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做足“硒+”文章 打造安康追趕 超越新增長極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06-21 14:56
6月21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安康市副市長魯琦先生、安康市富硒辦主任趙昆先生、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登章先生、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珺女士出席,介紹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富硒產業發展,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到因地制宜做優做強有機、富硒等區域特色產業,省發改委將富硒產業納入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產業支持體系。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安康市副市長魯琦先生,安康市富硒辦主任趙昆先生,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登章先生,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珺女士,請他們向各位介紹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魯琦副市長介紹相關情況。
安康市副市長魯琦: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安康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安康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古絲綢之路“鎏金銅蠶”的故鄉,是李克強總理視察時贊譽的“秦巴明珠”。絲路源點、秦巴明珠、中國硒谷已成為安康最亮麗的三大名片,而“硒”恰恰是安康青山綠水間蘊藏的最寶貴財富。下面,我就安康富硒產業發展情況向大家作以介紹。
生命健康是世界話題,而硒元素是我們每個人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被譽為“生命的火種”“心臟守護神”“天然解毒劑”“抗癌之王”,具有保護肝臟、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改善亞健康等多種功效。據資料顯示,全球有42個國家缺硒,我國72%的地區少硒或缺硒,安康是公認國內富硒資源最大的兩個區域之一,且安康的硒主要存在于土壤,全域三分之二土壤含硒,54.2%的土壤含硒量達到中硒以上水平,是目前資料顯示全國乃至全世界之最,且濃度適中、易于植物吸收,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優質、環保、安全”的富硒地區。
安康作為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全國最大天然富硒區、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核心區,“十二五”以來,我們始終把富硒產業作為加快追趕超越、實現綠色崛起、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首位產業”來抓,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思路,突出以“硒”為媒、以“硒”興業、以“硒”富民,持續在科研支撐、基地建設、品牌打造、標準設立等方面聚焦聚力,全市富硒產業實現產值600多億元,其中富硒食品產業連續6年實現30%左右的高速增長,對規上工業貢獻率達到30.5%,居全市六大支柱產業之首,以富硒產業為主的安康生態友好型產業占GDP比重超過65%,富硒產業已成為安康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收入,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在保持安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省第一方陣,全省目標責任考核“四連優”中居功至偉。
主要有以下六大亮點:
一是抓園區建基地。堅持把園區作為加快發展的平臺和載體,推動資源集約、產業聚集、循環發展,打造追趕超越增長極。截止2018年底,全市建成各類現代農業園區891個,其中省級園區36個、市級園區338個、縣級園區517個,園區總數是2012年(154個)的5.8倍,市級園區數量是2012年(16個)的21倍;建成富硒產業基地520萬畝,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86處、面積73.39萬畝,認定有機農產品基地15處,其中,生豬規模養殖場和科技水平全省第一;富硒茶94.6萬畝,全省第二,是2012年(48萬畝)的1.98倍;富硒魔芋40.2萬畝,面積、產量、加工能力均占全國十分之一、全省第一,是2012年(15萬畝)的2.68倍;富硒核桃186萬畝,全省第二,是2012年(89萬畝)的2倍。我市被全國魔芋協會認定為“全國富硒魔芋產業第一市”,富硒魔芋“安康模式”在全國推廣;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富硒礦泉水生產基地,年產富硒礦泉水27.4萬噸,我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魔芋之鄉”“全國富硒茶之鄉”“全國富硒產業基地”。同時,省糧食局在我市漢陰縣、嵐皋縣分別建立富硒油菜、富硒大米標準化種植基地,安康國家級高新區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首個國家新型工業化富硒食品產業示范基地。
二是抓龍頭壯主體。我們通過政策引領、優化環境、搭建平臺、金融創新等措施,全力支持各類富硒產業企業做大做強、創新發展。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9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41家,市級18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90個、職業農民8169人,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是2012年(78家)的2.9倍,省級是2012年(26家)的1.6倍,市級是2012年(51家)的3.6倍,合作社是2012年(650個)的3.5倍;開發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糧油、富硒果品、富硒礦泉水等富硒產品70多個品系,全市培育富硒食品生產加工物流等規模企業234家,實現富硒食品產值478.7億元,是2012年(94.34億元)的5倍。特別是以富硒魔芋為原料開發生產的富硒魔芋精粉、魔芋系列食品遠銷日韓、俄羅斯、歐美、港臺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全市出口總量的2/3,已成為陜西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出口創匯農產品。
三是抓科研創特色。我們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富硒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初步構建了“國家級首席專家+地方學科帶頭人+科研推廣單位+現代經營主體”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體系,持續提升科技對富硒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率。依托安康富硒產品研發中心,先后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全面啟動“安康市國家級特色富硒高效農業院地合作示范區”建設,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富硒產品開發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級富硒產品科技創新孵化器等4個“國字號”創新研發平臺落戶安康,組建了17個富硒科研創新團隊,實施富硒產業重大科技項目46項,申請專利6項,轉化科研成果10余項。目前已成功孵化富硒產業企業46家,培育富硒產品品牌34個,研發出富硒速溶茶粉、絞股藍籽油、魔芋新型膳食纖維飲品等富硒新產品80余個,其中中國農科院茶研所恢復創新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安康秦漢古茶。組織申報農業農村部行業標準5類38項,其中天然富硒茶標準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標準,填補了我省在該領域無國家標準的空白。
四是抓品牌擴效應。持續推進產品品牌建設, “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平利絞股藍”和“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目前,全市有效注冊含“硒”商標41件,涉硒相關產品商標1200件,農產品注冊商標236個,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產品共402個(其中認證無公害產品324個,綠色食品11個,有機農產品67個)。同時,我市先后成功舉辦五屆“硒博會”、兩屆以“富硒”為特色的“中國創新挑戰賽”、首屆國際富硒魔芋經貿洽談會、紀念硒發現200周年高端論壇、中國(安康)富硒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陜西(安康)秦漢古茶“一帶一路”國際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和“三年百市百店千點”送健康等系列富硒特色產品招商推介活動。2014年,在武漢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安康富硒魔芋得到時任副總理汪洋的稱贊;2015年,安康“真硒水”成為“莫迪總理訪華第一瓶水”;2016年,安康富硒茶閃耀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的第二屆絲綢之路國家商品展上,安康富硒產品搭乘上了“一帶一路”的快車,“中國硒谷”已經成為安康的地域品牌和城市名片。
五是抓產業促循環。我們按照工業、流通、金融的理念,全產業鏈系統推進,做大做亮富硒產業的“五個月亮”(即生豬、茶葉、魔芋、核桃、生態漁業農業五大特色產業),構建融合發展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富硒產業已成為全市最具成長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在資源循環利用上,我市“豬沼園”生態循環、林下種養立體循環等發展模式在全省推廣,農業五大特色產業規模、產值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在鏈條循環延伸上,大力發展富硒產品精深加工,從單一生產向多元開發延伸,富硒茶從注重綠茶到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多點開花,并大力開發茶食品、茶飲料;富硒魔芋從單一精粉到已經開發了20多個品種。在產業循環發展上,通過做優“硒+農業”、提升“硒+工業”、開發“硒+養生旅游”,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德亨人壽醫療養老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即將全產業鏈落戶安康,未來安康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光明。
六是抓保障強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康富硒產業發展,去年首次將“加大富硒農產品生產開發力度”寫入省委一號文件,今年省發改委又將安康富硒產業納入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產業支持體系,省農業農村廳也將安康富硒產業納入“3+X”產業建設體系。為加快推進富硒產業發展,我市成立了高規格的富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在政府機構改革中專門設立了富硒產業發展辦公室,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負責全市富硒產業發展工作。按照“大產業、大配套、全產業鏈”思路,相繼出臺《安康市富硒產業總體規劃》《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富硒產業發展組織保障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近期我市還將頒布《安康市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確立富硒產業的獨特地位,進一步有效保護硒資源合理利用,推動安康富硒產業健康發展。
富硒產業是安康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強大引擎,未來我們將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忘初心的責任感,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建設全國著名的硒療養生基地、全國最大的富硒產業聚集區和富硒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培育“世界硒源地”,打造“國際健康城”,力爭到2020年實現富硒產業產值千億元以上。
富硒資源不僅是安康人民的財富,也是全省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打造“中國硒谷”,安康有“硒”源、有“硒”礎、有“硒”望。做大做強安康富硒產業,仍需各方面的鼎力支持。衷心希望新聞界朋友們大力宣傳安康富硒產業,讓更多的民眾了解認識硒元素,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開發硒資源,讓安康富硒產業“硒”望無限,讓人類家園因“硒”幸福安康!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感謝魯琦副市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時,請通報所在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人民日報海外網記者:
剛才,魯市長在介紹中提到,安康有70%以上的貧困戶依靠富硒產業脫貧,請具體介紹一下,我們是如何發展富硒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
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登章:
近年來,我市依托富硒資源和生態優勢,以貧困群眾脫貧為目標,堅持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和營銷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茶葉、生豬、魔芋、核桃和生態漁業五大主導產業和中藥材、蠶桑、食用菌特色優勢產業,富硒產業迅速崛起,逐步成為秦巴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據統計,2018年全市共有94321戶267352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增收。
今年,我市9縣1區22.9萬貧困戶要全部脫貧摘帽,其中產業扶貧戶達到46928戶159307人,占脫貧人口總數的70%,產業扶貧任務非常艱巨。我們圍繞貧困戶增收主要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產業發展。堅持緊緊抓住茶葉、生豬、魔芋、核桃、生態漁業五大主導產業不放松,同步抓好木瓜、拐棗、牡丹、黃花菜等地方特色產業和中藥材、蠶桑、食用菌等傳統產業,形成主導突出、特色明顯、以大帶小、大小互促的產業格局。二是抓好主體培育。圍繞“千村千園、十百千萬工程”,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項目帶動等措施,實現全市992個貧困村每村至少建1個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或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帶動每戶貧困戶至少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三是強化利益聯結。重點扶持一批實力強、成長性好、競爭力明顯、示范帶動能力突出、與貧困戶聯系緊密的新型經營主體,為貧困戶搭建合作共贏的橋梁;充分利用經營主體優勢資源與有土地、勞力以及其他資源的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勞務、收購訂單等協議,讓貧困戶牢牢嵌入產業鏈當中,實現利益雙贏。四是做好技術培訓。重點抓好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行家里手,目前我市已培育職業農民8169人。強化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個產業脫貧戶至少掌握1—2門學得會、見實效的生產技能。發揮好產業發展指導員作用,實現貧困戶發展產業有人幫、技術指導有人教、產品銷售有人管。
以上是發展富硒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情況,謝謝!
華商報記者:
安康在富硒產業發展方面,有自己的院地合作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今后如何整合研發力量更好的發揮作用?
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珺:
下一步,安康市將圍繞建設千億級富硒產業集群,統籌全市科技資源,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富硒資源詳查和富硒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體系創新,發揮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支撐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強化三大建設,實現三大提升:一是強化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科研實力。依托落戶富硒研發中心的4個“國字號”科研平臺,積極爭取中省項目資金,今年我們將爭取農村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200多萬元項目資金,用于檢驗檢測和科研儀器設備的采購。同時,從市政府每年安排的1000萬富硒專項經費列支一定資金用于兩個重點實驗室的能力建設,確保硬件條件滿足科研工作的需要。二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研水平。我們將繼續健全完善“國家級首席專家+地方學科帶頭人+科研推廣單位+現代經營主體”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體系,打造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綠色發展、助推精準扶貧的“安康模式”,充分調動科研院所首席專家的積極性,發揮2個院士工作站和17個科研創新團隊的作用,通過各類學術交流、專題培訓,以及聯合申報實施科研項目、聯合攻關企業技術需求等多種途徑,提升我市科研人員的素質,更好的服務富硒產業科研工作。三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提升科研活力。安康富硒產業科研工作目前形成的這一套跨區域、跨行業、跨專業的創新模式還在實踐探索之中,如何整合各方研發力量,更好發揮作用的確是我們面臨的難題,我們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加大創新,從平臺建設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像目前我們和安康學院實行實驗室共建共享,我們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都實行了共建共享科研模式,從項目實施上不分彼此,聯合協作;從人員互聘互用上人盡其才,從科研成果轉化上論功行賞,賞罰分明。不斷創新健全用人機制、考評機制,創新科研模式。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富硒產業成為安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長極,很多領域領跑全國。請問安康富硒產業發展辦公室趙昆主任,您作為安康富硒產業辦首任主任,對下一步發展安康富硒產業有什么樣的思考?
安康市富硒辦主任趙昆:
感謝你對安康富硒產業的關注、關心和支持。首先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安康富硒產業發展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作為安康剛成立的富硒辦首任主任,我感覺壓力非常大、使命光榮。安康富硒產業是安康的首位的,也是帶動千千萬萬農民脫貧的致富產業,如何抓好這個產業,發揮好安康的富硒資源優勢,我感覺這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發展安康富硒產業,能夠把富硒產業做大做強,真正發揮安康的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和環境優勢,我們圍繞打造生態友好型首位產業和千億級產業鏈這個目標,大力實施“硒+X”發展戰略,促進富硒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努力把安康建成全國最大的富硒食品生產基地、全國富硒產業發展科研高地,使其能夠成為全國知名的康養福地,為了確保目標實現,富硒辦從以下六個方面抓好工作:
一是抓規劃。一個好的產業,必須規劃先行,我們要結合產業資源特點、產業優勢,按照市抓重點,縣抓特色這一思路,進一步修訂規劃,完善出臺各類配套政策。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項目上,把項目的實施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這是我們思考的第一個方面。
二是抓龍頭。結合安康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規劃和重點產業的發展,每一個產業打造一批產業發展的龍頭,建立一個航母型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新型現代經營主體。同時,發展好現代農業,提升現代加工業,做好現代康養文化旅游業,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富硒產品和社會服務項目。
三是抓融合。富硒產業涵蓋一產二產和三產,我們要按照“三產引領、一產奠基、二產支撐”的發展思路,做優“硒+農業”,做強“硒+工業”,做好“硒+康養”,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
四是抓創新??萍紕撔率歉晃a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剛才李主任也做了介紹,安康落戶了四個國家級平臺,先后與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進行合作。我們要發揮好現有的科研平臺,走開放式的科研合作,共同圍繞安康的富硒產業發展,從基礎研究、標準制定、品牌打造、產品研發等方面,系統推進科技創新,使安康成為全國富硒產業發展知名的科研高地。
五是抓品牌。一個好的產業還是要走品牌引領的發展之路,我們將立足安康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每一個產業打造一個品牌,確立一個行業標準,實行品牌引領龍頭、龍頭帶動企業、企業帶動基地的模式,建立完整的標準化生產體系,為社會提供更安全、更優質的富硒特色產品。同時,我們要繼續辦好中國安康富硒產業博覽會和美食節,利用好國內外市場,把安康富硒產品推介銷售出去,為全人類做出我們的貢獻,提升安康富硒產業的知名度、中國硒谷的美譽度和社會的認可度。
六是抓機制。富硒產業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社會各個方面重視、關心、支持和共同發力,作為富硒辦來說,第一是給大家搞好服務,第二是抓好協調,第三是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把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和年度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縣區,納入工作考核內容,使大家都能為富硒產業發展出力、做貢獻。
總之,從這六個方面,下一步圍繞富硒產業發展,圍繞安康的優勢,做好工作,力爭2020年實現富硒產業產值達到千億元以上目標。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安康富硒產業的關注、關懷和支持,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