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陜西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陜西省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來源: 陜西省扶貧辦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10-18 08:35
10月17日上午9時,陜西省扶貧辦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先生出席,介紹陜西省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扶貧辦與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陜西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的第三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陜西省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文主任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span>1017”邀你一起,今天全國各省都組織開展扶貧日活動,我們也在這里介紹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大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山下鄉,總結宣傳典型案例,客觀反映群眾需求,為脫貧工作吶與喊,為攻堅之戰鼓與呼,為脫貧攻堅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謝!
一、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情況
陜西是革命老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度過七年知青歲月、帶領梁家河群眾艱苦奮斗向貧困宣戰的地方,也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涉及陜西有3個,全省107個縣區中96個有扶貧任務、56個是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將脫貧攻堅作為全省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省上下促攻堅的強大合力,全省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592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77.5萬人,減貧514.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40%下降到3.18%,下降18.22個百分點。到去年年底,27個縣脫貧摘帽,目前還剩余29個貧困縣。值得一提的是,革命老區延安市所有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摘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里程碑意義。
二、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進展
2019年是我省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全省計劃剩余的29個縣全部摘掉、56.5萬貧困人口脫貧。今年以來,我省堅持目標標準,貫徹精準方略,集中力量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扎實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做到盡銳出戰。全省上下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指引下,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實踐。一是層層落實責任。進一步夯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和主要領導的第一責任人責任,省委省政府負總責,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抓、親自部署推進,推動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強大合力。按照盡銳出戰要求,先后召開貧困縣縣委書記脫貧攻堅座談會和推進會,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讓縣委書記頂上去、靠前指揮,真正做到盡銳出戰。脫貧攻堅由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市縣抓落實的關鍵是縣級抓落實,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這段時間,各縣縣委書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進一步夯實責任,明晰思路,傳導壓力,盡銳出戰,將脫貧攻堅牢牢地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工作推進有了很大起色、變化和成效。前一段時間,在56個貧困縣和4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開展以“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為重點的“三比一提升”行動,逐級傳導壓力,匯聚攻堅合力,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在宣傳先進典型、強化工作氛圍的過程中,省委宣傳部和新聞媒體朋友也給予大力支持,我向大家表示感謝。二是建強攻堅隊伍。結合貧困村貧困戶需求,全省共選派駐村工作隊員3.38萬名,其中第一書記9328名,從省直單位選派70多名優秀處級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舉辦領導干部、一線幫扶力量等培訓38期、4429人次。三是嚴格考核評估。將脫貧攻堅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由5分提高到20分,并實行“一票否決”。實行黨政干部調整任用與脫貧攻堅成效掛鉤制度,對各設區市分管領導干部和56個貧困縣黨政正職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研判。充分運用“三項機制”,對履職不力、狀態不佳的3名縣委書記進行調整,對履職盡責、工作出色的17名縣委書記就地提拔,樹立鮮明導向。同時,對脫貧攻堅問題突出的縣進行集中督導,推進問題整改工作和攻堅任務高標準高質量落實到位。最近我們集中對10個地市的11個縣進行了督查,在督查的過程中到縣到事到人,絲毫不留情面。對于發現的問題采取兩種處理辦法,一種把發現的問題全部反饋給該縣,督促迅速整改;另一種是對發現的問題在全省范圍通報,強調問題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督促全省各縣舉一反三,不斷強化整改。
(二)緊盯年度減貧任務,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脫貧攻堅任務有方方面面,年度退出任務是底線任務。今年29個縣退出、56.5萬貧困人口脫貧是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關于“兩不愁、三保障”,各位記者朋友們非常熟悉?!皟刹怀睢笔遣怀畛?、不愁穿,“三保障”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也包括飲水安全。首先是住房安全,主要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兩個方面解決。“十三五”以來,全省完成了92萬余人易地扶貧搬遷,加上“十二五”陜南移民搬遷的100多萬,加在一起超過20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意義重大,過去這些群眾住在秦巴山區,道路交通不便,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秦巴山區每年在汛期都會出現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澇災害,易地扶貧搬遷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易地扶貧搬遷在生態保護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陜西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地,農民從山里搬出來,保護了自然生態、保護了一江清水。關于基本醫療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實現了基本醫療、大病統籌、慢病簽約全覆蓋,貧困戶大病報銷比例達到80%—85%,既極大地減輕了貧困戶看病住院醫療負擔,又保證醫保制度可以良性循環持續推進。關于義務教育方面,強化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多舉措配強鄉村教師隊伍,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擴大到所有貧困縣,目前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達標。關于飲水安全方面,按照既不拔高胃口、也不降低標準的要求,開展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狀況排查,建立工作臺賬、逐戶推進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
(三)狠抓產業就業治本措施,著力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最關鍵最有效的措施有兩個,一是產業,二是就業。產業和就業既是解決當前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也是鞏固提升脫貧質量,保障貧困人口不返貧最有效的措施。關于產業扶貧方面,壯大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發揮3個千億級產業的牽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區域性的特色產業,形成精準覆蓋的“3+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16年至2018年,全省實施9.22萬多個特色產業項目,陜西六盤山區、渭北地區和呂梁片區蘋果面積超過1000萬畝,全省果業庫存能力達346萬噸,秦巴山區茶園面積達270萬畝,食用菌產業形成覆蓋面廣、帶貧效果好的完整產業鏈,基本實現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個脫貧產業。值得一提的是陜南設施農業發展情況,陜南是中國食用菌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區,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光照溫度都比較適合。目前,食用菌成了陜南地區除了茶葉之外最大的產業,也是陜南群眾脫貧致富重要產業。關于就業扶貧方面,陜南易地扶貧搬遷將近100萬人從秦巴山區搬到縣城中心鎮,一個小區少則上千,多則上萬人,有大量的勞動力。為了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各縣區在建立小區的時候規劃了社區工廠建設的基本條件和設施,現在全省已經建立779個社區工廠,多為毛絨玩具廠、服裝制作廠和小電器加工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同時,完善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有組織勞務輸出等多元就業扶貧工作格局,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059家,免費培訓27.1萬人,扶持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6.4萬人。在貧困村開發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共安置9.6萬貧困勞動力就業。
(四)采取超常規舉措,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決落實中央“三個新增”要求,今年向深度貧困縣共安排中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2.2億元,占總量的25%,較上年增長39.3%。實行一個強區和一個開發區與原有結對幫扶力量一道,疊加幫扶一個深度貧困縣。目前,11個深度貧困縣駐村包聯的省級參扶單位達196家,占全省三分之一。28個省市公共衛生機構對口幫扶11個深度貧困縣。聚焦革命老區脫貧。加大老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大力推進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重點項目落地,今年投入資金64.28 億元,占全部中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68.2%,較上年增長21.2%。2016年—2018年,革命老區165.37萬人脫貧、占全省脫貧人口的69.5%,16個革命老區縣脫貧摘帽。聚焦特殊困難群體。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加大因病致貧群眾醫療救助力度,各項兜底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五)全力鞏固大扶貧格局,不斷凝聚社會各方合力。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力度加大。2016年以來,中央37個部委單位對我省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進行全覆蓋幫扶,先后派出掛職干部428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8.79億元,引進資金34.99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545個,帶動貧困人口41.5萬人,為我省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持續推進國企合力團、校地結對“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幫扶體系,99家省屬國企和駐陜央企組成9個“合力團”,實施項目129個;103所高校結對幫扶96個涉貧縣,促進醫療資源向貧困地區下沉,全省111家三級醫院結對幫扶101家貧困縣醫院,共新建臨床專科248個,開展新技術1391項,培訓人員18.5萬人次,遠程會診3.5萬例。同時,鼓勵支持各類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和個人參與脫貧攻堅,開展“萬企幫萬村”“脫貧攻堅青春建功行動”“三秦巾幗脫貧行動”“勞模助推脫貧攻堅”等活動,動員全省7587家民營企業幫扶8310個貧困村,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3.97億元,98.3萬貧困群眾受益。
(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著力提升脫貧質量和效益。嚴格落實政策、責任、幫扶、監管“四個不摘”,貧困縣摘帽、貧困戶脫貧后,在加大攻堅力度實現剩余貧困人口脫貧的同時,堅持持續攻堅與鞏固成果兩手抓。對已公布脫貧摘帽的縣,在保障全部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的前提下,適當安排涉農整合資金用于支持貧困發生率較高、貧困人口規模較大的非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及產業配套設施項目。建立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推進市縣脫貧攻堅數據信息一體化建設,開展“一補兩送一議”、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等工作,實現數據信息精細化管理,我省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綜合排名2018年穩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位列全國第二名。建立完善返貧監測機制,對貧困人口、脫貧人口、邊緣人口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增人口納入幫扶,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七)堅持志智雙扶,著力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以貧困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著力點,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在銅川市耀州區召開全省扶貧扶志現場推進會,全面推廣以黨建引領、村規民約等為主要內容的“扶志六法”和安康新民風建設、耀州區“八星勵志”等經驗和模式。在10月17日上午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我省的1個單位和4名個人受到表彰;10月17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將舉行全省脫貧攻堅獎表彰活動和先進事跡報告會,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綜合運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以購代捐等措施,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干事熱情,激勵和引導他們依靠勤勞雙手改變命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落實各級責任,盡銳出戰、狠抓落實,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高質量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全面對標對表中央要求,組織開展脫貧人口“回頭看”,全面排查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抓緊補齊攻堅短板、補強工作弱項,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運用信息化平臺加強日常監督,動態更新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高質量完成剩余29個縣全部摘帽、56.5萬人脫貧的年度目標任務。
(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強化治本措施,持續推進產業就業扶貧和扶志扶智工作,完善大扶貧格局,大力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健全多元化就業扶貧格局,加大對已搬遷群眾的后續幫扶力度,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讓更多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不斷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保持現行政策穩定。嚴格落實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工作的穩定性,嚴防摘帽后出現松勁懈怠。緊緊圍繞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切實加強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管護工作。強化實時動態返貧監測,及時消除返貧風險隱患。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接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四)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持續抓好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落實“基層減負年”工作措施,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繼續開展常態化巡回督導,組建督導組追蹤問題線索、直奔問題一線,推進問題整改工作和攻堅任務落實。對重點領域實行集中督查,對推進不力的隨時提醒、實時約談、直至追責問責。完善日常暗訪、年度考核的督導考核制度,減少考核頻次、簡化考核方法、優化考核指標。用好用活鼓勵激勵等“三項機制”,加強對基層的服務指導,鼓勵廣大基層干部勇于擔當作為,調動各級干部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女士們、先生們,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讓3800萬陜西人民一個不落地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是黨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有全省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眾志成城、頑強拼搏,聚萬眾之志,發精準之力,知不足而奮進,以上下齊心、只爭朝夕、攻堅克難的必勝信心和決心,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省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提問: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陜西省有沒有提出比較有成效的措施,措施實施以后成果怎么樣。
陜西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從脫貧攻堅來講,我剛才講到三句話,就是要完成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陜西脫貧攻堅的重點是深度貧困縣也叫重點扶貧區。通過三個片區來講,陜西有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從目前整體工作推進情況來看,重點仍然在秦巴山區,全省今年剩余的29個縣要摘帽,其中23縣集中在秦巴山區,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全部集中在陜南3市。去年11個深度貧困縣中的商洛鎮安縣摘掉了貧困縣帽子,現在仍然有10個深度貧困縣需要在今年完成摘帽任務,所以陜南秦巴山區脫貧攻堅特別是深度貧困縣的脫貧攻堅,是我省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區域。
為了深入推進、有效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全省無論從政策上、項目上、人力配置上都是向這個區域傾斜。今年我們向深度貧困縣安排中省財政資金22.2億元,占總量的25%,今年10個縣占了全省總量的25%,全省96個縣有脫貧任務,資金上我們給予了大量支持。較上年增加39.3%,增長幅度比去年增長40%。實現了一個強區和一個開發區與原有結對幫扶的力量一道疊加幫扶深度貧困縣,本來給貧困縣幫扶力量配的比較強,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我們又再一次安排了8個財政力量比較好的區,在過去原有幫扶力量比較好的區增加了幾個區,向10個縣疊加幫扶。目前,11個深度貧困縣駐村包聯的省級殘扶單位達到96家,28個省市公共衛生機構對口幫扶11個深度貧困縣,省上安排了28個機構對應幫扶。聚焦革命老區,大力推進革命老區重點項目落地,投入資金64.28億元,占中省財政資金的68.2%,較上年增加21%。脫貧攻堅專項資金將近70%都給了革命老區縣。
聚焦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貧困開發制度銜接,各項兜底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實。
提問:
您好,我是人民網記者。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堅克難、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在全省開展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行動,具有特殊意義。請您簡要介紹下,開展這項活動的總體安排,想要達到哪些預期目的。
陜西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
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這個問題我講一下背景。陜西3年兩次被中央約談,我們現在必須要打贏脫貧攻堅翻身仗。“三比一提升”行動,就是針對工作中的弱項、短板,在全省上下開展比學趕幫,解決我們存在的問題,力爭進入第一方陣,這就是“三比一提升”的基本背景和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在“三比一提升”過程中,前期各個市縣包括基層村社,創造了很多有效的辦法和措施。比如平利縣總隊長制度,縣級所有領導、部局領導全部到村上,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總隊長。現在脫貧攻堅要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是最后一米的問題,脫貧攻堅都很重視,但是能不能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關鍵就是村戶一級,這么多政策,這么多措施都需要落實到村落實到戶,解決最后一米的關鍵問題就是要解決村戶一級的幫扶問題,要解決好就必須落實責任,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盡銳出戰,必須精準措施對標這個問題。“三比一提升”眼前的目標,具體的目標是圍繞短板,首先解決打贏翻身仗的問題,努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決心和信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感謝文主任的解答,感謝記者提問,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采訪需求,請會后與省扶貧辦負責同志(宣傳處陳慶客18089293610)聯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