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 介紹“吹響綠色發展新號角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
來源: 省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 2019-09-12 13:07
9月12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陳俊女士,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先生出席,介紹“吹響綠色發展新號角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10場--商洛市專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陳俊女士,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先生,請他們圍繞“吹響綠色發展新號角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這一主題,介紹商洛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陳書記介紹情況。
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陳?。?/span>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商洛的關注和支持。今天,我發布的主題是“吹響綠色發展新號角,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
商洛位于秦嶺南麓、鄂豫陜三省結合部,是陜西最年輕的地級市,曾經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是全省最窮的地方。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商洛人民矢志艱苦奮斗、團結砥礪奮進,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從無到有,旅游從弱到強,城市從小到大,收入從少到多,手機、電腦、汽車等“飛入尋常百姓家”。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循環發展不動搖,探索出了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發展路徑,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民生福祉顯著改善,一個生態美、活力足、產業強的美麗山城快速崛起,見證了新中國的滄桑巨變,也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了“商洛答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24.77億元,是1949年的2061.9倍,比2012年增加385.77億元,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8.4%,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2%和11.8%。
第一,做強綠色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培育“兩新兩大+數字化”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加快發展的現實生產力,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按照“生態+資源+新技術”模式,做大新能源、新材料“兩新”產業。在新能源產業上,以水能、風能、光能開發利用為重點,推動清潔能源、儲能裝置、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商洛電廠并網發電,鎮安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建設,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全省典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雛形初顯。在新材料產業上,主動對接產業鏈高端,策劃建設納米鋅產業園、環亞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建成五洲釩系列產品、萬噸氧化鉬等項目,促進新材料產業集群化發展;發展尾礦綜合利用企業81家,年消化尾礦約500萬噸,使尾礦資源變廢為寶。
二是按照“生態+區位(資源)+文化”模式,做強大旅游、大健康“兩大”產業。在大旅游產業上,突出抓好景區拓展、跨界融合、節賽營銷,建成3A級以上景區41家,金絲峽成為陜南首家5A景區,新建木王山等省級旅游度假區4個,成功打造了“一節一賽”品牌,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1%以上。9月21日,我們還將舉辦商洛國際馬拉松賽,屆時將有1萬多人參賽,誠邀廣大媒體朋友參與。在大健康產業上,用好國家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金字招牌,圍繞特色“商藥”深度研發和農特產品精深加工,擴大優質中藥材種植面積,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中藥材全產業鏈基本形成。2012年以來,全市綠色食品、植物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長44.1%和32.6%。
三是按照“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力企業”模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把數字經濟作為發展“三個經濟”的突破口,堅持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推動“實體經濟+互聯網”,建設數字化交易、管理、研發平臺,建立數字化產業生態圈。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京東云倉、木耳核桃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數字鄉村發展論壇,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全覆蓋。
第二,堅持精準方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商洛全域貧困、深度貧困,貧困人口占全省15.5%。我們堅持“六個精準”,盡銳出戰,已累計脫貧45.07萬人,全市將在今年年底前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最堅實的基礎。在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中,我們重點抓了兩件事:
一是抓扶貧產業。把產業作為解決“兩不愁”問題的治本之策,放大“三帶一創”產業扶貧模式,做大菌果藥畜“4+X”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全市共發展食用菌3.5億袋,核桃336萬畝,板栗268.9萬畝,中藥材208.54萬畝,生豬飼養量288.3萬頭,禽飼養量3993.4萬只,培育了森弗、君威、華茂等147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帶動15.2萬戶、53.2萬人穩定增收。同時,緊盯“三保障”薄弱環節,高質量完成“兩房”建設、安全飲水和教育、醫療等“補短板”任務,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二是抓黨建領航。把黨建領航作為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創新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實施“堡壘強基、頭雁培育、先鋒引領、聚力攻堅”四大行動,動員3.2萬名干部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實施“四扶五風六化”精神文化脫貧行動,讓黨旗飄揚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激蕩起擺脫貧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第三,突出宜居宜業宜游,建設美麗幸福新家園。按照“秦嶺休閑之都、絲路產業新城”定位,以城鎮群來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鎮體系。
一是做強中心城市。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即:以商州城區為主體,以洛南、丹鳳兩縣縣城為兩翼,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要素聚集發展。商州—丹鳳、商州—洛南城市快速干線等一批重點市政工程相繼建成通車,蟒嶺綠道、江山景區、玫瑰小鎮、音樂小鎮、棣花古鎮陸續開園迎客?!耙惑w兩翼”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1.63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4.4萬。
二是做精特色城鎮。按照“特色產業+文化+旅游”模式,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建成秦嶺特色小鎮14個,竹林關、漫川關、云蓋寺等4個鎮分別躋身國家美麗宜居示范小鎮、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營盤鎮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網格化”“串珠式”小城鎮群基本形成。
三是做美鄉村田園。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精心打造了云鎮、后灣等52個風格迥異的美麗鄉村,以及洛南巡檢、丹鳳棣花、商南茶園、柞水西川等一批風光優美的田園綜合體,朱家灣、前店子、太子坪等4個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商洛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第四,守護青山綠水,打造美麗中國商洛版。堅持“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場保衛戰”,推動美麗商洛提檔升級。
一方面,生態建養成效斐然。堅持治污碧水、降塵護藍、生態修復“三策并舉”,治亂、治臟、治污“三治同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三力齊發”,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治理,全市濕地面積達到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7%,被授予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
另一方面,環境質量領跑全省??諝赓|量連續七年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優良天數達331天,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市;水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考目標,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成為老百姓幸福生活最直觀的體現,榮獲全國首家“氣候康養之都”稱號。
商洛70年的輝煌成就,是新中國發展變化的一個生動縮影。我們深切感受到,堅持黨的領導是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商洛力量。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謝謝陳書記的情況介紹。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新聞單位名稱。
西部網記者:
您好,我是西部網記者。商洛提出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發展路徑,請問,提出這樣發展路徑的背后考量是什么?目前成效如何?
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陳?。?/span>
“三化”發展路徑,是我們在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認真總結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加快發展的現實生產力,把綠色打造成最厚重的發展底色。其背后的考量,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考量。商洛全域處于秦嶺腹地,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涵養地,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政治要務、發展之基、民生之本。提出“三化”路徑,首要考量就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住生態底線。
第二,基于加快追趕超越的考量。商洛實現追趕超越,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優美、資源富集、區位優越、文化厚重;最突出的困境是基礎薄弱,城鎮化、產業化嚴重不足。提出“三化”路徑,主要考慮就是,將比較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加快培育綠色動能中實現后發趕超。
第三,基于城鄉融合發展的考量。商洛是一個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城市,城鄉二元結構非常明顯,空間資源制約較大。提出“三化”路徑,主要考慮就是,以小城鎮群來完善城市功能,實現城、鎮、鄉、村、田園一體發展,走秦嶺山區特色城鎮化發展新路子。
具體來講:產業綠色化,就是把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依托資源、依靠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綠色新興產業,著力構建獨具特色的綠色產業體系。
所謂城鎮景區化,就是把城鎮全域作為一個大景區,堅持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宜居、宜業、宜游一體,進一步優化城鄉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經濟、人口布局均衡協調發展,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
田園景觀化,就是以秀美山川為基,以田園村落為形,堅持示范引領、點面結合、連片推進、全域打造,把“八山一水一分田”變成秦嶺腹地生動鮮活的田園景觀,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有機統一。
關于商洛“三化發展”的成效,可以從兩個方面的數據來詮釋。一方面在經濟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GDP年均增長11%,高出全省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翻番,總數達到291戶,工業增速連年領跑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4%,綠色食品、植物藥產值年均增長46.6%和33%,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年均增長26%,游客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4.3%和27.5%,礦業占比下降7.9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另一方面在生態上,空氣質量連年領跑全省,水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高于全省20多個百分點,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兩提升”。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記者。隨著商洛即將進入“高鐵時代”,您認為商洛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和潛力是什么?你們將如何利用和轉化好這些機遇和潛力?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
商洛自古以來就是長安通往東南諸地和其他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史上曾有“秦楚咽喉”之稱。新中國成立以來,商洛的交通建設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西十(西安至十堰)、西渝(西安至重慶)兩條高鐵開工在即,均從商洛穿境而過,屆時商洛將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當前,商洛正處在轉型發展、追趕超越的關鍵期,商洛當前發展的最大機遇和潛力還是“高鐵時代”的到來。
一是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西十、西渝高鐵開通后,將拉近商洛市與西安以及武漢、重慶的距離,到達西安將縮短到半個小時,到武漢將縮短到2個小時,到重慶將縮短到2個半小時,商洛的交通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是旅游業將迎來黃金時代。滬陜、包茂、福銀高速開通后,商洛游客數量較之前翻了2.6倍。西十、西渝高鐵的開通,將為商洛打開關中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重慶城市群旅游客源的巨大寶藏,也必將為商洛帶來更多外地游客。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將借勢加速。商洛現有一定基礎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將會在外來技術、人才、資金的支持下得到加快發展。同時為山地農產、綠色食品、健康養老、休閑度假等第一、第三產業發展壯大帶來重大機遇。
四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注入新活力。隨著西十、西渝的建成運行,圍繞樞紐站區將會出現一批新城、新區以及新商圈、新業態,新的城市副中心將會加快形成,也會為商洛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推進并保障好西十、西渝兩條高鐵建設,促進早日建成運行,為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貢獻力量。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新華社記者:
您好,我是新華社記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級黨委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請問,這方面商洛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商洛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特別是,我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功夫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仡?0年歷程,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穩就業促增收。始終把促進群眾就業放在優先位置,通過有效就業,持續增加城鄉群眾收入。全市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每年保持在50萬人左右,勞務收入達到72.5億元,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8年全市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3941和9112元,是1978年的86倍和157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78萬公里,是建國初的100倍,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縣縣通高速”。解決了145.51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鎮、村、戶通電率均達100%。4G網絡重點區域實現了全覆蓋。
三是改善居住環境。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202.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3.2%。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房7.4萬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8萬戶,9.2萬戶家庭圓了“安居夢”;投資151.5億元,改造了涉及3.6萬戶居民的棚戶區,10余萬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投入248.59億元,實施各類移民搬遷15.7萬戶56.8萬人。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978年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4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由12平方米增加到39平方米。
四是優化公共服務。持續深化教育改革,有效解決了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短缺、義務教育“大班額”等問題,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連續11年位居全省前列。建立完善了五級醫療服務體系,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5%以上。城鄉參保率達到100%,城市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別達到5880元和3470元。人均期望壽命由建國初期35歲提高到76.7歲。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面建成,全市廣播電視收聽收看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7%和99.2%。
五是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確保了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市公眾安全感、平安創建知曉率連年位居全省前列,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愿盼的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地繼續做好民生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牽掛的頭等大事。我們知道,商洛是一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剛才您在介紹中講到,抓扶貧產業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措施之一,那么,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
中共商洛市委書記陳?。?/span>
商洛全域貧困、深度貧困,全市7區縣均是國家貧困縣,其中5個為深度貧困縣,近乎占全省的一半;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0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75個,占全省36.3%;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47萬人,占全省15.5%,是全省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市。
扶貧扶長遠,關鍵看產業。我們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重中之重,著力把貧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關于我們的產業扶貧,可概括為四個字:選、育、聯、銷。
所謂“選”,就是選準產業、選對方向。綜合考慮貧困村比較優勢、生產條件和技術難易程度等因素,從有利于“做大規模、培育品牌”的角度出發,以構建菌果藥畜“4+X”特色扶貧產業體系為重點,出臺了全市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選準主導產業。同時,建成丹鳳棣花、商南試馬等134個現代農業園區,培育了柞水木耳、山陽金雞等一批產業發展典型,促進了三產融合,形成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
所謂“育”,就是培育主體、壯大集體。在培育經營主體上,實施經營主體孵化行動和龍頭企業晉檔升級工程,通過政策支持、財政注資、產業獎補、貸款貼息等形式,累計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4707個。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確定了“產業發展型、資產經營型、資本投資型、公共服務型”4種模式,細化了11種發展路徑,引導各村分類對接市場需求,701個貧困村實現集體經濟全覆蓋,2018年度分紅2383.94萬元。
所謂“聯”,就是利益聯結、多方受益。在與貧困戶聯股、聯營、聯產中形成利益共同體,積極發展“占地少、效益高、市場有需求、群眾有基礎、技術好推廣”的產業項目,實現企業發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所謂“銷”,就是暢通銷路、擴大效益。大力發展消費扶貧,在“線下”拓渠道,建立扶貧超市、專柜29個,在北京、哈薩克斯坦等地建成展銷中心15個,在南京建立旗艦店10個,加快推動農特產品走出商洛。今年8月份,我們召開了消費扶貧產銷對接會,一次性集中簽約5.37億元;在“線上”建平臺,打造眾品網、北茶網等電商平臺10個,建成京東商洛館7個、蘇寧易購店8個,7區縣均創建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成鎮村電商服務站點462個,構建了縣有園、鎮有站、村有點的電商扶貧網絡。僅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5億元。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因為時間關系,再提最后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近年來商洛旅游風生水起,請問,商洛之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下一步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點?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
商洛是陜西唯一全境位于秦嶺腹地的地級市,土地面積占全省秦嶺面積的32.77%,人口占到全省秦嶺人口的51.3%,是陜西最能代表秦嶺山水生態之美和歷史人文之美的地市,這也是“秦嶺最美是商洛”的由來。
秦嶺最美是商洛,體現在自然山水之美。商洛境內雄偉的秦嶺主脊綿延起伏,青山綠水、險山奇峰隨處可見,商南金絲峽、山陽天竺山、柞水牛背梁等一批自然風光兼具北國之曠野,又融南國之靈秀的著名景區景點,使商洛成為秦嶺原生態旅游最佳目的地。
秦嶺最美是商洛,體現在厚重歷史之美。商洛歷史上曾是夏禹治水、倉頡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隱居、闖王屯兵之地,李白等180多位詩文大家曾寓居商山,留下大量不朽詩篇。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孕育了一批全國知名作家,賈平凹、陳彥2位商洛籍作家先后榮獲茅盾文學獎。
秦嶺最美是商洛,體現在田園風光之美。近年來,我們采取“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模式,建設和打造了丹鳳竹林關等14個秦嶺特色小鎮、柞水朱家灣等52個美麗鄉村,以及商南茶園等一批風光優美的田園綜合體,既有濃厚鄉村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是市民休閑度假、養身康體的好去處。
秦嶺最美是商洛,體現在特色文化之美。商洛地處秦頭楚尾,秦楚文化在這里相互交匯、碰撞融合,形成了商洛花鼓、漫川大調等一批獨具商洛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柞水“十三花”、漫川“八大件”等地方特色美食,游客在滿足視覺盛宴的同時,品嘗到了當地特色食品,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近年來,商洛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打造“精品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三大會客廳,商洛旅游發展風生水起。至2018年底,商洛4A級以上景區數量居全省第三,旅游人數和收入居陜南三市之首,旅游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穩觀光、強休閑、大度假”的發展思路,重點在做精產品、做強體驗、做優服務、做大品牌上下功夫,努力讓商洛旅游更有看點,更具賣點。
一是強化秦嶺保護,彰顯山水之美。持之以恒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多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旅游產品,努力把商洛打造成為秦嶺生態觀光旅游的高地。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高A景區。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持續抓好高A級景區和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努力把商洛率先建設成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是挖掘文化內涵,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商洛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匯聚秦楚文化的旅游名鎮,開發一批展示秦楚文化的旅游演藝產品,努力把商洛建設成為秦楚文化的最佳體驗地。
四是發揮生態優勢,打造康養之都。用好“中國氣候康養之都”金子招牌,積極對接關中平原、武漢、重慶三大城市群的健康養生需求,做大做強大旅游、大健康產業,努力把商洛建設成為秦嶺康養休閑度假的勝地。
歡迎各界朋友來商洛休閑度假、觀光旅游、投資興業。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陳書記,謝謝武副市長,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