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委宣傳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陜西紅色資源發揮作用情況

來源: 陜西省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 2019-07-19 08:05

719日上午10時,陜西省委宣傳部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先生,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調研員湯彥宜先生出席,介紹新時代陜西紅色資源發揮作用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宣傳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陜西是紅色資源大省,現存革命遺址有2000多處,擁有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省紅色資源發揮作用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先生,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調研員湯彥宜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任惠林副主任介紹情況。

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時代陜西紅色資源發揮作用情況”新聞發布會。在此,我謹代表省委黨史研究室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現在,我就相關情況向各位朋友作以介紹。

陜西是一塊紅色的沃土,這里發生過許多鐫刻史冊的偉大革命事件,誕生了許多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優秀三秦兒女,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戰斗了十三年,孕育形成了偉大的延安精神,留下了眾多革命的紅色遺跡,流傳著無數動人的紅色故事,成為陜西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秉賦和寶貴精神財富。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多種方式使我省的紅色資源更好地“動”起來、“活”起來,推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普及,走進人民群眾的心中。

為了摸清紅色資源現狀,2017年以來,我們對全省革命遺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普查。目前,全省118個市、縣(市、區)共有2025處革命遺址,能夠確切證明屬于原址、有保護利用條件的革命遺址有1959處。以此為基礎,我們明確并強化“用腳下的土地教育土地上的人”這一理念,對全省范圍內50家以革命遺址為依托的省級黨史教育基地實行動態管理,正式建立起以黨史教育基地為連接點的全省紅色教育網絡。同時,完成《三秦紅色地標》叢書編撰出版工作,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各處有代表性的革命遺址串連起來,更加清晰地呈現出革命先輩們在三秦大地上留下的座座“精神標識”。

2017年8月,陜西沿黃公路建成通車,為我們探索紅色資源發掘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機。我們及時成立工作組,以沿黃地區為基點,成功舉辦沿黃紅色資源助推脫貧工作現場會,編印《紅色之旅》《母親河畔的記憶》兩本宣傳手冊并發放,積極服務沿黃地區紅色旅游和脫貧攻堅。

同時,我們還不斷加大對陜西革命事件和黨史人物的研究力度,花大力氣講好陜西紅色故事。在編撰好陜西黨史基本著作,講清陜西革命歷史發展脈絡的基礎上,我們側重突出了特色專題研究,力爭將陜西革命事件挖掘得更深、研究得更全。比如,在征集大量史料、精心考證打磨的基礎上,完成了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陜甘革命根據地)的研究,《西北革命根據地史》《西北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精編》《西北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精編》等已陸續出版,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講好紅色故事離不開紅色人物,對紅色人物的挖掘、研究也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近年來,這方面的成果也比較豐碩,全省各地圍繞紅色人物研究,有的寫出了專著、有的拍攝了電視專題片。今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精心挑選了80余名有代表性的革命先烈,編成《初心永恒——革命先烈的信仰和追求》一書,輯錄了他們親手撰寫的文章、信函、詩歌、獄中遺書和絕筆,記述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感人事跡和革命故事,并作為今年的重點黨史讀物向社會推廣。

在這里,我還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市工作的亮點。延安以95位親歷長征的典型人物為經,以長征中的典型事件為緯,編撰出版了《親歷長征》一書,多角度、全方位,生動形象地再現了80多年前的英雄史詩——長征,并于今年上半年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新聞媒體對該書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漢中搶救性地挖掘和搜集了關于何挺穎烈士的珍貴史料,攝制《天漢英烈 井岡元戎——何挺穎》專題片,記錄了何挺穎烈士光榮的一生。南鄭區還充分利用何挺穎烈士出生地的優勢,對何挺穎故居完成恢復性修繕,建成何挺穎故居文化廣場,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很好地擦亮了紅色人物家鄉這張名片。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尤其是在信息化加速發展、受眾需求日趨多元的形勢下,如何推動黨史宣傳入腦入心,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更加充分地發揮出我省諸多紅色資源的功能價值,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們始終牢記自己紅色家譜續寫者、紅色基因傳播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創新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努力推動紅色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span>

我們嘗試將黨史知識與文化藝術相結合,在展廳舞臺等各種場合開展紅色宣傳。比如,我們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舉辦了陜甘革命根據地系列油畫展,以文化藝術的方式,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初心使命。銅川還創作、排練、演出了大型組歌《照金歲月》,以及紅色秦腔劇《照金這片天》《錦陽星火》等,成功塑造了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者們的藝術形象。

我們嘗試將黨史知識與課堂教育相結合,在中小學校園開展紅色宣傳。如西安在全國首創校園黨史輔導員制度,先后在全市13個區縣420多所中小學校設立黨史輔導員512名,實現了校園黨史輔導員全覆蓋,為加強青少年教育、培育紅色傳人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嘗試將黨史知識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在網絡世界開展紅色宣傳。如榆林建成全省首家虛擬革命紀念館——榆林3D革命紀念館,運用現代3D技術,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榆林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官方抖音賬號也于去年11月30日上線運行,截至現在,粉絲已達45.6萬人,點贊741.7萬個,總瀏覽量突破億人次。這兩個動作,填補了西北地區利用網絡最新手段開展黨史宣傳的歷史空白,社會反響強烈。

除了以上情況,全省黨史系統圍繞紅色資源的保護、挖掘、研究、宣傳和利用,還做了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可以到我們的官方網站進行了解。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新聞發布和各位朋友的宣傳,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陜西的紅色文化,進一步發揮好紅色資源的價值作用,為助力我省追趕超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張競怡:

感謝任主任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時請先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日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請您談談榆林3D革命紀念館的建設和發揮作用情況。謝謝。

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調研員湯彥宜:

榆林紅色資源非常厚重,但卻缺少一所綜合性的紅色革命紀念館。為此,榆林黨史部門從2012年開始籌建紀念館。十八大后,中央出臺了停止修建樓堂館所的禁令。針對這一情況,榆林開始謀劃建設一個網上革命紀念館。

2014年9月,榆林3D革命紀念館籌建工作啟動。通過調研考察,制定出設計方案,并派人分赴各個縣市區實地拍攝、收集照片資料,同時面向社會廣泛征集資料,先后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

2017年完成項目招投標后,榆林3D革命紀念館制作工作正式啟動,歷時兩年制作完成,最終于2018年底完成了全部建設工作。形成了PC版和視頻版兩個版本。PC版經電腦下載后便可入館觀看,視頻版為經過剪輯處理后形成的高度濃縮展館,方便觀眾短時間內了解展館內容。為了強化參觀者的體驗感,今年5月還制作成了VR全景影視,通過VR眼鏡便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學習。

可以說,榆林3D革命紀念館的建設,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和嘗試,作為全國少有、全省首家建成的網上虛擬革命紀念館,創造了一個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代化載體,開辟出了一個弘揚榆林紅色文化,提升榆林文化軟實力的全新窗口,也填補了西北地區網上3D革命紀念館的歷史空白。與此同時,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官方抖音賬號也已上線,目前運行良好,社會反響積極。榆林的這兩項嘗試,為全省黨史系統在新媒體的應用方面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陜西傳媒網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請再概括地說一說陜西紅色資源的特點。

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

陜西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20世紀初的陜西,封建殘余思想根深蒂固,各種反動勢力粉墨登場,在陜西的統治盤根錯節。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陜西卻早早孕育出了革命的火種,成為全國比較早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黨團組織的省份之一。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反動當局和落后思潮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與斗爭,從組織農運、學運、兵運,到暴動、起義、建立根據地,使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在三秦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話劇。

總體來說,陜西的紅色資源具有數量多、層次高、影響大的特點。這些紅色遺跡大部分都是重大革命事件的發生地,從時間上看,陜西的紅色遺跡橫跨大革命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囊括了陜西的整個革命進程。從位置上看,陜西的紅色遺跡遍及全省,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無論是平原還是山野,幾乎涵蓋了每一個角落。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九軍都曾在陜南活動,創建了川陜革命根據地、豫鄂陜革命根據地等。關中則是馬克思主義在陜西最早傳播的地區,渭華起義、西安事變、扶眉戰役等留下了眾多的遺址遺跡。特別是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所形成的紅色遺跡,在全國都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和研究價值,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所形成的延安精神,也成為我們黨的重要精神標識。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陜西的很多紅色遺跡既有濃厚的革命氛圍,又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厚重的人文景觀,比如延安的寶塔山、照金的薛家寨、渭南的壺梯山、漢中的華陽古鎮、藍田的葛牌鎮、岐山的周公廟等等,有不少已發展成為紅色旅游中的熱門景點,很好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國際在線記者:

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請問沿黃公路紅色資源優勢體現在哪里?

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

2017年8月,沿黃公路建成通車,北起府谷縣的墻頭鄉,南至渭南華山腳下,全長826公里,途徑榆林、延安、韓城、渭南等412縣。黃河沿岸的自然風貌和紅色遺跡為沿黃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其中諸如劉志丹東渡紀念館、神府烈士陵園、神泉堡革命紀念館、棗林則溝會議舊址、清澗革命紀念館等幾十處紀念館和遺址,貫通成了一片密集的紅色資源帶。行走在這條公路上,既會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陶醉,也會為厚重的人文歷史所傾倒,更會為濃厚的紅色文化所折服,受到鼓舞和教育。可以說,這些珍貴的紅色遺跡,是我們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絕佳教材,保護、挖掘、宣傳和利用好這些紅色遺跡,對提升沿黃公路的旅游品質非常有意義。

目前,沿黃紅色旅游帶的打造還在推進之中,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文化旅游、文物等相關部門和黨史部門共同努力。我們期望并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沿黃公路一定會被建設成為一條獨具特色的紅色精品旅游線路。

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張競怡: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