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有關情況(第二十二場)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0-03-10 08:33
3月9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先生,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嵐女士,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先生,陜西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王茜女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黨雙鎖先生出席,介紹科技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主持。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是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二場新聞發布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立足和發揮我省科教優勢,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門研究部署。
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工作,今天上午我們邀請了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先生,省衛健委副主任趙嵐女士,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先生,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王茜女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黨雙鎖先生,請他們介紹科技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趙巖先生作介紹。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對陜西省科技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與關心。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同時,總書記強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是科研和物資生產。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陜西科技界主動作為、勇挑重擔,一大批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積極投身科技抗“疫”,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貢獻科技力量。目前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技支撐不斷優化診療技術和治療手段。2月3日,省科技廳采取“定向委托+綠色通道”方式,部署首批8個科研項目,重點采用“后方科研支撐+前方應用救治”的攻關模式,項目承擔單位主要是定點疫情防控部署醫院、高校,同時選取在SARS等傳染病診治領域非常具有經驗的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為這一個多月的疫情防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中醫藥大學研發團隊提出的中醫藥診治方劑,在武漢方艙醫院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哲娷娽t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項目組先后在武漢武昌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救治危重病人150余病例效果比較好,轉危為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等團隊在預防診治、傳播途徑及防控策略研究方面發現了新的臨床診斷標志物,對普通型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預后規律提出了新的判斷標準;科研團隊參與陜西省首例孕婦新冠肺炎診治和分娩,為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時,我省部分地市、高新區、高校也分別設立了新冠肺炎科研專項協同抗疫。
二是診斷技術更加快速、高效、精準和集成化??哲娷娽t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發團隊開發出了包含新冠病毒在內的呼吸道多種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注冊,已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000多例。我省科技型企業紛紛發揮所長,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和試劑;提出了從快速樣本制備到精準檢測的系統解決方案,并應用于便攜式全自動核酸檢測,已經分別向武漢和我省定點醫院捐贈供臨床使用。為進一步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我省科研單位還開展了抗體和抗原檢測、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等確診研究。
三是挖掘現有科技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梳理近年來我省在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技術成果,加快成熟科研成果和醫療技術的結合。積極利用在人工智能、熱成像、人臉識別、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領先優勢,針對疫情防控積極研發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非接觸式醫用聽診器、防疫巡邏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防疫消殺服務無人機等產品,相繼在多個省份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醫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為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員流動和聚集筑起了“安全屏障”。中科微影生產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在第一時間向武漢捐贈了47臺。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研制的防治新冠肺炎中藥制劑獲省藥監局批準通過。
四是數字技術為精準決策、科學防治提供支撐。陜西省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及時組織成員單位參與疫情防控,積極開發疫情地圖、疫情上報管理系統、物聯管理等大數據應用平臺,對相關疫情防控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組織開展了新冠病毒全序基因序列大數據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單細胞測序數據快速智能挖掘算法與系統等研究。省內部分互聯網企業積極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相關部門提供排查數據、風險預測,物資調撥、網絡安全等服務;相關科研單位和企業還參與了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醫院信息化建設和湖北省醫院醫護PDA信息化需求等重點任務。
五是積極推進便利化科技服務保障。動員廣大科技特派員在疫情防控期間,推行“不見面、事照辦”服務,利用服務管理系統、微信公眾號和服務團QQ群、微信群等平臺,開展線上培訓指導服務,采取視頻直播、在線答疑、遠程診斷等方式,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送到一線。省科技廳及時出臺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優先撥付科研經費、支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領域技術創新等10條“硬核”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渡過難關。截至目前,36家孵化載體已為916家企業減免租金2232萬元,對1824家高企實行一次性獎補9120萬元,推薦支持重點科技企業信貸需求,目前向科技部推薦9家科技企業,總計規模5.78億元。
下一步,陜西科技界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的講話精神,統籌全省各方面科研力量,在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建設上繼續出實招。一是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布局一批省級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組織推薦省內優勢科研力量申報國家重點項目和創新平臺。二是加強我省公共衛生安全和傳染病防治領域科研團隊和人才隊伍建設,及時發現對疫情防控工作有一定支撐作用的科研項目、成果、團隊予以激勵;并將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科研工作納入“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三是繼續推進新冠肺炎應急專項科研工作,將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推進;加快恢復期血漿、干細胞等先進治療方案的科研攻關;在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傳染病防治創新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監測技術、疫苗研發、診療技術、創新藥物等方面的科研攻關,讓科研成果更多向臨床一線傾斜。四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根據企業在疫情抗擊一線成果應用實效及科研投入等綜合因素進行后補助支持,對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科技計劃項目常年受理、定期下達。加速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與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推進醫療領域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趙廳長。下面,請趙嵐女士作介紹。
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嵐:
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當前全省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截至3月9日8時,我省已連續18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連續15日無新增疑似病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5例,22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2.7%。這些階段性成果的取得來自于那些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的忘我工作和無畏生死的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省衛生健康委對這些新時代最可敬的人表示誠摯慰問和崇高敬意。
自疫情發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的戰疫思想。始終圍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救治目標,堅持疫情防控與科研攻關雙線作戰、協同作戰,在疾病診斷、患者救治、疾病機理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彰顯了陜西醫藥衛生科技的硬實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疾病診斷方面。不斷創新診斷方法,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主研發肺部感染輔助診斷系統,實現了對新冠肺炎感染者肺內病變部位快速檢出、病變范圍定量評價和病變演變過程評估,提高了肺部影像學改變診斷的速度和精準度,已在全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推廣使用??哲娷娽t大學西京醫院開發出包含新冠病毒在內的呼吸道多種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可快速區分新冠肺炎和其它病毒感染,已獲得國家注冊,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000多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基于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快速、特異的診斷方法,從樣本提取RNA后,可在60分鐘內使用試紙檢出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已開發試劑盒,正準備臨床驗證。
二、在患者救治方面。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率先在全國建立感染科ICU,針對重癥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出“一穩二抗三聯合”救治方案(穩呼吸,抗病毒和繼發感染,聯合多學科會診、激素治療、免疫調節治療),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指數。目前,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收治了全省88%的重癥、危重癥患者,無1例病亡,搶救率和治愈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探索提出阻斷新冠病毒母嬰傳播路徑方法,為我省首例新冠肺炎孕婦成功實施分娩,所產嬰兒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陜西中醫藥大學支援武漢項目組與后方緊密協作,研究制定的中醫診療方案應用于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各病區,效果理想。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進行熱炎寧合劑治療新冠肺炎研究,經冠狀病毒動物模型體內驗證以及陜西、湖北4家醫療機構臨床驗證,療效確切。同時,該公司產品生血合劑作為第一批治療藥,已運送武漢雷神山醫院用于新冠肺炎重癥患者臨床治療和康復。省中醫藥研究院等機構創新研發“清瘟護肺顆?!薄耙娣谓舛绢w?!钡?個院內制劑,獲得審批備案,用于新冠肺炎的預防及疑似、輕癥患者的治療。
三、在疾病機理方面。不斷探索病毒源頭、致病機理、傳播途徑和預警系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利用多組學及生物信息學分析,將發現和鑒定出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分子,探索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為疾病預防、后續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基礎。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通過對我國社交媒體中的某些關鍵詞進行了大數據分析,發現根據活躍度,可提前發現疫情暴發苗頭。在此基礎上建立數字預警系統,可作為傳統傳染病監測系統的補充,在未來新發疫情的極早期階段發出預警并將其控制。
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力度,在疫情防控的全過程及時發現及時總結及時推廣有效的科研成果,也希望媒體朋友們多關注多報道科技戰“疫”的陜西力量。
謝謝大家!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趙主任。下面,請席光先生作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借此機會,首先向各位媒體朋友對西安交通大學長期以來的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新冠肺炎疫情公布以來,學校第一時間成立由書記、校長擔任組長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醫學部專家組成疫情防控專家組,構建防控體系、確保師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下面,我就介紹一下西安交通大學化科技勢能為戰“疫”動能的舉措和成果。
一是凝聚醫學力量,奉獻社會。交大第一、第二附屬醫院全員上崗,承擔我省定點救治重任,學校共派出5批30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一線。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缺少“一錘定音”的公共衛生專家和疾病防控救治管理者這一重要短板,副校長顏虹教授在牽頭國內其他高校試點培養公共衛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項目基礎上,提出在我國開展公共衛生博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專家建議,引發國內同行廣泛共識。公共衛生學院派出12位專家支援省市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動態疫情分析報告17部、疫情簡報50篇,作為重要決策參考。
醫學科研工作者在多年研究基礎上迅速形成成果,無償服務社會各界。一附院郭佑民教授率先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影像學診斷》電子專著,得到國家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高度肯定,已有近2萬人次免費下載使用。郭佑民團隊與合作伙伴緊急開發了新冠肺炎定量檢測工具,向全國免費提供遠程安裝,已在100余家醫院部署。醫學部專家教授用5天4夜時間,趕制了36集“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大家談”系列講座,在10余個網絡平臺免費開放,受眾逾26萬人次。
二是理、工、醫結合,協同創新。學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科研項目,全校師生迅速組織133個科研項目。學校資助科研經費820萬元,在病毒快速檢測、流行趨勢預測、防護消殺手段、疫情監控預警等方面立項43項,部分項目已取得成果并實際應用。
機械學院彭年才團隊開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及相關核酸提取和檢測儀器已供應至全國198家疾控中心、367家醫療機構,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武漢和湖北疾控中心、方艙醫院移動實驗室等,并向疫區捐贈價值超過百萬元的試劑和設備。梅雪松團隊開發的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已在陜西省科技廳、深圳海關、合肥機場、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等環境應用。
數學學院徐頌華團隊開發出在線健康咨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實現患者與二附院40余個科室的醫生進行遠程咨詢、問診和篩查,服務超過5萬人次。電信學部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于2月3日承擔國家任務,緊急開展疫情研究分析與預測,2月初估算出了武漢已經感染但尚未確診人數,準確預測了全國和各省市的疫情發展,較早基于日用電量測算出我省經濟活動達額率,提出了盡快恢復我省經濟活動的建議。
管理學院劉躍文副教授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的預測模型及系統,在云南省應用到4000余個檢查點,識別1人不到1秒鐘,能夠快速、批量鎖定風險。
三是發揮智庫功能,建言獻策。學校第一時間組織學者針對疫情防控撰寫《決策建言》,共收到建言120余篇,報送教育部專題約稿8篇,疫情專報95份,向全國社科工作辦、教育部社科司、陜西省社科工作辦、省委辦公廳信息處、陜西省決咨委等多個部門報送,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批示,為各級政府提供了決策參考。
經濟與金融學院李香菊教授圍繞抗疫殉職醫務人員應認定為烈士等議題提出的建言被全國政協采納,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一定能打好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西安交大師生將繼續服務國家需求、聚焦社會關切,以科技創新和智慧成果,助力全國實現疫情防控和科學發展的雙勝利。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席教授。下面,請王茜女士作介紹。
陜西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王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陜西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的號召,展現國企擔當,主動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充分發揮集團在大數據和軟件研發方面的專業優勢,組建了120余人的攻堅團隊,迅速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之中,在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攻堅克難、連續奮戰,為統籌推進我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優化網絡基線配置,確保指揮現場通訊暢通
1月25日,我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我們第一批攻堅隊員于28日進駐指揮部,從便捷指揮需要出發,迅速對現場網絡進行了優化重構,增加了線路和帶寬,添加了安全設備,聯手運營商對附近手機基站進行了加固和調優,第一時間保障了指揮現場網絡和通訊暢通。
二、研發來陜返陜人員信息填報管理系統,筑牢外部防線
針對我省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按照“外防輸入”要求,組織精兵強將,晝夜加班,連續奮戰,搶時完成來陜返陜人員信息填報管理系統研發并上線運行。目前,該系統已覆蓋全省11個市區、107個區縣的重要進出通道,包括海關2個、機場4個、車站98個、省交口263個,在有效防控外部輸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配套上線“健康陜西”APP(管理端),為各疫情防控站點提供信息化管理工具,基本實現了省、市、縣、鎮、村(社區)、組(小區)的六級疫情實時動態監控。
三、上線復工復產人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扎緊內部防線
為有效應對復工復產帶來的感染風險,2月17和18日,我們先后上線了復工復產企業人員健康信息填報管理系統公眾端和管理端,實現了復工復產人員“一人一碼”、企業防疫專員掃描核驗、風險個案及時上報、系統后臺實時監測的全流程管理。2月23日,上線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健康信息填報管理系統,有力保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返崗。
四、打造疫情防控風險分析服務平臺,精準研判疫情風險
2月底,我們構建了疫情防控風險分析與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具備個人健康信息填報、陜西“健康碼”生成、三色健康碼分類管理、出行信息登記、數據分析與識別、風險個案處置等六大功能,基本實現了全省信息填報統一入口、健康數據精準采集分析、防疫專員分區分級管理、全省疫情態勢一屏感知,為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提供了及時翔實的決策依據。同時,平臺為全省各地市提供數據服務,實現了全省數據共享,為各地精準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五、建立市區專屬平臺,實現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閉環管理
2月28日零時,我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至三級后,由各市區政府統籌負責本轄區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對疫情防控平臺進行升級,3月2日上線市區專屬平臺和管理端。市區通過健康陜西公眾服務號和“健康陜西”APP,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進行登記管理,對客運場站、商場超市等重點公共場所進行出入管控,建立了重點人群個人檔案,實現了風險個案全程閉環處置和管理。目前,已為寶雞、渭南、榆林、漢中、商洛等市提供一體化服務。
六、開通遠程會診平臺,整合提升全省診療資源效率
我們基于遠程醫療服務系統,為全省131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開通了遠程會診平臺。同時,將發熱門診集成到一個平臺上,目前已集成了88家醫院。該平臺的開通運行,一方面整合集中了全省醫療機構診治力量,提升了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了醫患接觸,保障了醫務人員安全。另一方面,居民可直接登錄該平臺在線問診,方便了患者就醫,提高了救治時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危機面前,我們責無旁貸。下一步,我們將在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發揮集團在大數據領域的核心優勢,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為全省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陜數智慧、陜數力量。
謝謝大家!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感謝王總。下面,請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各界導報記者:
您好,我是各界導報記者。聽說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復檢核酸呈陽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黨雙鎖: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復檢核酸呈陽性”,原因有以下三種,首先可能是試劑或采樣的問題,前面采樣質量不高,或者放置時間長,結果為陰性,后面采樣質量高,立即檢測,復檢陽性,此外,試劑本身也會偶爾有假陰性假陽性的情況;第二種是由于一些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病毒未完全清除,病毒在體內分布不一樣,偶爾會有陽性;第三種情況是檢測的陽性不一定有傳染性,也許測到的是病毒核酸片段,不一定有活性,只是病毒的“殘余”,這種情況也會有。
目前還沒有發現復陽患者傳染給他人的報道。但對復陽患者的嚴格觀察很重要,隨著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的實施,提高了出院后患者的管理標準,明確要求患者出院后再進行14天的康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解除隔離的標準越來越嚴格,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康復的同時保護康復患者身邊的民眾不被感染,我省一直來就是采用從嚴的模式管理患者。所以請大家不要恐慌和擔憂。
目前,我省復工復產大范圍實施,希望民眾繼續保持良好的特殊時期衛生要求,尤其是境外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和境外輸入我國病例數不斷攀升,因此,在這里特別強調,我們在管好自己的同時,要以高度的警惕性以及標準規范的措施嚴防境外輸入的風險,防控依然不能有半點松懈!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香港經濟日報陜西聯絡辦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經濟日報陜西聯絡辦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2日的講話中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請問我省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等領域有哪些基礎研究優勢,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搶占前沿?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
謝謝你的問題。陜西省基礎科學研究整體實力在全國處于前列,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也有著不俗的實力和水平,我省有13位兩院院士和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開展了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在神經病理性疼痛、消化道腫瘤病原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原創性科技成果;突破了個性化顱頜面骨替代物設計制造、組織再生和器官修復、類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等一大批前沿性技術。
省委書記胡和平同志3月6日到高校、醫院、科研機構調研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明確指出,要發揮我省科教優勢,集中優勢力量加快推進科研協同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更大力量;同時強調要加大基礎醫學研究力度,加強病毒毒性、致病機理等研究,搞好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發。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強在生命科學、醫療健康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一是加快推進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和陜西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充分利用好這些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平臺,在分子、細胞、組織等層面研究人類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等,強化醫療健康領域的底層基礎性科學研究。二是加強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省內相關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爭創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三是聚焦生命科學領域重大前沿問題,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和穩定支持。在省基礎研究定向委托項目中支持一批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項目,積極培育前沿性及顛覆性技術。四是發揮我省學科門類齊全、優勢學科眾多的特點,推動多學科融合并催生交叉性技術,推進再生醫學、分子醫學、多模態分子影像、醫學材料等新興技術跨界創新,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取得更多突破。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請繼續提問。
陜西科技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科技報記者。尊敬的席光校長,聽了您的介紹,我們看到西安交大在這次抗疫中科技表現突出,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學校出臺了哪些機制保障研發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
謝謝您的提問。西安交大始終堅持“三個面向”,開展科技攻關。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以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契機,建設大平臺、組建大項目、醞釀大成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保障原始創新產出。
醫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近年來,西安交大積極探索,并且已經產生了不少國內外領先的技術成果。例如,國內首創的“狹窄膽道磁壓榨疏通術”,解決了膽道狹窄需要再次甚至多次開腹手術的臨床難題,就是醫學、機械、材料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成果;還有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可動人工頸椎,試行了世界首例可動人工寰樞關節置手術,術后讓患者頸部可以活動自如;依托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醫院3D打印醫學研究與應用中心,等等。
特別要介紹的是,學校在2019年專門設立了醫學交叉研究引導項目,促進醫科與理科、工科、生命科學、文科等的交叉與融合,產生原創性基礎理論成果、臨床診療新技術、醫療儀器設備、新藥物等。這項工作很快得到了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雙方簽署了《陜西省科技廳試點下放立項權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設立省科技計劃項目合作協議》,設立了重大疾病發病機制、人工智能與臨床診療技術研究、醫療儀器設備與醫用材料研發、新藥研發及藥物藥理作用機制研究、全球健康與藥物技術評價5個指南方向,面向全省法人單位開放申報,并為此專門成立項目管理委員會,劃撥專項經費支持項目的立項運行。
下一步,針對疫情中暴露出的科技短板,我們將把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作為重點攻關方向之一,與省內外科研單位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疫情防控技術、方法,以及進行檢測、治療的儀器設備,為提升國家醫療水平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做出“陜西貢獻”。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最后一個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下一階段,陜數集團在為全省各地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化支撐還有什么樣的考慮和計劃?
陜西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王茜:
下一步,陜數集團將從三方面著手,繼續為推進我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陜數力量。
一是,在現有陜西健康碼地市專屬平臺的基礎上,根據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把重點人群在社區防控工作支撐做好。目前,我們已經和陜西移動組建了聯合工作組赴各地市提供現場支持,助力各地市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二是,基于“陜西健康云”平臺,在省衛健委的領導和指導下,通過“互聯網+”手段,集中匯聚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平臺資源,樹立規范、共享、互信的互聯網診療體系和診療流程,推進在線問診、常見病及慢性病復診、健康咨詢、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隨訪跟蹤等互聯網在線服務,使百姓看病問診更加便捷。
三是,積極響應國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具體要求,繼續做好兩個“連接”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做好“數據連接”工作。持續提升“陜西健康云”的數據匯聚能力,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各類數據資源,深化數據分析服務。另一個是做好“應用連接”工作。將公共衛生防控融入到我省智慧行業和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成為數字經濟生態的重要一環,以便于在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時能夠調動整個社會資源,將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城管、便民服務、物資供應、新媒體等聯動起來,做到平戰結合,及時響應和精準處置,也能為將來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提供預警預測和很好的決策依據。
謝謝!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
謝謝幾位發布人,也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