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十一場)
介紹陜西省向深綠色進軍、開啟生態空間綠色革命新征程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2-02 15:37
?
12月1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華出席,介紹陜西省向深綠色進軍、開啟生態空間綠色革命新征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十一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先生,省林業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華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我省向深綠色進軍、開啟生態空間綠色革命新征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黨局長介紹總體情況。
黨雙忍: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十三五”陜西林業建設成果,規劃展望“十四五”發展藍圖,共同開啟生態空間綠色革命新征程。首先,我謹代表陜西省林業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林業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十三五”時期 ?初步建成“綠色陜西”
“十三五”時期是陜西“由黃變綠”的重要歷史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林業系統奮發而為、砥礪前行,追趕超越邁出新步伐,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國土增綠領跑全國。陜西是全國退耕還林還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其中,“十三五”期間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9170萬畝天然林休養生息,天保工程建設公益林365.7萬畝。堅持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沙化土地525萬畝,固定或半固定流動沙地860萬畝,成為全國唯一“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繼寶雞之后,西安、延安、安康、商洛、漢中、榆林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省國家森林城市達到7個?!笆濉逼陂g全省累計營造林3694.5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到45%以上,增幅超過兩個百分點,沙區植被覆蓋率達到34.8%。延安以北實現由“黃”變“綠”的綠色革命,以陜北為核心的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區域。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數變化百分率平均17.9%,為全國增綠平均值的2倍。榆林綠、延安綠、關中綠、秦巴綠,構成全域綠色的陜西。
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前列。陜西生物多樣性豐富,陸生脊椎野生動物791種、種子植物4400余種。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大熊貓野外種群345只,增幅、密度均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突破30只,達到32只,成為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朱鹮保護被譽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范”,朱鹮種群數量由1981年發現的7只,增加到2015年的2000余只,發展壯大到目前的5000余只?!扒貛X四寶”大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組團成為第十四屆全運會吉祥物“吉祥四寶”。延安子午嶺發現國內最大豹群。以“秦嶺雙嬌”紅豆杉、珙桐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護力度增強。已登記的72.7萬棵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秦嶺國家植物園正式開園,成為全球面積最大、最具自然特征的植物園。新增自然保護地23處、761.7萬畝,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地達271處、4012.7萬畝,重要棲息地、重要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名勝古跡等基本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
三是秦嶺生態保護模式持續升級。扎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修訂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掛牌成立,整合優化12個自然保護區、4個自然公園、3個省屬林業局、16個國有林場,秦嶺生態核心部分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實現大熊貓棲息地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為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取得成功的試點經驗。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經歷“片區保護、全面修復、整體保護、高質量保護、頂格保護”五個階段,探索形成的山脈生態保護“秦嶺模式”,具有全球實踐意義。
四是綠起來與富起來實現“雙贏”。與生態空間治理緊密結合,向貧困地區傾斜投資150億元,吸納貧困勞動力參與生態空間治理、選聘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還草、落實公益林生態補償、發展生態富民經濟、舉辦實用技術培訓、開發生態服務公益性崗位、開展駐村聯戶幫扶“八大措施”,惠及貧困人口73.11萬戶、238.61萬人,年人均收入1200元。“林產四寶”核桃、花椒、冬棗、麝香,擴量提質增效。生態旅游、森林體驗、休閑康養成為新時尚。生態空間綠起來與林區群眾富起來的雙贏之路越走越堅實,我省生態脫貧經驗在全國生態脫貧會議交流推廣。
五是生態安全構筑新防線。修訂實施《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推進封山禁牧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制定實施《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建立林業有害生物道路檢疫封鎖機制,建成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檢查站409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6‰以內。建設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點311個,健全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扎實開展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森林督查、綠衛森林草原執法、清山查套、候鳥保護等行動,嚴厲打擊亂砍亂伐、亂捕亂獵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落實全國人大《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如期完成禁食野生動物處置。拒食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祖脈秦嶺、保護黃河長江,森林草原防火人人有責,初步成為新時代新理念新時尚。
六是創新發展形成新格局。完成新一輪機構改革,林業部門機構穩定、職能優化、職責增強,系統推進生態空間治理其時已至、其勢已成。以秦嶺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整合優化加速推進。省直林業局向自然保護地體系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國有林場回歸公益屬性,實現“因養林而養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累計補償公益林生態效益46.49億元,已有81%的公益林納入森林保險。創新投融資機制,全面啟動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創新森林資源智慧監測和數字管理平臺,生態空間監測向天空地一體化邁進。創新科技體制機制,組建陜西省林業科學院,創建生態衛士學院、大秦嶺研究院,搭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等。林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率從50%提高到60%,科技貢獻率從33.8%提高到43%。
資料顯示,全省森林覆蓋率已從1950年代初期的13%、1960年代初期的18%、1980年代初期的22%、2000年初期的33%,提升至目前的45%以上。如果再加上灌木林,喬灌綜合覆蓋率超過國土空間的一半。綠色由南向北覆蓋鋪展開來,植被數量增加、質量提升,生態生產和生態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固碳釋氧、防風固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F在可以自豪的宣布,我們已經初步建成“綠色陜西”,奠定了建設高質量“綠色陜西”的基礎。
聚焦生態空間治理山清水秀總目標,綜合分析、科學研判生態空間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們認為“十四五”生態空間治理挑戰與機遇并存。從挑戰方面看,一些地方滿足于“綠起來”,有緩一緩、歇一歇的思想,看不到“不夠綠”“不夠美”,認識不到與山清水秀目標的差距。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科學認識陜西生態空間的特征和規律,科學認識陜西生態空間生態產出和生態服務與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優美生態環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的實際。生態空間治理需要“再整裝”“再出征”,邁出從淺綠色向深綠色進軍的新征程。從機遇方面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進黨章,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美麗中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隨著《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規定帶來的新變化新要求新方向,推進生態空間治理進入戰略機遇期。
“十四五”時期 ?向深綠色進軍——開啟生態空間綠色革命新征程
實施生態空間治理戰略,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林業方案”。由林地、草地、濕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觀地組合而成的生態空間占到全省國土空間的70%。生態空間的生態產出和生態服務能力,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影響。生態空間的“顏值”,決定著全省版圖的“顏值”?!笆奈濉睍r期是生態空間由“淺綠色”向“深綠色”邁進的重要歷史時期。向深綠色進軍,是時代擔當也是神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是“十四五”生態空間治理的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陜西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陜西生態空間治理實際,聚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總目標,我們初步勾勒出生態空間治理戰略“三步走”愿景,“十四五”總體思路、整體布局、重大行動和重點工程。
“三步走”戰略愿景:第一步,“十四五”期間,在全省版圖總體實現“由黃變綠”基礎上,扎實推動北綠南美、全省整體“向深綠色邁進”,綠水青山指數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森林城市全覆蓋,建成高質量“綠色陜西”;第二步,從2026年到2035年,推進“由綠而美”轉變,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陜西”,實現三秦大地山青、天藍、地綠、水凈、景美;第三步,從2036年至2050年,持續推進“由綠而美”進程,建成高質量“山清水秀的陜西”,實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十四五”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布局林地、草地、濕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觀地“五大陣地”,統籌推進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重建、生態服務、生態富民、生態安全“六條戰線”,不斷夯實智能、人文、資金、法治、組織“五項保障”,扎實開展生態空間治理重大行動,持續實施生態空間治理重點工程,加快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把建設美麗陜西轉化為實際行動,建設生態綠軍,當好生態衛士,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生態空間治理新篇章。
“十四五”整體布局:“十四五”期間,構建“一山、兩河、四區、五帶”生態空間治理新格局?!耙簧健敝盖貛X?!皟珊印敝更S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八膮^”指毛烏素沙地生態修復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關中平原生態協同發展區、秦巴水源涵養區。“五帶”指白于山區生態修復帶、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示范帶、關中北山綠色重建帶、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帶、漢江兩岸生態經濟走廊帶。
“十四五”重大行動:制定實施“3+1”四個《十大行動》。陜西占據全國生態空間的“C位”,是唯一全境處在黃河與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嶺之“芯”在陜西。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之“芯”在陜西,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在陜西。在保護祖脈秦嶺、保護母親河黃河長江上,我們肩負重大使命。堅持“以綠治黃”“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理念,我們已經制定《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陜西省生態空間治理十大創新行動》,正在編制《陜西省長江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3個“治理十大行動”與1個“創新十大行動”,耦合成生態空間治理陜西特色“3+1”綜合方案。如果說“3”是排兵布陣行動的話,“1”即是創新驅動、活力之源。
?“十四五”重點工程:計劃開展“十大重點工程”建設。(1)秦嶺生態保護修復;(2)巴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3)黃河流域重點區域生態修復;(4)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5)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6)濕地草原保護恢復;(7)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8)鄉村振興和生態富民提升;(9)“生態云”建設;(10)生態支撐體系建設。實施“十大重點工程”,要用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把各項治理措施落在生態空間上。
新時代林業人“奉綠水青山之命,舉生態空間之治,圓山清水秀之夢”,是秦嶺生態衛士、黃河生態衛士、長江生態衛士,是奮戰在生態空間上的生態綠軍。我們將只爭朝夕,真抓實干,按照“政治強、業務精、形象好”的總要求,在“五大陣地”上主攻“生態+法”,在“六條戰線”上按下“快進鍵”,在進軍深綠色道路上跑出“加速度”,為美麗陜西貢獻林業力量,為美麗中國貢獻陜西力量。
謝謝大家!
李惠:
謝謝黨局長的介紹。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剛才情況介紹中提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設立秦嶺國家公園積累了經驗。請問設立秦嶺國家公園目前進展到哪一步?未來設立后將達到什么目標?
黨雙忍:
你提的問題也是全省上下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寫入了陜西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笆濉逼陂g,我們把重點工作放在設立創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片區上。熟悉地理空間的同志們知道,大熊貓在四川、甘肅白水江和陜西秦嶺這三個區域都有分布。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片區只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一部分,秦嶺片區和甘肅、四川片區之間相隔200多公里,相對來講秦嶺片區是相對獨立的生態空間,秦嶺大熊貓也是大熊貓家族中特別的家族,我們稱之為秦嶺大熊貓。這些年以來,許多研究秦嶺、大熊貓的專家建議國家在秦嶺區域單獨設立秦嶺國家公園,保護大熊貓,同時也保護與大熊貓伴生的其他物種,比如金絲猴、羚牛、豹、林麝、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動植物。
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深入秦嶺腹地,對保護秦嶺作出了重要指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設立秦嶺國家公園進程。今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成立專門工作機構,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已經決定秦嶺國家公園采取先設立后創建的工作思路。設立國家公園要通過“兩報告一方案”,兩個報告編制工作已完成,一方案正在加緊審定。
國家公園是自然保護地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種保護地形式,它是整合自然保護地體系而成的規模更大、保護規格更高、生態系統更完整的自然保護地。比如說秦嶺,過去秦嶺自然保護地群中間有斷檔,有不連續的地方,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就會把若干的自然保護地連通起來,實現連片保護、整體保護、系統保護,保護的質量會更高。大家知道,我省有《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條例》明確了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重要的作用。國家公園的保護體制具有更好連通性、完整性、系統性,秦嶺生態核心區域全部進入國家公園保護體制之內。我曾經說過兩句話,一是秦嶺把最美的生態環境賜予了陜西,二是陜西把最美的秦嶺納入國家公園。
李惠:
請繼續提問。
各界導報記者:
您好,我是各界導報記者。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們注意到近幾年在我省秦嶺、子午嶺等林區及其周邊頻頻出現“豹子”等野生動物。請問,這些野生動物數量增多,會不會對當地群眾生活帶來影響?公眾應該注意什么?
劉保華: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我省持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秦嶺生態系統的質量更高,黃土高原逐步綠樹成蔭,自然生態系統等到休養生息,野豬、野雞、野兔等食草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食物鏈逐漸得到了恢復,加之保護區內采石、開礦等影響生態保護的項目退出,實施禁獵區和禁獵期,嚴厲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等行動,使保護區內人為活動大幅度減少,這些都給豹等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由生活的生態空間。加之大眾保護意識得提高和增強,對種群數量的恢復壯大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目前保護區、林區里食草動物數量明顯增多,豹等食肉動物的食物充足,一般不會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但是也提醒當地群眾要做好防范工作。一是盡量減少進入林區,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防止發生意外。二是晚間關好門窗,盡量不要在林區散養家畜。三是如果野外遇見豹,不要驅趕,應該緩慢后退。四是如果豹進入村莊,大家最好躲進屋內,關好門窗,然后打報警電話,等待專業的人員的救助。
黨雙忍:
我再補充一點。陜西版圖“由黃變綠”,現在宣布初步建成“綠色陜西”??梢钥催@兩張圖,一張是20年前陜西的衛星影像圖,另一張是現在的,可以看到陜西“綠起來了”。“綠起來”意味著陜西森林、草原等綠色植被增加了,植被系統調節氣侯、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的功能增強了,氣侯變好了,沒有那么干燥了,黃河泥沙和沙塵暴天氣變少了,空氣也變干凈了,這些都是植被的貢獻。同時,植被還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隨著綠色植被的擴展,動物有了更多的食物來源,數量也就隨之增加。那么如何和野生動物處理好關系?需要我們長期做準備。林業部門作為生態空間治理職能部門,我們也會在這方面不斷采取措施,包括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有關方面知識普及、能力普及,通過這些工作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局面。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剛才介紹中提到,陜西省有345只野生秦嶺大熊貓,還有人工飼養的秦嶺大熊貓。我想問的是,未來有沒有什么規劃或者措施,可以讓公眾近距離看到這些大熊貓?
劉保華:
謝謝您的提問。“十三五”時期,我們提出了“一公園、兩基地”的建設思路?!耙还珗@”是指在秦嶺地區規劃建設配備大熊貓飼養館舍、科學探秘館、科研辦公區等基礎設施,主要開展大熊貓文化建設、公眾教育、旅游觀光等活動的科學公園?!皟苫亍币粋€是在秦嶺地區規劃建設開展傷病大熊貓救護和野化放歸試驗等工作的救護放歸基地。另一個是依托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建立的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主要開展大熊貓繁育技術研究、人工飼養等工作。目前已經突破了大熊貓飼養繁育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完整的秦嶺大熊貓飼養繁育技術體系,“十三五”期間,累計繁育大熊貓11胎14仔,人工種群數量達到32只,標志著秦嶺大熊貓人工種群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一公園,兩基地”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努力把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打造成集飼養繁育、科學研究、野化放歸、公眾教育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公園。目前正在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力爭盡早對外開放,這樣大家就可以近距離觀賞到秦嶺大熊貓、朱鹮、金絲猴和羚牛的獨特風采。
李惠:
再次感謝黨雙忍局長、劉保華副局長的發布,也感謝與會的各位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