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深化“三評”改革,優化創新環境有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發布時間: 2020-09-04 16:09
9月3日14時30分,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先生,陜西省科學技術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重大專項處)副處長范孟慧女士出席,介紹陜西省深化“三評”改革,優化創新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先生,省科學技術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重大專項處)副處長范孟慧女士,請他們向各位介紹我省深化“三評”改革,優化創新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史高領副廳長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關注和宣傳報道。
為了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激發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潛能和活力,提升科技創新和供給能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肪劢埂叭u”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發揮好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政策措施突出實招硬招,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入手,找準突破口,增強針對性,更加注重質量、貢獻、績效,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實效性。
下面,我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意見的實施方案》作以簡要介紹。
一、出臺背景
《實施方案》的制定出臺,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背景:
一是落實中央改革的具體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2018年7月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等與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有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是實現邁出更大步伐的客觀需求。4月20日-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陜西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叭u”是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創新的三大指揮棒,其導向是否正確、指標是否科學、方法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技人員能否潛心科研、追求卓越,影響著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深化“三評”改革,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進一步優化科研生態環境,是實現陜西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保障。
三是回應科研人員的普遍訴求。一段時期以來,科技界“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現象突出,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科研人員總有許多難以言表的“煩心事”。針對當前我省科技評價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問題,廣大科研人員普遍反映,應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秾嵤┓桨浮分荚诟母锟萍荚u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減輕科技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
二、起草過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實施方案》自2018年年底著手調研起草,歷經一年半時間。
一是深入開展調研。先后組織召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區及科技管理部門等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20余場次調研座談會,梳理“三評”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二是廣泛征求意見。先后4次征求了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農業廳、省衛健委、省國資委、省科學院、省社科院等10家省級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理思路、議對策、謀共識。
三是反復修改完善。省政府分管領導高度重視《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多次聽取匯報,提出修改意見。在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指導下,《實施方案》幾易其稿,經省委、省政府審定同意后于6月15日以兩辦名義正式印發。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聚焦科研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結合我省實際,突出可操作性,分別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并對普遍適用于“三評”工作的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措施做出了安排,共計5方面22項具體措施,真正讓科研人員吃下“定心丸”。
一是在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方面,對指南的編制與發布、評審專家的選取使用、評審工作的質量效率、科技項目的結題驗收、科技計劃的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提出了改革舉措,形成了項目評審全流程各關鍵環節的制度規范。
二是在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方面,針對人才“帽子多”、標準“一刀切”、“評用脫節”等突出問題,堅持“干什么評什么”的分類原則,“評用結合、誰用誰評”,論文發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為限制性指標,扭轉少數人急功近利、作風浮躁的問題,促進作風和學風轉變。
三是在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方面,針對科研機構在職能定位、法人自主權、機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科研機構全面推行章程管理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績效為核心的中長期績效評估制度,并對完善科技創新基地評價考核體系一并做出制度安排。
四是在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方面,著眼規范“三評”行為、守住誠信底線,提出了建立覆蓋“三評”活動全過程的監督評估機制和集教育、自律、監督、懲戒于一體的科研誠信體系。
四、主要特點
《實施方案》是落實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是一份內容全面、系統部署的科研評價改革文件;以樹立正確評價導向、凈化科研風氣、優化科研生態為目標,加快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通過立規矩、建機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實招硬招,充分發揮科技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強”。
一是針對性強。《實施方案》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精準設計改革舉措,直擊“三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體制機制癥結。比如評價數量化、唯論文、人才“標簽化”、單位自主權不足、科研誠信缺失等科技界反映強烈的問題,均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
二是操作性強?!秾嵤┓桨浮分鄄僮鲌绦校怀鰧嵳杏舱?,便于基層理解執行,同時也可督查、可考核。比如明確規定,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和獲獎成果等作為科技活動成果的支撐材料,不作為限制性條件;不把人才榮譽稱號作為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獲得科技獎勵、職稱評定、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確定的限制性條件;基礎研究類科技活動突出原創導向,對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其中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于1/3;避免多個類似人才項目同時支持同一人,原則上已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稱號的不再給予省級和省級以下同類人才榮譽稱號。
三是規范性強。《實施方案》在為科研人員減負的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行為規范。比如項目承擔單位無特殊原因未按時提出驗收申請的,按不通過驗收處理;加強對已結題驗收項目的跟蹤問效,將項目驗收結果和執行效果作為對其后續支持的重要參考;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對嚴重失信行為的責任主體,實行“一票否決”,一定期限、一定范圍內不允許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獎勵,不推薦申報國家項目和獎勵。
這次“三評”改革針對問題分類施策,既彰顯了決心更體現了力度。一是廣度方面的變化。關注群體發生了變化,不僅關注少數人才學者,更關注廣大普通科研人員,能更加廣泛地調動積極性。二是深度方面的變化。引導科研人員,尤其廣大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不要短期地追求“文章”“專利”“獎勵”等“數字化”“表格化”的科研“GDP”,而要發揮自身優勢,關注社會需求,追求自身可持續發展。三是緯度方面的變化。從原來職稱評審等單緯度的改革,變化為機構評估、項目評審、人才評價等全鏈條、多維度、系統性改革。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抓好《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工作。一是開展宣傳解讀。通過新聞媒體、政策答疑等多種方式,深入細致宣傳解讀政策措施,努力讓執行部門精通政策、科研人員掌握政策、社會公眾知曉政策。二是抓緊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近兩年,我省相繼出臺了《關于做好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陜西省科技計劃及項目管理調整方案》等政策文件,都是落實“三評”改革的具體舉措。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可操作性強,不少政策措施規定明確,可以直接執行。省科技廳還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落實工作時間表、路線圖,形成落實《實施方案》完整的政策體系。三是督查評估推動落實。加強對《實施方案》落實情況跟蹤調研,暢通溝通反饋渠道,廣泛聽取一線科研人員等各方面對改革評價意見,不斷改進完善落實工作,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請報一下自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請問本文件和國家“三評”改革相比主要特點是什么?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重大專項處)副處長范孟慧:
與國家意見相比,我省“三評改革”實施方案更加聚焦我省的突出問題,設立評價標準,提出具體舉措。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科研機構統籌布局。圍繞全省發展戰略和創新鏈布局需求,加強科研機構整體設計,實現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試驗示范的全鏈條統籌布局。深入實施“1155”工程,加強各類創新基地平臺之間的相互銜接和開放共享,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二是人才評價指標更具針對性。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和績效為導向,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實驗和檢測技術等5類,對人才團隊進行分類評價,真正做到“干什么、評什么”,不拘一格選拔、評價和使用人才。
三是項目評審更加公開透明。推行視頻評審、集中網評、通訊評審和全程錄像錄音,保證評審過程可申訴、可查詢、可追溯。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在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和為科研人員減負方面,我省還做了哪些嘗試?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重大專項處)副處長范孟慧:
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四抓一轉”總要求,先后出臺了《關于改進加強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和項目資金管理的實施意見》、“陜九條”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到應放盡放,能放盡放,為科技人員松綁,為創新主體賦能。具體措施包括:
1.落實科研單位主體責任。以信任為前提,以自我管理為主,合并各類檢查抽查,對三年以下項目不做中期檢查,壓實項目承擔單位的法人主體責任。
2.落實領銜專家有職有權。充分尊重和信任,賦予領銜專家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支配權和資源調動權。
3.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的自主權。根據目標任務和研究方向,項目負責人可自主確定技術路線,確定研發團隊人員組成;研發過程中團隊人員發生變化或調整,除項目負責人外無需向科技管理部門報批。
4.在經費管理方面,下放預算調整權限??蒲薪涃M開支范圍下設的13個科目,除了直接費用中設備費調增、間接費用中績效支出有比例要求外,其它科目的調劑權都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A研究和軟科學項目試行經費“包干制”,如何使用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
5.項目評審管理方面,盡可能為承擔人減負。①簡化項目申報環節。推行電子簽章,實行CA認證,取消多層級推薦,實現無紙化申報。②精簡合并各類報表。取消重點項目申報查新。③改進項目評審方式。全面實行網絡評審和視頻答辯,讓信息多跑路、人員少跑路。④合并技術與財務驗收,只做一次綜合績效評價。
這些舉措為進一步深化“三評”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最后一個問題。
西北信息報記者: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報記者。請問“三評”改革將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
“三評”改革針對廣大科研人員關注的問題,突出實招硬招。將在科技管理、人才激勵、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
一是有利于推進科研項目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叭u改革”要求,指南編制堅持需求導向,項目評審力求公開公正,評審專家遴選更加科學規范,不斷提高項目評審質量和效率??蒲泄芾韴猿帧胺殴芊痹瓌t,但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
二是有利于激勵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投身到科技創新活動中?!叭u”改革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唯獎項”傾向,避免學術頭銜和人才帽子與薪酬待遇直接掛鉤,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扭轉少數科研人員急功近利、學風作風浮躁的問題,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追求卓越,營造風清氣正的創新生態。
三是有利于引導科技創新平臺肩負起支撐區域創新的重任?!叭u”改革著力解決平臺基地交叉重復、定位不清晰的問題。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商,按照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3類高標準布局建設區域科技創新平臺,強化分類評價和動態調整,促進各類平臺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優化管理、注重績效,不斷推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謝謝史廳長,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也謝謝大家的參與。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