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06-05 15:19
6月5日上午11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陜西革命文物類型豐富,境內遺存的大量革命文物是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重要見證。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周魁英副局長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的發布會主要是介紹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情況。我分三個情況,一是革命文物遺存情況,二是革命文物保護情況,三是革命文物利用情況。
一、陜西革命文物遺存情況
陜西革命文物類型豐富,涵蓋了黨中央、邊區政府機構、重要會議舊址,中央領導及西北革命根據地領導人舊居,文化、教育、金融、醫療、宗教、工業、外交等機構舊址、國際友人舊居,戰場遺址、烈士陵園、碑刻標語、國共合作抗戰舊址等各種類型,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在我省形成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革命舊址群、以漢中為中心的陜南片區川陜根據地、以西安和銅川為中心的關中革命舊址群的分布格局。
根據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陜西省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9058處,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224處(1310個點),已向國家文物局報備的革命文物98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40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9處;全省共有可移動文物774萬件,其中革命文物10.4萬件套,已向國家文物局報備革命文物42662件套。
2019年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中共有15個片區的645個縣(區),其中陜西有2個片區65個縣(區)被列入,縣(區)占全國總數10%。
二、陜西革命文物保護情況
多年來,歷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意見》;各級文物部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履職盡責,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革命文物立法工作。2001年全國首部革命文物保護條例《延安革命遺址保護條例》頒布,為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提供法律保障。今年,陜西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保護工作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人大及時啟動對《延安革命遺址保護條例》的修訂工作,目前已完成對修訂草案的一次征求意見工作。
二是編制革命文物保護規劃?!蛾兾魇∥奈锉Wo總體規劃(2009-2020)》《陜西省文物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把革命文物保護作為專章進行規劃,編制的《陜西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規劃》對革命文物中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規劃,劃定保護區劃,為基層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延安革命紀念地舊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2025)》為延安市445處革命文物的保護提供了依據。
三是加強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建國以來,陜西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工作。2006年至2009年,國家實施了革命文物保護“一號工程”,涉及陜西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對延安13處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舊址進行全面保護維修,二是建成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革命舊址受災嚴重,國家和陜西投入延安革命文物遭受雨災搶險保護資金1.4億元。爭取國家專項資金2.39億元用于陜北革命舊址的保護修復,國家相關部委對口維修10余處革命舊址。近5年來,中省財政累計投入4.2億元用于全省革命文物保護。此外,延安市結合舊城改造投入資金64億元對老城區重點革命舊址環境進行整治提升,實現舊址保護與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互惠共贏。
四是規范革命文物保護管理。按照文物保護法要求,完成了“四有”(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和有保管機構)工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所有革命舊址全部樹立保護標志,建立完善的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各革命紀念館也逐步完善管理設施建設,建立管理工作制度,夯實革命文物管理基礎。
三、陜西革命文物利用情況
目前,陜西共有各類革命紀念館51座,其中文物系統34座、行業系統11座、非國有系統6座,主要分布在延安、西安、咸陽、渭南、榆林、銅川、漢中等地。特別強調一下,一般革命類紀念館都是國有的,陜西有6座非國有革命紀念館,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5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分別投入2.72億元、5515萬元用于革命紀念館的免費開放、陳列展覽、宣傳教育和館藏文物保護工作,共有70余處紀念館和革命舊址對外免費開放;革命紀念館及革命舊址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作用,舉辦展覽900余個、開展活動2400余場次,參觀人數多達8000萬人次。延安革命紀念館主辦的“鑄魂——延安時期的從嚴治黨”榮獲“2017年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優勝獎”。以延安精神為主題在省內外舉辦革命文物巡展,“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大型展覽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組織“延安精神宣講團”在全國各地宣講,提升了陜西革命文物影響力。
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傳承紅色基因,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全國首個“互聯網+革命文物”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陜西革命類博物館舉辦一系列的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主題展覽在陜西影響很大,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舉辦的“小八路生活體驗活動”在全國“2015-2017年度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優秀教學設計推介展示活動”中入選“十佳”案例。
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將進一步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文化城市活動的情況。每年6月份第二個星期六是全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今年是第14個。主題是“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6月8日國家主場城市活動將在延安寶塔山下舉行,這次活動由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主辦,陜西省文物局和延安市人民政府承辦。活動上午在延安舉行系列活動開幕式,當天要舉辦9場系列慶?;顒?,其中國家要在延安舉辦革命文物保護高層論壇,國家文物局主要領導和陜西省政府領導將出席并介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情況。主場城市活動是國家的主要活動,在這也邀請和歡迎陜西媒體和記者積極參加宣傳報道國家在陜西舉辦的活動,宣傳陜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情況。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三秦都市報記者:
如何提升觀眾在革命紀念館的參觀體驗?
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
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參觀體驗和一般的歷史類博物館包括歷史文化景區參觀完全不一樣。革命類的博物館參觀更多的是革命傳統教育,更多的是對觀眾的體驗,在這方面我們這幾年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努力。
第一,要注重對觀眾體驗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們堅定革命信念和艱苦卓絕革命斗爭的精神,我們在這個方面不斷的改進。大家參觀革命類的紀念館的時候我們要給觀眾有一種體驗,就是當年如何堅定理想信念鬧革命的。一方面深入對革命舊址和革命文物的研究,我們結合黨史部門,對每一處革命舊址甚至每一件革命文物承載的這種革命信息、革命故事研究透,傳播給大家。
第二,重視革命舊址本身體保護和環境整治,革命舊址和革命博物館注重盡可能的貼近當年歷史上的環境,這方面陜西努力在做,包括延安革命舊址,川陜、照金革命舊址博物館等都在努力營造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歷史場景。
第三,陳列方面,除了文字和圖片以外,我們盡可能要挖掘實體的文物,盡可能的征集實體的文物,通過這些文物給大家講述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卓絕斗爭環境。
第四,革命類博物館陳列過程中,注重利用新技術,包括互聯網+革命文物,包括VR、AI技術,包括數字博物館建設,更多的讓年輕人通過參觀革命類的博物館紀念館來了解我黨領導中國革命艱苦卓絕的斗爭,這方面我們需要改進的方面還很多,尤其是新技術應用方面我們再繼續努力。
中國報道記者:
在國家公布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中我省涉及65個縣區,請問我省將如何有效推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
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
中央四部委對全國革命文物實行分片保護,國務院為什么要分片?因為革命戰爭年代,所有的革命根據地都處在比較偏僻落后的地方,大都是各省交界的地方,今年保護利用革命文物的時候,就存在同樣一個革命根據地分屬不同的省不同的市縣來管,不利于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和管理,所以國家采取了劃片的辦法。陜西涉及兩個片區65個縣,劃片以后如何保護是我省正在研究和準備下一步重點做好的問題。有四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我們對革命文物的保護首先要樹立全國統一規劃一盤棋的思想,最基本的一個革命根據地要統一規劃一盤棋。比如說川陜革命根據地保護利用,要加強和四川、重慶方面的溝通,統一規劃。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涉及甘肅和寧夏,也需要統一規劃。
第二,各級政府特別是革命文物所在的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建立片區協商機制。因為這些革命文物分布于不同的省市縣,保護利用要探索建立片區協商機制,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統一安排。陜西有關的政府要和寧夏有關政府加強協商,建立協商機制。
第三,要加強對革命舊址革命文物的研究,特別是對黨史、革命史的研究,統一講好片區的革命故事。
總之,每一個片區之間加強協作,特別是陜西今后會主動加強與寧夏、甘肅、四川、重慶等省政府的協作,包括市縣政府的協作,大家如果有一盤棋的思想,有互相協作的機制,片區革命文物保護會做的越來越好。
陜西傳媒網記者:
陜西在革命文物數字化方面有哪些探索?
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周魁英:
這個問題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革命文物政治性比較強,教育性比較強,相對別的文化景區來講在這方面娛樂性較差,如何通過新技術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革命文物,是文物部門在努力的方向。
目前,陜西在革命文物數字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數字博物館。各位記者都知道,陜西有一個陜西數字博物館,已經完成了143座博物館數字化,包括革命文物數字博物館。有19座革命類博物館和紀念館已經在數字博物館里面,有興趣的年輕朋友可以通過登錄陜西數字博物館平臺,欣賞數字化革命文物博物館和紀念館的陳列和展覽。
二是實施“互聯網+延安革命舊址”工程,這是國家文物局安排陜西的工作。再是實施“互聯網+革命文物”教育平臺建設,這是我省貫徹落實《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年—2022年)的意見》中關于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有力舉措,旨在通過互聯網技術把陜西革命文物宣傳好、傳播好。包括利用VR、AI等技術,對革命文物進行宣傳、教育和推廣。
三是目前大家都比較關注5G技術,我們在博物館日的時候曾經通過5G技術對陜西“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進行連線直播。剛才我也講到,我們在6月8日延安舉辦的“國家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也準備運用5G技術,以后隨著互聯網技術成熟發展,會更多的應用到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革命類的博物館和紀念館陳列展覽能更多的吸引年輕人關注。謝謝。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