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五場)

介紹銅川市壯大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1-26 10:33

?

11月18日15時30分,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銅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郝光耀,銅川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曉剛出席,介紹銅川市壯大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的第五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銅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郝光耀先生,銅川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曉剛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銅川市壯大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郝光耀市長介紹總體情況。

郝光耀: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銅川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節點,我們很榮幸參加陜西省“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亮曬銅川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和大家一起分享銅川的發展故事。

銅川建市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誕生的第一批工業城市之一。“一五”時期,王石凹煤礦和耀縣水泥廠兩個國家重點項目的落地,開啟了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歷程。計劃經濟時期,銅川煤炭產量一度占到全省的70%,建國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成為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向往的“銅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城市基礎、產業結構上的弊端逐漸顯現,2009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2017年被確定為全省“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轉型成為銅川的迫切任務,高質量發展成為銅川的重要命題。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五個扎實”和“五項要求”,不斷在發展理念、轉型路徑上對標對表,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城市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1%、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7%,均位列全省第1;生產總值增長4.7%,財政收入增長0.9%,均位列全省第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均位列全省第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8%、6.5%,分別位列全省第3、第4。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我們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開展“產業規劃大會戰”,系統化精細化梳理產業,明確了提質增效傳統產業、延鏈擴鏈接續產業、創新布局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全力打好調整產業結構、做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組合拳”,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已經形成。聚焦能源建材等傳統產業,圍繞產業鏈放大價值鏈,實現有枝加葉。煤炭去產能2000多萬噸,研發形成新型建材150余種,產能達到2000萬噸,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上下游產業循環發展、綠色發展。聚焦高端裝備制造、中醫藥、陶瓷等接續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現有中生新。布局建設全領域應用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引進企業30余戶,未來將實現產值500億元,進一步做實了“陜西制造、銅川配套”;依托“藥王”孫思邈品牌,布局建設中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園區,引進生物醫藥企業50余家,產值突破300億元;全力打造集研發生產、物流運輸、觀光體驗、文創推廣于一體的現代陶瓷產業集群,帶動落戶陶瓷企業100余戶,產值達到300億元,產業功能布局更加優化,產業循環發展系統更加暢通。聚焦航天科技、數字經濟、光電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無中生有。落地商業航天產業鏈龍頭企業30余戶,構建了全球商業航天測控網,正在加快建設國家衛星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航天科技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建成了西部工業品數字港,數字經濟在線企業8000余家,交易額兩年激增到200億元;集成布局光電子產業,建成了先進光學、特種激光2個國家級實驗室,吸引12家企業落戶,產值將達到200億元;積極打造高端新材料供應基地,建設布局鋁基、鎂基、碳基材料項目27個,“十四五”將實現產值600億元,一批未來產業、新興產業成為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全市非資源性產業比重逐年提高,三次產業占比由2012年的6.9:65.9:27.2轉變為2019年的7.6:36.8:55.6。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的重要基礎。下大決心根治環境污染,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緊抓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政策機遇,對火電、水泥、城鎮污水處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減排行業開展了全面提升改造,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考核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格次。采煤沉陷治理扎實有效,累計實施沉陷區治理項目39個,總投資3.19億元。2017年被確定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區。如今,綠色已經成為銅川的主色調,森林覆蓋率達到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關中地區前列。銅川的綠色轉型之路,朱鹮也是印證者、受益者,目前野外能夠觀測到朱鹮百余只。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綠色發展典范城市。

民生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我們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切實補齊民生領域發展短板,推動群眾幸福指數提升。2019年民生領域支出較2012年增長72%。堅持以“雙創”升級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9.1%和10.3%。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先后建成住宅小區58個326萬平方米,解決了42827戶17.11萬人的住房問題。大力發展普惠教育,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88.5%,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直飲水和寄宿制學校浴室實現全覆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13.37%,高于全省2.83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11.2%降至2019年的0.62%,順利實現全市整體脫貧。成功創建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圍繞不斷做優發展環境,扎實推進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率9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1490項,市級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大幅精簡;創新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試點,全周期審批時間壓縮59%。推進實施高新企業培育、民營企業增效、市場主體倍增、固定資產投資快船、城市人口增容、上市企業飛龍“六大行動計劃”,三年來,“五上”企業培育達到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了兩倍多,市場主體實現翻番,首次實現省外收購上市公司一家。對外開放持續擴大,設立了銅川口岸辦和公用保稅倉,銅川新區納入陜西自貿區協同創新區,建立海外商務代表處7個,2019年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居全省第2、第3位。我市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稱號。

銅川的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弘揚照金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持續放大“德潤銅川、好人之城”品牌效應,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在這里,還有兩個好消息要和各位記者朋友分享。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銅川市正式入選全國文明城市,首次創建、一次成功。就在今天,由新華社瞭望雜志舉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杭州市舉行,銅川連續第四年蟬聯此榮。

各位媒體朋友們,展望“十四五”,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抓落實,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環境,奮力推動銅川經濟社會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謝謝大家!

李惠:

謝謝郝副市長的介紹。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銅川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發展新動能?

郝光耀:

近年來,銅川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創新發展的新高地、綠色發展的新基地”,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實力快速提升,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目前達到6.77億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家,產值達到16.14億。2020年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家,通過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圍繞航天科技、新材料、裝備制造、中醫中藥等產業鏈設立重大科技項目226項,投入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轉化應用重大科技成果項目89項,開發新產品200多項。完成專利申報1196件,取得專利授權556件。銅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省政府審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已成為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堅持市場化導向,積極推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及校企共建新型研發平臺,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科技創新平臺16家,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進行深度合作,引進科技成果116項。銅川衛星應用產業金雙根院士工作站掛牌成立,謝赫特曼諾貝爾獎(銅川)新材料研究院(產業基地)簽約落地,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二是加快實施科技創新鏈項目。始終突出科技創新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以低軌互聯網星座星地規劃與調度技術、新型激光雷達管理移動平臺研發為核心,積極布局集研發、生產、配套、應用等為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培育發展航天科技產業集群,也是擺在銅川面前的新課題。設立高強度輕量化鋁合金材料研發、現代建筑用節能環保鋁合金模板開發等重大課題,積極推進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以瀕危藥材保護與繁育、中藥材溯源系統研究等重大課題為重點,全鏈條部署、一體化實施,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切實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逐步完善重點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骨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中小企業研發創新服務、小微企業孵化培育四級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創新中心8家、專業研究所11個、產學研科技服務機構1個,引導支持各類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銅川麟字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省級眾創空間銅川創業大街建成投用,全市創新創業的環境不斷提升優化。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銅川市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企業發展?

王曉剛:

非常感謝記者朋友對銅川營商環境的關注和支持。剛才郝市長向各位通報了,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大家一直在考慮,我們憑什么實力贏得這個殊榮?營商環境從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門都非常重視,按照刀刃向內自我改革,重心下移,搞好服務。從信息建設提升效益,通過考核問責達到規范。具體工作中,我們把握了幾點。

一是制定好政策。好的政策是吸引企業、投資商到一個地區投資興業非常重要的基礎。今年按照布局出臺了145項新政策,力促項目復工復產,達到了良好的效益。

二是提供好服務。對銅川來講,31名市級領導包抓100個企業項目,1000名干部包抓1000個企業,逐項解決大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后,按照每月推進落實,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比較順暢。

三是構建好關系。特別是“親清”政商關系,在銅川做的比較到位,我們在和客商交流過程中,大家感受到在銅川為了一個項目一個企業要見市長、見書記,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我們的領導都是親力親為,率先垂范,服務到項目和節點。

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西北信息報記者: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報記者。近年來,銅川市數字經濟發展較快,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能不能詳細介紹下銅川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情況?

王曉剛:

數字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在銅川,從2016年開始,經濟近三年多時間取得了長足發展。郝市長介紹情況中談到數字經濟今年交易額突破200億,2016年只有2000萬,2017年是25億,2018年是70億,2019年是118.4億,今年將突破或接近200億。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搶抓行業風口。2016年總書記提出數字中國后,我們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機遇,特別對銅川這樣的資源型城市來講,是實現我們跨越式發展和追趕超越非常有效、有力的途徑。我們從2017年開始做規劃,也是全省第一個成立數字經濟發展區域,制定工作規劃,提出建設六大區域中心,即人口孵化中心、數據金融中心、大數據服務中心、支配物流中心、雙創中心等。

二是選準工作切口。數字經濟范圍很大,銅川先選擇哪一個方面?我們經過調查研究,特別是和高端智庫聯合調研,確定將產業電商作為第一步要突破的方向。這個思路確定后,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工作是把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旗艦企業通過政策和服務引進銅川,大概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個企業在銅川量級做到了70億,今年計劃達到100億交易額。通過產業電商導入后,圍繞產業電商上下游大數據存儲、人工智能、智能呼叫,我們也引進了相應企業;同時,我們也沒有放棄傳統企業,正在與京東、阿里巴巴等開展合作,助推傳統行業企業加快轉型。

三是產業集群發展。按照目前發展的態勢和情況,計劃3—5年時間,第一步建成省級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區,隨后建成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區,按照千億產業集群謀劃打造。打造過程中,涉及的新基建方面的項目布局已經初步完成,未來銅川一定會成為陜西數字經濟新的增長極。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網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近年來,人們普遍感受到銅川的環境美了,空氣好了,請介紹一下銅川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郝光耀:

我剛才介紹說到,銅川在建國以來,給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同時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歷屆銅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一棒接著一棒干,不懈余力、久久為功,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是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抑塵、治源、減煤、控車、禁燃、增綠”為抓手,細化措施、狠抓落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6年的210天增加到2019年的266天,空氣主要污染物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濃度逐年下降。

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完成2家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岔口斷面應急達標治理設施建成投運。3個飲用水源地水質100%穩定達標,治理了漆水河32公里黑臭水體污染。實行生態補水、封堵排污口、管網改造、清淤疏浚、駐廠監管五措并舉,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三是污染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列入省考的14個減排項目及全市確定的230個減排項目全部按期完工,減排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十三五”期間,我市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5.49%,2019年末提前完成 “十三五”減排任務。

四是青山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和勘界定標,加快生態恢復治理,嚴厲打擊毀林開墾、違法占用林地和破壞青山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近三年,累計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4665畝,高標準綠化造林30萬畝以上。完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謝謝大家!

李惠:

再次感謝郝市長、王主任的發布,也感謝與會的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明天上午10點,我們繼續在這里舉行系列發布會的第六場,請大家持續關注報道。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