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第六場)

介紹陜西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1-26 09:49

?

10月2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總會計師,省教育脫貧辦公室綜合協調辦主任靳華鋒,陜西省教育廳基教一處副處長柳銘,陜西省學生資助事務中心主任楊林立出席,介紹陜西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的第六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總會計師,省教育脫貧辦公室綜合協調辦主任靳華鋒先生,省教育廳基教一處副處長柳銘女士,省學生資助事務中心主任楊林立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靳華鋒先生介紹總體情況。

靳華鋒: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感謝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非常高興,借今天新聞發布會這個機會,我和我的幾位同事一起就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這個專題向大家介紹一下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脫貧工作非常關心和重視,總書記強調,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這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總書記的這一要求非常明確。俗話說“土地不種誤一季,人不讀書誤一生”,今天的輟學學生可能就是明天的貧困人口。因此,中央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五個一批”戰略部署中,賦予“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定位教育扶貧是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是根本性任務,也是歷史性任務。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組織全省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教育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把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使教育成為三秦子女成長成才的重要通道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為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出了應有貢獻。

在攻堅過程中,我們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目標,二是摸清底數,三是嚴格標準,四是完善措施,五是壓實責任。

明確目標。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法定義務,這個目標一定要搞清楚。這個目標就是保障貧困家庭所有適齡孩子都能有學上,能夠上得起學。這里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殘疾孩子,有一部分身體殘疾的孩子是不能到校上學的,這怎么辦?我們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確保這些孩子在家里也能夠接受義務教育。

摸清底數。這里有兩個底數必須摸清楚。一個是輟學的學生到底有多少?什么原因輟學的?輟學之后在干什么?這個必須要搞清楚。第二個底數就是條件的需求,我們辦教育、辦學校要有必要的、基本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這些條件到底需要多少?比如還需要多少學位?多少老師、多少教學儀器設備。還有一個需求,就是還有多少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必須要把這些缺口、需求摸清楚。

嚴格標準。中央提出脫貧攻堅的標準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國家關于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是有標準的。我們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確保這一保底目標落實,盡可能滿足最基本的教育教學和生活條件。目前,這一硬性要求在我省已經基本得到落實。

完善措施。就是說主要的辦學條件措施都要把它完善起來,核心就是“城鄉一體,重在農村”。所謂城鄉一體,就是解決城鄉現在的差距問題,至少在三個標準城鄉是需要統一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教師配備的標準,就是生師比。過去城市富余,農村緊缺,現在已經打通,實行城鄉教師配備統一標準。第二個是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長期以來是城市高,農村低,現在是城鄉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統一的基準定額。第三個統一就是基本教學儀器設備的配備標準。重在農村,就是說所有的政策、資金、項目要向困難地區、向農村地區傾斜。

壓實責任。主要是壓實兩方面的責任。第一個方面的責任就是省教育廳的責任,把省教育廳指導、推動、監督、督促的責任壓實。為此,我們創新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教育脫貧“三辦八組”協調、廳級領導包抓市教育脫貧督查、總結培育典型帶動宣傳、重點工作督戰調度等四項推進機制,強化組織保障。制定了《教育支持深度貧困縣政策措施》,在教育項目、資金、教師培訓等方面向深度貧困縣傾斜支持,對深度貧困縣資金項目在正常分配的基礎上再傾斜30%,指導、幫助、督促他們如期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第二個方面的責任是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按照我國義務教育辦學管理體制,主體責任主要在縣級。為此,我們突出34萬余名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學生控輟保學底線任務,在全國較早建立雙線“七長”責任制,政府一線即縣長、鎮長、村長按照戶籍,教育一線教育局長、校長、師長、家長按照學籍,縱向排查、分層建檔,橫向比對、補漏監管,實現上下一致、信息暢通、各盡其責,確保每一名該上學的、能上學的學生有籍可查,失學輟學學生全力勸返,做到“應入盡入、應返盡返”,持續實現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除身體原因外無失學輟學的目標。今年4月,國務院扶貧辦編發《扶貧信息》推介陜西等省“義務教育有保障”工作經驗。

通過抓好以上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之下,我省義務教育有保障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基本上實現了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基本實現了應返盡返。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403.9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4.12萬人,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因貧困失學輟學。但是,還有一部分非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因為身體原因或者方方面面的原因,還要繼續加強工作。

二是基本實現了資助全覆蓋。一方面是“兩免一補”,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皟擅狻笔菍λ袑W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耙谎a”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生活補助,特別是為住校的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另一方面是營養改善計劃,我省農村中小學較早實現了全省全覆蓋,春季學期全省義務教育階段享受營養計劃學生226.38萬人。同時,我們還在全國率先建立學生精準資助系統,利用大數據平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確保國家資助政策全程全部優先覆蓋各級各類學校59.15萬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實現“應助盡助”。到目前為止,我省已基本解決了義務教育因貧輟學問題。

三是基本實現了辦學條件的配備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關于校舍建設。2016年以來,我省先后啟動“全面改薄工程”及“改提工作”,累計投入283億元,改善7900多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省義務段中小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協調落實恒大集團捐贈10億元為貧困地區捐建30所中小學、幼兒園(其中已交付使用25所),規劃學位2.4萬個。實施“中小學校聯網攻堅行動”,貧困地區學校(含教學點)實現100%互聯網接入,接入帶寬100M以上。二是消除大班額。前些年大班額、超大班額比較嚴重。經過努力,截至今年9月底,根據各市重點交賬任務月報數據統計顯示,全省義務教育階段56人以上大班額占比為2.95%,66人超大班額全部消除。三是教師的問題、師資配備的問題。省委、省政府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頭等大事,著力抓補充交流。2015-2019年,全省共補充教師5.5萬名,其中特崗教師3.3萬名,體音美專業教師1萬名;交流輪崗校長教師10.9萬名,其中從城鎮到農村交流的教師占比達到67%。建立特崗教師工資全部實現按月足額發放的長效機制,落實兌現資金7.26億元,解決了9個市50個縣(區)1.6萬名特崗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問題。在56個貧困縣全面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貼政策,覆蓋中小學校、教學點3128個,惠及教師5.77萬人,使鄉村教師人均每月補助標準由166元提高到412元,居全國第5位。

這就是這幾年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發生的主要變化。

借此機會,也向各位媒體朋友介紹下脫貧攻堅戰以來,除了堅守“義務教育有保障”底線目標實現,我們還進一步發揮教育行業優勢,實施四項工程,助力全省脫貧攻堅。

一是職教技能“幫扶工程”。結合產業發展辦好中職教育,指導建設55個職業教育農民培訓基地和2個陜西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基地,累計培訓群眾2.95萬人次。高職教育累計開展實用技能培訓5萬人次。57所高校組建扶貧團隊100支、派駐科技特派員175人、駐點專家255人,引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脫貧。

二是校地幫扶“雙百工程”。2017年以來,組織103所高校結對幫扶有脫貧攻堅任務的96個縣區,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志愿幫扶等 “八大幫扶”8609項,認定示范基地和實體項目110個。發揮高校消費扶貧市場優勢,持續開展“優質農產品進高校直通車”消費扶貧活動,完成2018-2019年度購銷協議5643萬元,簽訂2019-2020年度購銷協議6500萬元,目前已全部完成。鼓勵各高校設立消費扶貧專柜86個。為貧困地區農戶提供直接受益渠道,助力帶貧益貧產業發展。

三是大學生鄉村“筑夢工程”。2017年,我省利用承辦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大賽,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專項活動,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肯定,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2019年以來,我省持續加大工作力度,設立大創訓練計劃“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專項,組織各高校共申報項目2309項,推薦國家立項773項,立項資助金額超過1834萬元。今年,繼續組織95所高校近500名師生,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陜西“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持續擴大影響。

四是扎實開展扶貧“包聯工程”。委廳牽頭9家單位組成子洲扶貧團在子洲開展“兩聯一包”扶貧活動。同時,還承擔了榆林市子州縣三川口鎮陽灣村和咸陽市淳化縣潤鎮寨子村駐村聯戶扶貧工作,選派4名處級干部駐村扶貧。投入50萬元助力寨子村和陽灣村發展扶貧產業。開展消費扶貧,采購2個幫扶村農副產品31.1萬元。為子洲縣新建一小、四小和實驗中學,選派7名優秀校長、名師管理團隊,幫助子洲縣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 和管理能力。

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2018年度和2019年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連續獲得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好”的等次;今年10月,在陜西省脫貧攻堅獎評選中被評為“組織創新獎”;2018年10月,省政府領導在全國教育扶貧論壇上作主旨發言;2019年4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要負責同志在全國教育脫貧攻堅培訓班上作專題報告;2019年11月,陜西在西部地區第三個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

各位媒體朋友,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可以講取得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目前要做好兩件事。一件事是做交卷之前查驗工作,就是看看剛才講到的這些數據、任務是不是非常扎實,能不能鞏固得住,能不能延續下去。另一件事就是要堅決完成年度剩余脫貧任務,緊盯全省剩余貧困人口,緊盯全省已脫貧有返貧風險的4.87萬人和一般農戶有致貧風險的4.39萬人,建立教育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困難學生精準資助、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改善、教師隊伍建設等工作。

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指示要求,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謝謝大家!

李惠:

謝謝靳總的介紹。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國家提出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目標,請問陜西省在學生資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楊林立:

您提的問題非常關鍵。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首先要保障孩子們有學上,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僅保證孩子有學上,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群體特別是建檔立卡家庭的孩子能夠上得起學,并順利完成學業。學生資助的問題,既是實現有保障的前提,也是兌現黨和政府“不使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承諾,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主要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學生的資助體系。這幾年主要從兩個方面下力氣:第一,解決全覆蓋的問題。所有的學段、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第二,擴展資助范圍。剛才講,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已經實現全覆蓋,“一補”原來是指補助寄宿生的住宿費,脫貧攻堅以來,有些家庭困難學生不在學校住宿,但是要在學校吃飯,有交通費和生活支出。從2019年秋季開始國家資助政策有調整,實施了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政策。覆蓋范圍從寄宿生擴展到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二是實施精準資助。目前從政策上來看,我省按照國家和中央建立和完善資助政策體系要求,建立健全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現在關鍵是提高資助精準化水平,真正把國家資助政策精準落實到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上,提高資助精準度。剛才介紹,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學生精準資助信息化系統,利用大數據平臺,過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回所在鄉鎮要開貧困證明,現在改為承諾制,通過系統數據比對確認,實現了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不需要出具貧困證明,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形成了獨具陜西特色的學生資助工作模式。這個經驗在全國作了介紹。精準資助系統顯示,2016年以來,累計資助全省學前至大學研究生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17.41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34.68億元。特別是2015年脫貧攻堅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336.13萬人次,資助金額達45.86億元,兌現了黨和政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謝謝。

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今年是收官交賬之年,我們如何保障控輟保學工作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防止數字脫貧和虛假脫貧?謝謝。

柳銘:

謝謝這位記者,您提的問題非常重要。能不能做到真實的控輟、精準的控輟,這始終是擺在我們工作面前的一個非常關鍵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義務教育點多、面廣、量大、線長,特別是一些困難地區,輟學的原因又非常復雜,管理層級多,這個工作確實非常艱巨。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各項制度,努力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這項黨中央部署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特別是強調要以嚴肅認真、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絕不能出現數字控輟、虛假控輟的問題。

就臺賬管理和數字真實,我們也建立了幾項制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臺賬銷號制度。教育部到省市縣校均有臺賬,記錄了每一位輟學學生的具體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他是哪里的,原來在哪個學校,這些詳細信息都有。勸返人員根據這個臺賬逐一銷號,臺賬及時地、實時地進行更新,進行動態管理,不漏一人銷號。

二是建立了月報復核制度。教育部要求每月15號各省市上報控輟保學臺賬,我省建立了省市縣校層層把關審核上報制度,把握好兩個關鍵,一是所有上報數據要做到三個統一,即上報數據要與學籍系統信息相統一,上報數據要與各級扶貧部門輟學學生數據相統一,上報數據還要保持與統計時候的口徑一致、實際情況一致。二是上報臺賬實行逐級主要負責人審核簽字上報,要達到不錯一人進行上報。三是專項督查機制,分為兩個層面,1.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全面督查,督查可以聯合相關部門,以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的名義全面核查。2.針對數據變化異常的縣,及時派相關人員進行核查,核查方式兩種方式相結合,進村入戶、進入學校,查驗具體情況,防止有瞞報、漏報、有水分的問題。

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期,我們結合秋季開學專門發出通知,入學學生情況、勸返情況進行核查,一方面圓滿完成今年交賬任務,更重要的是完成黨中央提出的義務教育有保障的任務,二是黨中央提出的義務教育有保障任務,切切實實把民心工程落到實處。謝謝。

李惠:

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 剛才在靳總的介紹中我們注意到,義務教育有保障離不開軟硬件、師資條件的保障,請靳總給我們介紹一下在這方面都作了哪些主要工作?

靳華鋒:

這個問題非常綜合也非常重要。我從兩個方面解答,一是硬件,二是軟件。

硬件方面。重點解決三個突出問題,從2014年我們開始實施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工程,到2018年底。2019年在這個基礎上用兩年時間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重點解決三個突出問題,一是消除大班額,國家的任務是降到5%。2018年,全省大班額比例是12.8%,現在已經降到2.95%,提前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任務,下一步要繼續推進。二是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包括教學點,簡稱“兩類”學校,省上專門出臺了建設標準。同時,支持他們達到省級辦學標準。鄉鎮方面還要發展寄宿制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三是農村學校信息化,所有中小學已經實現了互聯網全接入,帶寬100m,下一步教學環境要進行改造、提升、優化,推進同步課堂,讓鄉村學校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同上一節課,進行互動,老師實現共享,信息化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有效的緩解城鄉不均衡問題。

軟件方面。重點采取四項措施,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19年,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教師隊伍有4個重點措施,一是統一城鄉教師編制標準,預留出3%—4.5%比例的機動指標,加強對農村教學點的支持。二是強化補充配備,重點抓的是特崗教師,特崗教師國家統一有政策,目前最新的補助標準是一人一年48200元,要把政策用好,全省每年能補充5000名左右,下一步繼續推進,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推動城鄉教師交流,國家的要求是10%,陜西省這幾年穩定在16%,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城里的老師到農村去,給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作用顯著。同時,要把骨干教師優質資源進行流動,提升效率和效益。四是教師待遇,陜西省今年全面實現了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還有一個專項計劃,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國家有政策,國家定的是43個集中連片縣,陜西省委、省政府很重視,財政也很支持,擴大到56個貧困縣,標準達到416元,在全國居第五位,有效的吸引和留住老師。

總的來說,義務教育有保障,軟硬件要統籌推進,共同保障和促進義務教育工作,促進發展。

李惠:

再次感謝三位發布人,也感謝與會的各位記者。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