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第三場)

介紹陜西省穩崗就業扶貧工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11-26 09:43

?

10月15日10時30分,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陳曉東先生,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惠龍先生,陜西省社會保障局城鄉居保與稽核處處長杜啟光先生出席,介紹陜西省穩崗就業扶貧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本場發布會是“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的第三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陳曉東先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惠龍先生,省社會保障局城鄉居保與稽核處處長杜啟光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全省穩崗就業扶貧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陳廳長介紹總體情況。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陳曉東: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上午好!

今年以來,人社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穩就業保居民就業部署安排,把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第一優先序,作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政策應對疫情,優化服務精準幫扶。會同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國資委、省扶貧辦采取“五個一批”“五項措施”“五項機制”等舉措保崗擴崗穩崗,努力使貧困勞動力就業有崗位、培訓有政策、創業有扶持。全省112.38萬貧困戶每戶至少有一人就業,202.12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創業,提前完成就業扶貧主要目標任務。

一、積極應對疫情,“五個一批”保就業

在疫情初期,我們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幫助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作為最緊要的任務,實施“五個一批”特殊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131.14萬人,推動實現“戰疫”“戰貧”雙勝利。

一是“點對點”返崗復工一批。實施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計劃,建立人社、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參加、省市縣聯動的“點對點”服務協作機制,統籌用工對接、健康認證、安全防護、集中運輸等工作,通過新聞發布和微信、就業信息平臺等渠道,廣泛宣傳政策措施。市、縣人社部門及時采集企業復產和貧困勞動力務工信息,由交通運輸、人社等部門編制每日“點對點”送達計劃,落實交通費用補助,組織集中運送服務。全省“點對點”接送貧困勞動力2.26萬人,共幫扶131.14萬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基本實現應返盡返。

二是網絡招聘一批。依托公共招聘網站、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短信等載體歸集共享、發布傳送企業用工信息92.5萬個,開展“不見面”招聘服務,網上招聘貧困勞動力3.05萬人。

三是線上培訓一批。開展“網上辦、掌上辦、寄遞辦、預約辦”,減少人員聚集,人社、發改、科技、財政、住健、文化旅游等10多個部門和技工院校成立千人服務團,在省人社廳網站發布人員名單和電話,開展培訓政策咨詢、技術業務指導,共計59.21萬人參加線上培訓,其中貧困勞動力3.46萬人。

四是帶貧企業解決一批。主動對接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等帶貧企業,落實場地租賃費、水電費和一次性就業補貼等政策,幫助盡快復工復產。到4月底,全省1245家社區工廠復工復產,1.2萬名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其中,新吸納就業1284人。

五是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會同省扶貧辦、省財政廳開發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按城鎮公益性崗位月補貼標準的120%給予補貼,確保失業貧困勞動力收入來源穩定,生計不受影響。安置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生活困難的貧困勞動力2.54萬人。

二、緊盯目標任務,“五項措施”擴就業

會同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省國資委等部門積極挖掘本地就業潛力,加強有組織勞務輸出,全省202.12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創業,其中蘇陜勞務協作扶持就業9728人,均超去年規模。

一是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初步建成“實名制”動態就業服務系統,開發了“秦云就業”小程序,可提供問政策、找工作、查社保、保權益等13類95項服務事項。目前,個人注冊107萬人,單位注冊1.13萬戶,查詢和辦理服務190萬人次。會同省發改委在800人以上的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立公共就業服務站或服務窗口243個,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就業幫扶能力水平。落實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減免場地租金、給予獎勵性補貼,引導其主動向企業提供咨詢、職介、招聘等服務。

二是專項幫扶未脫貧未就業勞動力。對2019年底18.34萬未脫貧人口中7224名未就業勞動力,實施專項幫扶行動,因人施策,“一對一”到戶到人幫扶,有就業意愿貧困勞動力均實現就業創業。

三是支持帶貧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堅持貧困村和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公共空間利用、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需求、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政策資金支持相結合,持續加大社區工廠建設支持力度。9月底,我廳與安康市政府聯合啟動為期3個月的第二屆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進一步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培育社區工廠品牌。目前,全省新建社區工廠274家,總數達1365家,吸納就業5.18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5萬人。同時,新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34家,總數1120家,吸納就業11.99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85萬人。

四是提高培訓就業率。強化就業導向,組織技工院校和96個涉貧縣開展縣校合作培訓,已開班105期,培訓貧困勞動力4857人。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培訓2.35萬人。今年共培訓6.68萬人,累計培訓達44.81萬人。目前,有3.04萬貧困家庭子女免費就讀技工院校。

五是規范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功能。將就業扶貧特設公益性崗位納入鄉村公益性崗位,常態化統籌管理,定向開發,加強在崗人員監管。目前人社部門共安置12.61萬貧困勞動力在公益性崗位就業,其中今年新開發崗位2.95萬個。

三、鞏固就業扶貧成果,“五項機制”穩就業

堅持穩定與擴大就業相結合,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實施精準幫扶,將貧困勞動力穩在企業、穩在就業地。全省112.38萬貧困戶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有就業意愿的“零就業”貧困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一是建立監測戶、邊緣戶監測機制。建立邊緣戶、監測戶臺賬,做到就業狀態、失業原因、就業意愿、培訓意愿、就業服務“五個清”,加強精準幫扶。目前,共幫扶監測戶勞動力15851人實現就業,邊緣戶勞動力11397人實現就業。

二是建立穩崗就業工作機制。對在市外省內其他城市就業的35萬貧困勞動力,會同省扶貧辦列出名單,移交各市,由輸入地照單核查,建立失業人員清單,組織輸入地逐人幫扶。對在省外就業的45.15萬貧困勞動力,我省聯系江蘇、廣東、浙江3個吸納就業較多的省份成立穩就業工作專班,與其它省、直轄市建立聯系機制,密切對接,共同幫扶,切實將貧困勞動力穩在企業,穩在就業地,避免或減少回流。

三是建立失業回流人員幫扶機制。及時登記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回流情況,摸清就業意愿,逐人提供服務,落實政策,優先幫助盡快轉崗就業。6月份以來回流8950人,已就業8511人,占95.09%。

四是完善政企合作機制。圍繞第七個“扶貧日”,9月20日起組織開展為期30天的就業扶貧系列活動,加強政府與企業合作,我廳組織到家、京東、美團、順豐等企業在陜分公司以及西安飲食等本地企業提供1萬多個崗位,定向招聘貧困勞動力,目前已招聘3430人,達成就業意向1100人。

五是建立以工代訓穩崗機制。將貧困勞動力以工代訓范圍擴展到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新吸納貧困勞動力、社區工廠全部在崗貧困勞動力和停產停業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近五年入職的在崗貧困勞動力,按每人3600元給予企業以工代訓補貼,目前已培訓貧困勞動力5476人。

與此同時,我們頂格落實國家“降返補”政策,加大“降”的力度,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單位繳費,允許緩繳三項社保費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擴大“返”的范圍,降低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門檻;增加“補”的渠道,對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給予補貼。截至10月12日,累計減免企業三項社保費181.09億元,中小微企業占82.17%。緩繳農民工工資保證金2.48億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43.54億元,惠及企業3.63萬戶、職工192.01萬人。支出就業補貼資金21.9億元,59.7萬人享受補貼,穩企穩崗成效顯著。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持續鞏固擴大穩崗就業扶貧成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更大貢獻。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謝謝陳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扶貧帶來巨大沖擊,請問,省上制定了哪些新舉措主動應對疫情影響,加強就業扶貧工作?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惠龍: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2月份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我們緊盯重點難點,根據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就業扶貧8項舉措,及時聯合財政、扶貧等省級7個部門出臺《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切實加強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陜人社發〔2020〕26號)等政策文件,制定22項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就業扶貧的沖擊和影響。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點對點”集中接送。各級人社、扶貧部門通過新聞發布和網絡、微信、就業信息平臺等渠道,發布企業復產復工信息,做好對接服務,組織專列、專機、專車實施“點對點”“一站式”集中運送,從就業資金給予運輸費補貼。鼓勵具備條件的貧困勞動力自行返崗復工,按規定給予每人500元交通費補貼。鼓勵重點企業優先招錄貧困勞動力,按照每人最高不超過2000元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二是支持帶貧企業復工復產。對接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等扶貧企業,落實不超過實際支出額50%的場地租賃費、水電費補貼和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以及崗前培訓補貼、社保費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幫助其盡快復工復產、達產達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我們將江蘇援建的社區工廠納入政策享受范圍。對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且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的扶貧企業、合作社等帶貧主體,根據帶貧規模和效果,可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給予補貼。三是優化培訓。組織貧困勞動力培訓不受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機構目錄清單的限制,培訓補貼從貧困勞動力戶籍地縣(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列支。培訓機構介紹參訓人員就業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對培訓機構(含技工院校)給予職業介紹補貼。駐地在結對縣以外的技工院校在結對縣設立培訓點、且完成協議規定的培訓任務,其培訓補貼標準提高30%。將各類企業、國家職業大典全部技能工種和貧困勞動力納入線上培訓補貼范圍,補貼標準提高30%,先行撥付50%的線上培訓補貼資金。放寬以工代訓補貼范圍,將貧困勞動力以工代訓范圍,擴展到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新吸納貧困勞動力、社區工廠全部在崗貧困勞動力和停產停業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近五年入職的在崗貧困勞動力。2020年企業組織當年新吸納貧困勞動力參加以工代訓的,除落實每人3600元以工代訓補貼外,可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四是開發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指導各地開發臨時性防疫公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按城鎮公益性崗位的120%標準,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落實崗位補貼,確保失業貧困勞動力收入來源穩定,生計不受影響。謝謝!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請繼續提問。

各界導報記者:

您好,我是各界導報記者。作為就業扶貧的重點區域,對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人社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幫助安置點貧困勞動力就業?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惠龍: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3月份以來,我廳組織全省人社部門開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動,先后8次召開全省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就業扶貧工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就業幫扶任務清零工作。目前,全省41.99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中,已有39.88萬人實現就業創業。主要采取五項措施:

一是集中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圍繞易地扶貧搬遷有勞動力貧困戶每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的目標,依托脫貧攻堅“四支隊伍”,逐戶逐人摸清“零就業”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創業意愿,每戶提供3次以上崗位信息和幫扶。目前,全省205814戶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至少實現1人就業,保持了動態清零。

二是著力提升轉移就業組織化水平。會同省發改委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各地在800人(或300戶)以上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立專門公共就業服務站或服務窗口,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統籌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幫扶。歸集適合搬遷群眾的就業崗位,定向投放大型搬遷安置區;聯系江蘇對口支援地區和集中輸入地,形成崗位供給清單,提供給搬遷安置區。目前,全省243個800人(或300戶)以上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全部設立公共就業服務站或服務窗口。

三是突出加強就地就近就業。支持就地就近建設社區工廠、培育就業扶貧基地吸納搬遷群眾就業。組織人社部門與當地國有企業和產業項目對接,大力拓展本地就業空間,截至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社區工廠620個,就業扶貧基地140個,共吸納10978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四是大力扶持創業脫貧。實施百縣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創建行動,新建鄉鎮標準化創業中心151個,全省縣(區)、鄉鎮級標準化創業中心總數達581個,創業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落實政策,扶持創辦產業項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累計扶持3120名貧困勞動力創業。

五是建立公益性崗位支持就業扶貧長效機制。為發揮公益性崗位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作用,我廳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政策,將現有的臨時性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過渡至鄉村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鄉村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的工作年限一般不超過3年。為脫貧攻堅結束后長期實施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政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最后一個問題。

人民日報中國城市網記者:

您好,我是人民日報中國城市網記者。據了解,人社部門除了穩崗就業扶貧工作外,也在積極發揮社會保險防貧減貧作用,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陳曉東:

社會保障是和諧之基,社保扶貧也是我們人社部門總體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政策請杜處長回答。

陜西省社會保障局城鄉居保與稽核處處長杜啟光:

2017年底,為進一步發揮社會保險助力脫貧攻堅的作用,我省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扶貧工作的相關部署和要求,支持幫助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更好發揮了社會保險防貧減貧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2017年底,根據國家部委有關文件精神,我省人社廳、財政廳、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社會保險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18年1月起,對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農村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保留最低繳費檔次,由政府每年為其繳納50元保費。部分縣區制定了減輕貧困人員繳費負擔更加優惠的政策。2018年全省共為91.17萬名貧困人員代繳保費5194.46萬元;2019年共為49.5萬名貧困人員代繳保費2965.4萬元。截止今年9月底,全省共為36.34萬名貧困人員代繳保費1937.92萬元,助力貧困人員參保防貧。

二是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為加快完成貧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任務,各級人社部門反復比對貧困人員名單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數據,進村入戶動員宣傳政策,引導鼓勵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截止目前,符合條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79.49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領取待遇111.32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任務。2018年以來,全省有5.4469萬名60周歲以上人員不用繳納或者補繳養老保險費,直接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按月領取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三是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2018年以來,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加18元,我省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5元。部分市(區)也相繼提高了當地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各級出臺政策,對65周歲及以上參保城鄉老年居民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對累計繳費超過15年的,每多繳一年加發年限基礎養老金,引導激勵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早參保、多繳費,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積累,提高待遇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80.37萬人,其中領取待遇528.89萬人,我省城鄉居?;A養老金最低標準108元,平均月待遇水平142元。

下一步,我們將動態關注貧困人員身份和年齡變化,做到新增一個,參保一個,達齡一個,發放一個,確保全面實現貧困人員應保盡保。同時,穩步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提高,增強參保居民的獲得感。謝謝大家!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感謝三位發布人,也感謝今天與會的各位媒體記者。

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