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發布會(第十三場)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繪就全面小康韓城藍圖”相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09-30 08:45
9月29日10時,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先生,韓城市副市長王文俊先生出席,介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繪就全面小康韓城藍圖”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陜西省“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第十三場——韓城市專場,也是本次系列發布會的最后一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先生,韓城市副市長王文俊先生,請他們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繪就全面小康韓城藍圖”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亢振峰先生作介紹。
中共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
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全國上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共圓小康夢的關鍵時期,非常感謝省委宣傳部提供了一個交流脫貧心得、展示攻堅成果的平臺,也誠摯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韓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關注與支持!
韓城是文史之鄉、花椒之都、工業重鎮,下轄6鎮2辦182個行政村(社區)。近年來,我們圍繞建成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聚焦民生福祉,聚力脫貧攻堅,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2014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2690戶41545人,其中:2017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79戶10041人,貧困村51個,貧困發生率4%。截止2019年底,貧困村全部退出,剩余未脫貧621戶91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8%。我市榮膺首批全國精準脫貧示范城市,“581”案例入編《脫貧攻堅成果報告(2018)》,連續兩年上榜全國小康百強縣市。
一、扛實政治責任,全黨動員全民上陣抓脫貧。干部群眾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們不斷優化脫貧攻堅的指揮、幫扶、落實機制,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上下聯動、橫向聯合的扶貧工作格局。在持續推進“三級書記”抓扶貧基礎上,建立了市委常委擔任包聯鎮辦前沿“總指揮”、市級部門主要領導擔任包聯村一線“指導員”的幫扶機制和第一書記“雙向選派”“雙向管理”“雙向培養”“雙向激勵”工作機制,擇優配齊優秀年輕后備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長,共選派182名第一書記、104名駐村工作隊員離崗駐村,充實大學生村官200名,筑牢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同時,組織市域內51家企業包聯51個貧困村和11個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通過合作援建、就業帶動、捐資助貧等方式,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特別是通過狠抓消費扶貧,貧困群眾增收明顯。5年多來,全市貧困群眾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5元,比2014年增加了4483元,增長了50.6%。
二、扭住產業就業,拓寬穩定增收渠道促脫貧。我們始終堅持把產業就業作為群眾增收脫貧的治本之策。“十三五”期間,共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189個,對有意愿發展生產的104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落實了產業扶貧政策。建成5個萬畝花椒示范基地和60個花椒種植示范點,對全市141個村1527戶花椒種植貧困戶實施了精準提質增效計劃。目前,全市大紅袍花椒種植面積55萬畝4000萬株,年產量3000萬公斤,年產值約40億元,已基本實現貧困戶以花椒為主、其他特色種養殖為輔的長、中、短期產業全覆蓋。我市還依托資源和產業優勢,打造形成了“兩個省級工業園區”“六大核心景區”和“現代農業十大基地”,建成了2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和30余家扶貧工廠,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突破10萬元的行政村超過60%。充分發揮我市工業產業優勢,通過專項招聘、技能培訓、政策激勵、公崗兜底等措施,幫助貧困戶就業創業、增收脫貧。目前,全市累計實現就業創業20815人,其中轉移就業8158人、靈活就業3185人、自主創業154人、農業就業8283人、扶貧公崗兜底安置1035人,實現了有勞動力和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三、聚焦政策保障,堅決兜牢民生底線防返貧。我市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要求,在全市八個政務大廳設立兜底保障“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窗口,在全市范圍逐戶逐人摸排調查,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教育幫扶實現所有建檔立卡戶子女從學前到大學全覆蓋;所有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建成農村幸福院159個,每年“以獎代補”投入運營經費1800萬元,每日僅需10元就可享受三餐服務,惠及老人突破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老人1600人。按照“救治一個人、穩定一個家、安定一個村”的思路,建成了韓城市精神衛生醫院,對貧困人口中的360多名易肇事精神病患者進行分類管理,門診累計接待83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0余名。同時,建成了7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不斷探索完善市場化運行管理機制,及時解決貧困老人、獨居老人、失獨斷代家庭養老托管問題,為困難群眾開辟了一條“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綠色通道。
四、強化公共配套,筑牢脫貧攻堅基礎助脫貧?!笆濉逼陂g,我市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貧困村道路建設工程266公里、農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132公里、飲水安全及提升工程149處,完成了村級動力電、客運班車、通訊、中心幼兒園、村級衛生室、清潔能源等一攬子公共設施配套。目前,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硬化道路和動力電通達率達到100%,通信網絡、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1727戶農戶(其中貧困戶400戶)從土坯房、簡易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新房。全市182個行政村全部實施了村莊清潔行動,村容村貌、家居環境干凈整潔、井然有序,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市共創建示范樣板村24個,重點達標村79個,干凈整潔村151個。
下一步,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省系列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推動責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集中各類資源,整合各方力量,不斷凝聚工作合力。二是深入推進“對標補短”,持續深化穩崗就業、產業幫扶、消費扶貧工作成效,確保如期高質量脫貧。三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四是在全面脫貧的基礎上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用心繪就全面小康的韓城藍圖。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謝謝亢市長。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陜西農村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大家都知道,韓城是全國最大的大紅袍花椒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花椒之鄉。請問,韓城是怎樣充分發揮花椒產業的帶貧益貧作用,將“小小花椒樹”打造成“致富大產業”的?
中共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
謝謝您對大紅袍花椒進行提問。
韓城被譽為花椒之鄉,大紅袍花椒是韓城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名優特產。據考證,花椒在韓城種植已有上千年歷史。除了地理、維度、海拔等優勢之外,還有韓城富硒的土壤,共同造就了韓城大紅袍花椒“粒大肉豐、色澤鮮艷、香氣濃郁、麻味純正”的獨有品質。這些年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做大做強韓城大紅袍花椒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一是堅持政府引導,引導全市農民和市場主體積極投身花椒產業。韓城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花椒產業發展,先后成立了專門的花椒產業行政管理機構和科研機構,出臺了花椒產業發展規劃、新栽花椒補助、花椒綜合指數保險等多項扶持政策,設立了花椒產業發展基金、花椒科技創新獎、質量獎等,為花椒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55萬畝種植面積,4000萬株種植規模,今年產量達到3000萬公斤,綜合產值約40億元。韓城花椒除了種植面積大之外,我市還通過工業化方式發展花椒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種植業加速發展。我市現有從事花椒加工的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銷售大戶及專業合作社達260余家,專業銷售人員2000余人,產品已出口馬來西亞、德國、阿聯酋等地區。這幾年椒農實現了收入翻番,貧困戶從花椒產業中獲利增收。全市椒農僅花椒一項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5萬元,成為韓城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二是堅持產學研結合,用科技支撐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市高度重視花椒科技研發和精深加工,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立了“韓城市花椒研究所”,近年來,我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合作,建設了花椒種質資源圃和良種培育基地、花椒試驗示范站,先后三次將韓城大紅袍花椒種子送入太空開展種苗試驗,并研發出各類新品種。我市還研發出各類花椒加工機械及7大類100多種花椒系列衍生品,建成了全國唯一的國家花椒產業示范園、陜西省唯一的香辛料檢驗檢測中心,不斷挖掘花椒潛力,探索其更大的經濟價值。三是堅持品牌創建,促進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管理。這些年我們獲得了全國花椒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第一個有機認證產品、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經濟林協會花椒分會、絲綢之路花椒產業聯盟、花椒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先后在韓城成立。海底撈、王守義十三香、南街村等知名食品企業都在我市建立了原材料生產基地或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韓城大紅袍花椒品牌價值達到213.61億元。我們按照產城融合思路,正在加速建設芝陽“花椒小鎮”,致力打造農民增收致富大產業。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陜西畫報社:
您好,我是陜西畫報社。從2017年起,韓城就采取“群眾籌一點、集體擠一點、社會捐一點、服務收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措施,很好的解決了農村幸福院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并在省內率先實現了農村幸福院全覆蓋,請簡要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做法?
韓城市副市長王文俊:
謝謝這位記者。
這是脫貧攻堅最后一個兜底保障問題,兜底保障重點是農村老人養老托管問題。從2017年開始,我們就啟動了農村幸福院“全覆蓋”建設工程,目前已建成農村幸福院159個,實現了中心村全覆蓋,享受幸福院日間照料的老人超過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老人達1600人。陜西省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暨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管理現場推進會在韓城召開,我市幸福院建設工作得到省級部門的肯定及兄弟縣市的關注和認可。
在項目實施和運營過程中,一是以“五個一”措施破解資金難題。采取群眾籌一點、集體擠一點、社會捐一點、服務收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方式籌措資金。二是以“十統一”標準推進項目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節約成本”的思路,提出了幸福院建設“十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規格、統一招標、統一開工、統一施工、統一配備、統一標識、統一驗收、統一制度、統一投用),使幸福院設計符合基層實際,內部功能設置貼近農村老年人生活需求,為高效運營打下堅實基礎。三是以“五項補助”確保高效運轉。我市將幸福院工程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大了市本級財政資金和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對于新建示范型幸福院每個補助40萬元,改擴建標準型每個補助16萬元,日常運營經費每年補助3萬元,工作人員(3名)工資每月補助1800元,冬季取暖費每個每年補助2萬元,有效保障了農村幸福院建得起、轉的開、用得好。四是以“十個一次”實現服務閉環?!笆畟€一次”即:工作計劃每年制定一次、運營情況每年總結一次、服務質量每季考評一次、老人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入住老人每月體檢一次、老人食譜每周制定一次、工作人員每日考勤一次、值班情況每日登記一次、老人就餐每日記錄一次、入住協議每人簽訂一次。五是以“愛心傳遞”壯大養老服務隊伍。指導各村成立關愛老人理事會,吸納有威望、有能力、有愛心的優秀人士參與幸福院及老人日常管理。鼓勵社會組織與基層村委會“一對一”結對共建,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定期到幸福院開展文藝演出、健康體檢、衛生保潔、康復護理、心理疏導等多元化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幸福院建設不僅解決了貧困戶老人吃住問題,也解決了老人子女安心就業問題,老百姓非常認可。
謝謝!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大家都知道,韓城是陜西唯一的計劃單列試點市,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是韓城追趕超越最鮮明的時代特征,請問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韓城是怎樣走在前、干在先,為全省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
中共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
謝謝您的提問。
韓城2012年獲批開展省內計劃單列市試點,這既是韓城的榮耀,也是韓城的責任。計劃單列本身肩負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使命,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也是計劃單列試點的重要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農村貧困群眾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這些年我們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將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按照“特色農業富民”的發展思路,構建了“一心、兩區、三帶、四線”農業產業發展格局。一方面,持續做大做強花椒產業,作為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產量優勢、品牌優勢和標準優勢,花椒產業已經充分發揮了帶貧益貧作用。另一方面,培育規上農業龍頭企業66家,建成金太陽等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3個,富強宏圖填鴨等市級特色農業示范園36個,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二是將村容村貌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全面解決了51個貧困村水、電、村級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問題;實施了149處農村飲水提升工程。很多同志都去過韓城,知道黨家村、司馬遷祠等著名景點,韓城70%的面積是山區,我們在解決廣大農村地區“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問題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實現了農村行政村道路硬化和通村客車全覆蓋。通過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全市生態宜居的新型農村初具雛形,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三是將文化扶貧與鄉風文明有效銜接。深入開展教育扶貧、扶志扶智、文化下鄉等方面工作,培育了100余支鄉賢文化骨干隊伍,設立了125個基層道德講堂,持續深化“優良家風家訓進萬家”等活動,不斷提升村民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四是將規范管理與基層治理有效銜接。通過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強化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實現黨的領導與鄉村治理有機統一。著重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全市所有村(社區)基本實現建成一個法治學校、一個法治宣傳欄、一個法治圖書角目標,全市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
在鄉村振興方面我們啟動比較早,2019年就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委托編制了《韓城市鄉村振興規劃》,目前已經通過評審,為下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就業是民生之本,實現貧困戶家庭有勞動能力人員就業創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請問韓城在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創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韓城市副市長王文?。?/span>
脫貧根本是增收,增收一要靠產業,二要靠就業。就業方面,我們結合韓城實際,建立了以特色農業產業、煤焦鋼電優勢產業、文史旅游新興產業的“三位一體”就業大載體,始終堅持“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10184戶20815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多措并舉助推轉移就業。牢固樹立“零距離對接”工作理念,動員企業開發就業崗位,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就業扶貧日”等專場招聘活動46場次,發布崗位信息85期,提供就業崗位2.6萬余個,幫助8158名貧困勞動力高質量轉移就業。大力推廣“扶貧載體+貧困人員+穩定就業”模式,創建了14家就業扶貧基地和9家社區工廠,吸納156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二是分類施策提升就業技能。緊扣市場需求和貧困勞動力意愿,組織開展家政服務、葫蘆雕刻、月嫂等就業創業培訓182期11943人次,全面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推廣“崗位需求+就業意向+培訓科目+社區工廠+定向安置”的培訓模式,指導就業扶貧載體與貧困勞動力簽訂就業意向協議,培訓就業率超過50%。三是政策扶持激勵創業致富。堅持以自主創業促進穩定增收為突破口,引導激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154人,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我市還將貧困勞動力納入創業擔保貸款發放范圍。四是多點發力保障樂業安居。堅持把就業扶貧與公共設施維護及社會服務類工作相結合,綜合開發農村環境保潔、森林防火、道路維護、河道管護等公益性崗位1506個,兜底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勞動力3839人次,發放崗位補貼3531萬元,真正讓每個貧困勞動力都有事干,每個貧困家庭都有穩定收入。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最后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剛才,亢市長談到了韓城2018年榮膺首批全國精準脫貧示范城市,“581”案例入編《脫貧攻堅成果報告(2018)》,請簡要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韓城市副市長王文?。?/span>
“581”政策體系是結合韓城實際創立的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我們按照“八個一批”幫扶要求,2017年制定出臺了“五個全覆蓋、八個全保障、一個全配套”脫貧攻堅幫扶措施。五個全覆蓋指貧困對象、產業增收、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幸福院建設全覆蓋;八個全保障指教育資助、健康醫療、民生兜底、扶殘助殘、安全住房、養老托管、基本權益、法律援助全保障;一個全配套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配套。這套脫貧措施內含75條幫扶方案,內容簡潔明了,部門職責清晰,辦理流程簡便,脫貧措施務實,是一套立足韓城實際、服務民生的惠民政策體系。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581”政策落地見效,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強化工作舉措,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我們不僅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同時在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積極成果,韓城目前整潔的村容村貌、配備齊全的基礎設施、和諧有序的治安環境,讓全市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脫貧攻堅的政策紅利。2018年6月,在人民網舉辦的“大國智慧、中國樣板、全國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案例征集暨首批全國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城市”活動中,我市榮膺首批全國精準脫貧示范城市,《五個全覆蓋、八個全保障、一個全配套措施助力精準脫貧》入編《脫貧攻堅成果報告〔2018〕》。
“581”案例有效解決了脫貧攻堅中普遍性問題,我們在防范風險戶、邊緣戶和重點監測戶返貧方面,通過建立政策體系,將這部分群眾納入“邊緣戶”管理,按照“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重點進行幫扶,有效降低返貧風險,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指示要求。這個工作體系韓城是始終堅持的,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兩位市長的發布,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這段時間對我們系列發布會的持續關注和精彩報道。雙節即將臨近,祝各位記者朋友雙節快樂、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