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幸福銅川”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08-15 15:30
8月15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先生,中共銅川市委常委、銅川市常務副市長嚴維佳先生,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曉剛先生出席,介紹“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幸福銅川”,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四場——銅川市專場。
銅川是新中國成立后誕生的第一批工業城市之一,作為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建國以來,銅川為國家貢獻了數以億噸的煤炭、水泥等資源。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轉型發展已成為銅川的內在發展需要,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銅川的轉型發展成效顯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循環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首批全國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為了使大家對銅川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先生,中共銅川市委常委、銅川市常務副市長嚴維佳先生,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曉剛先生,請他們圍繞“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幸福銅川”這一主題作介紹,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楊書記介紹情況。
中共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銅川改革發展的關心和支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節點,我們舉行這次主題發布會,就是為了審視歷史、啟示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的殷切寄望,銅川作為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轉型發展就是銅川追趕超越的現實擔當,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是銅川必須答好的重大命題。銅川建市于1958年,是陜西的第二個省轄市,也是新中國成立后誕生的第一批工業城市之一。“一五”時期兩個國家重點項目王石凹煤礦和耀縣水泥廠的落地,奠定了銅川西北地區能源建材基地的地位,也開啟了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歷程。計劃經濟時期,銅川煤炭產量一度占到陜西省的70%,建國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成為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向往的“銅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城市基礎、產業結構上的弊端逐漸顯現。在低端產能過剩的大勢下,面臨發展的內需、市場的倒逼,銅川走上了轉型發展之路。2017年召開的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給銅川提出了“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的目標,進一步堅定了銅川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產業、城市、社會、體制機制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轉型,讓城市煥發了新的生機,給市民帶來了更多的幸福。2018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萬元,是建國初的534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9元,是改革開放初的151倍。今年上半年,經濟保持了7.6%的增長速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和9.8%。
一個地方的發展力源于產業結構的支撐力,產業轉型是轉型發展的核心所在,是開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多年來,我們把產業優化重構作為發展的第一大事,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接續產業發展壯大,著力發展新型工業、高新技術、現代文旅等產業,構建更具活力的多元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以航汽鋁材為引領,形成了煤發電、電煉鋁、鋁深加工的循環產業集群,航空汽車用鋁成為拉升經濟的主引擎,年產600萬只汽車輪轂項目、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的建設,使得傳統產業實現質效提升。接續產業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承載,數字經濟、新材料產業等新業態、新動能實現突破發展,已入駐航天科技企業16戶。我們以文化自信為引領,以園區、景區為依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老工業集中區進行改造提升,建設了耀州窯文化基地,培育了一批新型文化業態。文旅融合深度發展,以革命文化為內涵的紅色旅游、以藥王文化為內涵的康養旅游、以玄奘文化為內涵的絲路旅游、以煤城文化為內涵的工業遺址旅游、以民俗文化為內涵的美麗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100萬人。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銅川還入選了2019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
沒有青山綠水的發展就是在消費未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轉型的重要考量,也最能直觀體現轉型發展成果。多年來,我們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謀幸福的理念,堅持在治理中轉型,下大決心根治環境污染,全面拆除了落后水泥生產線,從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產線,水泥企業由30多家減少到6家。累計實施了節能減排典型示范項目91個,對全市水泥企業實施了脫硫脫硝改造,對華能銅川照金電廠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2016年,銅川主動關閉了21處地方煤礦,實現煤炭去產能1058萬噸,占到當年全市煤炭總產能的36.5%。如今,綠色已經成為了銅川主色調,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位居關中地區前列,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2017年,銅川被確定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區,三年內我們將投資58.63億元,實施17個重大項目,已累計投資34.33億元。銅川的綠色轉型之路,朱鹮也是見證者、受益者,銅川野外能夠觀測到百余只朱鹮,僅繁育出的“銅川籍”朱鹮就有85只。
發展始終為了人民,人人幸福是我們的初心所在,也是轉型發展的終極目標。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切身利益、最關切問題抓起,兜底補短保民生,優化服務提品質,不斷增量城市幸福元素。建設了孫思邈紀念館、全民健身館、銅川書畫公園、工人文化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城市宜居水平已經連續多年排在陜西省前三位。從2003年起,我市就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至今已解決了20余萬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我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暖冬行動”,舉辦了扶貧產品交易會,“八星勵志”扶貧扶志的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專題報道,用心用情的脫貧工作贏得了群眾認可。我們在陜西省最早建成了覆蓋市縣鄉村四級便民服務中心網絡,探索建立了“網上群眾工作部”機制,給市民帶來更便利的生活體驗。我們全力建設健康銅川,建成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等3個三甲醫院,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精神,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了安全校車、學校取暖設施、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中小學幼兒園直飲水和寄宿制學校浴室全覆蓋。銅川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道德涵養是一個地方發展進步的精神底蘊,文明程度是衡量一個地方發展內涵的標尺。我們堅持以“塑心鑄魂”行動為統攬,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共建“德潤銅川·好人之城”,持之以恒把精神文明建設往實里做、往深里做、往心里做。設立了“道德大講堂”,開展“優良家風進萬家”等活動,評選表彰“銅川道德模范”“文明家庭”,開設“身邊正能量”“銅川好人好”等媒體專欄,出臺了道德模范獎勵幫扶、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禮遇2個《實施辦法》,唱響了崇德向善的時代強音,2017、2018年連續兩年榮獲陜西省正能量城市稱號,崇德尚文成為銅川共識。從王家砭村好人集體,到迷家塔村好人,36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銅川好人已經成為城市名片。
七十載砥礪奮進,新時代再創輝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抓落實,奮力推動銅川高質量發展,以追趕超越、轉型發展的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謝謝楊長亞書記的情況介紹。
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中國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日報記者。發布辭中提到,銅川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請問這些成果是如何體現在民生領域的?
中共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銅川是一座富有幸福底色的城市,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始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綠水青山好空氣是最普惠的幸福,良好的生態讓銅川的幸福感更自然、更具生命力。經過全市干部群眾多年的努力,銅川生態環境日益改善,“銅川藍”已由改革前的“奢侈品”變為如今的“日用品”。我們按照陜西省的部署,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位居關中地區前列,“美麗銅川”吸引了朱鹮、黑鸛、天鵝等珍稀鳥類繁衍生息,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滿足就是最實在的幸福,“人人幸福、城市幸?!笔冀K是我們發展城市、經營城市、管理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幾年,全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年均達萬人以上,16.52萬人次享受各項就業幫扶政策,幫扶1.88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讓老百姓端穩了“飯碗”。 建成了創業孵化基地29個,入駐企業600余家,人才公寓、創業大街建成投用,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榮獲2018中國優秀“雙創”服務平臺大獎。教育工作立足群眾所盼,聚焦發展所需,時時處處體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2018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激勵小學生們要刻苦學習、認真學習,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一年多來,全市各級干部群眾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提升群眾幸福感、提高市民綜合素質最為基本的民生工作來抓。8月15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牢記囑托 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的回信之后)》文章,報道了總書記回信一年后,銅川革命老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這更加激勵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醫養結合的銅川模式不斷完善。2014年,銅川開始在全市建設孫思邈中醫堂,目前已建成孫思邈中醫堂66個,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已然成了銅川百姓健康的“守護神”?,F在的銅川,從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到維護農民工權益,從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費率降低到失業金提高、工傷保險待遇調整,縱貫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障群眾獲得更多福祉的方方面面,社會保障制度網絡越織越密越牢,讓銅川父老鄉親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我們把產業優化重構作為發展第一大事,銅川是中國的第一批工業城市,產業優化過程中工業集群請詳細介紹一下。
中共銅川市委常委、銅川市常務副市長嚴維佳:
銅川是一座傳統的工業城市,大家都知道銅川1958年建市,因礦設市,先礦后市,先有銅川礦務局后有銅川市。工業產品種類長期以來比較單一,叫“一黑二白”,“一黑”指的是煤炭,“二白”指的是水泥和電解鋁。隨著銅川資源枯竭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過去那種地下挖煤地上采礦的粗放工業發展方式遠遠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2010年開始,銅川市委、市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銅川工業發展必須走園區承載道路,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約化推動和園區化承載的戰略部署,走擴大內涵發展之路,先后規劃建設新區南部、坡頭、黃堡、董家河4個市級工業園區,惠塬、王家河、順金、彭鎮、陳爐5個縣級工業園區,2017年底9個園區全部納入省級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
近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政策向園區傾斜、投入向園區優先、項目向園區集中、人才向園區聚集、資源向園區配給,傾全市之力,加快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吸引項目投資。去年,我們又出臺了《市級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的意見》《加快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目前,各工業園區產業布局明晰,產業特色突出,產業集群明顯。去年底,累計完成投資約530億元,入駐企業410戶,從業人員2.08萬人,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將近200億元,我們通過工業園區的打造重塑了銅川工業新形象。
以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例,銅川現有的煤炭資源在產業鏈上需要延伸,在附加值上需要加強,不能像過去一樣簡單的挖煤采煤賣煤,我們把現有的煤炭資源進行整合,由冶平煤礦開始,和陜西煤化工集團、陜西有色集團合作,組建了陜西美鑫公司,由煤發電,由電煉鋁,形成了美鑫年產25萬噸鋁產量。同時,我們結合電解鋁產量延伸下游產業鏈,引進了全國最大的建材企業銘帝集團,瞄準陜西發展300萬輛汽車產業集群總目標,建設年產600萬只汽車輪轂項目、日本特比克剎車片項目,以及天眾一攬子鋁鎂合金產業集群,著力在銅川建設陜西航空和汽車用鋁產業集群。由此探索出一條從煤—電—鋁—鋁深加工循環產業鏈,成為西北地區唯一擁有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兩個國字號品牌的產業園區。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到明年董家河工業園區將會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它的工業規模將會接近300億,將會再造一個銅川工業。
全市9個工業園區現在都在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銅川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橋頭堡,也成為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窗口,正在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打造成銅川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除了要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還需要找準企業痛點提供精準服務。請問銅川在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謝謝。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曉剛: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推進“三大變革”的重要舉措,按照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求,出臺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持續瞄準企業開辦和注銷手續繁瑣、施工許可證辦理用時過長、政務服務信息不暢、小微企業融資難度過大等“痛點”“難點”“堵點”,持續推進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成本,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提升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的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7月2日,在人民日報社舉辦的“2019 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上,銅川成功入選“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
一是聚焦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企業注冊提速。圍繞落實“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全面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實施工商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和“全天候無假日辦照”“微信辦照”,實現由“最多跑一次”向“不跑腿、不見面”轉變。圍繞寬松準入、激發活力、擴大總量、提高質量的目標,將注冊時間壓縮到1.5個工作日內,取消了企業銀行賬戶許可,新設企業刻章政府買單。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增長46.2%,其中企業增長82.3%。
二是聚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務服務能力提效。按照“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要求,積極整合優化,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全市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538個事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扎實開展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對426項行政事項編制了服務標準,每個事項“由誰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有了明確標準,實現了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編制了《行政許可項目通用目錄》,對市級292項行政許可進行了“顆?;?、標準化”梳理。公布了涉及38個部門包含792項的市級“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
三是聚焦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投資、貿易制度便利化。大力壓縮項目申報材料、辦理流程和時限,審批類項目申報材料和辦理流程分別簡化60%和27%,核準類項目簡化57%和17%,備案類項目即時辦結。設立了銅川市口岸辦和公用保稅倉,促進轉口貿易,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計劃設立“出口退稅資金池”,加快出口企業退稅時間。建立了重點外貿企業“一對一”跟蹤服務機制,單證辦理即時辦結。
四是聚焦施工許可辦理改革,推動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全面加快社會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手續辦理和落地實施,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到120個工作日內;施工許可證申報材料由原來的18件減少到9件,辦理環節由6個精簡至2個。
五是聚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推動利企惠企政策見效。出臺了加強銀行業服務民營企業十條措施,以“投貸聯動”“委托貸款”“以貸定投”等方式支持經營困難企業融資發展,累計幫扶企業35家,投放幫扶資金9871萬元,協調貸款1.15億元。堅決貫徹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將《企業收費登記薄》制度18項小微企業免征收費,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上半年減免各類稅費7.09億元。
優化提升營商歡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將一如既往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營商環境關鍵環節,切實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現實、最緊迫的堵點難點問題,深入推進五大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強化營商環境監督懲處力度,著力構建“三優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項目落地,助力銅川追趕超越轉型發展。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西部網記者:
您好,我是西部網記者。我們了解到,銅川是全國山水林田湖保護和修復試點城市,請問銅川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是如何保護和修復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
中共銅川市委常委、銅川市常務副市長嚴維佳:
銅川作為一個工業城市,在過去為國家的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累計為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的煤炭和3億多的水泥,為中國的工業增了志氣但是也傷了元氣。我們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在不到4千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上,形成了300多平方公里的采空區和塌陷區。在水泥生產方面,過去簡單的“開山放炮”,造成了大量的山體破碎,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它。在新時期綠色發展的要求下,怎么樣把過去的舊河山用山水林田湖修復保護去重整、重塑、重造,是銅川必須面對的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經過幾年的努力,2017年銅川市終于入選全國山水林田湖修復保護試點城市,這個機遇很難得也很珍貴。三年來,我們始終秉承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系統進行謀劃,系統進行治理,生態修復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銅川境內的沮河、漆河、趙氏河流域為基準,將生態修復區域劃分為七大治理片區,形成了規劃、設計、實施、驗收“四位一體”的解決方案,真正改變了治山、治水、護田各自為戰的格局。近年來共實施項目17個,累計完成投資35.28億元。自項目實施以來,我市新增雨洪調劑量1260.77萬立方米/年,整治歷史遺留廢棄礦山26座,水土流失面積減少784.04平方公里,出境斷面水質水量明顯改善,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我們生態修復和治理現場,一個是在路遙《平凡的世界》當中大牙灣煤礦的原形,也就是王石凹煤礦,我們把它作為工業遺址進行開發利用,同時植入了山水林田湖整體修復的理念,地上地下同步規劃設計,打造王石凹工業遺址公園,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井下參觀旅游服務相關設施,井上部分正在大力推進,不久以后一個以王石凹為代表的工業遺址公園會展示大家面前。另外,我們照金薛家寨下面有一條河叫秀房河,上游有一個很大的煤礦叫秀房溝煤礦,原先由于大量開采造成資源枯竭,大量煤矸石堵塞河道,經過治理后,現在在薛家寨景區秀房河兩側,形成了非常漂亮的景觀,歡迎大家有空去看看。
面對礦山采空區淪陷區環境治理面積大、治理任務重的實際,我們全面啟動了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扎實落實城市、園區、景區河湖長制,實現河湖庫渠生命健康和永續利用,使銅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清新,重現“溪山行旅”的大美銅川,朱鹮放飛、天鵝棲息、黑鸛安家,見證著銅川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使銅川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紫荊雜志記者。我們比較關注銅川在脫貧攻堅方面的內容,想請問銅川在精準扶貧方面有哪些成效?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曉剛:
銅川市共有耀州區、印臺區、宜君縣3個國定貧困縣,王益區是有脫貧任務的區。鎮村改革后全市貧困村174個,其中深度貧困村7個。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是16119戶47467人,貧困發生率為11.2%。
脫貧攻堅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省決策部署,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堅持“六個精準”方略,實施“八個一批”工程,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末,全市151個貧困村達標退出,12015戶39034人脫貧,宜君縣脫貧摘帽。貧困村數量減少為23個、貧困人口減少為4014戶851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01%。
一是產業扶貧效果明顯。重點發展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三大支柱產業,全市實現了中長期產業全覆蓋。7308個產業幫扶戶實現了產業全覆蓋,359個行政村實現集體經濟和帶貧益貧全覆蓋,155個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并網發電。2018年,我市舉辦了陜西省首個扶貧產品交易會,創新扶貧產業銷售體系,促進產品“出村進城”、銷路“四通八達”,打通了產業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2016年以來,先后建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331個,3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進一步改善,實施通村公路建設、“油返砂”整治和通組道路硬化418.4公里。全市359個行政村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電力入戶率和動力電入村均達到100%,174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4.7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三是就業扶貧穩步推進。“存糧千斗,不如一技在手”。我們設立了人社服務專員,每月征集發布就業信息,閉合“企業+崗位+信息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服務鏈條;將技能培訓作為推動就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推廣農民培訓農民的“郗家塬”模式,幫助近6000名貧困勞動力提高了農村實用技術水平。累計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幫扶貧困勞動力6萬余人次。
四是“兩房”建設扎實推進。2018年,銅川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共向4905戶14780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交付鑰匙。為了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住的好”,我市開展了“暖冬行動”,采用高效清潔采暖設備保證貧困群眾溫暖過冬,通過政策補貼減輕群眾負擔。
五是深貧攻堅成效突出。在全市深度貧困村實施了“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即每村建成一座光伏電站、一個規模化養殖場、一個規范化種植示范區、一個標準化設施蔬菜基地、一個社區扶貧工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村村有支柱、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取得了顯著成效。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由54.59%下降至16.46%,2019年將全部實現整村退出。
六是精神扶貧深入人心。堅持精神扶貧引領物質扶貧,以培樹典型為抓手,激發內生動力為關鍵,全面推廣“八星勵志”等扶志扶智典型做法,通過示范帶動、典型引領,脫貧內生動力有效激發。全市實現了貧困村“愛心超市”全覆蓋,既樹立了村級文明新風尚,同時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七是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全市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實現“零輟學”,新農合大病保險參合率100%,林業補助政策落實到位,建立了“四重”保障政策體系,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各種精準資助政策落實到位。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我市正以義不容辭的責任,帶民致富的決心,決戰決勝的姿態,通過產業開發、項目帶動、結對幫扶、轉移就業、政策兜底等方式,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戰略,踏出一條條符合銅川實際、深受百姓歡迎的致富新路。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請繼續提問。
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剛才您提到,銅川被贊譽為“好人之城”,能不能介紹一下銅川在推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經驗?
中共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銅川是一座崇德尚文、向德向善的好人之城,“英雄女礦工”馮玉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郭秀明都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楷模。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以鑄就“德潤銅川·好人之城”為目標,不斷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著力提升全市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樹起了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向標,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做好事在銅川早已不是新聞,而是演化為市民的習慣,成為文明銅川·好人之城的標配。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是典型選樹廣。積極發動全民參與“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先后有36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3人榮獲陜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66人(群體)榮登“陜西好人榜”,銅川榮登中國好人榜大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8倍、陜西平均水平的3.3倍。全市注冊志愿者8.4萬,其中10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二是正向激勵實。2017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銅川市道德模范獎勵幫扶實施辦法》《銅川市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禮遇實施辦法》,對榮獲全國、省級道德模范和提名獎者進行正向激勵,讓好人有好報在銅川成為天經地義的鐵律。我們還設立了公民道德建設基金,主要用于表彰、救助和撫恤生活上有特殊困難的各級各類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先進典型。
三是宣傳氛圍濃。通過媒體、書籍、文藝活動、道德講堂、打造“好人一條街”等多方式、多媒介、立體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引導大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先后承辦了“陜西好人”發布儀式、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今年9月,還將承辦 “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
如今的銅川,在用綠水青山托舉起轉型發展新面貌的同時,全市上下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蔚然成風?!昂萌酥恰?,不僅成為銅川的城市新標識,也成為銅川追趕超越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內生動力。我們也熱誠邀請新聞媒體朋友到銅川做客,感受好人之城的幸福味道。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彬:
謝謝楊書記、嚴副市長和王主任的熱情解答,也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會!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