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陜西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和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0-01-21 10:31
1月20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女士出席,介紹2019年陜西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和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女士,請她向各位介紹2019年我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和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燁女士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2019年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女士們、先生們,2019年,是近年來我省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全省上下砥礪奮進的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科學謀劃、積極作為、精準施策,確保了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呈現經濟企穩回升、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活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5793.1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90.93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11980.7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11821.49億元,增長6.5%。
一、糧食喜獲豐收
2019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231.13萬噸,比上年增長0.4%,連續十六年穩定在千萬噸以上,其中夏糧產量下降4.1%,秋糧產量增長2.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增長4.9%;園林水果增長10.7%;豬牛羊禽肉產量下降4.2%;牛奶產量下降1.8%;禽蛋產量增長4.1%。
二、工業生產逐季回升
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增速分別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4、1.9和0.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增長11.1%,裝備制造業增長8.9%,分別高于規上工業5.9個和3.7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2019年,規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8.0%;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3.7%。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4.7%。其中,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8.0%;儀表儀器制造業增長8.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6.2%。
從產品產量看,2019年,原煤產量比上年增長1.7%,天然原油增長0.7%,天然氣增長6.5%,鋼材增長30.9%,變壓器增長30.3%,太陽能電池增長22.1%,工業機器人增長21.6%,發電量增長14.1%,原油加工量下降1.2%,汽車下降12.0%。
三、建筑業較快增長
2019年,全省共有資質以上建筑企業3255個,比上年增長15.5%。資質以上建筑企業總產值7883.88億元,增長10.7%;增加值2482.96億元,增長11.2%,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四、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2019年,全省固定資產同比增長2.5%,較前三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6.0%。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5%,為2014年以來最好水平;第三產業投資下降0.4%。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2019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0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增速自9月份以來持續加快;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6.9%;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6.2%。截至201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0.5%。
五、消費市場總體平穩
2019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98.73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970.15億元,增長3.8%。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430.43億元,比上年增長7.2%;鄉村1168.30億元,增長9.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增長10.3%;商品零售增長7.0%。
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7%。其中,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9.5%,化妝品類增長14.3%,糧油、食品類增長13.7%,中西藥品類增長11.9%。
新興消費模式帶動明顯。2019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比上年增長19.6%,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10.8%,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六、城鎮人口占比持續提升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76.21萬人,較上年增加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03.63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為59.4%,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七、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
201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4225.38億元,同比增長9.0%,增速較上年加快1.7個百分點,較年初新增 3647.12億元,創歷年新高。其中,新增住戶存款占全部新增存款的69.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4113.19億元,同比增長11.8%,較年初新增3521.74億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57.0%。
八、財政收入質量提高
2019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22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各項稅收1845.97億元,增長4.0%,占地方財政收入的80.7%,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非稅收入下降5.8%。全省財政支出5721.56億元,增長7.9%。
總的來看,2019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成績來之不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省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工作部署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圍繞高質量發展精準施策,有序有力有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下面,向大家發布陜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成果。
女士們、先生們,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陜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基本結束。今天舉辦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通報相關情況和主要成果。
一、普查基本情況和特點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普查對象涵蓋了全省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8年年度資料。全省近6萬名普查人員,經過兩年多的艱辛努力,目前數據采集和主要數據匯總工作已經圓滿完成。
本次經濟普查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協作有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經濟普查工作,梁桂常務副省長擔任陜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全省鄉鎮、街道以上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均組建了普查機構,做到人員、措施、經費“三到位”,確保了普查的順利實施。各地各部門擔當作為,高效履職,通力配合,為四經普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二是科學優化方案,貫徹執行全面有力。省經普辦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專項試點和綜合試點,制定了《陜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多層級、系統化的業務培訓,嚴格執行普查方案,實時監控普查數據采集、審核、修改、上報各個環節,確保普查數據真實無誤。
三是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普查手段現代化。充分利用全省“五證合一”改革成果和相關部門行政記錄,形成普查對象基礎信息,并推送至手持式數據采集器。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推進大數據和普查數據融合,提高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效率。
四是嚴格依法普查,建立健全問責機制。省經普辦在嚴格執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十多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追溯和問責機制,加大普查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人員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統計、依法普查,依法保護普查對象隱私,確保普查源頭數據真實合法。
五是強化監督指導,確保普查數據質量。省經普辦始終把強化質量控制、確保數據質量作為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普查各個階段對全省十一市(區)先后組織了四輪監督檢查和調研指導,及時研究解決普查中的各類問題。國務院經普辦事后質量抽查結果顯示,我省普查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普查主要數據
(一)單位情況。201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53.23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28.83萬個,增長118.1%;產業活動單位59.94萬個,增加29.86萬個,增長99.3%;個體經營戶149.91萬個。
按行業分,法人單位數量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4.72萬個,占27.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76萬個,占10.8%;建筑業5.73萬個,占10.8%。
按區域分,關中地區擁有法人單位37.41萬個,占70.3%;陜南地區7.36萬個,占13.8%;陜北地區8.46萬個,占15.9%。
按機構類型分,企業法人單位42.28萬個,占79.4%,比2013年末增加27.34萬個,增長183.0%;機關、事業法人單位3.67萬個,占6.9%;社會團體1.37萬個,占2.6%;其他法人5.90萬個,占11.1%。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42.15萬個,占99.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0.05萬個,占0.1%;外商投資企業0.09萬個,占0.2%。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0.25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6%,私營企業31.94萬個,占75.5%。
(二)經濟總量情況。依據地區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各?。ㄊ?、區)2018年生產總值進行了統一核算,并對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修訂后陜西省2018年生產總值為23941.88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96.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830.1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215.27億元,比重為46.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0896.42億元,比重為45.5%。
(三)從業人員情況。2018年末,陜西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927.88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109.80萬人,增長13.4%,其中女性從業人員341.90萬人。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43.48萬人,減少26.2萬人,下降7.1%;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584.40萬人,增加139.57萬人,增長31.4%。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326.52萬人。
按行業分,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
制造業占16.5%;建筑業占14.9%;批發和零售業占10.2%。
(四)資產和營業收入情況。從資產看,2018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19.9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占25.9%,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占74.1%。
從營業收入看,2018年,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6.44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占54.3%,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占45.7%。
(五)新興產業發展情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571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3.8%。高技術制造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597個,比2013年末增長48.5%。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81.26億元,比2013年增長39.3%;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2.85%。文化產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5.19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203.1%;從業人員42.88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53.8%;資產總計5376.36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23.4%。
總的來看,第四次經濟普查系統反映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取了大量反映省情省力的基礎數據,是對我省經濟發展的一次高質量“體檢”。我們將會同各有關方面用好普查數據,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實現普查結果效用最大化,全力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
普查工作的圓滿完成,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的協同配合,得益于一線普查人員的不懈努力,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省經普辦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謝!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謝謝張燁女士的情況介紹。
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介紹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2019年是近年來我省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一年,請問您如何評價全年經濟運行情況,以及2020年我省經濟走勢?謝謝。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2019年全省GDP增長6%,分別高于上半年和前三季度0.6和0.2個百分點,在國內外發展環境嚴峻復雜的大環境下,我省經濟實現了穩步回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積極應對、精準施策、科學調控,在各項穩增長措施的作用下,全省經濟穩步回升。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出經濟企穩回升、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活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的態勢。
一是“經濟企穩回升”。從剛才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全年GDP增長6%,已連續兩個季度回升,與全國的差距從上半年的0.9個百分點縮小至全年的0.1個百分點。從支撐經濟企穩回升的主要指標來看,農林牧漁業穩步發展,糧食總產量居歷史第3高位,水果產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蘋果、獼猴桃產量蟬聯全國第一。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逐季回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年增長5.2%,達到了年內最高水平;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工業發展的質量不斷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5%,其中,軟件、信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加快。1—11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4.3%,電信業務總量增速達55.7%,持續較快增長。全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1%,較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
二是“結構持續優化”。從供給看,近年來,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GDP,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5%,高于GDP增速0.5個百分點;占GDP的45.8%,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占GDP比重13.2%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占6.6%的金融業增長7.1%,現代服務業增長不斷加快,助推經濟增長質量提升。從需求看,消費升級態勢明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其中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中西藥品類、書報雜志類商品零售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同時,投資結構也持續優化,工業投資2019年增長11.5%,是2014年以來最好水平,為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發展活力增強”。具體表現在,非公經濟穩定向好,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文化旅游業加速發展。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54.6%,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新登記市場主體首次實現了年登記量過百萬戶,較上年增長39.14%;市場主體總數增長29.75%。年末“五上”企業數量達到24725戶,增長7.8%。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20%左右,增速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人數增長12.2%;旅游總收入增長20.3%,文化旅游業持續發展壯大。
四是“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具體表現為,就業人數穩步增加,價格形勢總體穩定,民生領域穩中有進,綠色發展持續加碼。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穩定就業放在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的突出位置,2019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3%,低于4.5%以內的年度目標任務。物價運行總體平穩,CPI上漲2.9%,實現了3%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9.9%;全年57.88萬貧困人口脫貧,29個貧困縣摘帽,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已連續三年不斷改善%;平均優良天數較上年增加1.3天,鐵腕治霾取得實效;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
過去的一年,我們遭遇了多年以來最為嚴峻復雜的經濟發展環境,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經受住了多年少有復雜形勢的嚴峻考驗,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
2020年,盡管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嚴峻,國際環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主要經濟體下滑幅度超過預期,全球經濟發展仍有諸多下行風險,但我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省發展機遇大于挑戰的總體形勢沒有改變。全省上下還是要齊心協力,堅定發展信心,一步一個腳印把每項具體工作謀深、抓實、干好,就一定能夠保證全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最后,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輿論環境,感謝各位媒體和記者朋友們,在過去的一年里對統計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幫助我們打造更加公開透明的陜西統計。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陜西統計工作,也懇請大家與我們一道,與新聞辦一起,為陜西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傳統的新春佳節就要到了,在此,我祝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闔家安康。謝謝大家!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經濟新動能,請問我省經濟新動能發展情況如何?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確保傳統動能貢獻不減的情況下,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在不斷蓄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新產業加快成長。2019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1%,占GDP的10.7%,占比較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1.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0.8%,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8.0%,持續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二是新業態快速聚集。新興消費模式帶動作用明顯,網上零售持續呈引領態勢,全年增長19.6%,多年來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10.8%,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全年快遞業務量增長28%,電子商務、網上零售、快遞業均較快發展。
三是新產品較快增長。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新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單晶硅產量、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均較快增長。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有力地增強了我省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
四是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目前,全省綜合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9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居第4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第7位。2019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467.83億元,居全國第6位。在陜兩院院士總數達71名。
總的來看,全省新動能發展態勢較好。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全省新興行業所占比重仍較小,對相關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偏弱,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后期,我們要繼續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持續培育和壯大新動能,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我們關注到,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您在發布中也提出“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請問張局長,投資結構優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謝謝!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謝謝您的提問。2019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長2.5%,較前三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企穩回升勢頭更趨明顯。特別是,在投資增長加快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一是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從剛才的發布中可以看到,2019年,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1.5%,較上年加快6.2個百分點,達到2014年以來最好水平,高于全國7.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26.1%,較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特別是,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技改投資增長19.6%,較上年加快17.9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能源化工投資增長15.2%,較上年加快11.5個百分點,有力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14.9%,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益完善。這些極具活力和動能的投資快速增長,有力推動我省經濟結構特別是投資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二是民間投資拉動作用不斷增強。2019年,全省民間投資增長6%,較前三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46.8%,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特別是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1.2%,為實體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住宿餐飲業民間投資增長23.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民間投資增長1倍,特色民宿、融資租賃等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
三是補短板領域投資力度增強。2019年,全省持續聚焦發展“三個經濟”,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0.6%,交通運輸領域建設加快推進。同時,我省圍繞民生期盼精準發力,全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43.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24.8%。
總的來看,隨著中省一系列穩投資舉措落地見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同時,補短板、培育新動能、推動轉型升級等方面投資持續發力,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不斷彰顯。
陜西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從普查結果看,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下降幅度比較大,請問張局長,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謝謝。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這次普查顯示我省第二、三產業單位從業人員927.88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109.80萬人,增長了13.4%,其中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2013年末減少了26.2萬人,下降了7.1%。
通過這次普查發現:第二產業中,采礦業、制造業從業人員下降都達到10%以上,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大幅度上升。我想這反映了兩方面的情況。第一,從采礦業、制造業來看,規模效益在擴大,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提升,技術在不斷提升,制造業的用工規??傮w是穩中有降的,這和全國的趨勢一致。第二,第三產業點多面廣,企業數量大量增加,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第三產業就業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斷地增強。
陜西傳媒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我們關注到,這次普查個體戶和法人單位數量都大幅度增加了,您能給我們講一下這背后的原因嗎?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謝謝您的提問。
普查數據顯示,全省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比2013年末增長118.1%;產業活動單位增長99.3%;個體經營戶增長14.6%,都有了大幅度增加。
主要原因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各種措施,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環境更好,為企業的創立創新營造了更多便利和更好環境。
同時,注冊資本門檻降低、注冊手續簡化、“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的推進,使營商環境得到很大優化,激發了創業創新熱情,喚起了市場活力,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的大幅增長,激發了民間投資的潛力,從業人員也大幅增加。這是“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結果,也是改革紅利的充分體現。
陜西工人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工人報記者。從剛剛您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情況看,此次經濟普查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謝謝!
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燁:
謝謝您的提問。陜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一次重大省情省力調查。為掌握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提供了大量基礎數據支撐,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這次普查結果真實的反映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現在:
第一,全面摸清了全省經濟家底。經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效益,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數量、從業人員、資產負債、營業收入等基本情況。
第二,反映出我省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普查數據反映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
第三,準確反映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的新成效。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在穩增長、促創新、增加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全面反映了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壯大的新進展。
第五,為制定重大發展目標和改革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持。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我們對經濟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摸清了經濟總量、結構、效益等關鍵指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的重大改革任務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張燁女士出席今天的發布會,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