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06-19 08:46

6月18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先生,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華先生出席,介紹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系列發布會的第一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統籌推進黃河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使命和重大機遇來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措施。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先生,省林業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華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首先請黨雙忍先生作介紹。

陜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陜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任務分工,省林業局將制定出臺《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并將此工作作為2020年工作的“1號任務”。經過半年多的反復研究和充分醞釀,今天,我們發布《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在此,我謹代表陜西省林業局對出席新聞發布會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林業工作,關心黃河保護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千秋大計。黃河在陜西境內全長719公里,流域國土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分別占陜西的65%、76%和87%,這一區域的生態保護治理對陜西乃至全國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關心厚愛、殷切希望,也是責任重托。保護秦嶺祖脈,守護黃河母親,當好生態衛士,已經成為陜西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責任,已經成為全省林業系統的“第一使命”。去年12月2日,我們在這里發布《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今天,同樣在這里,我們發布《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這兩個《十大行動》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林業系統保護秦嶺、保護黃河的綱領性文件和一攬子計劃,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陜西黃河流域是黃河流域之芯,陜西黃土高原是黃土高原之芯。在黃河生態環境保護上,陜西一直站在潮頭、走在前列。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陜西林業堅持以增綠為治黃之本,持續實施生態空間治理工程,全省86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毛烏素沙地即將從陜西版圖“消失”,黃土高原腹芯地帶自然保護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蓋率達到36.8%,年均入黃泥沙量由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根據陜西省氣象局衛星資料分析表明,以陜北為核心的黃土高原成為全國連片增綠幅度最大的地區。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雖然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總體來說,陜西黃河流域的“綠”是“淺綠”而非“深綠”,距離黃河流域生態空間高質量、高顏值的要求,距離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根據氣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特征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綜合考慮,陜西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的總體布局是“三屏三區一廊一帶”,即毛烏素沙地生態防護屏障、黃龍山橋山生態保護屏障、秦嶺北坡生態安全屏障,黃土丘陵溝壑生態修復區、白于山生態治理區、關中北山生態重建區,渭河谷地園林景觀綠廊和陜西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為指導,立足“森林、濕地、草原、荒地荒漠、自然景觀”五大陣地,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六條戰線,以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為總目標,以生態系統提質增效為抓手,以“三屏三區一廊一帶”為重點,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持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恢復等生態空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爭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積83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4個百分點。下面,我就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共45條,向大家做簡要介紹:

一、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行動。開展自然保護地調查與評估。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新建毛烏素沙地檉柳、長柄扁桃和黃土高原古柏等天然集中區原生境保護小區(點),建設一批以濕地、黃土地質遺跡(丹霞地貌)等為保護對象的自然公園,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前期建設工作,做好子午嶺(橋山)國家公園前期研究工作,構建黃土高原腹芯自然保護地群,推進生態空間升級保護。編制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到2030年,自然保護地面積不低于1800萬畝。

二、自然生態資源保護行動。建立健全生態空間測量體系,實行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完善森林督查、林地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制度。配合開展草原資源調查,建立監測評價體系。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完善濕地監測網絡體系和分級管理體系,力爭到2030年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嚴格封山禁牧,劃定封山禁牧具體范圍和期限,切實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健全國有林場森林資源有償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加強大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秦嶺四寶”和遺鷗、褐馬雞、原麝、華北豹等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加強柴松、紅豆杉、陜西衛矛等珍稀野生植物的保護和利用,建立珍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小區,推進瀕危野生植物就地、遷地保護。加強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生態廊道等區域監管,依法打擊破壞棲息地行為。對黃帝陵等古樹群落實施整體保護,對黃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銀杏等重點古樹名木開展健康體檢。推進紅豆杉等國家種質資源庫建設,申報建設一批國家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鄉土樹種采種基地、林木良種繁育基地。

四、生態空間提質增效行動。精準提升黃龍山、橋山、關山等重點林區森林質量,每年營林80萬畝以上。建設一批以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為主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到2030年達到160萬畝。健全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出臺《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實施意見》,編制《天然林保護修復規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鼓勵符合條件的地方全部退耕還林還草。編制《陜西省防沙治沙規劃》,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每年治理沙化土地90萬畝以上。實施退化林修復工程,加強退化灌木林撫育經營,合理調整樹種結構,改善林分質量,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

五、生態空間增綠行動。開展退化草原修復,恢復草原植被,增強自我修復能力。加強黃河及其支流渭河、無定河等流域退化濕地綜合治理,增強涵養水源能力。加強抗旱節水等造林技術的研究應用,實施困難立地生態重建,修復關中北山、白于山區、毛烏素沙地、黃河沿岸等重點區域的生態系統。統籌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創建,鞏固已有建設成果,推進森林城鄉升級。探索建立先造后補、以獎代補、購買服務、贖買租賃、以地換綠等機制,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

六、生態產業富民行動。加快低產園改造和品種改良,推行產品標準化、綠色及有機化生產。打造特色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和示范基地,建設一批高質量特色經濟林產業重點縣。到2030年,特色經濟林達到1200萬畝以上,其中高產高效林達到60%。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中蜂養殖和林產品采集加工,有序發展林下養殖和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推進示范基地建設。推進關中地區省級苗木花卉產業示范園和示范縣建設,建立完善關中環線苗木花卉集散地和交易市場。開展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探索生態富民產業發展新模式。

七、生態服務體系建設行動。編制《陜西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規劃》,提出以秦嶺北麓、黃橋、關山等為重點的森林康養基地名錄,推進示范基地建設。建設自然體驗和生態文明教育研學基地,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自然體驗和生態教育活動。有序推進秦嶺北麓、黃河沿岸、黃橋林區、毛烏素沙地、黃河濕地等生態旅游,構建黃河生態旅游大格局。宣傳延安退耕還林、榆林治沙成效,培育生態文化產品,鼓勵開展主題文創、繪畫、攝影和影視創作,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

八、生態安全體系建設行動。嚴格落實防火責任制,對黃帝陵等重點區域嚴防嚴守,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內。推進《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頒布實施,重點預防松材線蟲病輸入、美國白蛾擴散,做好紅脂大小蠹防控,完善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檢查站布局,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6‰以內。建立健全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管理體系,籌建“一個中心、二個場所”陸生野生動物疫病診治隔離場所,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應急預案管理,筑牢重大生態安全風險防線。

九、生態空間治理科技創新行動。建立健全生態空間分類體系,推進理論創新??偨Y榆林治沙、延安增綠模式,制定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建立生態空間治理技術體系。鞏固和提升現有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水平,加強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和陜西榆林毛烏素沙地國家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建立科技創新平臺,組建研究創新團隊,推進人工智能應用體系建設,構建生態空間治理一張圖。

十、支撐保障體系建設行動。全面推行林長制,定期開展督查督導。充分發揮林學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空間治理。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執法監督和宣傳教育,強化法制保障。加強林業項目儲備和管理,爭取援助資金和優惠貸款,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多渠道保障資金。開展“生態衛士”專項教育,加快推進生態衛士體系建設,增強生態綠軍戰斗力。

同志們、朋友們,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讓我們一起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為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厚植生態根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黨局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陜西工人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工人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今天發布的《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將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作為第一大行動,能否介紹一下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地的有關情況?

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華:

感謝您的提問。目前,全省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271處,標志著我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形成。其中黃河流域共建成173處自然保護地,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河陜西段擁有黃河流域最美的山水,是黃河流域自然生態資源富集區。秦嶺七十二峪、華山、太白山在黃河流域;陜西的黃河流域有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被譽為陜西的“兩葉肺”的黃橋林區,地處黃土高原腹芯地帶,分布著延安黃龍山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韓城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帝陵風景名勝區、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勞山國家森林公園、黃陵國家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形成了黃土高原腹芯自然保護地群大構架。可以說,黃河流域的頂級生態空間就在陜西。

下一步,陜西省林業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重要講話精神,執行中辦、國辦《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結合實際,科學有序推進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謀劃建設一批以濕地、黃土地質遺跡(丹霞地貌)等為保護對象的自然公園,積極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前期建設工作,做好子午嶺(橋山)國家公園前期調研工作,構建黃土高原腹芯自然保護地群,推進生態空間升級保護,有效保護黃河流域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生物多樣性。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在剛才的介紹里提到了黃河流域“三屏三區一廊一帶”的總體布局,其中“一帶”指的是陜西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一帶”的具體考慮是什么?

陜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

《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規劃出“三屏三區一廊一帶”,其中三屏三區一廊是塊狀、條狀,東西走向布局。只有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是線性空間。從陜西生態空間特點分析研究,我們把此區域作為黃河流域關鍵的硬骨頭。黃河進入陜西之后,我們稱之為晉陜峽谷,從陜西流入黃河的河流多數在匯入黃河之前進入峽谷地帶。比如,大家熟悉的延河,發源于白于山,流經延安寶塔區、延長縣入黃河。黃河、延河交匯處的峽谷,現在的植被狀態不是很好,要修復這一帶的植被需要做長期努力。

沿黃公路,有媒體朋友稱之為最美公路。公路兩旁特別是進入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之后植被情況比較差。如何把沿黃公路兩側植被恢復起來,生態重建起來,讓沿黃公路成為最美公路,讓沿黃公路兩側植被和生態也成為最好植被和最美生態,是我們需要努力來推進的。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里,但這400公里依然是全省綠色版圖中顏色最淺的區域。這種淺綠色有些是草綠色,有些是灌木綠,很少有喬木綠。推進400公里由淺綠色向深綠色發展,重點難點關鍵點就在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將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這個硬骨頭啃下來,黃土高原植被系統、生態系統的面貌就會為之改變。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最后一個問題。

陜西傳媒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去年省林業局發布了《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今天又發布了《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那么這兩個《十大行動》有什么聯系,又有哪些區別?

陜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

去年我們在這里發布過《陜西省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陜西生態空間是非常有特色、有潛質的生態空間,在全國生態空間大格局中獨一無二。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兩張圖,我從兩張圖給大家解釋陜西生態空間的一些特點。

首先,在全國地圖中陜西的空間位置。中國大地原點在陜西。陜西是全國唯一一個全境處在黃河與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陜西生態空間還有一個特征,陜西黃土高原處在黃土高原心臟地帶,陜西在黃河流域也處在心臟地帶。這張圖上也有大秦嶺,大秦嶺也可以稱之為“中國秦嶺”,秦嶺在陜西的部分叫陜西秦嶺,秦嶺最美的地方在陜西。秦嶺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剛才,劉局長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講到,陜西黃河流域的秦嶺有秦嶺四寶,這也是陜西黃河流域生態空間特征之一。

兩大《十大行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從工作思路、工作布局來講是相同的,林業部門立足“森林、濕地、草原、荒地荒漠、自然景觀”五大陣地推進生態空間治理行動。秦嶺生態空間是中國頂級的生態空間。陜西為了保護秦嶺,做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1965年,在秦嶺主峰太白山建立了全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入了保護秦嶺的新階段。之后,陸續設立了一批自然保護區及自然公園,形成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其完整性在全國獨樹一幟。1998年,長江流域爆發特大洪水,陜西率先禁止秦嶺范圍的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之后,陸續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秦嶺生態保護進入了全面修復階段。2007年,陜西領全球山脈生態保護風氣之先,第一個為一座山脈立法,頒布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標志著秦嶺進入全面保護時代。這部地方性法規保護不只涉及生態空間,也包括了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2018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2019年,省人大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把原來《條例》中按照開發強度劃分的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一般開發區,調整為按保護強度劃分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在法律責任部分,按照上位法規定的上限予以處罰,秦嶺保護進入了高質量保護新階段。

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到了秦嶺牛背梁,發表了關于秦嶺保護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秦嶺保護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今天發布的《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將秦嶺黃河流域1.52萬平方公里規劃為秦嶺北麓生態安全屏障,有專門的保護措施。

今天給大家提供另外一張圖是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總體布局圖,規劃的“三屏三區一廊一帶”在這張圖中標識的很清楚,最南邊的部分是秦嶺黃河流域。兩個《十大行動》重合的部分—秦嶺黃河流域,是陜西最美的生態,有一句古詩叫“終南陰嶺秀”,陜西秦嶺有一個美麗的關中灣,稱之為秦嶺關中灣。秦嶺七十二峪每一條峪都來自關中灣,也是關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嶺關中灣承載了生態、人文,秦嶺文化、黃河文化在這里交匯。太白山主峰在秦嶺關中灣,西岳華山、驪山、終南山都在美麗的秦嶺關中灣。我們保護秦嶺,保護黃河流域,在秦嶺關中灣有了重疊,同時也是加強。各位朋友經常去秦嶺、秦嶺關中灣,這部分也在黃河流域。在這里,我呼吁各位朋友,在欣賞秦嶺、暢游秦嶺、置身秦嶺的同時,都能夠崇敬秦嶺、尊敬秦嶺、保護秦嶺,每個人都做秦嶺生態衛士,同時,也做黃河生態衛士。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后與省林業局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