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07-19 07:54

71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孟寶民先生,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女士出席,介紹陜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滿足我省人民群眾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建設文化陜西的基礎工程。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孟寶民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女士,請他們向各位介紹陜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孟寶民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孟寶民:

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通報如下。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體現時代發展趨勢,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市場經濟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運行機制的總稱,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建設文化陜西的基礎工程。近年來,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政府為主導,保障力度不斷加大

(一)加強頂層設計。先后制定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陜辦發〔2015〕30號)、《陜西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陜政辦發〔2016〕30號)、《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16〕14號)等政策性文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動地方立法。經過資料搜集、文本起草、征求意見、調研論證、修改完善、立法審議等環節,廣泛聽取多方意見,2019年3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7月1日正式施行。

(三)健全組織機構。成立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省委宣傳部、省編辦、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等20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統籌協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大事項;成立第二屆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進一步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以基層為重點,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一)筑牢固定陣地。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11家,其中,三級以上館89家,占總數的80.2%。文化館119家,其中,三級以上館98家,占總數的82.4%。鄉鎮(街道)文化站1108個,建成率84.1%,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5475個,建成率80.3%。

(二)加強數字陣地。目前,已搭建省分中心、市縣支中心、鄉村基層服務點相結合的五級文化共享工程網絡體系,建成公共電子閱覽室2938個,覆蓋率超過75%。省圖書館、西安圖書館等6個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穩步實施,省藝術館數字文化館試點有序推進,全省數字資源總量達到112.4TB,完成陜西特色專題數據庫47個。

(三)延伸流動陣地。近年來,為77個公共圖書館、62個文化館分別配送了流動文化服務車,提升了文化下鄉的便利性。

三、以人民為中心,產品供給不斷豐富

(一)繁榮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近三年來,全省共創作800多件各類群眾文藝作品,其中《毛烏素沙漠的女人們》《慶豐年》《山里回來個年輕人》入圍第18屆全國“群星獎”決賽,《毛烏素沙漠的女人們》獲“群星獎”。

(二)發揮品牌活動示范引領。通過舉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陜西省藝術節、陜西省閱讀文化節、“群星獎”優秀作品展演、群眾美術書法攝影展等示范性、品牌性活動,帶動全省群眾性文化活動整體提升。

(三)加強地方特色文化活動。依托陜西文化資源,開展戲曲、剪紙、民歌、腰鼓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社區活動;舉辦戲劇大賽、民歌大賽、鑼鼓大賽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

(四)滿足特殊群體文化需求。通過組織參加中國老年合唱大賽、中國少兒合唱節,舉辦農民工詩歌朗誦會以及為留守兒童送演出等活動,不斷滿足特殊群體文化需求。

四、以創新為驅動,服務活力不斷增強

(一)積極開展示范創建。目前,全省共有寶雞、渭南、銅川、安康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56個省級文化先進縣(包含24個國家級),30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包含7個國家級),有效帶動了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

(二)著力打造服務品牌。各地結合實際、創新發展,打造出銅川市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渭南市“一元劇場”、“四進”零距項目,安康市“漢劇興市”,高陵區公共文化服務“110”,延安過大年,韓城歡樂送基層等多個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品牌。

(三)全面推進免費開放。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五、以深化改革為抓手,各項任務有序推進

(一)推進服務標準化。全省10個地市已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或落實標準,95個縣區制定縣級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目錄。

(二)開展縣域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成圖書館總分館制62個,文化館總分館制64個,全省各地各類型的分館、服務點不斷涌現,以城市書房、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閱讀吧、書吧等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分支機構,受到群眾歡迎。

(三)加快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按照《關于全面開展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方案》要求,全省3個文化館、5個圖書館,1個美術館已初步完成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工作。

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看,由于底子薄、欠賬多,在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能、提高均等化水平等方面仍需不斷加強。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品牌文化活動,完善服務協調機制,培養基層文化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孟寶民先生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黨中央多次提出要求,要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讓文化陽光普照大眾。我省在兜好文化底線、做好公共文化均等化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如何解決?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目前,我省還存在城鄉、地域、群體方面不均等現象,個別地區還存在公共文化設施空白和短板,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尤其是農村和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薄弱、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現有的設施、產品和服務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具體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在省級標準制定的基礎上,加強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項目標準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確?;竟参幕盏挠行Ч┙o。二是統籌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向薄弱地區傾斜、向基層延伸,補齊短板、兜好底線、全面提升區域文化發展短板。三是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增加其文化獲得感。

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蛾兾魇」参幕毡U蠗l例》于71日正式施行了,這部法規的出臺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事件,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部法律主要從哪些方面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了規定?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孟寶民:

《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于201971日正式施行,這部法規的出臺,標志著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稐l例》立足陜西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從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大力推進均等化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方面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是明確了政府是承擔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對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責任進行了明確,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的剛性約束力。同時,各級政府也要激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現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二是堅持保障基本,促進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稐l例》明確了政府的兜底作用,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是明確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效能。針對文化產品不夠豐富、供給不足等問題,《條例》在公共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定、公共文化服務免費或優惠開放制度、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公示制度、加強數字文化和流動文化建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均等化服務等方面都做出明確要求,多措并舉,力求全方位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四是堅持統籌協調,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務屬于大文化范疇,涉及部門多,為形成合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有序、協調開展,《條例》明確將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協調機制作為重要內容,并進一步明確政府各有關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所承擔的責任,加強統籌協調,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

陜西工人報記者:

您好,我是陜西工人報記者。近年來,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廳又有哪些舉措來進一步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

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廣大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把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等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設施網絡。針對我省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設施存在的短板和問題,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設施網絡,努力實現五級公共文化設施按標準全覆蓋。

二是豐富產品供給。充分挖掘陜西文化資源,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繼續開展全省性群眾文化示范性活動,積極開展戲曲進鄉村等活動。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總量。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縣域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等重點改革任務。

 四是提升服務效能。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并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規范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手段和方式,完善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實施正在開展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基層文化隊伍示范性培訓等舉措,優化基層文化人才結構,支持民間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大力發展文化志愿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采訪需求,可以在會后與省文旅廳聯系。感謝孟寶民先生,感謝譚佳峰女士,也感謝記者朋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會。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