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陜西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2019年陜西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
來源: 省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 2019-04-29 14:51
4月29日上午10時,陜西省扶貧辦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陜西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邀請陜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先生,陜西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女士,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先生,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扶貧辦與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陜西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場。我們邀請到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女士,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先生,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先生。
下面,首先請戈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有關情況。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保基本、兜底線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為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34.13萬戶、84.48萬人。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990元;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12.23萬人,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5500元-6000元,均穩定地高于扶貧標準。健全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生活困難殘疾人77.28萬人、重度殘疾人36.77萬人,年均發放補貼資金10億元。為29750名農村留守兒童落實了監護責任人,10235名孤兒和1013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施分類保障,實現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全覆蓋,目前全省共有鄉鎮兒童督導員1443名,村(居)兒童主任19846名。
二、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全省民政廳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和中省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務,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制定印發《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著力為貧困群眾構建“六張保障網”。同時,大力開展“四個專項行動”,在加強貧困地區農村自治組織建設、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匯聚公益慈善和社工人才力量以及強化民政公共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方面助推脫貧攻堅,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一是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切實兜住兜牢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程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到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截止4月中旬,已下撥中省農村低保補助資金24.8億元,全省共保障未脫貧建檔立卡低保對象約132155戶、322533人,保障未脫貧建檔立卡特困人員95867戶、102685人,占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總人數的54.8%。一季度,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共8863人。
二是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有效解決農村困難群眾“急難”問題。一季度,實施農村臨時救助18.5萬人次,支出資金1.7億元,確保了農村貧困群眾不因意外突發性困難影響脫貧。持續推進“救急難”工作,一季度通過“救急難”基金募集社會資金13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04人,支出229.5萬元。
三是全面落實政策,特殊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和關愛保護。下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助資金1118萬元,孤兒生活保障經費8224萬元。將“明天計劃”資助對象從福利機構內的孤兒擴展到所有孤兒和年滿18歲仍在校就讀的孤兒。為全省45.8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建立信息臺賬,實施動態管理。下撥省級補助資金3.5億元,對各地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給予補助。
四是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加強貧困地區基層政權建設。資助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300個,年內下發《關于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強管理、促融入”工作落實,助力脫貧攻堅。4月18日民政部于寶雞市召開“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地區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我省加強貧困地區基層政權建設的做法,在大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五是強化蘇陜扶貧協作,積極組織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持續推進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面向10個深度貧困縣(區)開展了扶貧協作項目征集活動,對已簽約的54個項目進展情況實時跟進。全省參與脫貧攻堅的社會組織達到7983家,各自發揮特長優勢,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志愿服務等領域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5億元,幫扶貧困群眾46萬余戶。
三、下步措施
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民政系統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圍繞兜底脫貧攻堅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經個人申請按程序審核審批后,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強化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核對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確保精準認定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全面建立立鄉鎮(街辦)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完善“分級審批”“先行救助”辦法,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
二是著力做好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計劃下撥資金1億元,對全省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施分類保障。下撥資金700萬元,支持未脫貧的10個深度貧困縣(區)以及革命老區縣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500萬元,為困難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等各類康復輔具。
三是狠抓“四個專項行動”助推脫貧攻堅。計劃下撥資金4500萬元,資助建設30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大力培育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到2020年,力爭每個農村社區至少有1個農村經濟服務類社會組織。持續推進第二批39個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簽約項目全面實施。安排2000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對革命老區縣低保家庭大學新生和特困人員、孤兒新生進行資助。優先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55周歲以下的婦女安排到民政公共服務機構工作,幫助其早日脫貧。
四是集中力量支持貧困縣脫貧摘帽。繼續對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縣(區)民政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給予傾斜。加大省級財政資金和福彩公益金對深度貧困縣(區)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項目補助力度,取消深度貧困縣(區)縣級財政配套,切實減輕深度貧困縣(區)的財政壓力。對符合條件的改造項目,及時納入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列入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庫。低保等社會救助資金向深度貧困縣(區)增加10%。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300萬元,對深度貧困縣(區)和今年計劃摘帽縣的貧困家庭婦女和困境兒童進行慰問。
五是持續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關于“加快完善低保、醫保、醫療救助等相關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的指示精神,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不斷健全完善民政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策,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針對2020年全面脫貧之后如何有效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深入開展工作調研,了解基層情況,強化系統研究,加強政策儲備,確保兜住兜牢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民政部門在脫貧攻堅中承擔著重要的兜底保障職責,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引領,堅決貫徹中省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奮力推進,為打贏我省脫貧攻堅戰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回答大家的問題。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陽光報記者:
我是陽光報記者。殘疾人兩項補貼的標準是多少?認定條件是什么?
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
針對因殘致貧的殘疾人群體,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52號)精神,我省于2016年1月開始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即殘疾人兩項補貼。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殘疾人以及殘疾等級為三級以上的低收入殘疾人和其他困難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為18周歲以下每人每月100元,18周歲以上每人每月60元;對殘疾等級為二級以上且需要經常照護的殘疾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為一級殘疾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級殘疾人每人每月80元。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可同時申領兩種補貼。對享受老年、因公致殘、離休等福利性生活補貼或護理補貼的殘疾人,可擇高申領其中一類。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殘疾兒童不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可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領取工傷保險生活護理費、納入特困人員供養保障的殘疾人不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不計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
陜西農村報記者:
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省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有的甚至演變成了困境兒童,民政部門如何掌握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信息?如何關愛保護這個弱勢群體?
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
陜西省是農業大省,是農村勞務輸出大省,農民外出務工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由此伴生的農村留守兒童成為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就如何掌握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的問題,我們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由省民政廳牽頭,于2016年開始,指導各地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農村留守兒童大排查。二是結合民政部建立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系統,針對排查出的數據逐個進行錄入。于2017年底,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均已錄入系統中。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138590人,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保護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民政廳為牽頭單位,教育、公安、婦聯、共青團等28個部門成員單位組成了農村留守兒童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共同參與。我們先后以省政府名義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兩份文件,從省級層面對此項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第二,開展專項救助行動。聯合省公安廳、教育廳等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工作從2015年10月開始,與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人簽訂監護責任書,截至目前共對29750名沒有監護的農村留守兒童簽訂了監護責任人責任書,對3086名無戶籍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落戶,同時對451名失學輟學兒童進行了勸復學。
第三,加強基層兒童服務關愛建設。一是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成立了由縣、鄉、村三級關愛保護網絡,現在全省總共成立鄉鎮兒童督導員1443名,村級兒童主任19846名,全省進行了全覆蓋。我們多次對鄉鎮兒童督導員、村級兒童主任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進一步能夠掌握工作職責,確保兒童精準識別、精準關愛。同時,近兩年先后下撥資金2953萬元,對全省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機構建設進行了改擴建,進一步完善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各界導報記者:
我是各界導報記者。近期,省民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扶貧辦聯合下發了《關于轉發〈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改造行動計劃)的通知》,請問,該《通知》出臺后,會對脫貧攻堅工作產生什么意義?
陜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就“兩不愁、三保障”作出重要指示。我們對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供養服務設施建設進行改造,就是要使特困人員達到“兩不愁、三保障”。
農村特困人員是目前社會最困難、最弱勢的群體,也是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對象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大力度加快推進我省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能力,特別是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的照料護理能力和水平,更好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全省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大部分都是過去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快改造設施,加快能力建設是我們當前解決這些人員兩不愁、三保障迫切的任務。4月23日,省民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扶貧辦聯合下發了《關于轉發〈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改造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緊緊圍繞深度貧困縣(區),以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為目標,以提升供養服務機構兜底保障能力為主線,立足兜底線、補短板、提質量,堅持需求導向,明確加大中省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取消深度貧困縣(區)縣級財政配套要求。同時要求各地按照《“十三五”社會兜底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科學制度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改造方案,使供養服務機構單張床位面積、護理型床位、無障礙設施、應急呼叫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等條件必須滿足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照料護理需求。到2020年,我省每一個深度貧困縣至少建立一個縣級供養服務中心,護理型床位達到70%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將超過50%。
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記者:
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民政部門作為脫貧攻堅八辦三組成員單位,請問如何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陜西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
民政部門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視指示要求,認真落實中省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為民政脫貧攻堅的核心工作內容,著眼“不愁吃、不愁穿”政策目標,確保兜住兜牢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規定程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不含整戶納入低保范圍的貧困人口), 經個人申請、按程序審核審批后,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2016年以來,我省先后三次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最低限定保障標準從2500元/人年提高到2018年3990元/人年,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5500元—6000元/人年,均穩定地高于扶貧標準。實行“漸退幫扶”,對接受扶貧開發項目取得收入尚不穩定、且已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低保家庭,按原政策繼續給予一定時間的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殘疾人低保家庭在此基礎上可適度延長救助時限。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有5.8萬人享受了“漸退幫扶”政策,農村貧困人口基本實現了“兩不愁”。
二是扎實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針對人情保、親情保等現象,指導各地對近兩年來曾提交申請但未審批通過的家庭、動態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未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困難群體的家庭真實境況進行了全面排查,集中辦理農村低保審核審批;嚴查農村低保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2018年全省共查處農村低保中的各類違規違紀問題35起,有效遏制了少數地方農村低保經辦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三是著力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托底保障能力。2018年,通過中省基本建設投資和福彩公益金安排7234萬元,資助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項目14個;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1000萬元,用于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消防安全改造;安排資金6090萬元,對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聘用人員薪酬待遇和運轉維護經費給予補助。開展了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等級評定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逐步為農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低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
四是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將所有遭遇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個人全部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全面推進“救急難”工作,注重在個案救助方面兜住底。2018年,全省通過召開縣級社會救助聯席會議“一事一議”,實施臨時救助2283人次,支出資金1196.98萬元,次均救助5243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今天發布會現場還邀請到了省扶貧辦、省殘聯有關負責同志,記者朋友們如果有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和他們溝通交流。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