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陜西省環境質量狀況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0-07-31 16:11
7月31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育奎先生,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李強先生,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女士出席,介紹2020年上半年陜西省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了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育奎先生,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李強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女士,請他們向大家通報2020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育奎副廳長通報有關情況。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育奎: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通報2020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
一、基本狀況
上半年,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136.0天,同比增加18.6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6.5天,同比減少7.3天;PM10平均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8%;PM2.5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其中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穩定保持優;渭河干流水質良好,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9.6%和37.7%;渭河支流水質輕度污染,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1%和31.8%;無定河水質優;延河水質良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功能區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二、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上半年,全省各設區市、韓城市、楊凌示范區和西咸新區13個市(區)均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監測和評價空氣質量。
(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
上半年,全省13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安康、商洛、延安、漢中、榆林、銅川、寶雞、楊凌、韓城、西咸、西安、咸陽、渭南。同比均改善。
(二)優良天數。
上半年,13個市(區)優良天數為112~171天,平均優良率為74.7%。同比均有所增加。
(三)主要污染物濃度。
上半年,13個市(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范圍為55~99微克/立方米,平均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細顆粒物(PM2.5)濃度范圍為34~60微克/立方米,平均為48微克/立方米。延安市同比持平,其余12個市(區)同比下降。
(四)自然降塵。
上半年,全省11個市(區)降塵平均值范圍為4.56~14.41噸/平方公里·月。降塵量較大的城市為延安市、榆林市,分別為14.41、11.59噸/平方公里·月。同比增幅較大的是榆林市,升高5.7%;同比降幅較大的是寶雞市和咸陽市,分別下降51.0%和44.5%。
(五)降水酸度。
上半年,全省10個設區市、韓城市、耀州區、三原縣、略陽縣和華陰市共15個市(縣、區)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359個,未檢出酸雨樣品(pH值小于5.6的降水樣品),同比保持不變。
(六)沙塵天氣。
上半年,全省共監測到沙塵天氣10次,其中浮塵9次,受沙塵天氣影響1次。與上年同期比較,發生沙塵天氣的頻次有所增加。
三、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對全省83條河流180個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4座湖庫點位開展了監測評價。
上半年,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穩中向好。180個國控、省控河流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56個,占86.7%;Ⅳ~Ⅴ類17個,占9.4%;劣Ⅴ類7個,占3.9%。與上年同期相比,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Ⅳ~Ⅴ類下降5.0個百分點,劣Ⅴ類下降3.9個百分點。
(一)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穩定保持優。三條河流及其支流共73個監測斷面全部為Ⅰ~Ⅲ類水質,水質穩定保持優。
(二)渭河干流水質良好。渭河干流19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17個,Ⅳ-Ⅴ類2個,無劣Ⅴ類斷面。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有所好轉。
(三)渭河支流水質輕度污染。渭河28條支流44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32個,Ⅳ-Ⅴ類8個,劣Ⅴ類4個。與上年同期相比,28條支流中,有11條支流水質類別發生變化:其中北洛河和漕運明渠水質明顯改善; 灞河、寶雞峽總干渠、臨河、千河和沋河水質改善;清姜河、石川河、幸福渠和皂河水質下降。
(四)無定河水質優。無定河共10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9個;Ⅳ類斷面1個,無劣Ⅴ類斷面。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五)延河水質良好。延河共7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6個,Ⅳ~Ⅴ類1個,無劣Ⅴ類斷面。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明顯好轉。
(六)黃河中游(陜西段)。
黃河中游(陜西段)輕度污染,13條河流共26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斷面18個;Ⅳ~Ⅴ類斷面5個;劣Ⅴ類3個。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有所改善。其中榆林佳蘆河、?牛川、黃河干流、禿尾河、渭南徐水河、商洛南洛河水質優;榆林窟野河、大理河、延安云巖河、延安仕望河水質良好;韓城澽水河水質輕度污染;渭南金水溝、清澗河重度污染。與上年同期相比仕望河水質明顯改善,大理河、佳蘆河、禿尾河水質改善;金水溝水質明顯下降;窟野河水質下降;?牛川、云巖河、黃河、南洛河、清澗河、徐水河和澽水河等7條河流水質無明顯變化。
(七)湖庫水質狀況。
上半年,石門水庫、瀛湖水質為Ⅱ類,水質優,王瑤水庫為Ⅲ類,水質良好,紅堿淖為劣Ⅴ類,重度污染。與上年同期相比,王瑤水庫、瀛湖和紅堿淖水質無明顯變化,石門水庫上年缺測不比較。
四、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狀況
上半年,27個水源水質均達標,水源達標率100%(2018年8月起咸陽五水廠關閉,未監測)。
27個水源地共取水30866.86萬噸,同比減少7103.02萬噸,達標水量30866.86萬噸,水量達標率為100%。
五、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上半年,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陜西環保大廈等5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屬于正常環境水平;西安市沙坡等全省23個陸地監測點累積劑量測得的空氣吸收劑量率屬于正常環境水平;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流經我省支流的9個斷面、26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樣品中放射性活度濃度屬于正常環境水平;西安市鐘樓等65個電磁環境監測點、13個電磁場源周圍環境監測點監測結果正常;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等3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與輻射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六、聲環境質量狀況
上半年,全省11個城市各類功能區噪聲監測共402點次,晝間、夜間各201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共達標194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6.5%;夜間共達標167點次,夜間點次達標率為83.1%;總體來看,城市功能區噪聲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情況通報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主題進行提問。
西北信息報記者: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報記者。從材料中可以看到,上半年我省空氣質量持續好轉,請問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我省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下半年還有哪些重點工作?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育奎:
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持續好轉,較往年有明顯改善,我們通過認真分析研判,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省社會活動強度下降,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各級各部門在大氣污染治理上沒有絲毫放松,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按照藍天保衛戰方案不斷優化四大產業結構,強化源頭管控。
我就四大產業結構進行介紹。
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完成了重點行業涉氣污染源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全省“散亂污”企業發現一戶清理一戶,基本保持動態清零;壓減“兩高”行業產能、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兩項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關中各市區已基本完成火電企業改造工作、完成散煤治理22604戶;全省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131臺,關中各市區均已完成燃煤鍋爐拆改;在優化交通結構方面,全省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輛41974輛,老舊燃氣車輛7180輛,治理非道路移動機械15795臺;在優化用地結構方面,繼續采取施工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做好圍墻、噴淋、覆蓋和圍擋等防風抑塵措施,目前全省已完成今年任務的90%以上。以上是我們主要采取的措施。
下半年,面對全面復工復產、社會生產活動強度不斷增加,以及夏季臭氧污染明顯加劇的形勢,我們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推動社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工作,不斷鞏固提升大氣污染治理成果。夏季主要是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有效減少臭氧污染,同時,提前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修訂工作。今年冬防期,要在堅持強化錯峰生產、散煤治理、施工揚塵管理、機動車尾氣治理等措施的基礎上,組織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應急管理、聯防聯控和應急減排,我們希望通過綜合施策、科學施策、精準施策,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陜西人民提供更多的“陜西藍”。
謝謝!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請繼續提問。
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今年以來,我省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積極推進碧水保衛戰,請問在水污染防治上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計劃?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今年以來,我省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積極推進碧水保衛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鞏固渭河干流治理成效,強化支流治理措施,著力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
上半年,著重開展了渭河、延河、清澗河、石川河等重點流域治理,聯合延安市、榆林市政府開展了清澗河攻堅治理行動,會同銅川市就石川河水質下降問題開展排查整治,進行專題研判、督辦,開展了2020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對西安、銅川、榆林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治理掛牌督戰,確保長制久清。積極開展“千噸萬人”水源保護區劃定與環境問題整治,全省“千噸萬人”水源地保護區已劃定175個,劃定率88.8%。開展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專項行動,采取無人機航測和人工現場徒步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分步驟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測、溯、治,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突出環境問題,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決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還開展了全省水功能區劃與控制單元整合,完成“十四五”國控斷面對應匯水范圍劃分,為分區保護與治理奠定了基礎。
下半年,我們將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石川河岔口、清澗河王家河等重點斷面,精準施治,全面消除黃河流域地表水國考劣Ⅴ類斷面。加快開展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建立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清單,年底前完成城市、縣城建成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同時,深入開展“十三五”黃河流域重大生態保護實施成效評估,編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我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打好基礎。
謝謝!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請繼續提問。
陜西農村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請問,我省在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李強:
謝謝您的提問。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對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4月,我省印發了《陜西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一年來經過各地、各部門的努力,治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階段性目標基本完成。
我省針對關中、陜北和陜南三大區域突出問題,采取務實管用的污染治理方式,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和產業模式生態化。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截至6月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38.8%,污水有效管控的行政村比例達到40%;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3.42%,已提前完成2041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以縣為單位完成了全省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初步排查出農村黑臭水體350個,涇陽縣、漢臺區作為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示范縣,已編制完成黑臭水體治理方案,正在實施黑臭水體治理。在農業污染治理方面,我省已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優化調整工作。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92%,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12%。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農膜回收率達到72%。據統計,2019年,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下降0.3%和7.0%,實現負增長。
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各方責任,強化技術指導,廣泛動員群眾,加大宣傳引導,促進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各項目標任務按期保質完成。
謝謝!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最后一個問題。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我省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省生態環境部門如何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育奎:
今年,我們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贝缶帧T谡J真總結去年八月份出臺的提高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又出臺了9項重點改革舉措,其中3項措施與復工復產、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有直接關系。
第一個方面,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著力提升科學治污能力。截至目前,共核發排污許可證7919家,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715家,登記管理企業39537家,實現全省48171家固定污染源全覆蓋,這項工作進展居于全國前列。
第二個方面,推行環評審批正面清單,今年3月份我省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正面清單,對納入正面清單內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十三大類33小類項目試行環評豁免管理,對二十二大類54小類行業項目納入環評告知承諾試點,這個清單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環評管理效能,統籌推進陜西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個方面,我們推行差異化監管,建立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正面清單企業逐一建檔立卡,精準施策。對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企業,供應水、電、氣的保障民生的企業,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重大工程項目以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類等企業,除信訪舉報核實以外,一般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對已安裝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穩定達標、環境信用良好、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重點監管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另外,適度調整行政處罰的方式,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對受疫情影響,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后果的,不予處罰,并督促其盡快整改。對因疫情影響而未按時完成整改的,酌情延長整改期限;同時,指導和提醒部分受疫情影響企業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協調技術力量指導非主觀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標的企業,統籌做好執法和幫扶工作。截止6月底,全省已將2263家企業納入清單管理,各地共出臺配套細化措施文件74份。采用在線監控978次,無人機55次,用能監控10次,其他非現場方式181次,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服務企業1283次,現場幫扶企業2325次,減免處罰33次,這些措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受到企業普遍歡迎,這項工作得到了生態環境部充分肯定。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