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進展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12-20 14:27
12月19日上午10時,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先生出席,介紹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的“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三場。我們邀請到了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首先請李霄峻副行長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我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進展情況,首先我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向前來參加發布會的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陜西加快追趕超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是金融系統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金融業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質量的重大戰略機遇。為此,人行西安分行推動省內金融系統加強對農村地區的資源投入,積極構建具有普惠性、競爭力和更適應我省實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著力滿足農村地區發展的多樣性金融需求,為鄉村振興貢獻金融力量。下面,我就我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主要進展情況作一介紹:
一、金融扶持政策不斷加強
今年,人行西安分行聯合陜西銀保監局等部門印發《陜西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細則》,明確了我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短期及中長期工作目標,力爭在聚集金融支農資源、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發揮金融支農合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實施細則提出了圍繞提升脫貧攻堅金融服務水平、支持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構建鄉村振興多元化融資渠道、完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四方面14項重點工作,并從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實施差異化監管、開展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考核評估等方面加強保障,確保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二、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健全
截至三季度末,我省共有地方法人銀行141家,其中農信社44家,村鎮銀行42家,縣域各類銀行網點總數達到3611家,縣級證券機構21家,客戶數量達到8.33萬戶,金融機構下沉幅度明顯加大。大中型商業銀行均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國開行、農發行設立了扶貧金融事業部,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在全省各地市均建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農信社改革穩步推進,全省共組建農商行53家。2018年長江期貨延長營業部成立,填補了縣域無期貨公司的空白。
三、農村金融資源供給不斷增加
一是涉農信貸投放不斷增加。截至三季度末,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2.25億元,扶貧再貸款200.11億元,今年發放再貼現212.35億元,帶動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達到7273.37億元,同比增長2.47%。二是直接融資取得新突破。截至三季度末,我省注冊地在縣域的上市公司有1家,新三板公司達到10家。今年延安城投非公開發行紅色扶貧專項公司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這是全國首只革命老區紅色扶貧專項公司債券。民營企業堯柏水泥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5億元中期票據。三是保險資源投入不斷增強。推出33種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涵蓋了我省主要特色農產品;開發價格、氣象、收入保險等14個農業保險新產品。在延長、白水等地探索開展“保險+期貨”業務,幫助農民有效規避農產品價格下跌的風險。
四、金融扶貧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產業扶貧成效凸顯。加大對以“3+X”為代表的全省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力度,開展“金融支持產業脫貧示范點”創建活動,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產業帶動精準扶貧貸款余額304.13億元,同比增長26.9%。二是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持續增強。選取11家省級銀行業機構與11個深度貧困縣區開展“一對一”幫扶行動。目前,該項工作已被人總行在全國推廣。在全國首創扶貧再貸款“四?!睂徟芾碇贫?,截至三季度末,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再貸款限額占全省限額的24.21%。三是金融單位在陜定點扶貧工作提質增效。人行西安分行牽頭建立“金融單位在陜定點扶貧工作協調聯動機制”,統籌做好金融單位在陜定點扶貧工作。陜西金融扶貧工作多次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的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多次獲人總行領導肯定性批示。
五、金融支農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在改革試點上,大力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動工作取得實效。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兩權”抵押貸款余額7.5億元,累放貸款10.54億元。在產品創新上,針對吸納帶動貧困戶就業的企業特點,推出“企業吸納就業脫貧貸”“新社區工廠貸”;針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融資需求,推出“鄉村振興貸”;圍繞產業鏈融資需求,推出“生產設施貸”“收儲貸”等。在服務模式上,人行西安分行創建“通絲路”陜西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助力帶貧企業和貧困戶將特色產品推向全球。目前,平臺企業達165家,1200余種陜西特產在線展示,推動延川“梁家河”小米、白水酥梨等走出國門。在信用增進上,人行西安分行探索央行貨幣政策工具與產業鏈融資相結合,創設了“央行·陜富通”供應鏈商業票據金融產品。該產品依托核心企業信用,利用央行再貼現、商業匯票替代了傳統銀行轉賬結算與短期貸款等融資方式,緩解了蘋果產業融資難、貴問題。
六、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不斷完善
人行西安分行從支付結算、信用評定、金融知識普及等方面推進,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截至三季度末,全省農村地區發展惠農支付服務點4.5萬個,基本實現了支付服務行政村全覆蓋;建立“助農取款+農村電商融合發展”服務點6382個;布放ATM機1.14萬臺、POS機10.68萬臺,農村地區銀行卡人均持卡量3.5張。累計為626.3萬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對其中462.6萬農戶進行了信用評定,創建信用村、鎮4029個。在宜君、洛川等地開展信用重建工作,如宜君縣信用救助542戶貧困戶,占全部失信貧困戶的81%。開展“金惠工程”“金融消費者權益日”等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
總體上,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省金融系統共同努力下,我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金融全面服務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牢固。下一步,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將聯合陜西銀保監局、證監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從推動落實《陜西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細則》、構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指數,開展考核評估“三部曲”,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為陜西加快“追趕超越”,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金融力量。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李行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日報社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社記者。剛才您提到了楊凌農商行開展了農業生物資產抵押貸款業務,請介紹一下這項業務的具體特點?有哪些創新之處?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
生物資產抵押貸款業務,是將規?;r業種養殖戶手中最主要的生物資產如豬、牛、羊、果樹等,通過對其各個生長階段精準估值,轉化為商業銀行認可的“標準抵押物”,以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困境。楊凌農商行開展的這項業務在第一階段以生豬為對象,創新之處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生物資產價值動態評估系統,解決了抵押物價值計算難題。針對生物資產狀態不斷變動的特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平臺、農業區塊鏈等技術解決以往人力無法做到的海量數據運算分析,通過抓取生物資產市場價格、生長情況等數據,以生長模型測算體重、價格模型估算單價、預測模型調節系數,建立復合型生物資產價值動態評估系統,對生物資產各個階段的價值予以準確評估,實現了抵押物價值的隨行就市、市場化調整,評估結果得到了銀行、貸戶、保險三方認可。
二是以科技手段加強對抵押物的監管,緩解了道德風險防范難題。楊凌農商行推出“興農貸”APP,該APP包含了抵押物智能看管系統,依托該系統,在養殖場使用電子圍欄、電子芯片耳標、豬圈智能鎖、豬臉識別等科技手段,實現了對抵押物的實時監控,有效防范了在抵押物處置、保險理賠等方面的道德風險。同時,有貸款意愿的養殖企業(戶)可以通過APP,輸入個人及養殖場的相關情況和數據,初步計算出可貸款額度,手機預約辦理抵押貸款業務。養殖戶還可以通過APP,隨時獲取生豬的進食、飲水、體重變化等情況,以準確了解生豬的生長狀況,有效防范病情。
三是開發生豬資產浮動保額保險產品,緩解了養殖產業風險大的難題,分擔了銀行貸款風險。凌農商行聯合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推出“浮動保額保險”產品,該產品的最大特點是保費、保額均隨抵押物不同生長階段浮動估值后的實際貸款金額動態變化,保額全額覆蓋貸款額度,生豬在成長的過程中體重變化,可貸的額度和保險額度是不同的,這種方法降低了養殖戶經營風險,同時也有效分擔了銀行信貸風險。
四是人民銀行提供再貸款資金支持。由于楊凌示范區內可供開展試點的農業生物資產種養殖戶和企業數量較少,楊凌農商行選擇其設立的農科村鎮銀行在周至縣試點該項業務。針對周至農科村鎮銀行自有資金不足,人民銀行對試點項目提供了再貸款資金支持,以滿足抵押貸款業務擴大后的資金需求。
中國網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剛才您在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方面,提到了省級金融機構與省內深度貧困縣區開展了“一對一”結對幫扶行動,請問有哪些銀行參與了幫扶行動?成效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
陜西有11家深度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陜南秦巴山區,為了幫助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11月,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決定開展“省級金融機構與深度貧困縣區一對一”結對幫扶行動,精心選擇了11家省級金融機構參與結對幫扶工作,分別是:國開行陜西分行(柞水縣)、農發行陜西省分行(山陽縣)、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略陽縣)、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商南縣)、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嵐皋縣)、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漢濱區)、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丹鳳縣)、長安銀行(白河縣)、西安銀行(紫陽縣)、省聯社(鎮安)、秦農銀行(鎮巴縣)。這11家銀行與深度貧困縣簽訂了幫扶協議,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7個方面開展合作。經過兩年的實踐,這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并受到省委省政府和人總行的高度肯定。
一是貨幣信貸政策執行績效進一步提升。各幫扶機構認真落實幫扶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向深度貧困縣區投入了大量的金融資源和人力、物力、財力。自2018年以來,11家幫扶機構在深度貧困縣區投放貸款近100億元,其中省聯社、建行、農行分別投放貸款45.86億元、24.65億元、7.26億元。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4.22%,高于同期全省貸款平均增速1.36個百分點,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二是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強化。各機構堅持普惠與特惠政策相結合,推出了許多信貸產品。如建行在全國首創專屬信貸產品“新社區工廠貸”,以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為特點,支持社區工廠帶貧脫貧;農行推出了針對深度貧困縣茶葉產業發展的“富硒陜茶貸”;國開行在略陽縣發放了陜西首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扶貧貸款;郵儲銀行與省農擔合作,推出“郵農?!毙刨J產品。此外,各機構還持續下沉網點和服務,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解決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問題。
三是金融支持產業脫貧效果進一步凸顯。各幫扶機構圍繞“3+X”特色產業,大力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如在安康推出了“股權投資+龍頭企業+貧困戶+銀行信貸”等扶貧模式,建立了貧困戶、帶貧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商洛實施了以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和聯產、聯業、聯股、聯營為主要內容的“三帶四聯”脫貧機制。在漢中創建了“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示范村”,長安銀行推出了“鄉村振興貸”。截至三季度末,全省深度貧困縣區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5.15億元,較年初增加13.19億元,同比增長30.7%,當年累放25.99億元,產業脫貧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四是金融扶貧干部隊伍進一步選優配強。各幫扶機構建立健全了幫扶組織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定期深入深度貧困縣區調研督促工作開展,選派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金融扶貧干部隊伍充實到各深度貧困縣區。據統計,11家幫扶機構累計向市縣兩級派出掛職干部50余人,現仍有駐村扶貧干部近30人。金融扶貧干部在深度貧困地區確實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據我了解,陜西省農行一位年輕同志在扶貧一線駐村,冬天去農戶家摔了一跤,感覺身體不適檢查發現肝臟摔裂了。我們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都是在扶貧工作中涌現出的一大批令人敬佩的工作人員。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在2015年開始,國務院決定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請問陜西省這項工作開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將如何推進?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
“兩權”抵押,一是農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二是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陜西在國務院2015年推出試點工作積極爭取,獲得了試點資格,陜西總共有8個縣區獲得“兩權”資格,大部分是農地經營權抵押試點。其中高陵區和平利縣是“農地”“農房”雙試點,其余6個縣區均為“農地”抵押貸款試點地區。在試點期內,各地區:一方面,完善了配套設施。8個試點地區實現了“四個全覆蓋”,即:相關制度建設全覆蓋、農地確權頒證全覆蓋、風險補償基金設立全覆蓋、農村交易平臺建設全覆蓋。其中,風險補償金方面,試點縣區基金規模合計7200萬元;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方面,試點縣區累計成交流轉交易2242筆,金額4.53億元。另一方面,提升了金融機構創新能力。各機構先后推出了“農地+龍頭企業+農戶”“農地+金融精準扶貧”“兩權+信用”等信貸融資組合模式,較好地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信貸需求,有效支持了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郵儲銀行高陵支行與區土地流轉中心合作,推出了“兩權”抵押貸款網上辦理新模式,縮減了業務辦理時間和成本;平利縣推出“扶貧再貸款+兩權”抵押貸款模式,金融機構對申請“兩權”抵押貸款并有效帶動貧困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用央行扶貧再貸款資金向其發放1.75%的低利率貸款,幫助其壯大發展。
農地也罷,宅基地也罷,這兩個都是不動產,在確權頒證及流轉過程中涉及的環節部門比較多,它的交易平臺流轉是一個關鍵。陜西通過幾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全國創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特別是平利縣和高陵。2018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明確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農地”抵押貸款業務全面推開的條件已經具備,法律已經放開了“農地”抵押擔保。今年洛川、眉縣等縣區推廣了這項業務,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已有13個縣區開展了“農地”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余額5.41億元,同比增長7.9%。確權和流轉是關鍵,下一步我們還需要農業部門、國土、住建、財政等部門從確權頒證、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風險補償機制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農房從法律層面還沒有解決,農房現在僅僅是在試點的兩個地區,等下一步法律問題解決之后,農房再進一步推進。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各位記者朋友如果還有采訪需求,會后可與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有關負責同志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