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舉辦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12-29 08:16

12月2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省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曾明先生,陜西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女士,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先生,陜西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曾明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女士,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先生,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先生。

下面,首先請曾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曾明: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大家好!年末歲尾,我們在這里召開“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新聞發布會,我謹代表陜西省民政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今冬明春我省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一、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工作

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14.4萬戶、27.7萬人,平均保障標準578元/人月;農村低保對象35萬戶、86.9萬人,最低限定保障標準3990元/人年;城市特困人員0.55萬人,基本生活標準500元-800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12.2萬人,基本生活標準5500元-6000元/人年。全年累計下撥中省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63.48億元,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4.6億元。

(一)不斷加強低保規范化管理。組織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活動,對所有低保對象進行了一次全面復核,通過暗訪督查、市縣交叉檢查等方式,發現問題、督導整改,保證政策落實無盲區、無死角。共查處農村低保中“人情?!薄瓣P系?!钡冗`規違紀問題30起,有效遏制了少數農村低保經辦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二)持續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制定出臺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任務和措施。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從2018年7月1日起,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提高到3990元/人年,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動態穩定高于扶貧標準。

(三)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全年下撥中省基本建設投資和省級福彩公益金8234萬元,資助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項目19個。下撥城鄉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費2.11億元,其中,城市低保戶每戶1200元,農村低保戶每戶500元,城市特困人員每人1200元,農村特困人員每人500元,保障城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同時,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下撥資金7599萬元,對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聘用人員薪酬待遇和運轉維護經費給予補助,進一步提升了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托底保障能力。

(四)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制定了《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具體意見》,進一步規范臨時救助的對象范圍和審核審批程序,健全完善“先行救助”和“分級審批”工作機制,對重大生活困難,要求各地根據不同困難情形和困難程度,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通過召開縣級社會救助聯席會議研究確定具體救助額度,不斷提高臨時救助的效能。今年1-10月全省共實施臨時救助36.5萬人次,支出資金3.6億元。

(五)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省民政廳會同省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制定出臺了《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的主體、內容和機制,并對經費保障、監督管理等作出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提高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打通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特殊群體救助保障工作

(一)不斷創新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服務體系。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導各地加快基層兒童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兒童督導員1443名,村(居)兒童主任19846名,實現了全覆蓋。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工作基礎。今年以來,共下達資金1.8億元,用于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基本生活、醫療、教育保障,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兒童之家”日常運轉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340萬元,對848名孤兒大學生在生活、學業及就業等方面給予資助。三是聚焦脫貧攻堅,補齊工作短板。針對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比例高,關愛和保障任務艱巨的實際,重點加強陜南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暨基層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設,下達經費1142萬元,資助包括深度貧困縣在內的基層兒童福利體系項目建設,有力推進我省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

(二)積極開展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一是各級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對陷入困境、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救助。截至目前,共救助求助人員43439人次,其中在站救助40726人次,站外救助2713人次。二是為保障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安全越冬,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開辟臨時避寒場所和流動救助服務點,進行全天候、拉網式排查,避免凍死傷事件發生。省民政廳在陜西民政網統一公布了全省100個救助管理站的求助電話和地址。三是及時通過“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QQ群、微信群等發布尋親信息,協調公安機關進行人像識別、DNA信息采集比對等工作,為受助人員積極開展尋親服務。

(三)持續推動殘疾人社會福利工作健康發展。一是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要求,明確了兩項補貼發放對象和發放標準。2018年兩項補貼專項資金5.07億元省財政已足額落實到位,前三季度發放工作已完成。同時,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省殘聯對2017年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進行了績效評估,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在每季度第一個月的10日前足額發放到位。二是積極開展“民康計劃”項目,使用省級福彩公益金免費為城鄉困難殘疾人安裝假肢、矯形器等各類康復輔具,啟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項目試點工作,下達中省兩級福彩公益金1372萬元,支持18個精神障礙康復服務試點項目建設。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回答大家的提問。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西部網記者:

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作為特殊困難群體,我省從2016年開始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請具體介紹一下我省這兩項補貼發放情況?

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

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52號)精神,我省于2016年1月開始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即殘疾人兩項補貼。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殘疾人以及殘疾等級為三級以上的低收入殘疾人和其他困難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為18周歲以下每人每月100元,18周歲以上每人每月60元;對殘疾等級為二級以上且需要經常照護的殘疾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為一級殘疾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級殘疾人每人每月80元。

2016、2017兩年,我省兩項補貼共計238.73萬人次,其中困難殘疾人169.69萬人次,重度殘疾人69.04萬人次,共補助資金約20.28億元。2018年享受兩項補貼的困難殘疾人84.85萬人次,重度殘疾人34.52萬人次,補助資金10.138億元已足額落實到位。

陜西農村報記者:

當前,全省正在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請問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保證“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能夠有效實施?

陜西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

省民政廳在11月7日下發了《關于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的通知》,決定從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4月15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截至目前,在專項救助行動中,全省已救助4535人,其中站內救助4213人,站外救助322人。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專項救助行動力度,保證專項救助活動順利有效進行。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前預撥2019年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資金4722萬元,為專項救助行動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是加強了四級聯動。各市縣級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將積極協調公安、城管等部門,組織對轄區內汽車站、火車站、商業區、交通干道、地下通道、橋梁涵洞、工程區域、拆遷區域、廢棄房屋、城鄉結合部等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開展拉網式全面排查,對發現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實施救助。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鄉鎮(街道)、村(居)群防群助網絡,及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快速救助。

三是做好街面救助工作。對在街面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耐心勸導,按照工作流程勸導其到站內接受救助,對不愿到站接受救助的,發放必要御寒衣物和食品,告知求助方式,并定期跟蹤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果斷處置。特別是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其他行動不便人員列為重點對象,同時,及時將求助人員信息錄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對無法查明身份信息人員,通過“今日頭條”、“全國救助尋親網”等及時發布尋親信息。

四是強化督導檢查。在專項救助行動期間,省民政廳將加大對各地的業務指導和督查,對各地24小時求助電話不定期隨機抽查,同時,結合省民政廳下發的《關于做好民政服務機構今冬明春火災防控等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冬季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工作督導檢查的通知》要求,在春節前,集中對救助、托養、醫療機構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切實增強救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加強做好寒冷天氣下風險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凍、餓、死、傷極端事件。

西北信息報記者:

作為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的托底性社會救助制度,請問今年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方面,省民政廳采取了哪些舉措?

陜西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曾明:

今年以來,省民政廳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效能,著眼于進一步強化制度兜底性、提高救助時效性、增強群眾獲得感,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健全和完善臨時救助制度。

一是細化臨時救助對象范圍和類別。根據困難情形,將臨時救助對象劃分為急難型救助對象和支出型救助對象,并規定了兩類對象的范圍和相關認定條件。同時要求,各地對急難型救助對象,要明確意外事件、突發重大疾病以及其他特殊困難的類型、范圍和程度;對支出型救助對象,要明確生活必需支出的范圍和救助對象財產狀況認定標準。

二是優化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要求各地進一步完善“先行救助”和“分級審批”工作機制,對于急難型臨時救助,可根據救助對象急難情形,簡化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民主評議和公示等環節,直接予以救助;對于支出型臨時救助,嚴格規范申請審批程序各個環節,確保制度公平公正實施。同時,全面落實縣級民政部門委托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臨時救助審批的規定,合理設定并逐步提高鄉鎮(街道)臨時救助金審批額度,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效能。

三是科學制定臨時救助標準。要求各地采取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掛鉤等方式,根據救助對象的家庭人口、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和困難持續時間等因素,分類細化救助標準。同時,明確對于重大生活困難,臨時救助標準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根據具體情形分類分檔設定,適當提高救助額度,更好地發揮臨時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四是強化資金保障。要求各地要加大臨時救助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和統籌使用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確保臨時救助資金只增不減。同時,要在鄉鎮(街道)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由縣級財政部門向同級民政部門和鄉鎮(街道)提供一定資金預付額度,用于緊急情況臨時救助資金支出和鄉鎮(街道)直接審批的臨時救助資金支出。

中國新聞社記者:

剛才發布辭中提到,省民政廳等幾部門已聯合發《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能否具體解讀一下。

陜西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

基層社會救助長期以來面臨基層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力量配備嚴重不對稱的問題,為了解決好這個突出的問題,今年我們會同省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聯合出臺了這個《意見》,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明確了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任務和要求。

一是加強窗口建設。要求各鄉鎮、街道要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窗口,加快健全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建立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理等制度,優化工作流程;二是落實經辦人員。要求各地參照《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省編辦、省民政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民政工作力量的意見》的相關要求,充實和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同時通過社會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承擔相關工作,由社會力量向縣(區)級民政部門、鄉鎮(街道)或者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派遣工作人員。并且明確被派遣人員原則上要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優先考慮有社會工作教育背景或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人員;三是發揮村(居)委會的作用。要求各地按照“費隨事轉”原則支持村(居)委會做好社會救助服務工作,在全省每個村(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會救助協理員;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設。要求各地加強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實現跨部門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五是加強人員培訓。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四個意識”,提高政策執行的規范化、專業化程度,確保執行社會救助等民生保障重大決策部署不打折扣、不走樣,確保各項救助政策落實到困難群眾身上。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