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12-04 08:18
12月2日下午15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先生、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劉保華先生出席,介紹陜西省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隨著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和措施的陸續出臺與實施,陜西生態環境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大提升。就在昨天,新修訂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已開始施行,進一步明確了秦嶺的保護范圍。如何做好秦嶺生態空間治理,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筑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先生,省林業局副局長劉保華先生,請他們向各位介紹我省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首先請黨雙忍局長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今天,我們發布《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在此,我代表陜西省林業局對出席新聞發布會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以來支持林業工作,關心秦嶺保護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指出,秦嶺是中國的地理標識,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秦嶺林區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木材,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付出了生態代價。1998年,秦嶺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主。2007年,省人大常委會發布施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為一座山脈立法。2018年,我省汲取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深刻教訓,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再次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昨天已經正式施行,開啟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時代。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把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進黨章,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城鎮空間、農業空間和自然生態空間。自然生態空間簡稱生態空間。新一輪機構改革后,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大地景觀等生態空間治理統一劃歸林業部門。林業部門正在發生“化學反應”,從過去的一“業”——林業,“合成”為現在的一個國土空間——生態空間;從過去林業行業管理,“合成”為現在的生態空間治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為生態空間治理指明了新方向,開辟了新路徑,賦予了新動能。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省決策部署,履行好生態空間治理職責,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落到實處,我們制定了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共四十一條。下面,我向大家做簡要介紹:
一、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行動。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編制秦嶺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體制試點,全面啟動秦嶺國家公園前期建設工作。加強秦嶺珍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園區建設。整合各類自然公園,著力解決自然保護地設置重疊、邊界不清、多頭管理、權責不明等突出問題。對未納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保護價值區域,因地施策,加強保護。積極推動華山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工作。
二、森林資源保護行動。加強森林資源培育、保護,推動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組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創新和規范國有林場保護和利用新體制新模式。組織編制森林草原火災防治實施方案,落實防火責任制,加強火災預防。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重點做好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
三、野生動植物保護行動。實施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專項調查,調整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植物名錄,建立野生植物資源檔案,加強秦嶺珍稀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群落保護。組織開展秦嶺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認定工作,確定棲息地名錄,在棲息地設置保護設施和標志,構建起“自然、多彩、連通”的生態廊道。
四、生態空間修復行動。編制《天然林保護專項規劃》,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編制《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制定封山育林、森林撫育、飛播造林等專項實施方案,鼓勵25°以下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優先開展秦嶺北麓直觀坡面、困難立地生態修復,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創建森林景觀特色的美麗鄉村。
五、生態服務與富民行動。建立健全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依托秦嶺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轉化創新平臺。推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地理標志產品、有機產品的認定認證,鼓勵林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創建生態產品服務平臺。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依托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搬遷、生態產業,推行參與式社區管理,設立公益性崗位,構建生態服務和生態富民新格局。
六、科技創新行動。創新生態空間理論,豐富生態空間治理實踐。建立健全秦嶺生態空間分類體系,加強秦嶺生態空間資源監測與評價,建設秦嶺生態空間治理人工智能應用體系。加強自然、生態、人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研究,推出一批秦嶺研究專著,逐步形成秦嶺學知識鏈條,構建秦嶺學知識創新體系。
七、智庫建設行動。在陜西省林業科學院加掛大秦嶺研究院牌子,組建大秦嶺研究創新團隊,共建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的新型智庫。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建設,按照“一公園、兩基地”布局,改造提升繁育基地,新建救護放歸基地,籌建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依托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創建朱鹮國際研究創新高地,為世界朱鹮野外種群的恢復與保護提供“中國模式”。
八、保護執法與監督行動。按照秦嶺范圍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產業準入清單,嚴格審核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夯實行政執法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采亂挖、亂捕亂獵、亂批亂占、毀林開墾、非法改變林地用途等違法行為。
九、生態文化宣傳行動。聚焦“秦嶺生態空間+”,辦好秦嶺講壇,講好秦嶺故事。持續開展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系列活動,凝聚秦嶺保護共識。深挖秦嶺四寶內涵,創作一批高質量影視、文創、繪畫、攝影等秦嶺生態文化產品。結合《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宣傳活動,著力宣講秦嶺生態空間治理舉措,形成秦嶺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
十、組織保障行動。加強督導考核,夯實秦嶺生態空間治理責任。發揚“謙遜博愛、和美高遠、機智拼搏、團結堅毅”的秦嶺四寶精神,加快建立“政治強、業務精、形象好”的陜西生態綠軍。引導社會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共建綠色家園。
同志們、朋友們,秦嶺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秦嶺生態空間治理是林業部門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要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合力奔跑,讓秦嶺更加美麗,為美麗陜西貢獻林業力量,為美麗中國貢獻陜西力量。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黨局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華商網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網記者。我們都知道現在陜西省、四川省、甘肅省在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今天又看到《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提出建設秦嶺國家公園,能否介紹一下這兩個國家公園的有關情況?
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
感謝這位記者提的問題。11月11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掛牌,與陜西省林業局合署辦公。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實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陜西省政府雙重領導,以陜西省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陜西秦嶺區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四川片區、甘肅片區共同構成完整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和甘肅的大熊貓分布區相毗鄰,陜西秦嶺區和上述兩個區域相隔200、300公里。關注秦嶺大熊貓的同志都知道,與四川、甘肅大熊貓相比,秦嶺大熊貓更加古老,秦嶺有野生大熊貓345只,作為一個獨立的大熊貓亞種數量比較少,因此顯得極為珍貴。搞好秦嶺區的建設,對于秦嶺大熊貓保護事業至關重要。秦嶺面積5.82萬平方公里,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面積只有4386平方公里,僅占秦嶺面積7.5%,也只涵蓋秦嶺大熊貓71%的棲息地。大家知道,秦嶺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秦嶺四寶的棲息地也遠遠超出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范圍。要實現秦嶺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保護,還需要進一步擴大保護范圍,加大保護強度。
秦嶺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是中華地理標識,具有國家代表性,具有國家符號意義,建立秦嶺國家公園是秦嶺保護的標準配置。省委省政府對建立秦嶺國家公園非常重視,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今年5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派出國家考察隊深入秦嶺實地考察,形成調研報告。秦嶺國家公園已納入國家公園總體布局。目前,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示,我們正在抓好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前期工作。
央廣網記者:
您好,我是央廣網記者。作為林業部門,對于秦嶺生態空間治理是否有充足的力量?
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
在今天會議之前,我聽到一些朋友提過類似的問題,這位記者的問題也代表了不少人的疑問。我想和大家在這里作一個深度的交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在哪里?綠水青山就在生態空間。我們都知道,《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劃定的秦嶺范圍是5.82萬平方公里,其中69.65%被森林所覆蓋,85%是林業用地。秦嶺生態空間主體是森林生態系統,林業部門作為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監管主體,要發揮先鋒隊、專業隊和主力軍的作用,應該走在前列,也必須走在前列。秦嶺是頂級生態空間,也是復雜的生態系統,秦嶺生態空間治理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方面,需要多個部門、多個方面聯合作戰。我們在治理秦嶺生態空間上要發揮主力軍作用,還需要“友軍”來支援,僅靠林業部門一家是不夠的。在此我們呼吁有關部門、社會各個方面,攜起手來,與我們一道努力,共建美好家園。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多年來,陜西特別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今天專門發布《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跟之前保護工作相比有什么新的變化?
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劉保華:
秦嶺是中國頂級生態空間,保護好秦嶺事關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系全國生態安全大局。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市縣各級政府和林區廣大人民群眾顧大局、識大體,圍繞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1998年以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森林面積持續增加,森林質量穩步提升,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不斷擴大,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今天發布的《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是林業部門工作的深化和提升。一是理念更新、站位更高?!妒笮袆印钒?1項舉措,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二是責任更大、任務更重。以前林業部門歸“大農口”,是一個行業管理部門,新一輪機構改革后,林業部門劃歸“資源口”,實現“農轉非”,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大地景觀等生態空間劃歸新組建的林業部門,實行集中統一治理,林業部門職能從一“業”管理到生態空間治理,今天發布的《十大行動》是秦嶺生態空間治理的現實需要。三是措施更系統、更精準。相對于過去而言,《十大行動》立足于秦嶺生態空間,注重生態空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六條戰線精準施策,保護措施更加系統全面,治理體系更加科學完備。
中國新聞社記者:
您好,我是中新社記者。大家都知道新修訂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已經正式施行了,那么陜西省林業局現在發布的《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什么關系?
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
這個問題很好,也可能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新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各項規定更嚴、更細、更全面,標志著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新里程。
《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省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規,今天發布的《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是省林業局貫徹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具體舉措。從適用范圍上看,《條例》涵蓋了城鎮、農業和自然生態三大國土空間,《十大行動》適用范圍是生態空間。另外,《十大行動》除了做好《條例》的“規定動作”外,還是林業部門搞好秦嶺保護的“一攬子”行動計劃,是“總抓手”。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各位記者朋友如果還有采訪需求,會后可與省林業局有關負責同志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