賦權賦能,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推動重心下移,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把社會治理觸角延伸到每個樓棟、每戶家庭,讓“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
四、突出基層基礎,力促落地見效。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必須加強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打通市域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一是注重源頭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召開了全省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會議,開展了涉疫信訪矛盾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和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8萬件??偨Y完善延安市富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安康市漢陰縣“三線兩化一平臺”、石泉縣“民情三本賬”、寶雞市“四單一圖”、鳳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236”工作機制等基層經驗,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在疫情防控期間,綜治網格員與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共同做好收集信息、研判形勢、解決訴求、化解風險等工作,發揮了“小網格”的大作用。全省群眾來訪總量和集體訪分別下降48.43%、44.24%。二是注重科技支撐。加快推進政法智能化建設,探索建立“雪亮工程”建設吸納國家開發銀行專項融資授信資金43.7億元支持、國有運營商建設并運營維護、政法單位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使用付費的新模式。全省法院專網帶寬由百兆躍升為千兆,全面完成核心系統“上云”工作。檢察系統加快搭建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檢察端運行環境。省公安廳投資6346萬元升級“三秦警務云”,公安政務服務平臺累計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2071萬余件次,其中“一次都不跑”的服務超過143萬件次。省司法廳推進“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創新“數字立法”。三是注重平臺建設。召開全省綜治中心推進會和視頻調度會,按照有機構、有人員、有場所、有經費的“四有”標準和實體化運行、系統化集成、信息化支撐、項目化推動、精細化服務、社會化格局的“六化”目標,加快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目前,我省市、縣、鎮、村四級綜治中心全部掛牌運行,其中67%的市縣綜治中心落實了事業編制。整合現有各類調解資源,搭建省市縣鎮村五級解決矛盾糾紛工作平臺,為在基層定分止爭奠定堅實基礎。
????我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在理念、體系、機制、方法上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各地工作進展還不夠平衡,有的基層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于社會治理、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十四五”規劃統籌推動,聚焦問題短板,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陜西,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單紅:
謝謝黃書記的介紹。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
您好,我是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請問陜西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過程中,如何發揮市級主體主責作用和統籌協調優勢?
黃超: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你提的這個問題在陜西各市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寶雞市在這方面工作運行比較順暢、成效比較明顯。你所提的問題請寶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景耀平同志回答。
景耀平:
我以寶雞試點情況回答這個問題。寶雞被確定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平安建設的重點抓手,強力推進、積極探索、創新實踐。
一是發揮市級主體主責作用,構建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深入分析寶雞市域社會治理的新情況、新要求,將試點工作細化為43項重點任務112項具體要求,并提出了26項寶雞特色指標,制定了試點工作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牽頭抓總,建設聯席會議、述職點評、督導考核等制度,調動各部門、各縣區參與社會治理,市委政法委出臺各級綜治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職能定位、組織架構、運行機制、保障措施,市縣鎮村四級綜治中心實現全覆蓋,形成了目標明確、職責清晰、高效聯動的社會治理體系。
二是發揮市級資源整合優勢,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由市財政出資,建立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收治中心和病殘吸毒人員收戒中心,解決了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發現難、監護難、救治難的問題,及吸毒人員抗拒強戒而自殘的問題。市委政法委每年組織對各縣區、鎮街公眾安全感進行測評,依據測評結果掛牌政治治安亂點,精準解決了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同時,我們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構建了貫通城市大腦和基層細胞的雪亮工程一總兩分平臺,提升了預測社會需求、預警社會風險的準確性、及時性。
三是發揮市級統籌協調職能,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機制。著眼把大矛盾、大風險控制化解在市域,在全市提升推廣鳳縣矛盾多元化解236機制,打造風險評估寶雞模式,創新推行維護穩定三個一工作機制,構建了環環相扣、系統有序、運轉高效的全周期動態治理機制。圍繞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下移重心,延伸觸角,在城鄉社區推行微治理,創新推出四單一圖社區警務,整合設置1537個全要素治理網格,形成了市級統籌協調、縣區組織實施、鎮村強基固本的全鏈條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的過程,寶雞將把握目標要求,突出市域特點,聚焦重點領域,狠抓關鍵環節,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新成效。
單紅:
請繼續提問。
中國網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綜治中心建設是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請問試點市在這方面有哪些有效舉措?
黃超: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綜治中心建設是我省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剛才在介紹全省總體情況的時候說到,目前全省省、市、縣(區)、鎮(街)四級綜治中心全部建成。這項工作做得比較好、抓得比較早的是銅川市。省上在銅川市召開了綜治中心建設工作會議,讓其他市的同志到銅川參觀各級綜治中心建設情況,聽取銅川的經驗介紹。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莊長興同志對綜治中心建設工作也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這個問題請銅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劉西林同志回答。
劉西林:
近年來,銅川市把綜治中心建設作為加強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取得預期成效。
一是項目化推進。截止2019年底,全市累計投資1.13億元,1個市級、5個區縣(含新區管委會)、38個鄉鎮(街道)、73個社區、359個村綜治中心全部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市、區(縣)兩級中心整合了與社會治理關聯度較高的10多個行業部門和社會組織入駐。鄉鎮(街道)統籌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訪辦等力量資源,社區(村)級中心整合社區和村干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志愿者等力量推進基層自治和平安創建。通過搭建綜治中心平臺,有效整合力量資源,組團化服務,形成了條塊結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二是信息化支撐。開發建設了集指揮調度、分析研判、信息流轉、事項督辦、考核評價于一體的社會治理綜合聯動平臺,形成了縱貫上下四級中心和網格員,橫向聯通相關部門的智慧治理中樞系統。開發了“平安指數”系統,建成了集人、地、事、物、情、組織于一體的社會治理數據信息庫,打造了一支3198人的網格員隊伍并配備手持終端,實現了信息化手段與網格化管理服務的有效融合。建成了“雪亮工程”綜治側分平臺,接入全部一、二類視頻監控9397路,實現了聯網共享和實戰應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疫情監控點加裝攝像頭132部接入區(縣)平臺實時監控,運用視聯網系統召開調度會39場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三是多元化共治。市、區(縣)綜治中心開設有訪調對接室、訪訴對接室、涉法涉訴訪工作室和多元調解室,協調入駐機構和關聯部門開展“三調聯動”和多元化解。推出法院助力市域治理法治化,網格助力審判執行高效化“雙助雙化”新機制。整合法律援助、律協會員等優質公共法律資源入駐市、區(縣)綜治中心,常態化開展服務咨詢,全力配合信訪突出問題化解工作。各級綜治中心按照實體化運行的要求,定期開展綜合分析研判,適時組織開展各級各部門、網格員隊伍聯動式拉網排查,推動矛盾糾紛聯調、平安建設聯創、突出問題聯治。去年11月以來,全市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323起,化解辦結1318起,辦結率達98.3%,以各級綜治中心為依托,條塊結合、多元共治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更高水平平安建設,為銅川這座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了平安底色。
單紅: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日報社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社記者。易地搬遷安置社區治理是一個新型基層治理問題,請問在這方面有哪些實踐成效?
黃超: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省陜南、陜北很多地方山大溝深,(自然、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居住在這些地方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陜西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村民小康的重要舉措。陜西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面成效十分顯著,群眾從原來的住地搬進新小區,他們的工作、生活在服務管理方面就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產生的矛盾糾紛也比較多。如何使這些群眾在搬遷新區能住得下、穩得???如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管理?這是我們在市域社會治理、基層社會治理中面臨的新情況。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尤其是安康市易地扶貧搬遷量比較大,安康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在區域社會基層治理方面創造了很多好的經驗。這個問題就請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王安中同志回答。
????王安中:
安康市“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一共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3,建成1364個易地搬遷安置區。易地搬遷安置區群眾面臨著生活觀念大更新,生產方式大轉變,社會關系大重組,人際鄰里關系大調整,這對黨委政府進行基層治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安康市委、市政府堅持民生至上理念,聚焦善治新時代,緊扣問題導向,圍繞“誰來治”“治什么”“治得好”,努力做好易地搬遷安置區社會治理“答卷”。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扛起主體責任。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關于堅持“六化同步”推進易地搬遷安置區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夯實綜治主體責任,帶動群眾廣泛參與。先后對1000戶以上的安置區建立了64個黨組織,對500戶至1000戶的安置區實行掛靠建立黨組織209個,500戶以下的安置區實行融合建立黨組織1091個。1364個易地搬遷安置區綜治中心建設做到了全覆蓋,達到了“四有六化”標準,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全部集成到綜治中心。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破解治理難題。按照“原籍管理林和地,社區服務房和人”的原則,創新推行“居住簿”制度,明確11項權利、6項義務,解決了人戶分離后社會治理難題。創新“三力聯調”“挨戶防”“家家幫”等做法,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累計排查各類矛盾糾紛8303件,成功化解率達到97.05%。廣泛開展“六好”幸福家庭、和諧社區創建工作,確保易地搬遷群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三是創新制度機制,注重人民評價。建立健全通報、預警、點評、督導、考評制度,今年通報工作進展9次,對30項重點指標預警、點評、督導各兩次。創新建立“三單三函”機制,工作推進滯后的及時提醒,出現短板問題的及時督辦。健全以鎮(街道)為單元的測評體系,市級每年組織1次自測自評,今年市本級組織測評的公眾安全感達到99.51%,平安建設知曉率達到94.87%、政法隊伍滿意度達到98.60%,平安建設滿意度達到98.01%,我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點對點整改落實。
對安康來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只是一個好的開端。安康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提升平安安康建設的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開創安康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的介紹到此,謝謝。
單紅:
再次感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