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陜西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12-05 14:11
12月4日上午10時,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先生,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處長王軍先生出席,介紹陜西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反映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進展情況,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政府新聞辦將聯合舉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一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先生,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處長王軍先生。請他們向各位介紹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首先請黃廳長介紹相關情況。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媒體長期以來對陜西“三農”工作的關注、關心和支持,也非常高興通過你們向社會各方面介紹陜西省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明顯進展。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大力實施“3+X”工程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去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3+X”工程加快推進產業脫貧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意見》,創新性的提出了實施特色現代農業“3+X”工程。“3”指的是3個千億級產業,即發展以千億級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千億級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千億級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要求到2020年,全省蘋果面積達到1200萬畝、產值1000億元,奶山羊存欄300萬只、全產業鏈產值355億元,設施農業規模360萬畝、產值1000億元?!癤”是指因地制宜做優做強茶葉、魔芋、中藥材、核桃、紅棗、食用菌和有機、富硒、林特系列產品等區域特色產業。今年7月底,召開了全省“3+X”特色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貫徹落實全國鄉村產業振興推進會精神,全面部署“3+X”工程兩年攻堅行動,安排投入中省資金8億元。目前,“3+X”工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表現在果業上,今年全省新增蘋果33.3萬畝、獼猴桃5.8萬畝。蘋果改造老果園58.5萬畝,新建園和老園改造選用新優品種的比例達到95%以上,我省蘋果的品質、果汁加工生產能力、出口創匯還將穩居全國第一;獼猴桃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中連片產區,目前總產量已占到世界的1/3,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是我省果業經濟效益最好的水果品類。櫻桃、桃、杏等時令特色水果面積進一步擴大,預計全省水果面積今年已達1700萬畝。奶山羊存欄達到240萬只,預計羊乳產量70萬噸。蔬菜前三季度全省種植面積達805.4萬畝,產量1730.8萬噸。下發《千億級設施農業工程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建設10個高效設施農業項目、8個食用菌小鎮項目、3個高山冷涼菜基地和秦漢鮮花港及銅川、韓城設施農業基地項目。其他特色產業,比如食用菌、茶葉、花椒、核桃、魔芋、土豆等產業發展勢頭都不錯。特別是茶產業,目前茶園面積達到275萬畝,干毛茶產量6.8萬噸,產值130.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3%、8.9%、10.5%。此外,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村手工業非遺傳承與開發等產業發展也很快,涌現出一批專業戶、專業村,豐富了鄉村產業形態,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以生態宜居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為打好這場硬仗,省上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第一組長和組長,省級26個部門為成員的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為了深入推進這項工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施意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新建農村衛生廁所63.1萬座,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40萬座;建成鄉村旅游點公共廁所100個;88.29%的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超全年任務3.29個百分點;全省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為16761個,得到有效治理的為5950個,占比為35.5%。以“凈美三秦”為主題,突出“八清一改”,積極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實現了全省行政村全覆蓋,累計清理生活垃圾163萬噸、清理村溝村塘淤泥49.9萬噸,村內水塘1.26萬口、疏浚溝渠2.1萬千米、村內殘垣斷壁15.1萬處。今年省市縣三級創建美麗宜居示范村640個,到2020年全省創建3200個示范村。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扎實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全省大力開展“厚德陜西”道德實踐活動,實施立德、尚德、尊德、載德、潤德、弘德“六德”工程,印發《關于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的實施意見》,整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鄉風民風煥發新氣象。同時,持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全面推進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建設。各地發揮特色優勢,推陳出新,修改推行新的鄉規民約,設立“孝道基金”“道德銀行”“愛心超市”,扎實推進高額彩禮、薄養厚葬等專項整治,形成“紅白事我來理”“說論亮道德評議”等經驗做法。目前,我省鳳縣、富平縣、志丹縣、延川縣被確定為“新時代全國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全省建成“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省級和市級重點示范縣60個、重點示范村1136個,縣、鎮建成示范村近3000個,建成省級移風易俗示范縣23個。今年豐收節期間,全省舉辦了100多場活動,隆重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557名運動員競技首屆鄉村振興運動會,30多名農民歌手登臺第二屆“鄉村振興·美麗家園”農歌大賽,展示和宣揚新時代農民的新形象、新風采和新面貌。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不斷提高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甭鋵嵉睫r村,就是要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今年以來,在加強和改善鄉村治理方面,我省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增強村民自治能力。今年,全省各地嚴格落實《陜西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辦法》,以縣(市、區)為單位,修訂完善村務公開目錄,推動村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健全村級組織權責清單,規范運行體系。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基層實踐。緊盯社會各界和農民群眾普遍關注問題,組織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11920個村,審計涉及金額248.5億元。二是提高鄉村德治水平。今年,全省各地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延安精神;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行動;大力實施“思想奠基·黨性塑造”工程,開展“明理、感恩、誠信、自強”主題教育活動;抓好“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運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成果;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農村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完善鄉村信用體系,增強農民群眾誠信意識。三是加強鄉村法治建設。主要是健全法規制度體系,規范農村基層行政執法程序,將政府涉農事項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入開展法治縣、法治鄉鎮、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大力實施法治文化進院落、法治宣傳進家庭、法治知識進頭腦、法律服務進村組(社區)行動,引導農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大農村法律服務供給,多層次深化“三官一律”進社區活動和法律下鄉服務,推廣“庭院法庭”“車載法庭”等巡回審判方式。目前,全省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7238起,成功化解26367起,化解率為96.8%。其中貧困地區矛盾化解率達到100%。同時,今年還縱深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農民群眾拍手稱快,農村治安明顯改觀。目前,全省鄉村治理水平顯著提高,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紛止爭、德治春風化雨的社會治理機制已經形成。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一手抓脫貧一手抓增收
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今年以來,我們一手抓脫貧一手抓增收。
一手抓脫貧,就是扎實推進產業精準扶貧。今年以來,已整合涉農資金上百億,推進1.5萬菜單項目精準到戶,選派2萬多名“土洋”專家到一線指導,實現產業扶貧戶長線產業全覆蓋。同時還利用央視黃金檔、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三年百市”品牌營銷行動,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往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力爭產得出、賣得好;持續深化“推模式、學范例”活動,不斷密切新型經營主體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推動1.4萬經營主體精準帶動50多萬貧困戶增收,使小農戶也能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分享鄉村產業發展紅利。我省始終把防范風險放在扶貧產業開發的重要位置,不斷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特色產業品種,積極開展成本保險向價格保險、收入保險轉變試點,穩固了產業發展基礎。預計今年年底,我省所有的貧困縣和貧困村將全部摘帽退出,56.5萬貧困人口脫貧。
一手抓增收,統籌推進就業扶貧,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059家,免費培訓27.1萬人;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6.4萬人,累計發展社區工廠779家,開發公益專崗安置9.6萬貧困勞動力。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持續開展農村“三變”改革,不斷激活農村各類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目前,全省3767個村實現集體分紅,分紅總額達8.1億元,近7200個村有了經營收益,累計220多萬群眾拿到了集體分紅。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286元,同比增長9.9%,人均消費支出7990元,同比增長8.9%。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黃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農村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我們都知道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為了推進產業振興,據了解我省今年在促進農產品營銷、樹立農產品品牌上下了很大功夫,請問在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成效如何?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處長王軍:
感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我們持之以恒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展農產品推介活動,目的是為了擴大我省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提高知名度,以賣得出、賣得好推動產業發展壯大。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三項工作:
一是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特色優勢區6個,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的意見》,指導督促各市開展農業品牌培育、保護、營銷、監管等工作,強化區域公用品牌公共服務和管理,洛川蘋果、大荔冬棗等12個區域公用品牌進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二是實施陜西農產品“三年百市”品牌營銷行動,做好第三屆茶博會、第十七屆農交會、“兩展一節”等重點農業展會參展工作;不斷深化細化展覽展銷,提升展會效果。在舉辦陜閩合作·陜西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周活動期間,組織陜西特色農產品進入福州市很多社區、超市、福利機構等場所,邀請福建省大型經銷商來陜赴產地考察,開展一系列接地氣的產品推介活動。利用蘇陜產業扶貧協作渠道,繼續加大陜西優質農產品以南京為中心向長三角地區拓展的工作力度?!叭臧偈小?品牌營銷行動開展以來,在全國80多個城市共舉辦或參加展銷活動超過350場次,簽約金額超過900億元。邀請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開展線上營銷,舉辦首屆陜西省農業品牌設計大賽,進一步提高了陜牌農產品的影響力。
三是廣泛開展“3+X”特色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播放“陜西羊乳·高端乳品”公益廣告,在央視農業頻道投放“延安蘋果”公益宣傳廣告,面向全國進行推介宣傳。洛川蘋果進入首次發布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品牌評估價值超過500億元,位居全國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第二名、水果類第一名,陜西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糧食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地區穩定的重大問題,請問,我省在保證口糧安全上有什么具體舉措?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糧食安全應該是我國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安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問題高度重視,多次強調糧食問題對我國的特殊重要性。我國將近14億人口,如果糧食飯碗端不到自己的手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民生問題,更重要的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2015年總書記視察陜西時指出:“要增強作為糧食產銷平衡區的自我平衡能力,確??诩Z絕對安全?!边@是總書記針對陜西省情實際作出的指示,也是我們做好糧食安全工作,提高糧食產能的根本遵循。2015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總產量連續15年超千萬噸,連續8年產能在1200萬噸水平,今年應該能達到1230萬噸。按照總書記的要求,第一是“藏糧于地”,第二是“藏糧于技”。
一是抓“藏糧于地”。目前,我省全面完成27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實現上圖入庫。這是保證糧食安全,保證糧食基礎產能最根本的約束和要求。我們要把2700萬畝糧食主產區耕地建設好、保護好。今年我們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的2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聚焦重點區域,統籌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進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了全省糧食產能的穩定。
二是抓“藏糧于技”。首先,解決好品種問題。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985院校,楊凌是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輻射帶動旱作農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充分發揮陜西農業科研優勢。二是全程機械化示范,主要以抓示范縣為抓手,推動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的程度,提高單產,增強效益,穩定產能。2015年以來,我省糧食產量始終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我省今年已被列入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省份,請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思光: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關系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重大創新。正如你所說,我省今年已列入2019年全國12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省份。試點的目標是,2019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本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到2020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新型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陜西的薄弱環節和短板,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通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集體資產股權量化、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等,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農民拿到手里目前唯一的一塊蛋糕,這塊蛋糕要做大分好,更多的是把土地帶來的收益分給農民群眾。中國從革命到建設到改革到發展,各個時期農村為推動革命、建設、發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就是要集中解決這個問題。9月26日,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進會對整省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清產核資是順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按照中央安排,我省自2017年1月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摸清村集體資產家底,明確集體資產歸屬,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經過全省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省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計清查鄉村組集體單位14.4萬個,其中清查鄉鎮級單位273個、村級單位1.9萬個、組級單位12.5萬個;清查出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2.27億畝、經營性資產474.2億元、非經營性資產1199億元。面上改革工作穩步有序推進,截至9月底,全省已登記集體經濟組織1.4萬個,占已完成集體產權改革村的82%;1.6萬個村完成產權制度改革,1.7萬個村完成成員界定,1.6萬個村完成股份量化,1.3萬個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從整省試點工作動員部署開展以后,工作推進非常快速、健康、有效,我們堅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將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發展農村經濟,一定會釋放非常大的活力,為農民增收帶來一條更加光明的前景和路徑。謝謝。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各位記者朋友如果還有采訪需求,會后可與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同志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