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發布會(第十場)
“牢記囑托接續新奮斗 攻克堡壘創造新生活”相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09-24 08:57
9月23日15時,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郭永紅女士,商洛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先生,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先生出席,介紹“牢記囑托接續新奮斗 攻克堡壘創造新生活”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下午好!
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陜西省“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十場。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商洛市委書記郭永紅女士,商洛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先生,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囑托接續新奮斗 攻克堡壘創造新生活”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郭書記作介紹。
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郭永紅:
媒體界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向大家介紹商洛脫貧攻堅工作。首先,我代表商洛市委、市政府,向省委宣傳部、省新聞辦和媒體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謝!我今天發布的主題是:牢記囑托接續新奮斗 攻克堡壘創造新生活。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也是全市人民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今年4月20日,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商洛,調研秦嶺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工作,在牛背梁月亮埡深情告誡我們“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在柞水縣金米村點贊“小木耳大產業”,叮囑我們“要攻克貧中貧困中困這塊硬骨頭”。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情關懷,給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商洛位于秦嶺南麓、鄂豫陜三省結合部,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全市6縣1區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5個為深度貧困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0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75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34萬戶57.63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國之大者”的政治站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奮力向全面小康發起沖刺。截至目前,7縣區全部摘帽、7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6.1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3%降至1.03%。重點做了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扛牢責任盡銳出戰,聚集決戰決勝強大合力。主要是建立“四大體系”。一是責任體系。按照中央部署,夯實市縣鎮村各級書記抓脫貧的政治責任,實行市委常委包抓縣區、縣區領導包抓鎮辦、鎮辦領導包抓村組制度。二是幫扶體系。主動對接中央、省級部門定點扶貧,實行市縣鎮三級部門單位包村幫扶、黨員干部包戶結對,做到不落一戶、不少一人。三是社會扶貧體系。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借力國資、高校、衛生三大幫扶體系以及“萬企幫萬村”,實施幫扶項目2862個。四是政策體系。即“2+9”政策體系,“2”就是一個實施規劃引領、一個實施意見抓總,“9”就是產業發展、易地搬遷等9個配套辦法支撐,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二、做大產業做實就業,拓寬群眾穩定增收渠道。堅持把產業就業作為治本之策,千方百計解決群眾錢袋子問題。在產業扶貧上,用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這塊招牌,推行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產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扶貧的“三帶一創”產業扶貧模式,發放扶貧小額貸款、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借款10.14萬戶36.02億元,培育扶貧龍頭企業253家,形成菌果藥畜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夯實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商洛躋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試點市,商洛香菇入選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商洛核桃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在就業扶貧上,大力開展“訂單式”“委培式”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6.39萬人,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有效提升了貧困群眾就業率。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其中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8882.61元。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突出把穩就業作為保障群眾收入不減的重要抓手,通過復工復產帶動就近就業、線上線下開展技能培訓、定向定崗組織勞務輸出、不誤農時搶抓農業生產等方式,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推行扶貧超市直銷、幫扶單位促銷、寧商協作幫銷、社會力量帶銷等消費扶貧模式,著力解決農特產品銷售難問題,多舉措促使貧困群眾增收。
三、聚力補齊基礎短板,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重中之重。一是補短板。就是補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短板,先后建設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1240處、解決209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完成“油返砂”整治1852公里、建成深度貧困村通組路1281公里,貧困村均建成標準化衛生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達到退出標準。二是抓“兩房”。就是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47個,搬遷貧困群眾4.98萬戶19.45萬人,改造農村危房2.47萬戶,工作成效入選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三是整村貌。就是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組織開展“掃干凈、擺整齊、保暢通、樹形象”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
四、落實落細扶貧政策,兜牢群眾基本生活網底。精準兌現“普惠+特惠”民生政策,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的溫暖。在健康扶貧上,實行貧困群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貧困人口均實現參保,縣級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現貧困人口住院報銷“一站式”結算。在教育扶貧上,嚴格落實控輟保學縣長、校長等“七長責任制”,及時兌現各類資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生義務教育階段無人因貧輟學。在社保兜底上,積極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納入低保范圍,并通過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措施,兜牢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五、加大扶志扶智力度,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大力實施以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普及學風、大興業風、傳承家風、重塑民風、弘揚村風,宣講教化、誠信顯化、愛心感化、制度固化、環境美化、司法轉化的“四扶五風六化”專項行動,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典型人物宣講團、道德模范事跡報告團、文藝演出宣傳團,定期評選表彰致富先進典型,開設貧困村“愛心超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引導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扶貧脫貧互講互評”活動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脫貧攻堅典型案例,脫貧題材花鼓戲《情懷》獲全國展演優秀劇目獎。特別是總書記來商洛考察后,我們迅速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帶隊、組建小分隊上門宣傳宣講,廣大干部群眾感恩奮進、矢志奮斗的精神動力進一步增強。
六、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激發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一是抓組織建設。以提高組織力為重點,動態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整頓,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均實現“一肩挑”。同時,針對新建移民小區、社區工廠等黨的工作薄弱問題,及時健全黨的組織,在1000戶以上的安置點實行黨組織單獨組建。二是抓作用發揮。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活動,推行“三建三帶”模式,即把黨支部建在產業園區帶動產業發展、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帶動增收致富、把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上帶動就地就業,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抓作風轉變。開展“轉作風、夯責任、抓落實、促發展”專項整治,健全部署、協調、督辦、整改、問責和總結閉環責任鏈條,實行暗訪檢查、派駐督戰、倒查問責“三項硬制度”,倒逼責任夯實、作風轉變、效能提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作風保障。
七、注重脫貧成果鞏固,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堅持一手抓減貧任務完成,一手抓脫貧成果鞏固。一是健全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開發性措施實施、保障性政策落實等防返貧“九大機制”,及時做好動態監測、精準幫扶等工作。二是整改問題。扎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滾動整改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國家普查等反饋問題,常態開展縣區交叉檢查,廣泛征集、核查、整改群眾反映問題,以問題整改促工作質量提升。三是長效管護。推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長效管理機制,明確范疇、權屬、標準、資金、責任,實行專業管護、市場管護、自主管護相結合,有效解決“重建輕管、權責分離”的問題,確?;A設施長期發揮作用。四是減災防返。針對暴雨洪澇災害,及時恢復水電路設施、修繕受損房屋,對因災納入的監測戶47戶164人、邊緣戶72戶250人,落實幫扶責任和措施,深入推進“對標補短”,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媒體界各位朋友,總書記叮囑我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蔽覀儗⒗斡浛倳浺笠髧谕?,堅定不移地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不停頓、不放松、不大意,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市人民與全國全省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謝謝郭書記。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今年夏季,全國多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商洛也受到了暴雨洪水的侵襲,造成不少損失。我想請問,針對這些突發自然災害,商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防止因災返貧、因災致貧方面,有哪些應對舉措?
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和8月的暴雨洪澇災害,的確對我市的脫貧攻堅任務完成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特別是洪澇災害導致我市不少村組的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被毀,一些群眾的住房損毀,災后重建和防止返貧的任務十分艱巨。在具體應對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三條措施:一是加強摸排統計。全面開展災情現場核實,逐縣區、逐行業對遭受洪澇災害影響的鎮村,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一般農戶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摸清受災損失和嚴重程度,每周上報統計結果,確保不漏一戶一人。二是強化監測幫扶。充分發揮脫貧攻堅監測預警體系的作用,堅持“一戶一策、一人一策”“應扶盡扶、應保盡?!?,對因災納入脫貧監測戶47戶164人、因災納入邊緣戶72戶250人,因戶因人全面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住處、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不因災致貧返貧。三是加快災后重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兩次在受災嚴重的洛南縣召開了災后重建工作推進會,整合全市的資源和力量,加快災后重建步伐。同時,召開了脫貧攻堅領域災后重建專題會,細化落實了市級行業部門的工作責任,積極幫助群眾救災減災、恢復生產。目前,因災產生的919戶危房已改造修繕348戶,因災損毀的403.3公里通村組道路已修復216公里,因災導致電力設施受損的2304戶已全部搶通,群眾的安全飲水和生產生活基本正常,后續恢復工作正在加緊推進,確保年底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已脫貧人口不返貧。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敬終如始地做好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工作,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經濟日報記者。郭書記您好,抓黨建促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剛才您提到了商洛市開展的“三建三帶”活動,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請您介紹一下具體做法和成效。
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郭永紅:
這次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黨建工作平時抓得好抓得實,關鍵時刻才能發揮出巨大作用”。為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我們在全面認真總結過去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開展了“三建三帶”活動,具體來說:
一是把黨支部建在產業園區,“以點聚企”帶動產業發展。發揮行業黨工委龍頭作用,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方式建立園區黨支部,使黨支部成為園區發展的政治引領和堅強堡壘,把所有帶貧企業牢牢地聚在一起。目前,全市園區黨支部已經達到127個。例如,這次總書記到過的柞水縣,就成立了農業園區、旅游景區等5個行業黨委,形成企業聯盟,實現園區黨的組織全覆蓋,在產業發展中有效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連線聚人”帶動增收致富。依托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協會和創業帶富項目,打破行政區域、行業黨組織壁壘,以村社聯建、村企聯建、村協聯建、跨村聯建等方式,累計發展產業鏈黨小組1431個,引導經營主體抱團闖市場,有效解決競爭力不夠等問題。例如,以木耳為主導產業的金米村,在木耳產業“供產銷”各環節成立5個黨小組,帶動貧困群眾385名。還有一個縣圍繞核桃、艾草等八大重點產業鏈,建立黨小組158個,鑲嵌黨員3099名,帶動了1.9萬戶群眾增收致富。
三是把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上,“成片上崗”帶動就地就業。堅持安居、樂業統籌考慮,在800人以下的搬遷點至少建1個扶貧車間或扶貧作坊,800人至3000人的搬遷點至少建1個社區工廠,全市建成扶貧工廠(車間)347個,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同時,及時在各移民小區建立黨組織,全方位做好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較好地解決了搬遷群眾后顧之憂。例如,有一個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立服飾加工等社區工廠3個,帶動370余名移民搬遷戶就業增收,也讓搬遷群眾實現了家庭照料與就業工作兩不誤。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提問: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我們知道,商洛是陜西省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之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咱們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來有力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和目標任務完成?
商洛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自黨中央部署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就堅持系統化思維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實行了“四級書記”抓脫貧的責任保障體系,建立了“市縣鎮村戶”五級脫貧攻堅組織保障體系,形成了“2+9”精準施策政策保障體系,健全了脫貧攻堅資金投入保障體系等諸多保障措施,來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除了以上保障措施,我們還非常注重干部作風建設和督導檢查,以作風促工作落實,以督導檢查檢驗干部作風,形成了互促互進的“良性循環”,以硬作風保障脫貧贏。我們在全市深入開展了“轉作風、夯責任、抓落實、促發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并創新實施暗訪檢查、派駐督戰、倒查問責“三項制度”。一是暗訪檢查制度。組建聯合督查專班,直奔一線、直插現場,常態化、高頻度開展督促檢查。二是派駐督戰制度。成立7個督戰組,進駐各縣區對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進行督戰。三是倒查問責制度。成立執紀問責專班,巡回開展紀律作風巡查,嚴肅查處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為確?!叭椫贫取钡挠辛绦?,我們還配套建立健全定期通報、移交反饋、聯動調度、跟蹤督辦、提醒約談、成果運用等六大工作機制。通過實施“三項制度”,以常態化的暗訪檢查、強有力的派駐督戰、敢碰硬的執紀問責,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的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群眾新聞網記者:
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剛才郭書記的發布辭里提到2019年商洛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8882.61元,已經遠超貧困線標準,請問你們是如何做到的?
商洛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促進群眾收入持續增長是脫貧攻堅工作中難度最大,也是我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項工作。我們立足商洛的資源稟賦,充分利用國家的扶貧政策,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增加群眾收入。一是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增加貧困群眾生產經營性收入。我們積極探索推行“三帶一創”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了以木耳、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以核桃、板栗為主的果業,以連翹、丹參等“十大商藥”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生豬、蛋雞為主的畜養業,同步發展旅游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新業態,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的生產經營性收入。二是建立產業園區和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集體經濟組織,增加貧困群眾的財產性收入。我們積極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林地)流轉、資產入股、領養產業,參與建設產業園區,組建專業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種形式獲取財產性收入。目前,全市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實現全覆蓋。三是拓寬就業渠道,強化技能培訓,增加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我們堅持用好村級勞務合作組織,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深化寧商勞務協作,強化勞動技能培訓,著力提高有組織勞務輸出和技能型務工人員占比。同時,積極開發公益崗位,鼓勵涉貧企業、合作社在用工用勞中優先使用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四是全面落實各類扶貧政策,增加貧困群眾轉移性收入。及時足額發放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退耕還林政策補助、產業扶貧補助、雨露計劃扶貧補助、醫療扶貧補助、農村低保、新農合補償資金、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等惠農補貼資金,增加群眾轉移性收入。我們主要得益于上述這四種路徑,多管齊下、共同發力,實現了貧困群眾收入的大幅提高。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最后一個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今年9月是全國的消費扶貧月。消費扶貧是幫助貧困人口增收的一種重要扶貧方式。商洛市在開展消費扶貧方面起步較早、成效較好,咱們的主要經驗有哪些?
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長期以來,農產品銷售信息不暢、渠道單一、經營分散,導致農產品滯銷,已成為產業扶貧影響脫貧的重要原因。商洛市致力破解扶貧產品銷售難題,做到了“六個率先”。一是率先出臺政策。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實施方案》,確立了建立扶貧超市推銷、依托電商平臺廣銷、支持生產主體直銷、設立展銷中心展銷、組織幫扶單位助銷、利用寧商協作幫銷、舉辦節慶活動促銷、動員社會力量帶銷、強化宣傳推廣拓銷的消費扶貧工作思路,有力的促進了扶貧產品銷售。二是率先成立消費扶貧協會。通過“凝聚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整合調動各方優勢資源,推動企業、社會組織及個體工商戶積極投身消費扶貧,借助“互聯網+”優勢,以電子商務和物流體系拓寬供需兩端,引導消費群體進行公益性消費,拓展扶貧產品的市場和收益。三是率先推出“30%的職工福利用于采購扶貧產品”。我市這一舉措被全省推廣,全市各級工會組織通過發放職工福利、采購扶貧農特產品的資金達3000多萬元,使優先采購貧困地區扶貧產品成為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常態”。四是率先成立直播聯盟。組織市縣兩級政府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和網紅80人成立了“商洛山地農產直播聯盟”,并以聯盟成員為主體進行直播帶貨,幫銷扶貧產品。五是率先拓展消費扶貧界限。我市不僅僅銷售我們的名優特扶貧產品,還銷售我們的旅游產品,充分利用“中國康養之都”的名片,聯合實施南京職工(勞模)商洛療休項目,組織南京市2200余名職工(勞模)來商療養度假,帶動旅游消費1000余萬元。六是率先舉辦農產品帶貨直播活動。我們在全省舉辦了“抗疫助農”“我為秦嶺來拼單”等消費扶貧活動,帶動全市舉辦各類網絡直播助銷推介活動近400場次,銷售農產品2800萬元,《人民日報》刊發報道了我們的做法并給予了高度肯定。
消費扶貧開展以來,據統計,我市已經認定扶貧產品387個,產品總價值30億元,扶貧產品銷售金額4.4億元。目前,我市消費扶貧月活動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也真誠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賞商洛美景,品商洛美食,消費優質農產,共同助力消費扶貧。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郭書記、武市長和羅局長的發布,也感謝在座的各位記者。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