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陜西藍皮書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06-04 08:36
5月26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白寬犁先生,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女士,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牛昉先生,文化研究所所長王長壽先生,金融投資研究所所長谷孟賓先生,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丞先生出席,介紹2020年陜西藍皮書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白寬犁先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女士,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牛昉先生,文化研究所所長王長壽先生,金融投資研究所所長谷孟賓先生,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丞先生,請他們向各位介紹《2020年陜西藍皮書》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問題。
下面,首先請白寬犁副院長介紹有關情況。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白寬犁:
《陜西藍皮書》是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編撰的原創性、實證性、專業性、連續性年度智庫產品,主要是反映專家團隊對每一年度陜西各領域發展態勢與未來趨勢的深入分析和科學預測。從1998年至今,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已累計推出了66部《陜西藍皮書》,決策影響力不斷提升,服務陜西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決策參考、政策先聲、投資指南、新聞來源和數據資料庫等功能日益凸顯。
本次發布的《2020年陜西藍皮書》包括5本,分別是:《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20)》《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20)》《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20)》《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20)》和《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20)》,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一、《陜西藍皮書?經濟發展報告(2020)》
《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主要包括“總報告篇”“分報告篇”“高質量發展篇”“綜合篇”“產業篇”“專題篇”六部分內容?!翱倛蟾嫫睂?019年陜西宏觀經濟運行態勢進行分析,對2020年經濟形勢進行預測?!胺謭蟾嫫睂?019年農村經濟、工業運行、對外貿易等進行了分析,對2020年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高質量發展篇”對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思路與路徑進行研究。“綜合篇”對提升陜西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的地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資本交易中心等問題進行了研究。“產業篇”主要圍繞陜西自貿區金融創新、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等進行了分析研究?!皩n}篇”對新時代陜西特色小鎮建設、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等進行研究。
《報告》認為:2019年,陜西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有憂、穩中有變的態勢。陜西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第三產業增長最快。農業生產保持平穩向好,工業生產增速加快,固定資產投資止跌回升,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對外貿易穩中有進,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經濟部分指標低于預期,穩增長壓力加大,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的形勢下,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預計2020年陜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報告》建議:2020年,陜西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充分落實“五個扎實”,強化“六穩”舉措,以“三個經濟”為抓手,緊緊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等重點內容,抓機遇、強優勢、補短板,加快構建陜西現代產業體系,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二、《陜西藍皮書?社會發展報告(2020)》
《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共包括“總報告”“社會調查篇”“社會建設篇”“社會治理篇”“區域發展篇”等部分內容?!秷蟾妗芬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的總體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部署,以系統性、前瞻性、整體性、持續性的眼光提出應對策略和實踐舉措。
“總報告”指出,2019年,陜西著力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全省社會建設在城鄉居民收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以及穩定就業等諸多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展望2020年的陜西社會發展,將深入推進社會發展各領域改革,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村社區將基本全面脫貧,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陜西社會將得到更加平衡充分的發展。
“社會調查篇”聚焦2019年社會熱點焦點事件,這些調查數據蘊含的信息反饋和研究報告展示的深度剖析,將為2020年陜西社會發展和建設從政策措施、工作指向和推進策略等方面提供參考?!吧鐣ㄔO篇”將研究觸角延伸至陜西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智慧社區建設等多個領域,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發展對策?!吧鐣卫砥眹@優化提升全省營商環境、秦嶺生態環境立法保護等議題展開研究,突出了陜西在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多維探索與具體實踐。“區域發展篇”緊扣區域/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和政策熱點,持續為陜西不同區域空間治理實踐積累多領域經驗。
三、《陜西藍皮書?文化發展報告(2020)》
《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主要包括“總報告”“宏觀視野”“行業報告”“公共文化”“區域報告”等部分內容?!秷蟾妗肪o緊圍繞陜西文化領域各項工作,在選題、框架和內容撰寫上加強對文旅融合、主流媒體發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總報告”全面總結了2019年陜西文化發展的整體狀況與成就,認真梳理和分析主要文化行業及各地市文化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提出2019年陜西文化發展成效顯著,文化與科技、旅游、互聯網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效果初顯。
“宏觀視野”圍繞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媒體時代陜西媒體發展等領域展開深入研究?!靶袠I報告”就陜西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陜西博物館文創開發政策和保障措施、陜西新型主流媒體建設、陜西特色小鎮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闡釋與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肮参幕眹@2019年3月通過的《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著重對新時期陜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層文化“三融合”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調查和研究?!皡^域報告”分別對安康市、榆林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漢中文旅融合及西安城市營銷等進行了詳實的考察研究。
《報告》指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際,陜西文化領域面對新形勢,更需堅定文化自信,持續推動文化領域高質量發展,為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貢獻陜西力量。
四、《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20)》
《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分報告”“國內發展報告”“國際合作報告”四部分內容。“總報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全線建設,全面跟蹤和反映了年度“五通”建設的現狀和進展,并分析預測了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趨勢?!胺謭蟾妗眳R集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合作、貿易合作、電子商務、開發性金融、農業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專題報告。“國內發展報告”以“凸顯西北”為特色,匯集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西北段發展報告以及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陜西等省(區)發展報告?!皣H合作報告”匯集了與中國西北區域發展高度相關的中國-中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等三大經濟走廊的發展報告,同時推出了中歐貨運班列運營發展報告和歐亞經濟論壇報告。
《報告》認為:2019年,隨著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也隨之繼續走深走實。主要表現在: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和聯通快速推進;投資貿易合作關系持續深化;中歐班列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歐亞金融合作覆蓋面不斷擴展;人文科教交流更加廣泛。
《報告》建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聯通和服務支撐,優化營商軟環境,促進投資與貿易;要積極發展絲路電商,培育貿易合作新業態;要深化金融合作,優化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際投融資體系;要完善科技合作對接機制,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繼續深入;要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教育交流,提升交流層次,拓展交流領域;要全面打通國際絲路旅游市場,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業的聯動發展。
五、《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20)》
《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綜合篇”“區域篇”“專題篇”四部分內容?!翱倛蟾妗毕到y梳理了過去一年陜西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綜合篇”從宏觀層面全面剖析了陜西精準扶貧舉措,探討了鞏固脫貧成果,持續推進產業扶貧,推動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突出問題?!皡^域篇”總結了略陽、鎮巴等縣及安康等市推進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典型經驗?!皩n}篇”深入探討脫貧攻堅中面臨的農業產業整合難、農村特色產業小鎮支撐乏力、電商扶貧效果難鞏固等熱點難點問題。
《報告》指出:2019年,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省貧困發生率降至0.75%,比攻堅初期降低11.68個百分點;27個貧困縣已摘帽,剩余29個貧困縣達到退出標準;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12元,同比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預計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仍然較重。
《報告》建議:2020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深入實施“3+X”產業扶貧工程,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入開展各類扶貧扶智扶志活動,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強深度貧困地區持續發展能力。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常態化巡回督導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健全完善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扶貧新機制。著力解決“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補齊短板弱項,按時整改到位,確保全省脫貧攻堅高質量收官。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白寬犁副院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2019年陜西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如何?還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對2020年陜西社會發展有怎樣的展望和對策?
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牛昉:
一、2019年陜西社會發展基本狀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
2019年,陜西努力促進經濟運行平穩增長,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人民收入同步提升。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5%,增速位列全國第12位,較上年同期前進3位;陜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7%,農村居民收入絕對量達到全國水平的79.5%。
(二)多措并舉沖刺脫貧目標,制度保障脫貧質量
2019年,是陜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刺年。陜西出臺《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多措并舉防止返貧和貧困發生率,為貧困地區的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貧困地區與全省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三)促進鄉村產業和組織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有序推進
2019年,陜西鄉村振興計劃有序推進。在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配套改革,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顯成效。
(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基本教育服務均衡發展
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在人口較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或與相鄰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的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滿足本地學生寄宿學習需求。
(五)深化醫改和健康扶貧,促進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陜西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逐步完善,醫療健康服務供給更加優化可及、更加智慧精準,醫患關系更加和諧,“互聯網+醫療健康”成為社會服務創新發展重要的驅動力。
(六)發揮就業政策促進作用,就業形勢基本平穩
陜西著力擴大促進就業政策的覆蓋面和精準度,充分發揮就業政策和資金導向作用,釋放政策紅利,對各類就業困難群體分類施策。
二、陜西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人口結構問題使社會發展面臨諸多壓力;(二)民生短板影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三)鄉村振興面臨諸多問題與障礙。
三、2020年陜西社會發展展望與對策
展望2020年的陜西社會發展,(一)深入推進社會發展各領域改革,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二)著力解決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鄉村掃黑除惡與組織建設兩輪驅動,鄉村治理得到組織和人才支撐 。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近年來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請問,根據藍皮書研究成果,您對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方面有些什么建議?
金融投資研究所所長谷孟賓:
謝謝您的提問。
“三個經濟”和“一帶一路”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兩年陜西省政府每年相關部門會發布推進“三個經濟”和“一帶一路”相關年度計劃和工作要點,全省上下都會圍繞既定工作計劃扎實推進任務。今年四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又特別提出陜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根據藍皮書的研究成果,我們對陜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更好推進陜西一帶一路建設有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要高度重視“共建”。對陜西來說,既要加強對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建,也要加強對內與“一帶一路”相關省份的共建。從對外的共建來說,陜西的“五大中心”建設要與習近平總書記本次考察指示的“陜西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任務準確銜接;從對內的共建來說,陜西與西北其他省(區)的合作共建,陜西與所有其他西部省份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項目的合作共建,陜西與“海上絲綢之路”省份的合作共建,都需要有更加明確的合作安排和更大力度的合作推進措施。
第二,要積極推動“深度融入”。對陜西來說,融入首先要嵌入,而扎實推進“三個經濟”就是將陜西經濟體系首先嵌入到“一帶一路”沿線的國際經濟體系中去,以嵌入為基礎再實現陜西經濟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際經濟體系的融合。在深度融合方面,要在“五通”建設上找到有效的融入點推進工作。如在政策溝通領域,陜西要創新辦會機制、更好發揮“歐亞經濟論壇”和“絲綢之路博覽會”國際溝通交流平臺的作用。在設施聯通領域,陜西要加強與重慶和四川的合作,分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帶來的南向開放機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給陜西向南開放提供了一個新通道。在貿易暢通領域,要分析國際貿易格局變化和陜西對外貿易特點,為陜西外貿企業尋找新的市場機會。2019年,東盟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20年第1季度,東盟又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市場是陜西貿易融入“一帶一路”貿易絕不能忽視和錯過的重要對外開放區域。在資金融通領域,要以“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為著力點推進融入。在民心相通領域,要發揮陜西古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影響力和陜西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考古等多領域的獨特優勢,實現陜西文化開放和經濟開放的齊頭并進。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請繼續提問。
陜西農村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此次來陜考察期間專門指出,要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2020年陜西藍皮書在這些方面做了哪些研究?
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丞:
2020年陜西藍皮書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對質量問題的把握更加嚴格,二是對現實問題的回應更加及時。針對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期間重要指示,藍皮書進行了針對性研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在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方面,藍皮書認為脫貧攻堅需要與現行政策措施相結合,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同時,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精準扶貧與拓展農業功能相結合。在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方面,認為要從供給側入手,精準培育產業扶貧項目。加強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施“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一業一策”。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構建利益共同體,切實提高貧困群眾在扶貧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度。進一步引導特色農產品走組織化、品牌化、電商化“三化”協同的發展道路,避免產業扶貧的同質化、短期化和低端化傾向。在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方面,要以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為基礎,整合衛健、教育、民政、應急、公安、自然資源、住建、水利等部門數據信息,依靠駐村扶貧工作隊、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四支隊伍”力量,對已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實時跟蹤,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實行分級管理,分類幫扶。在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方面,要從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體系、資金籌措與管理、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與發展、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旅游市場開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請繼續提問。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2020年及今后一段時期陜西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談談自己的看法。
文化研究所所長王長壽: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文化領域發展遭受重創,產業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電影、旅游產業損失嚴重,年度發展不容樂觀,廣告、會展業市場需求降低,變現能力減弱,文化藝術培訓業損失嚴重,大量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遇到寒冬。但危機同時也孕育著一些新的產業變量,催生生產和消費新變化:如疫情期間線下的藝術館、美術館推出了線上瀏覽方式,電影試水網絡平臺免費播映,手游、網游異軍突起,文博直播、慕課等新型文化消費增勢明顯。今年以來,文化生產、消費的互聯網平臺作用凸顯,數字及虛擬文化產品消費,線上文化產品及服務生產等趨勢明顯,文化領域盈利模式將發生改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是文化尤其是文旅產業從相對高速度發展轉向真正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關鍵期和機遇期。
當前,在精準有效防控前提下,我們首先要摸透文化領域復工復產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將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有序推動公共文化場館和景區景點開放營業;其次要突出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扎實做好文化企業尤其中小微文化企業的幫扶工作,穩定企業現金流,全面兌現各項支持措施,在稅收、成本、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解決企業生存問題,保護市場主體,落實就業保障。再次,要加快已開工文化項目建設進度,努力形成更多實際工作量,加大對重大文化項目尤其文旅項目的謀劃和投資力度,穩定當前增長勢頭,蓄積長遠發展后勁。
同時,面對疫情全球化及防控常態化趨勢,我們認為,影響與變化將是長期的。疫情帶來消費心態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宅體驗、宅經濟有可能會成為一種長期的消費活動。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在疫情推動下,將成為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和引領力,包括文化消費、旅游消費智能化趨勢明顯,文旅企業原有的門票模式將有很大變化,文化體驗、創意文旅將成為發展趨勢;在線視頻、游戲、旅游將成為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突破口等。因此,推動新一輪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持續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構建文化金融合作的長效機制,加強金融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疫情期間,許多線下公共文化服務被迫暫停,但公共文化服務并未終止,各地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基于多年來的數字文化建設,創新性地推出多種多樣的線上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文化內容,如線上開放圖書資源、博物館直播、慕課等,滿足了人民群眾居家防疫時期的精神文化需求,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很大發展成就。未來,線上公共文化服務要想走得更遠,成為新常態,除了要解決技術落后、平臺建設粗糙等硬件問題,更要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開發針對性較強的、匹配用戶需求的線上定制化服務,持續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及溝通機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效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防疫期間遍布全省的鄉村大喇叭以通俗易懂的鄉音,用大白話講大道理,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其短視頻、音頻等內容迅速風靡互聯網,成為基層防疫工作的最強音。這對我們做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和參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最后一個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2020年陜西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
2020年受疫情影響,陜西經濟出現了明顯下降,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中央和陜西出臺的各項政策效應目前開始顯現,陜西經濟已經出現了回升態勢,可以說后半年形勢會持續向好。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要求陜西奮力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2020年,陜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總體是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決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好中央提出的“六穩”“六?!惫ぷ鳌>唧w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搶抓政策機遇,抓住國家構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環保領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三個經濟”建設;二是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放不足是陜西的主要短板,2020年我們要進一步深度融入構建“一帶一路”大格局,通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來破解陜西開放不足的問題。三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陜西現代產業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特色化發展,加快建設新建制造業基地,促進新型智能工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建設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四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動城鄉區域協同發展,要以西安中心城市建設為核心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進程,加快關中城市群建設,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形成關中、陜北、陜南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五是繼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快建設美麗陜西。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后與省社科院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