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聚焦‘三大目標’奮力推動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09-02 16:08
9月2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春臨先生,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勝利先生,榆林市發改委主任楊揚先生出席,介紹“聚焦‘三大目標’奮力推動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榆林市專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春臨先生,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勝利先生,榆林市發改委主任楊揚先生,請他們圍繞“聚焦‘三大目標’奮力推動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作介紹,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李市長介紹情況。
中共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春臨: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通過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搭建的這個平臺,和大家共同回顧榆林70年發展歷程,共同展望新時代榆林美好未來。在此,我謹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榆林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特別是媒體界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不斷創造偉大奇跡、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榆林作為革命老區,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 要求,全面推開一系列強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的重大舉措,開啟了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848.62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伊始的7700倍,經濟總量躍居中國西部城市經濟體第六位、非省會地級市第一位;工業總產值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9萬元擴大到2018年的4461.94億元,增長了12.4萬倍,崛起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人均GDP由改革初期的158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845元,與上海、天津等沿海發達地區城市相當;201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是1949年的2.7萬倍,實現了長期依靠國家補貼過日子到每年向中省凈貢獻300多億元的蛻變;此外,在能化基地建設牽引帶動下,教育醫療、民生保障、文化體育、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榆林已成長為陜西重要經濟增長極。回顧70年發展歷程,榆林實現了“四個歷史性轉變”。
一是實現了由農業地區向工業強市的歷史性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長時期,榆林第一產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80年代初期榆林一產仍占GDP比重近60%。1984年,新華社播發的“陜北有煤海,質優易開采”電訊轟動世界,1998年,國家正式批復建設陜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轉化”決策部署,建園區、上項目、搞轉化,全市工業經濟迅猛發展。20多年來,累計完成投資5000多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70多個,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13個,50—100億元項目17 個,10—50億元項目45個,形成了“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格局,構建起以煤油氣鹽開發為基礎,電力、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建成了國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電基地、氯堿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屬鎂、蘭炭生產基地。2018年,全市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12.4%、5.6%、10.3%,煤制烯烴、煤制甲醇、金屬鎂、蘭炭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7.3%、4.8%、48%和86.3%,榆林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能源大市、工業強市。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謀劃長遠布局,市委、市政府啟動了十大戰略問題研究,加快“資源型榆林”向“創新型榆林”轉變,明確了以高端能源化工為引領的轉型發展路徑,確定了“12363”高端化發展戰略,推開了27項階段性重大事項,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重大轉化項目加快推進,一大批填補產業空白的精細化工項目落地建設,榆林正在向國際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大踏步邁進。
二是實現了由貧困地區向富裕地區的歷史性轉變。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人普遍過著“早上菜、晌午糠,晚上清湯照月亮”的日子,很長一個時期被視為“貧窮落后”的典型。改革開放特別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以來,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開發建設,榆林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8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183元,居全省前列,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7元,增長8.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4元,增長9.1%。榆林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北部支援南部”的總體思路,全力推動北部轉型發展、南部綠色發展,北部縣市區重點發展能化終端產品、輕紡、鋁鎂等轉型產業,南部縣壯大文化旅游、中藥材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神木、府谷、靖邊、定邊四縣市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神木成為西北首個生產總值過千億元的縣。近年來,榆林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貫徹精準方略,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過去三年市本級財政資金投入達20多億元,位居全省第一,累計減貧12.59萬戶36.0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4%,8個國定貧困縣中5個已經摘帽,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將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3.2萬貧困人口脫貧、剩余的134個貧困村退出,佳縣、清澗和子洲三縣摘帽,確保與全國全省一道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三是實現了由內陸小城向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歷史性轉變。榆林深居內陸,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城市形態、城市規模、城市功能持續落后,到2000年,城市面積僅為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萬。撤地設市后,榆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心城區框架擴大了三倍多,人口翻了近兩番,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市容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學、出行、就醫等一批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45所,新增學位13.5萬個,北師大附中等一批知名教育品牌落戶榆林;建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3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3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77所、規范化村衛生室398個,新增醫療床位5000多張,一批“國家隊”醫院在榆林設立??坡撁?。我們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2018年營商環境排名由全省倒數第1提高到第5位,全國262個地級市綜合信用排名由倒數第3躍升到第86位,進位幅度全國第一,今年7月份進一步提高到第55位。我們先后推開了延榆高鐵、榆陽國際機場、黃河引水、“四館兩中心”、榆溪河生態長廊等一系列事關長遠的重大工程,啟動了科創新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不斷增強。截止2018年,榆林全市公路總里程達310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068公里,居全省第一;鐵路總里程達1000多公里,年貨物外運能力超3億噸;榆陽機場升級為4D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居西北支線機場第一,榆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初步形成。榆林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園林城市驗收,2018年正式被納入國家呼包鄂榆城市群規劃,榆林城鄉建設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四是實現了由生態環境惡化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性轉變。歷史上,榆林森林密布、水草豐茂,漢唐以后,由于戰亂頻繁、過度墾殖、氣候變遷等原因,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日趨惡化。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是全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十分嚴重的地區,林木覆蓋率只有0.9%,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群眾生活苦不堪言。70年來,歷屆黨委、政府持之以恒帶領全市人民“南治土、北治沙”,先后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涌現出了李守林、石光銀、牛玉琴等一批全國治沙英雄,孕育了“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矢志不渝、開拓創新”的榆林治沙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我們積極開展“三年植綠大行動”“林業建設五年大提升”等工程,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前,全市林木保存面積、林木覆蓋率分別由新中國成立初的60萬畝和0.9%提高到現在的2157萬畝和33%,為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作出巨大貢獻。在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評價榆林:“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在最近召開的市委四屆七次會議上,我們系統部署了新時代榆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決定》,市縣兩級每年投入財政資金20億元,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堅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榆林一定能夠走出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把“山清水秀、地綠天藍” 美好藍圖變成現實。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當前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發展是第一要務,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榆林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圍繞實現“三大目標”和“兩個更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落實“12363”高端化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多極支撐、多點帶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將堅持區域協調,著力形成市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向改革聚力,敞開對外開放大門,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全力打造陜西向北向西開放門戶;我們將久久為功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為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厚植競爭新優勢;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奮力開啟榆林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征程!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謝謝李市長的情況介紹。
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榆林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提出了“12363”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新戰略,工作中是如何實戰化推進的,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勝利:
榆林市聚焦全省“五新戰略”和“三個經濟”發展,按照省上對我市“三大目標”“兩個更大”要求,于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上確立了 “12363”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戰略。圍繞這一戰略,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實戰化舉措:制度建設方面,成立了黨政“一把手”掛帥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指揮部,建立了雙周推進例會和日常調度機制,高標準編制《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總體規劃》,下力氣破解要素制約。政策支持方面,出臺了《榆林市推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若干政策(試行)》,設立了榆林煤炭資源轉化引導基金,構建起了以低煤價、低電價、低水價、低氣價、低地價、低融資成本為主的最優政策體系。園區承載方面,進一步明確園區發展定位和產業方向,重點打造榆神、榆橫、錦界、靖邊四大能化園區;按照“五個一體化”要求,全面提升園區配套服務水平。科技支撐方面,圍繞國家能源革命戰略,提出了創建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示范區的構想,和中科院建立全面合作機制,圍繞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以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為核心的產業化示范基地、以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院榆林分院為龍頭的科研創新基地、以國科大能源學院榆林分院為基礎的科教融合基地“一區三基地”建設,加快榆林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和經濟轉型。要素保障方面,編制了《榆林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榆林市國土空間綜合規劃》《榆林市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規劃》,科學利用土地、水、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為高端能化項目落地創造條件。
當前,榆林能化基地建設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煤頭化尾”的能化基地初具規模。我市堅持“三個轉化”,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建設,構建起以煤油氣鹽開發為基礎,電力、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已形成580萬噸煤制甲醇、240萬噸煤制烯烴、30萬噸醋酸、135萬噸聚氯乙烯、5850萬噸蘭炭生產能力,成為世界最大的蘭炭生產基地、金屬鎂生產基地和國內重要的烯烴、甲醇、氯堿生產基地,為下一步高端化、精細化發展夯實基礎。二是高質量發展已成主導。煤制烯烴、百萬噸煤間接液化、世界首套萬噸級甲醇制芳烴、全球首個煤油混煉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能化裝置在榆林成功運行。設立榆神工業區精細化工園和榆橫工業區終端產品加工園兩個“園中園”,引進實施了一批以甲醇、烯烴等為原料的溶劑、催化劑、合成蠟等精細化工項目。同時,積極推進煤制芳烴-乙二醇-聚酯、環己酮-己內酰胺-尼龍6等全產業鏈項目,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邁入了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三是一批關鍵性轉化項目落地。全市在建和三年內擬開工的重大能化項目有42個,總投資達到6195億元,2019年計劃投資255億元。國家能源集團180萬噸甲醇聯產40萬噸乙二醇、靖邊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填平補齊工程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快;陜煤煤炭分質制化工新材料示范一期180萬噸乙二醇項目、中石油蘭州石化長慶乙烷制乙烯等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榆林高新能源煤制清潔燃料、陜煤1500萬噸煤炭分質轉化示范項目熱解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已現雛形。
我們計劃到2022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一批全國化工50強、全球化工50強企業落地,六大煤化工產業鏈基本形成,煤化工產值力爭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排頭兵和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榆林作為陜西經濟重要增長極,如何推動省上戰略落地落實?
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勝利:
加快發展“三個經濟”,是省委省政府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五個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榆林實現“三個目標、兩個更大”、奮力追趕超越的有力抓手。雖然榆林不沿邊、不靠海,但地處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處,是國家“兩橫三縱”城鎮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已被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等15項國家戰略覆蓋,區位優勢不斷凸顯,作為陜西向北向西的開放門戶,我們一直致力于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樞紐經濟方面。我們圍繞“建成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全力打造8721綜合交通網絡。一是完善8條鐵路網:蒙華鐵路將于10月建成通車,延榆高鐵力爭年內開工,馮紅鐵路加快推進,加上已建成的包西鐵路、太中銀鐵路、神朔鐵路、準神鐵路、準朔鐵路,構成四通八達的鐵路網。二是優化7條高速公路網:綏延高速年內建成通車,廟溝門-河曲高速公路正在推進前期,加上已建成的包茂高速、青銀高速、榆藍高速、滄榆高速、吳定高速,構成縱橫交織的高速網。三是管好G307和G210兩條國道。四是提升1個機場,榆陽機場是陜西第二大航空港和西北第一支線機場,目前二期擴建工程航站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下一步我們將加密榆林至北京等國際航空樞紐的航線,鞏固連接“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直達航線,做大榆林航空投資公司,推動航空服務和臨空經濟產業協調發展。
門戶經濟方面。我們積極打造陜西向北向西門戶城市,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的經貿合作,鼓勵企業在外設立商務代表處,吸引外商積極參與榆林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今年上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家,實際利用外資1.15億美元。積極申報航空口岸,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榆林航空口岸實現首次臨開,今年10月將再次開放,開通飛往日本名古屋、泰國普吉的兩條國際航線。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減少通關程序,全力打造能源化工產品、特色農產品、金屬鎂和羊毛防寒服出口基地,力爭年底前建成完善3個保稅倉庫。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啟動會展中心建設,已連續舉辦十三屆榆林國際煤博會,第十四屆將于9月4日-5日舉行,未來將力爭每兩年取得1個國際性重大活動承辦權,會展經濟的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流動經濟方面。我們大力推動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目前正在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榆林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國科大能源學院榆林分院,積極引進“兩院”院士,“千人計劃”、“百人計劃”專家來榆共享發展機遇。大力發展“互聯網+物流”新業態,綏德無車承運人試點建設穩步推進,貨達等一批無車承運人企業不斷壯大,亞洲面積最大、設計發運能力最大的公鐵聯運物流園——榆林象道國際物流園于6月19日開業并首發列車。我們還正在與華為共同建立華為榆林中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和榆林能源數谷,充分利用華為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方面的能力,全面促進信息互聯互通。目前,我們已經設立和正在推進的有煤炭資源轉化引導基金、民營經濟發展基金、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基金等5支基金,規模達到170億元。今年1-7月,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了22.4%,榆林已經成為開放、創新的熱土。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省委、省政府要求榆林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榆林具體是如何落實的,怎么樣才能更好地處理資源高度富集與生態脆弱并存之間的矛盾?
中共榆林市委副書記、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春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中的一大理念;將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推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要求榆林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這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央戰略的榆林實踐,切準了新時代榆林發展的脈搏,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榆林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
我剛才已經提到,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榆林創造出了世界治沙奇跡,生態環境有了顯著改善,但“顯著”是相對自身過去比較,“改善”是針對本身薄弱而言。我們清醒認識到,全市生態環境脆弱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目前仍是黃河粗泥沙的集中來源區,隨著資源開采強度增加,采空區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榆林的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依然繁重,道路依然漫長。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省要求,我們在今年8月上旬召開了以“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為主題的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系統部署了新時代榆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決定》。我們的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以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基本方針,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基本途徑,以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為基本動力,探索不同區域生態治理的模式,構建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互協調的體制機制,為全國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歸納起來,就是“一個目標、八大行動、六個突破、兩個專項治理”:即聚焦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目標,實施水資源供給保障、造林綠化攻堅、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重點區域生態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綠色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化培育等八大行動,在市域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白于山河塬梁澗區、礦區和產業園區六個重點區域先行先試,突出重點河湖和城鎮體系兩個專項治理,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科學路徑,以示范突破帶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得到嚴格控制,礦區綠色開采、園區循環發展試點示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50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8%以上,城鎮綠地率達到34%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55%以上,重要河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和綠色發展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基本建成。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西部網記者:
您好,我是西部網記者。過去兩年,榆林營商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請問下一步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進一步優化提升榆林營商環境?
榆林市發改委主任楊揚:
感謝您的提問。去年以來,我市鐵腕整頓營商環境、重拳整治輿論環境、下茬修復金融生態,營商環境排名由全省倒數第1提升至全省上半區,在全國262個地級市綜合信用排名中由倒數第3躍升到當前的第55位,進位幅度全國第一。各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時間、環節、資料、費用壓縮60%以上。今年1-7月份,市場主體增長22.4%、民間投資增長41.8%、減免稅費122.1億元,“兩升一降”效果顯著,市場活力明顯提升。
實現政府角色從“官本位”到“店小二”的轉變。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減少政務環節、減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辦事效率。一是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進入實操階段,我市改革方案全省第一家獲批,劃轉事項全省最多,市級530項行政許可、審核轉報、備案事項已全部劃轉至審批局。二是用大數據驅動“智慧榆林”建設,組建了榆林市智慧社會建設局和市屬國有企業榆林大數據公司,構建了“局+公司+生態圈”的榆林智慧社會建設模式,電子政務骨干傳輸網、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務云平臺建成運行,“一張網”“一朵云”“一個數據池”政務服務大數據體系初步行成。三是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啟用市級政務服務“一張網”,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70%以上,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網、一門、一次”目標;鞏固擴大“證照分離”改革成果,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四是開展行政審批事項顆?;崂砉ぷ鳎菩芯C合受理、容缺受理、聯辦通辦、證照包郵、自助取件等服務新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五是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實現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化、規范化。六是落實各項產權保護措施,建立了“企業破產聯動工作機制”,成立了金融審判合議庭、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團隊、破產案件合議庭,暢通企業案件審判“快車道”。
聚焦企業關切事項全力提升市場主體感知度。一是持續增強金融支持能力,截至7月份全轄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07.3億元,較年初增長7.92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17713戶,較年初增加2375戶;“銀稅互動”累計授信額度達7.25億元。二是全力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出了降低稅費、人工、用能、物流成本,提升服務效能、企業管理水平等“四降兩提升”共30條具體舉措,市財政設立218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用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三是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總體進展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了“一委一辦一中心”管理機制,出臺了《榆林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實施細則》,交易流程全面打通。截至7月底,完成進場交易金額12.3億元;四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系統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宣傳格局。在市級官方媒體開設了營商環境專欄,鼓勵運用陜北說書、小品等多種藝術手法開展營商環境專題宣傳。積極開展涉企培訓,累計培訓輔導7.7萬余人次,發送宣傳信息600多萬條。
全力推進重信守諾“誠信榆林”建設。一是信用基礎加快夯實,三張清單(數據清單、措施清單、應用清單)編制完成,信用信息新歸集35.3萬條,推出了特色“桃花分”個人信用評價產品,啟動了個人信用專題數據庫建設。二是信用社會氛圍加快形成,開展了“誠信建設萬里行”系列活動和信用承諾倡議簽名活動等,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共建信用榆林。三是信用應用加快推進,聯合獎懲已嵌入政務服務系統,產業園區承諾制改革、政府融資擔保、“網上金融超市”、“信易批”、“信易貸”等“信易+”應用全面鋪開;信用報告成為工作調動、職位晉升、人員招聘、評優評先等領域必要條件。四是強化聯合信用懲戒,今年已召開三次誠信“紅黑榜”新聞發布會,去年以來累計向社會公布19批次4187名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多項利企便民創新舉措成效顯著。一是全國首創個人平房住宅用地出讓價款補繳納入一窗受理,不動產登記全面實現無紙化一窗受理;自主研發的“基于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V1.0”信息系統順利通過國家版權局審核,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書(證明)正在全力推廣。二是建立陜西首個小微企業小額票據貼現中心,解決小額票據流轉難、變現難問題,累計辦理再貼現6.7億元。三是成立了全省首支稅偵支隊,深化警稅協同作戰機制,服務榆林經濟發展大局,著力構建法制化營商環境。四是自建全省首個交通違法處理電子支付系統,業務辦理時間由15分鐘縮短至20秒鐘以內,極大提升了群眾辦理便利程度。五是全市出入境接待窗口實現了往來港澳臺旅游簽注24小時自助服務全覆蓋,省內首家上線運行公安“電子臨時乘機證明”系統。六是整合市區辦稅資源,實現“網上辦稅為主、自助辦稅為輔、窗口辦稅兜底”,形成榆林市區“10分鐘辦稅服務圈”。七是全市公證部門在政務大廳設立法律服務窗口,實現公證法律服務事項“只跑一次”。
下一步,我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統籌推進“智慧榆林”建設,緊緊圍繞 “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政務信息共享、公共資源交易、“誠信榆林”、營商環境監測領域推進信息化建設應用,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手段,全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二是深入推進規范中介服務、規范涉企收費、誠信體系建設、優化便民服務、促進政策落地落實五大專項行動,協同推動“放管服”改革和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形成優化營商環境合力。
三是推動“一門、一網、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編制發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清單,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一窗”分類受理政務服務事項不低于70%。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榆林政務服務旗艦店、榆林政務APP和政務服務自助服務終端。
四是推動信用體系建設應用提標擴面,持續推進信用信息征集全覆蓋,深化“信易+”應用,推進“信易醫”“信易游”“信易?!薄靶乓仔小钡取靶乓?”場景在榆部署應用,持續提升榆林在全國地級市綜合信用排名。
五是推動先進經驗做法復制推廣,全面推廣國務院第五批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重點實施自然人“一人式”稅收檔案、海關業務預約平臺等改革;推動網上中介超市、證照聯辦、限時聯合驗收等20多項全國其他城市已經成熟運行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在榆復制推廣。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謝謝李春臨市長、張勝利副市長和楊揚主任的熱情解答,也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會!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