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1-26 09:58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

發布時間:?2020-11-06 08:14:37?? 來源:?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11月5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公安廳副廳級偵察員呂海濤、陜西省公安廳治安局局長李宗社、陜西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李昌、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殷浩出席,介紹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公安廳副廳級偵察員呂海濤先生,省公安廳治安局局長李宗社先生,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李昌先生,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殷浩先生。

請他們向各位介紹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呂海濤偵察員介紹相關情況。

呂海濤: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由陜西省公安廳建設運營的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自2017年5月正式上線運行以來,以簡化辦事流程,釋放公安“放管服”紅利,優化營商環境為宗旨,構建全省公安機關網上辦事服務平臺,“打通”影響群眾辦事體驗感的“堵點、難點”,將公安便民服務從“面對面”延伸到“鍵到鍵”,已成為全省公安機關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總樞紐、總支撐、總門戶。截至目前,平臺已實現361項公安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的網上辦理,平臺注冊用戶超過1100萬,累計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2071萬余件次,其中讓群眾“一次都不跑”的服務超過143萬件次。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的工作情況:

一、高站位謀劃、高強度推動、高標準落實,筑牢政務服務便民基礎

陜西省公安廳堅持將“放管服”改革與互聯網警務科技相融合,緊貼群眾需求,不斷充實“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可辦項目和辦理模式。

平臺通過網站、APP、公眾號、小程序、頭條號等網上接口,以及在線申請、網上受理、遠程寄遞、電子化支付等多樣受理方式,還有刷臉認證、一鍵挪車等便捷系統應用,將公安服務覆蓋到線下和線上的各個環節,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百姓生活的各個角落。

在平臺建設中,陜西省公安廳堅持全警種業務系統對接平臺要求,實現了治安、刑偵、出入境、法制、交警等與群眾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警種部門全接入,將特行,保安,易制毒化學品購買審批,監管場所會見預約,交通違法查詢辦理,互聯網網站登記備案等一大批行政許可事項和高頻服務事項納入線上預約辦理范疇。

為了讓更多群眾坐享公安“放管服”改革紅利,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通過張貼海報、入戶走訪、網上推送等渠道廣泛宣傳,有力提升了平臺的知曉度和利用率,實現了公安網上服務在邊遠山區與繁華城市的無差別覆蓋,大量優質公安政務資源和便捷服務通過平臺直達群眾指尖。

二、強后臺保障、強動力發展、強舉措實施,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獲得感

陜西省公安廳圍繞民心用警,把群眾的實際需求作為公安“放管服”改革的“指揮棒”,明確了“361+N”的互聯網+公安政務建設模式。這里的“361”,是省廳梳理確定的全省共通的361項公安辦事事項;N,是各市公安機關的創新應用事項。在這套模式下,省廳提供全省公安機關統一的身份認證、支付寄遞、短信模塊和硬件支撐,讓各市在提供互聯網+政務服務時“輕裝上陣”,有針對性地服務本地群眾。

今年,省公安廳新推出了一批以“互聯網+”為依托的便民服務事項:一是為企業、機構提供全流程網上“往來港澳商務登記備案”辦理服務。二是為已辦理出入境證件的中國公民提供證件照下載服務。三是提供出入境同行人證件預約功能,方便大家為同行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辦理業務。四是實現港澳人員往來內地通行證件業務的電子繳費。五是將在全省1800余個戶政大廳全面實現線下辦理身份證、戶政業務通過手機“掃碼”繳費。六是將在全省106個長途客運站設置臨時乘車身份證明自助打印終端,讓忘帶身份證旅客也能“無證出行”。七是擴大“看守所律師會見網上預約”范圍。八是對群眾網上咨詢留言實現智能答復,“0延遲”提供答復參考意見和辦事鏈接。九是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的網上辦理。

此外,省公安廳還以各地公安機關推出的“亮點”服務項目為借鑒,在全省“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上線了行政復議網上申請、犬證辦理預約登記、限行區域通行證審批、占道施工網上申報、典當特種行業許可、開鎖人員身份自助核對、無人飛機報備、應用微信推送證件到期提示服務、邊境通行證申報、交通違法隨手拍、“掃臉”辦理個人業務等大量創新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經報請省政府同意,為“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接入了工商、稅務、社保、社會信用等8類74項政務數據,讓群眾在公安機關辦事無需重復提交辦事材料,盡最大限度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三、優化辦事流程、優化平臺架構、優化用戶體驗,為陜西政務服務注入公安力量

隨著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的不斷深入,群眾在網上辦事時對避免重復提交身份證明的呼聲愈加強烈。陜西省公安廳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對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認證模塊在安全性、穩定性、并發性和響應效率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截至目前,已向全省政務服務提供公民互聯網身份認證服務超過1000萬次,有力回應了群眾呼聲。同時,我們還加快構建可信身份認證應用生態,明確了公民互聯網身份認證在管理、使用和監督等方面的一系列應用機制,建立“政府推動、公安管理”的建設運行模式和“公安提供服務、應用方反饋數據”的業務閉環運行。

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已接入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解決了群眾辦事過程中證明“我就是我”和“是我在辦”的難題,大幅節省了群眾辦事的時間和精力。平臺在全國首家建立了投遞范圍覆蓋全國的服務體系,按照同城8元、省內異地10元、省外13元的價格向群眾寄遞辦事資料和證照文件,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拿到申辦成果。平臺大幅提升數據效率,將群眾查詢速度、辦事響應速度由原來的30多秒縮短為1秒以內,有力提升了群眾訪問體驗。平臺作為“政務服務公安旗艦店”,已對接全省政務服務平臺,并與全省平臺統一了用戶體系,解決了企業和群眾在公安平臺和全省平臺重復注冊、多次驗證的問題,實現了一次認證、單點登錄、全網通辦。

公安“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監督,更離不開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熱切希望你們在更多的領域對我們提出意見和建議,并通過你們不斷的收集社情民意,幫助我們不斷發現新問題,幫助我們不斷實現新提升。讓我們共同為陜西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李惠:

感謝呂海濤偵察員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名稱。

請開始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我在“互聯網+”平臺看到,西安推出了行政復議網上申報業務。請問,群眾在網上申報的復議申請,與線下提交的書面申請是否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殷浩:

在“互聯網+”平臺申請復議與線下申請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今年,西安市公安局報經省公安廳同意,在公安政務服務實現網上辦理的基礎上,通過在全省統一平臺西安地方站開展創新應用,把“互聯網+”平臺的服務領域由政務服務延伸至法律救濟和行政司法服務。

具體辦理中,群眾在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選擇進入“行政復議網上申請”事項。按照辦事指南提示填寫“行政復議申請書”,向西安市公安局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申請行政復議須知》及標準制式《行政復議申請書》均可以在網上直接下載。申請人在線提交“行政復議申請書”后,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工作人員將在線直接審查行政復議申請,并及時與申請人取得聯系,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依法及時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在線反饋給申請人,提示申請人應當提交的證據材料、提交方式等信息,避免了申請人因缺材料或者不能正確填寫《行政復議申請書》等而不能順利申請行政復議的問題。此外申請人也可在平臺上查看復議申請辦理進展情況。據我們了解,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領先。

行政復議網上申請是西安市公安局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復議為民的一項重要舉措。開通行政復議網上申請,為行政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拓寬了行政復議申請渠道,提高了行政復議工作效率,有效落實行政復議合法、及時、便民原則。下一步,我局將加大宣傳力度,在省公安廳的指導下持續優化 “行政復議網上申請”服務功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應用體驗,努力開辟行政復議便民、利民、為民的新渠道。

謝謝大家!

李惠:

請繼續提問。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戶政業務,事關每一位人民群眾,是群眾從事生產、生活各項活動的基礎。請問發言人,公安機關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方便群眾辦理戶政類業務的?

李宗社:

據統計,全省公安機關治安部門每年辦理戶政業務超過1000萬筆,制發身份證200余萬張、臨時身份證近40萬張,登記流動人口80余萬人,制發居住證50-60萬張。

“互聯網+”平臺建設伊始,省公安廳黨委就把戶政業務作為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的重點,除法律法規專門要求的,一律實現“一次都不跑”;法定必須面見當事人的,一律實現“最多跑一次”。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省公安廳對內加大數據整合、系統對接和民警操作培訓力度,對外積極聯系財政、郵政等部門。相繼推出了72項戶政全流程網上辦理業務,流動人口網上登記、居住證全流程線上申報。根據群眾需要,配套上線了姓名規范漢字查詢、新生兒重名查詢等高頻查詢模塊。

針對群眾在升學、應聘等過程中經常需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卻又囿于辦理流程復雜、群眾需在多個部門間來回奔波的情況,省公安廳通過大數據查詢、信息資源共享,在“互聯網+”平臺推出無犯罪記錄證明網上辦理事項,群眾在平臺填報信息提交申請,經公安機關線上審核,就可自行下載打印,實現群眾辦理“無犯罪記錄證明”“零跑腿”。

下一步,全省公安機關治安部門將根據群眾和基層實際應用中的意見建議,不斷推出更多證明類材料網上辦理事項,把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真正落實到工作中去。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

您好,我是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我們注意到,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已經通過政府共享數據開展了核驗、替代群眾辦事申報材料的試點工作。請問,陜西省公安廳是準備如何擴大這一創新舉措,讓更多群眾能享受到“一網通辦”的便利?

李昌:

為方便我省企業、機構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交流,我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推出網上申請“往來港澳商務登記備案”事項,企業、機構可通過“互聯網+”PC端,向所在市級公安機關申請辦理,獲批的相關人員可辦理往來港澳多次商務簽注。

今年疫情期間,我們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不見面審批、不接觸辦理”的需求,在省政府辦公廳的指導下,通過省信息中心“陜西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申報此事項的統一社會信用登記、企業工商登記、企業納稅、社保、退休人員等8類數據信息開展了群眾申報材料的電子化核驗。據我們掌握,這一做法是全省“一網通辦”工作首次通過跨多部門協同聯動、共享數據信息核驗群眾、企業辦事申報材料。

目前,我們已經通過政府共享數據,核驗了67個企業354個個人的辦事材料。下一步,在共享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得到進一步驗證的基礎上,我們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復制推廣這一創新成果,一是在初步實現核驗材料真偽的基礎上,報經公安部同意后,通過共享數據,替代群眾提交的辦事資料。二是在更多“互聯網+”平臺線上辦理事項和群眾本人到窗口辦事中應用這一成果,在省公安廳黨委的領導下,把這樣的做法在全省公安政府服務和公共服務當中推廣,讓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獲得感。

謝謝!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據我們了解,每個市公安局都會出臺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實際的便民利民舉措。請問,省公安廳是如何滿足全省不同地方對“互聯網+”平臺提出的差異化需求的?

呂海濤:

謝謝你的問題。

近年來,各市公安機關不斷推出新的便民利民舉措,群眾辦事的受理時限不斷縮減、申報材料不斷簡化。這些舉措,在客觀上極大的方便人民群眾在公安機關辦理業務。但與此同時,不同地方對同一事項還存在辦理程序、申報材料以及辦事指南不相統一的現象;同一地市還存在線上、線下辦事申報材料不一致的問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省公安廳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辦事群眾和基層公安民警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省級統建、地市創新”的框架原則,賦予市級公安機關更多的權限,支持各市基于本地實際開展創新應用,把更多、更切中痛點的改革福利呈現給全省人民。今年,省公安廳將“互聯網+”平臺的配置權限下放至市級公安機關,各市可以按照本地便民利民政策實際,設置本地業務的辦事申報材料、辦理流程,修訂本地辦事指南,讓各地的便民利民舉措第一時間在“互聯網+”平臺落地應用。此外,省公安廳通過向各市提供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支付寄遞、統一短信模塊、統一硬件支撐等完備可靠的基礎支撐,賦能各市公安機關輕裝上陣,專注解決群眾辦事的堵點。今年,我們共收到各地創新應用申請57項,其中養犬證辦理、低小慢無人機備案、機動車限行區域通行審批、行政復議網上辦理等具備推廣價值的創新事項,我們將在充分研究調研的基礎上適時推廣至全省。謝謝!

李惠:

再次感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與會的記者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