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四場)
介紹西安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持續加快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1-26 10:32
11月17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玉蘇甫江·麥麥提,西安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邢欣,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齊海兵出席,介紹西安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持續加快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的第四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玉蘇甫江先生,西安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邢欣女士,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齊海兵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西安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持續加快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玉蘇甫江市長介紹總體情況。
玉蘇甫江·麥麥提: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西安經濟社會發展,表示衷心感謝。按照發布會安排,我就西安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作以簡要介紹。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安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惫ぷ?,強力推動“十項重點工作”率先突破,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穩中加快”的態勢。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075.31億元、增長4.5%,總量占全省的37.9%,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7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8和3.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9%。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領跑副省級城市。
一、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聚焦“五強”(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目標,出臺《西安現代產業布局規劃》,著力構建“6+5+6+1”現代產業體系,呈現“一產穩、二產快、三產穩步回升”的發展態勢。
一是工業生產穩步提升。前三季度,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91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龍頭企業運行穩中有進,9家百億元企業合計產值增長25.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6個百分點。產業集群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規上先進制造業6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3002億元、增長23.1%。三星二期一階段產能逐步擴大,其他重要產業基地項目實現批量生產。
二是服務業穩步復蘇。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559.88億元、增長3.6%,比上半年提高2.2個百分點。7個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速與上半年相比均不同程度回升,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營利性服務業回升對拉動GDP貢獻較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4.4%。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全市接待游客1474.8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1.4億元。
三是農業生產平穩運行。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81.94億元、增長2.5%,比上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全市夏糧總產增長2.8%,秋糧總產預計增長7.7%,水果、蔬菜面積和產量呈現上漲態勢,畜牧業產能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加速成長,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18家,完成17個市級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
二、經濟復蘇持續加快
我市投資增長強勁有力,消費市場加快回暖,外資外貿逐步向好,為經濟持續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項目建設帶動有力。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始終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出臺高質量推進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意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考核辦法和觀摩測評實施方案,堅持“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觀摩”、領導包抓、現場辦公、容缺辦理等工作機制,推動要素、政策、服務向重點項目聚集。先后舉辦4次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截至10月底,328個在建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103.2億元,達到年計劃的110.3%,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其中,134個新開工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投資進度和新開工項目數均創近年最好水平。三星二期一階段、西安奧體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419個市、區重點項目竣工投運。項目質量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項目年度投資達到總量的41%以上,總投資30億元以上項目接近總數三分之一。
二是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定期召開穩投資專班會議,及時研判分析,科學調度部署,力促投資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9%,較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提高0.1和12.6個百分點,是2015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工業、民間、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24%、6.4%、3%和3.1%。民生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體育投資分別增長1.9倍、30.3%和88.4%。同時,狠抓資金爭取和融資,截至10月底,爭取中省預算內資金31.19億元,推薦242個項目獲得7大金融機構融資875.7億元。
三是消費市場加快回暖。大力發展新興消費,開展“云上購物節”等促銷活動。9月份,線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2%,連續3個月正增長,已接近正常水平。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44.02億元,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7個百分點。
四是外資外貿逐步向好。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值實現2574.31億元、增長6.5%,比上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從4月份起,進出口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49家,實際引進內資3549.09億元、增長20.4%,實際利用外資65.84億美元、增長7.2%。
三、質量效益持續改善
一是新經濟發揮重要作用。高新產業高速增長,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8.2%和13.9%。高技術項目投資不斷發力,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47.3%和87.1%。新消費模式需求旺盛,線上消費增長37.8%,已連續7個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二是環境質量不斷好轉。綜合實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燒等措施,建立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10月底,優良天數221天,同比增加26天,PM2.5同比改善8%,PM10同比改善9%。修訂實施《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建立覆蓋全域的四級網格管理體系,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專項整治16項尾留任務全部完成。系統推進水域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全域治水碧水興城項目161個,完成投資超過9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新增生態水面1380畝,重點河湖水質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互聯網+政務服務”三位一體協同推進,聚焦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的“四最”目標持續發力,各類市場主體突破230萬戶,創新創業活力不斷迸發。
三是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以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目標,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狠抓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前三季度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出臺系列穩就業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幫扶11.86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居民收入穩步回升,前三季度,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056元和11862元,同比增長4.2%和6.2%,比上半年提高1.4和1.8個百分點。物價漲幅平穩,CPI累計上漲2.6%。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對標補短和“三排查三清零”,排查問題全部整改到位。今年秋季開學共投用195所學校,超額完成2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加快13個醫院和“15分鐘醫療服務圈”建設,努力滿足群眾多層次醫療需求。搶抓籌辦“十四運”歷史機遇,扎實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加速城市有機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861個、背街小巷562條,打通斷頭路50條,完成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征收24個、正在實施拆遷16個,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四、市場預期不斷向好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全年經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一是先行指標持續回升。前三季度,制造業用電量73.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連續6個月回升。貨運量同比增長3.5%,比上半年提高5.1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穩固回升,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較1—8月收窄2.5個百分點。9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3.1%和13.7%,境內外上市企業累計達到75家。特別是今年1-10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運送貨物總重約242.4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7倍,為后續穩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二是市場信心逐季增強。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逐季回升,三季度分別為120.9和123,比二季度提高9.8和9.3個點,上升至較為景氣區間。各行業指數全面回升,其中,工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指數均回升至較為景氣區間。
總之,今年以來,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恢復、持續向好,為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在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中,履行“西安使命”,展現“西安擔當”,作出“西安貢獻”。也懇請廣大媒體和記者朋友,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西安建設發展,多來西安采風,多講“西安故事”,多發“西安聲音”。
李惠:
謝謝玉蘇甫江常務副市長的介紹。
下面,請齊海兵先生介紹西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齊海兵:
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西安高新區經濟整體發展情況。
西安高新區概況
西安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15年8月,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7年4月,成為中國自貿區陜西核心區;2018年,西安高新區托管12個鎮(街);2020年4月,西安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今年6月,西安高新區獲批創建國家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
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區克服疫情影響,生產總值(GDP)完成1769.81億元,增長13.8%,創2016年以來最高增幅,GDP增速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一,區域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活力,呈現出“高位運行、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一是先進制造業保持高速增長。隨著三星二期一階段、奕斯偉硅產業基地一期一階段等一批重點制造業項目竣工投產和一系列新型產業項目的推進實施,西安高新區“4+5+6+1”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成勢。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28.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5.6%。
二是投資拉動作用持續增強。西安高新區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應對疫情影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1-9月新開工項目90個,69個重點項目已經竣工或部分投用,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對全省、全市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三是外資外貿逐步回升向好。按照創新性、外向型、數字化的思路,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126.84億元,同比增長5.3%,總量占全市的82.6%、全省的76.2%。
四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高新區注重發展質量的提升,大力優化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宜業首善區,走產城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截至10月底,高新區優良天數235天;實施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主要河流水質變清,生態文明建設換擋提速;灃惠綠道一期 22 公里建成開放;啟動森林園區、森林基地、森林工廠建設,研究發布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測算成果,“高科技、大生態、 厚文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初具雛形。
五是民生改善工程成效顯著。高新區將民生短板補齊工作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在教育、醫療、人居環境、交通出行等領域成效顯著——今年50 所新建、94 所改擴建學校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24 個老舊小區和 36 條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接近尾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第四季度,高新區將全力打好“沖刺戰”,確保今年各項發展目標圓滿完成,為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精彩開局,加快推進“兩個率先”,奮力譜寫西安高新區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打下堅實基礎,為全省、全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李惠:
情況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請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從剛才的發布辭中我們看到,前三季度,西安市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兩項指標繼續領跑副省級城市。請問玉蘇常務副市長,取得這些成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玉蘇甫江·麥麥提: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大家都知道,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西安也受到極大影響。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條件下,西安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態勢,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搶抓機遇,加大各項工作統籌力度,西安面臨“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發展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籌辦“十四運”等重大歷史機遇,在多個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平臺和政策優勢,在國家發展戰略中重要節點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發表了重要講話,極大地調動了全市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西安市根據國家對陜西和西安出臺的重大支持政策,加快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和中央各項政策落實力度,國家和省上大力支持,使西安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交出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好于預期的“成績單”,我覺得這是根本保障。
二是,精準施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尤其是疫情防控形勢平穩后,我們調整工作著力點,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復蘇和企業復工復產。我們出臺了“21條”經濟平穩發展支持政策,同時開展了“一對一”“點對點”對企業的幫扶工作。3月1日全市1521家企業實現了復工復產,3月9日196個市級重點項目實現開復工,為全市經濟快速復蘇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聚焦穩崗就業、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有力提振了企業信心,增強了企業活力。
三是,重點突破,全力推進超越趕超。西安的產業基礎雄厚,經濟韌性較強,發展回旋余地很大。我們全力推進“十項重點工作”,加快建立“6+5+6+1”現代產業體系,圍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民生保障等領域,謀劃實施了一大批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見效快的重大項目。每月對經濟運行調度,每周對“十四運”重點工作推進情況調度,每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和重點項目實施觀摩測評等多種方式,加快經濟社會較快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西安市前三季度GDP固定資產投資在15個副省級城市名列第一,在抓投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具體的成效?
邢欣:
今年新冠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面對復雜形勢,市委、市政府極早進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一季度止損、二季度趕超、三季度突破、四季度沖刺”的總要求,以全市“十項重點工作”為突破,集中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抓開工、搶進度、促投產,帶動全市經濟呈現“穩步復蘇、持續加快”的態勢。全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453個,總投資1.44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812億元。截至10月底,全市328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103.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110.3%。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55個,完成投資576.89億元;服務業項目85個,完成投資493.69億元;文化旅游類項目22個,完成投資185.14億元;城建及基礎設施項目43個,完成投資702.3億元;生態環保項目34個,完成投資212.72億元;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項目89個,完成投資932.46億元。為了實現全市今年的目標,同時能夠高質量高標準把各個項目建設好,全市上下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千方百計推進項目復工復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們堅持疫情防控、項目建設兩手抓,打出“提升項目質量、創新管理辦法、加快手續辦理、抓好開工觀摩”組合拳,市區聯動、形成合力,有序推動項目建設“重啟恢復”。早在3月9日,196個重點續建項目就全部復工,軌道交通、十四運場館、三星二期等24個重點項目在疫情期間沒有停工,為全市經濟快速復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是全力抓好對項目的服務保障。優質高效的服務保障,是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建立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實行專人一對一服務聯絡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項目規劃、審批、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向重大項目聚焦。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綠色通道”“許可承諾”“容缺受理”“網上預審”等多項政策,高效辦結了270個市級重點項目手續,確保項目早開工、穩推進。
三是積極營造比學趕超抓項目的熱潮。始終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導向,建立了市級“每月一調度一考核、每季一觀摩一開工、年終總評比”的總體推進機制,各區縣、開發區探索開展了“每周一走訪、一例會”“一項目、一專班、一保障”“區級領導+重點項目辦+項目專班+項目秘書”等創新工作模式。全市先后3次舉行全市重點項目集中觀摩測評活動,4次舉辦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各個區縣、開發區在本區內開展了項目觀摩,對項目推進快的區縣我們也進行了取經,在全市掀起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熱潮。
同時,高度重視儲備和謀劃,加速策劃包裝和布局新基建項目,今年全市有97個新基建及其產業配套項目納入市級重點項目管理,目前共完成投資732.55億元,達到年計劃的93.9%。隆基年產5GW單晶電池生產項目、三星12英寸閃存芯片項目、西安奕斯偉硅產業基地項目等進展順利。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7個項目全部落地實施,全市形成了“10線共建”的建設格局,其中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今年年底即將開通運營。
在項目建設強力帶動下,1-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是2015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為全市穩投資、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請問齊主任,西安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經濟保持高位運行。您認為,西安高新區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發展活力的核心動力是什么?
齊海兵:
今年以來,高新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實現逆勢上揚,最核心動力是創新發展。具體來說:
一是堅持硬科技引領,創新驅動點燃增長引擎。啟動建設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發布建設規劃,加快推進高校院所一體化融合發展,不斷強化人才引進培育,持續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基地建設,加速釋放發展新動能。前三季度,交叉信息研究院等新型研發平臺先后投用,8家企業入駐西安電子谷,截止目前,西安高新區新增4家硬科技上市企業,力爭今年全年上市企業達到10家。
二是堅持固本培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4.6%;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4.4%。
我們相繼出臺一系列硬核政策,全方位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通過親商助企等舉措,助力企業凝心聚力抓生產擴產能;打造“4561”產業集群,建立以硬科技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科技金融互乘放大作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堅持項目帶動,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占全市比重18.9%,對全市固投貢獻率達36.2%,位居全市第一。63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8%。
同時,我們先后舉辦上海招商推介會、“大灣區·西安高新周”等活動,充分利用全球創投峰會、硬科技創新大會等活動,簽約一批硬科技、5G等領域的項目。同時,聚焦“四最”營商環境目標,推行“告知承諾”“容缺審批”“聯合踏勘”等制度,開設行政審批中介超市,全方位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四是堅持產城融合,宜居宜業首善區初顯雛形。堅持大力補齊民生短板、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努力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前三季度,民生領域固投完成181.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5.8倍。
其中,投資153.8億元的50所新建學校建成投用;灃惠綠道一期22公里建成開放;62.6萬平方米的灃河梁家灘濕地公園開園迎客;灃河綜合治理二期、時光綠廊等民生項目持續推進;集中開展增綠補綠、治水、治氣、治泥等專項行動……“硬科技、大生態、厚文化、國際范”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初具雛形。這些歸結起來,其中最核心動力就是創新發展。
李惠:
請繼續提問。
提問記者:
您好,離年底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了,西安高新區還將采取哪些舉措,來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齊海兵:
今年以來,高新區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采用硬辦法做好疫情防控,堅決守住“一場五站”,嚴格落實“三?!币?,實施“全閉環”管理;采取硬措施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成立了10個服務專班、派出352名駐企專員、和多個招工小組,為企業排憂解難,做好服務。例如,在疫情期間,我們共派出13架次包機,為三星半導體從韓國、日本接回專家技術人員3200人次,確保了三星半導體二期二階段正常的建設和生產;再例如,從今年2月15號至3月初,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們派出16個招工小組,為比亞迪電子集中招聘工作人員6000人,確保了比亞迪電子新的生產線全面投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西安高新區以硬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啟動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硬科技企業培育庫注冊企業1600余家,入庫企業400余家。數字經濟園、絲路(西安)前海園等項目通過連線方式順利簽約、開工。從年初開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為西安高新區整體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前三季度,高新區整體發展態勢穩中向好,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8%,增速居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第一。進入第四季度,高新區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沖刺年度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投資、促招商。投資方面,加快推進法士特智能工廠、北斗產業創新中心等重點產業項目;重點推進“兩新一重”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西高新至天橋公路、君合小鎮“五縱五橫”、西漢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
招商方面,聚焦高新區“4+5+6+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緊盯世界500 強、國內500 強、行業隱形冠軍和獨角獸,積極招引平臺型、專精特新及公共服務類項目,加快推動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達效。
二是抓工業、穩消費。工業方面,圍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集群,抓好龍頭企業、帶動骨干企業、幫扶中小企業。做好生產要素保障,確保三星、比亞迪等百億元企業穩產穩銷,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消費方面,一是持續開展消費券發放活動,擴大“小資金帶動大消費”的杠桿效應。二是推進鎮街新零售布局。針對成熟區域,豐富商業業態;針對待發展區域,填補商業空白。深挖農產品、旅游資源等特色亮點。三是加大農村電商平臺資源嫁接,拓展銷售渠道。
三是抓生態、保民生。生態方面,持續抓好治污減霾工作,做到嚴控、嚴管、嚴懲。大力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確保43 個生態環保項目全面啟動,今年投資20 億元的11 個工程項目如期完工。
民生方面,進一步落實好穩就業及助企紓困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地落實;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擴大失業保險和低保覆蓋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推進教育強市示范區建設、“三改一通一落地”及城鄉一體“十個一”工程等。
四是要抓謀劃、定長遠。科學謀劃明年經濟工作,高標準做好2021年“發展盤子”“項目盤子”等。同時,高標準謀劃好“十四五”發展目標,科學編制“十四五”總體規劃綱要及專項規劃,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經濟日報記者。2020年西安市在民生領域都做了哪些主要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績?
邢欣: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記者朋友問的問題也是市民關心的問題,今年非常特殊,疫情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利,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辦好惠民實事,持續推進15分鐘便民圈建設,扎實做好各項民生工作。今年剩下的時間不多,全年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明。
一是就業大局穩定。市委、市政府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出臺企業用工保障10條措施、穩就業23條舉措等10余項政策措施。緊緊抓住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強化精準幫扶。截止10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發放穩崗返還資金39.84億元,惠及企業34517家;累計減免企業三項社會保險費99.73億元;發放失業保險金、失業補助金3.16億元;幫扶11.86萬名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二是收入物價保持平穩。今年以來,上調80.65萬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75.15萬60歲以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前三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2%和6.2%,較上年提高1.4和1.8個百分點,CPI累計上漲2.6%,漲幅平穩。
三是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深入開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動,全面完成1631個涉貧村、74193戶建檔立卡戶和邊緣戶排查任務,排查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未脫貧人口兜底保障實現“清零”。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目前1858戶搬遷群眾已全部入住安置房屋。
四是教育體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全力推進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今年秋季開學前共建成投運195所學校,新增學位19.4萬個。截至10月底,完成92塊社會足球場地建設任務,群眾體育運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印發《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啟動建設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等13所醫療衛生機構,群眾看病難和就醫條件將得到極大地改善。
五是城市環境更加宜居。系統開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河一山”建設等綠道工程。新增生態水面1380畝。護城河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開放,實現了“一池碧水繞古城”。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城市綠地994.5萬平方米、新建綠道343公里,建成開放城市公園7座;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1天,同比增加26天。全市扎實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已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861個、背街小巷562條,打通斷頭路50條,完成征收城中村(棚戶區)24個、正在實施拆遷16個。
在民生領域,市委、市政府還開展了很多工作,不逐一介紹。我相信,隨著民生工作的深入開展,各項惠民實事落實見效,人民群眾生活條件將得到不斷改善,城市將更加宜居宜業。非常感謝全體市民,對地鐵道路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線纜落地等工程給大家生活帶來的不便表示理解和支持。未來隨著建設項目的完成,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都將得到較大的提升。謝謝!
李惠:
再次感謝玉蘇甫江市長和兩位主任,也感謝與會的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