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我省舉行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11-28 16:07

11月2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省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國資委主任任國先生,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駱東山先生,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宏軍先生,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滿緒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賈永安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賈永安: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國資委主任任國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陜西省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國資委副主任 駱東山先生,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宏軍先生,省國資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滿緒先生。

下面,首先請任國主任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國資委主任任國: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國企國資改革的關注和支持!現在,我從國企國資改革基本情況和下一步攻堅國企國資改革基本安排兩個方面向大家作一介紹。

一、我省國企國資改革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省與全國同步經歷了四個階段的國企國資改革。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推進機制創新,擴大企業自主經營權。第二階段從1993年到2002年,主要是推進制度創新,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第三階段從2003年到2012年,主要是推進體制創新,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國企國資改革進入第四階段,特點是全面改革、深度改革。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將國企國資改革融入到陜西追趕超越目標之中,因企施策,迎難而上,國企國資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概括起來講,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注重高位推動,做好頂層設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國企改革工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親自安排部署。省政府專門成立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統領國企國資改革工作,從2016年開始,連續三年召開全省國企改革推進大會,高點謀劃、高位推動國企改革工作。落實國家“1+N”頂層設計,形成我省“1+18”政策文件體系,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完善省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18個改革配套文件,為我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注重試點先行。國企改革系統性強、涉及面廣,包含國企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強化國資監督管理、加強黨的領導等多方面內容。我們把試點破題、積累經驗作為基本改革方法,立足企業不同特點和改革不同階段,在18戶省屬企業及權屬企業開展了“六項改革”試點。陜投集團、有色集團、糧農集團、金控集團4戶企業主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歸位或授權24項權利給企業董事會,集團職能優化和產業優化取得積極進展;在陜煤集團新型能源股份公司和北元化工、中陜核集團華浩軒公司、燃氣集團交通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等開展混改和員工持股試點,11戶企業試點任務全面完成;陜汽集團、秦風氣體2戶企業開展規范董事會建設試點,企業董事會結構優化和運作基礎工作完成;在陜國投、秦風氣體2戶企業開展董事會選聘經理層成員試點和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選聘的9名高管均已到位,已全面實施市場化薪酬。目前各項試點基本結束,正在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試點引領帶動各項改革全面鋪開。

三是做好統籌規劃,分類專項推進。堅持把推進整體工作和開展專項工作相結合,每年按照省委年度改革要點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時間節點,壓實工作責任,對重點改革事項督落實、督進度、督成效,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督導機制。近兩年,4項專項工作推進成效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去產能,退出煤炭產能1815萬噸、鋼鐵產能60萬噸;去杠桿,市場化債轉股落地490億元;去庫存,“兩金”占用總規模逐年下降,今年同比下降2.4%;降成本,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百元營業收入負擔成本費用97.1元,同比下降0.6元;補短板,省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高于全省1%的平均水平。“處僵治困”方面,累計處置僵尸企業70戶,占總戶數168戶的42%,處置資產總額47.85億元,清理負債40.31億元,妥善安置職工1008人。壓減法人戶數方面,累計減少法人186戶,減少各類管理費用2.12億元。延長石油集團油田公司采油廠總數由23個整合為13個,陜旅集團實行了“三級架構、兩級管理”運營模式。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方面,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涉及118.5萬戶,任務量全國居首,占總任務量的10%,是國家督辦的重點省份。截至10月底,全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已完成移交或簽訂正式協議率100%,完成移交95.99%,近期分十組正在開展督查和驗收工作,今年12底前全部完成省屬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明年起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省屬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緊抓市場機遇,近年來實現了長足發展。截至2018年9月,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26144.2億元,排全國第7位;所有者權益7997.9億元,排全國第5位;實現營業收入8187.2億元,排全國第5位;利潤總額297.8億元,排全國第8位??傮w看,國企國資發展呈現出三方面特征。一是規模實力不斷壯大。省屬國有企業總資產已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1545.3億元增長至2017年年底的23865.3億元,增加22320億元,增長了14倍,年均增長23.2%;所有者權益由431.8億元增長至7096.4億元,增加6664.6億元,增長了15.4倍,年均增長24%;營業收入由693.5億元增長至10132.1億元,增加9438.6億元,增長了13.6倍,年均增長22.9%;延長石油集團和陜西煤業分列世界500強企業的第288位、第294位。二是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利潤總額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46.1億元增長至2017年年底的331.8億元,增長了7.1倍;上交稅費由79.2億元增長至724.3億元,增長了12.9倍。三是轉型升級不斷加快。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建筑等優勢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電子信息、環保、醫藥等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企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延長石油集團天然氣產量提升到32億立方米、全球首個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成功投產,陜西煤業煤炭轉化率提升到21%,法士特重型汽車變速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陜汽集團實現由重卡向中輕卡及新能源汽車轉變。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規模實力在全國省屬企業中居前,但效益指標偏后,如2017年底凈資產收益率排在全國第15位,成本費用利潤率排在第20位,資產負債率排在第17位。二是能源化工、基礎設施等領域企業占比高、體量大,在全省經濟社會中發揮作用比較充分,但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等新興產業發揮作用不夠,發展不夠充分。三是企業對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用力不夠,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我省攻堅國企國資改革基本安排

當前,國企國資改革進入攻堅期,企業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期。11月5日,省政府出臺了《陜西省深入實施國企國資改革攻堅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對下一階段國企國資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概括起來主要是“一個目標、九大任務、五項措施”。

一個目標,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省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實現“結構優化、效益良好、創新驅動、充滿活力、綠色發展”。

九大任務,一是要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改變企業主業不突出,同質化嚴重問題。推進國有資本優化重組,集中資源做強做優主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特色優勢產業和新的支柱產業。二是要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堅持黨委領導,規范董事會建設,激發管理層經營活力,強化職工權益保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健全。三是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屬企業混改面從2017年底的43.4%提高到60%以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從15戶提高到20戶。四是要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重點推動企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新建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5個、省級研發創新平臺10個以上,競爭類企業2018年技術投入比率達到全國國有企業平均值2.0%,2019年達到良好值2.5%,2020年達到優秀值3.5%。五是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行管理人員聘任制,實施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按照市場化導向,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此項工作2019年全面啟動,2020年改革到位。六是要加大企業人才培養,推進企業家隊伍專業化、年輕化,加強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七是要提質增效,推進“瘦身健體”,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降本增效,防控重大風險,省屬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20%左右,突破500億元,非銀行企業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5%以下。八是要深化國資改革,出臺以管資本為主職能轉變方案,公布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切實維護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突出國有資本監管重點,推進服務式監管。九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確保黨統領改革發展全過程。

五項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形成部門協作工作合力;指導省屬國有企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市場導向,高標準編制國企國資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企業深化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二是強化考核評價,對應各企業行動計劃,建立差異化考核指標體系,實施精準考核,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省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薪酬激勵、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三是實施三項機制,始終把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融入企業各類人才選拔任用實踐的全過程,著力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懲戒慵懶的良好環境,激發企業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活力。四是強化追責問責,報請省委省政府出臺省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辦法,從集團管控、風險管理、購銷管理、工程承包建設、資金管理等10個方面進行追責問責。五是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發揮中央和省級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典型做法和有效經驗,積極營造有利于國企改革發展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各位記者朋友們,從現在開始還有不到三年時間,我們將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改革勇氣和魄力,牢記使命、強化擔當、緊扣重點、狠抓落實,聚力攻堅國企改革,實現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我省“三個經濟”建設和實現陜西追趕超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賈永安: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西北信息報記者:

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簡稱“壓減”)是企業瘦身健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省國資委采取了哪些措施,省屬企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

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宏軍:

“壓減”工作開展以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國資委按照統一部署,先后出臺了《省國資委關于開展監管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企業戶數工作的通知》和《省國資委關于完善“壓減”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用三年時間,全面貫徹落實“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爭力”的工作要求,以供給側改革為導向,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解決企業法人戶數多、法人鏈條長、管理層級多、機構臃腫、管理效率低等突出問題,推動優化組織結構、提高運行效率和高質量發展。力爭用3年時間,在2019年底前將監管企業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特殊企業層級可以放寬到第四級,總體發人戶數減少12%。

經過持續努力,從2017年到現在,企業“壓減”成效顯現,組織結構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業務更加突出。各企業通過合并、撤銷、法人層級提升等方式,70%的集團法人層級和管理層級己控制在3級以內,管理鏈條逐步優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各企業通過產業板塊重組、低效無效資產處置、股權投資整合等各種方式,進一步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

二是結合改革優管控。陜投資集團以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為抓手,精干總部、重組板塊、優化結構,促進資本功能上移,管理職能下沉,與改革試點的功能定位逐步適應; 延長、陜煤等集團將“壓減”工作與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同步推進;陜旅集團創新“三級架構、兩級管理”運營模式,優化打造精簡高效的組織運作體系。

三是完善制度建機制。用系統思維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制度體系,“壓減”與制度建設并行,管控長效機制逐步形成。

下面給各位公布一個成績單,從去年4月份到2018年9月底,“壓減”涉及企業108戶,其中:減少法人98戶(僵尸企業49戶),超額并提前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全年減少法人88戶的目標任務(111.4% );參股退出1戶、提升管理層級的9戶。減少分支機構和減少部門89個,減少人員 729人,轉崗1142人,減少管理費用 4767萬元。這一輪改革考慮職工隊伍的穩定,轉崗的人員還是比較多。其中,簽定目標責任的14戶重點企業,減少法人76戶(僵尸企業27戶),完成年度任務的88.4%。其中,延長、陜煤、有色等8戶重點企業超額并完成全年任務。延長減部門21個;煤業減法人27戶,完成年計劃的113%以上;有色和建工自加壓力,在分別完成減法人6戶目標基礎上,追加減少法人2到3戶。

下一步,省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對低效資產、無效資產的清理,按照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發展要求提出新的“壓減”目標,即以2016年末2151戶企業為基數,到2020年由原計劃2019年末減少法人12%(258戶),提高到2020年減少法人15% (323戶) 。針對這樣一個目標,我們措施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目標責任考核,細化評價標準,確保任務落到實處;二是加大調研、督導、約談、經驗交流和通報工作,落實好半年工作部署會議精神;目前有8戶重點企業我們在逐一約談。三是建立和完善數據報送體系,同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

陜西日報社記者:

省國資委成立以來,省屬國有企業為陜西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請問,當前省屬國有企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下一步將如何圍繞高質量發展和精干主業,推進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

陜西省國資委主任任國: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應該說企業存在問題有很多方面,發布的時候也講了三方面,從企業主業和布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也應該有三個方面。

一是結構不優。從資源稟賦出發,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和建筑這些傳統行業里面應該說我們發展比較充分,發揮的作用比較到位。在整個經濟里面占比比較高,在省屬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另外一個角度,戰略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我們是發展不足,作用發揮不到,這是我們需要彌補的短板。

二是同質化嚴重。企業之間相對對比同質化的問題比較嚴重。一個行業里面很多企業進入,特別是非主業行業交叉重復現象比較嚴重,我們省屬企業里面有51個企業是搞物流的,58個企業是搞建筑,69個企業搞酒店,92個企業搞房地產,報一下這個數字大家感覺到同一個領域里面重復交叉問題比較嚴重。

三是主業不聚焦。企業干很多業務,有些企業甚至進入十幾個領域,把自己該干主業的事沒干。我們前面講的結合三年行動方案,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聚焦主業,圍繞主業來推動企業之間的整合和企業內部的整合,這個整合重組是兩個層面。一個是內部,這個工作企業正在推進板塊整合,另外就是企業之間的整合,具體工作就是抓住主業、聚焦主業、專注主業、突出主業、優化主業。聚焦主業,通過主業界定讓國有企業實現功能歸類,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間更好發揮支撐引領骨干作用。在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上實現歸類,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這是國有企業大有作為的地方。在高科技領域和重大創新領域,要實現盡力。重大科技創新投入周期很長,投入資金很大,國有企業一定要發揮作用。還有在重大的項目里面布局上要實現儲備,重大項目投資幾十億,這個民營企業很難投,這里面國有企業要發揮作用,所以要歸類進入主業。干民營企業不能干,干不了,不想干的事,這就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實現互補。

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叭┮粯I”在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管理服務職能移交和資產劃轉,企業對“三供一業”這一塊不產生任何服用,這個是非經營性資產。二是加快對非主業資產整合重組。有關企業從物流、醫療、酒店、房地產、建筑、裝備制造和旅游等要進行整合,有些企業把這些方面作為主業。三是加快對重要行業的重組。通過抓好水利、交通、農業、企業及汽車產業的重組,打造行業的龍頭,引領全省企業的發展。四是加快搭建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平臺。像廣東、四川、江蘇、浙江、上海這些發達省份做的比較好,我們也要進行考察學習,確實對陜西發展有利的,我們要搭建骨干性的,投資性的平臺。有些領域的股權投資,戰略性投資也有平臺公司完成,通過四個層面來推進我們聚焦主業,我們陜西國有企業的布局會進一步優化,主業競爭力會進一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好三結合。第一是與戰略性重組結合,與主業結合。第二與提質增效結合,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率。三是與深化內部改革結合,通過改革鞏固重組成果,通過重組對改革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優化企業的組織架構,使我們改革更落到實處。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長期以來,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都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一道難題。那么省國資委是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的?

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滿緒:

習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上指出,要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管理,明確責權利,干得好就激勵,干不好就調整,暢通下游渠道,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近年來,陜西省國資委認真落實中省深化國企改革的新要求,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關鍵抓手,大力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推動省屬企業加快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激發了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生活力。一是建立崗位動態管理調整機制。各省屬企業通過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考核評價,作為激勵、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延長石油通過實施“考核+審計+督察+紀檢”立體式考評體系,兩年來共調整干部1096人次,有效打破了“鐵飯碗”“鐵交椅”和論資排輩問題,真正做到了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二是持續優化用工結構。法士特為集團近萬名員工搭建了星級評價體系,根據星級評定結果實行動態管理,鼓勵員工立足崗位成長、成才,暢通員工能進能出通道。三是探索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堅持以效益增量作為企業中長期激勵計劃的激勵來源充分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探索建立適合企業特點和市場經濟要求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陜煤集團、西部機場、陜地電、土建集團等均形成了“效益增收入增,效益降收入減”薪酬能增能減的激勵機制。電子集團烽火股份開展了股權激勵。

雖然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成效初步顯現,但部分企業內部改革不到位,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還未真正形成,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

下一步,我們將盡快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省屬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整優化勞動力和薪酬資源結構,推動優勢人力資源向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新的效益增長點轉移。全力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一是強化任職條件和考核評價,完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為核心的管理人員治理體系。這項制度我們今年出臺以后,2019年全面施行。健全以綜合考核評價為基礎的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全面推行管理人員聘用制,落實動態調整機制。積極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條件成熟的競爭力企業實施激勵成員,市場化選聘,推進選聘市場化管理的契約化,退出制度化,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二是加強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規范省屬企業嚴把“入口關”,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構建職工正常的流動機制,實現員工能進能出。這里面要做到招聘公開化,三公開制度。三是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指導省屬企業進一步落實中省《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完善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和管理方式,統籌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舉措,完善與激勵機制相配套的績效、審計、信息披露等約束機制,實現收入能增能減,為全面破解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難題,激發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三個經濟發展,實現追趕超越提供有利保障。

謝謝!

華商報記者:

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基礎性工作,請您介紹一下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目前的進展情況。

陜西省國資委副主任駱東山:

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涉及住戶115.6萬戶,約占全國任務總量的10%左右,分離移交任務十分艱巨,是國務院專項小組重點督辦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對“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胡和平專門要求省屬企業在“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做到全面移交,不留尾巴。分管副省長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工作、推進落實。工作啟動一年多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夯實責任。對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制訂適合我省實際的細化方案。省、市和國有企業均成立了工作機構,明確工作任務,落實責任主體,倒排工作進度,層層傳導壓力,確保分離移交工作緊張有序推進。二是加強督導,嚴格考核,確保質量和效益。省政府成立10個專項督查小組,先后4次對各市(區)、各國有企業進行全覆蓋督查指導,主管副省長先后向有關市和中央在陜企簽發了50余份督辦單,對個別市(區)和部分國有企業主要領導督辦、約談。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按年度進行考核的工作要求,省政府與各市(區)政府、省國資委與各監管企業簽訂“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目標責任書,并嚴格按照考核結果進行兌現。三是抓住重點,示范帶動。緊緊盯住占全省任務量較大的市(區)和企業,采取“一對一”跟進、“點對點”服務,確保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移交工作始終按計劃推進。國家重點試點項目金堆城獨立工礦區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各方緊密配合,成效明顯,創造的“渭南模式”對全國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示范作用,也圓滿完成國家的試點任務。由于有關方面的重視,措施到位,配合有利,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進展良好。

截至2018年10月底,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正式協議簽訂率達99.85%,完成移交達95.99%。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的充分肯定,省、市、有關企業先后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介紹先進經驗。下一步,我們將督促各市(區)政府繼續做好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后的管理工作,現在已經全面啟動對各市區、各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動完成任務的檢查驗收,我們有信心有把握,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各項工作任務。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賈永安: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