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我省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陜西交通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11-14 16:02

11月14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陜西交通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生高先生,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路網處處長趙之勝先生,規劃處副處長胡紹榮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生高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改革開放40周年陜西交通發展成就,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路網處處長趙之勝先生,規劃處副處長胡紹榮先生。

下面,首先請薛先生介紹情況。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生高: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陜西交通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省交通運輸廳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交通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改革開放4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交通運輸系統以“大愛在心,為民開路”的情懷,秉承“發展現代交通,奉獻一流服務”的理念,堅持“科學辦交通、合力辦交通、勤儉辦交通”的原則,真抓實干,頑強拼搏,實現了由交通短板向競爭新優勢的歷史性轉變,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F將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交通建設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1978年全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約3800萬元,2001年突破100億元,2017年完成582億元。數字是無言的,但卻最能說明問題。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數字和去年的投資數字相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逐年遞增的投資數額對我省基礎設施的改變和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巨大。據統計,近十年全省共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4846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公路總里程達17.5萬公里,路網密度85.0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5371公里,持續位居全國前列,通達我省107個縣區其中的98個縣區,打通了22個出省大通道。4條高速通道穿越秦嶺連通陜南,2條高速通道連接陜北,14條高速通道通江達海,構筑起與周邊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我們深入貫徹中省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加快縣城過境公路和沿黃觀光路建設,實現了所有縣區通達二級以上公路。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了100%鄉鎮、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96%建制村通客車、100%建制村通郵。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300公里,基本形成“兩縱五橫三樞紐”骨架網。完成了漢江安康至白河段國家高等級航道整治,漢江黃金水道日趨成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作用充分發揮,形成了“一主四輔”民用機場體系,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186萬人次,穩居全國第八。郵政營業網點、快遞服務網點分別達到1802個、5752個,普遍服務作用發揮明顯。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全省交通面貌變化巨大,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1989年12月,全國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修建的高等級公路——西(安)三(原)一級公路全面竣工通車;1990年12月,中國西部第一條高速公路——西(安)臨(潼)高速公路建成運行,實現了陜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3年8月,中國首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07年1月,世界最長的雙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車,第一次實現了高速公路在秦嶺主脈的大穿越;2009年7月,國內建成里程最長、西部建設標準最高的西安咸陽機場八車道專用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14年12月,擁有“亞洲第一高墩”的咸旬高速公路三水河特大橋順利建成,打通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大通道。五條隧道穿秦嶺,陜西“隧道大省”實至名歸,截止2017年底,全省隧道建成通車總里程1225.13公里,位列全國前三名。2017年8月,串聯12個縣72個鄉鎮1220個村、惠及200多萬人口的沿黃觀光路全線貫通,打通了沿黃地區的幸福之路、脫貧之路。寶雞至蘭州、西安至成都等高鐵項目建成運營,西安紡織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等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運,群眾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大交通部門體制改革要求,近年來我們著重加強戰略研究,主動擔當作為,提請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意見》,成立了省綜合交通運輸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地方鐵路聯合監管會商機制、快遞業發展協調聯動機制。編制了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大西安立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大手筆繪就陜西交通發展藍圖。整合交通運輸建設運營企業,組建運營省鐵路集團,打造陜西鐵路建設的主力軍;掛牌成立省交通投資集團,打造綜合交通建設融資平臺;籌建西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補齊航空貨運短板。這些重大舉措,標志著我省“一廳+多局+專業企業”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構建,統一、高效的大交通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三、公路水路運輸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多年來,我們將傳統運輸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作為重要抓手,以調整結構、改善裝備、集約經營、規范市場為重點,著力構建“大交通、大物流”發展格局。道路客運服務品質明顯提升,近五年累計創建四星級以上汽車站7家、精品線路6條。建立了全省長途客運接駁運輸聯盟,成功爭取全國長途客運接駁運輸試點。加快推進服務均等的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西安、咸陽、寶雞等市分別開通城際公交和城鄉公交,鄠邑區、大荔縣榮獲“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稱號。加快引導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制定出臺了《陜西省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實施方案》,鼓勵引導甩掛運輸、城市配送、農村物流、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人示范試點,西安港“一帶一路”內陸中轉樞紐海陸空多式聯運項目成功列入全國示范,西安遠洋等5家企業納入全國甩掛運輸試點,榆林恒泰等10家企業納入全國無車承運人試點,全省累計培育省級貨運(物流)龍頭企業5家,推動“三個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彰顯。西安、寶雞等11市實現了全國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西安地鐵一、二、三號線順利開通運營,標志著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駛入立體化交通時代。

四、道路運輸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廣大群眾出行需求,我們堅決破除地區封鎖和部門保護,擴大道路客運市場開放,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經濟參與道路客運經營。近年來,以省際、市際、農村及城市客運等構成的多層次道路客運網絡初具規模,公路客運量占綜合運輸的比重達到85%。西安地鐵通車運營91公里,完成客運量23.99億人次。全省道路貨運基本形成由物流園區為支撐,市縣等級貨運站為主干的貨運站場體系,公路貨運量占綜合運輸的比重達到76%。加快機械化養護中心、應急救援中心和應急物資儲備中心“三位一體”建設,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應急救援和物資儲備體系。在2003年“非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特殊時期,我省道路運輸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得到充分體現,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公路養管方面。改革開放之初,陜西公路建設的狀況是量少質差,缺橋少涵。隨著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如今,陜西的公路養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近五年累計實施高速、干線公路大中修和預防性養護工程10309公里,創建美麗干線公路2391公里,改造危橋病隧55591延米,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4741公里。全省公路養護管理、路況技術和路網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省交通運輸廳因此被評為“十二五”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我們堅持“一超四罰”、路警聯動,監護20.7萬次大件運輸通行,極大地保護了公路建設成果,服務重要物資運輸和重點項目建設。 公共服務方面。大力推動ETC全國聯網建設,近五年累計新建ETC車道693條,新增ETC、三秦通卡用戶314萬戶;全面撤銷我省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費、運輸我省煤炭車輛減半收取通行費等惠民政策,累計減免通行費103億元。加快機動車駕駛培訓改革,95%的駕校實現“先培后付”服務新模式,全省41.3萬輛載貨汽車實現“兩檢合一”和異地檢測。客運聯網售票與移動支付普遍推廣,全省92家二級以上客運站實現聯網售票,西安地鐵、公交率先開啟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新模式。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升級運行,今年1—9月份,全省受理業務量達55.7萬件,全國排名進入前10名。

六、行業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一是法治部門建設不斷深化。我省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陜西省公路條例》頒布實施,加快執法機構“四統一”和“三基三化”建設。省政府出臺了《進一步加快全省公路建設的決定》《進一步推進全省普通公路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全省內河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十三五”持續加快全省公路建設推進交通脫貧攻堅的意見》,持續推動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二是智慧交通建設成效顯著。秦嶺終南山隧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復雜地質特長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節能關鍵技術、斜向預應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等科研成果獲省部科技獎。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在西咸北環線項目的應用成果,開創了我國高速公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先河。三是平安交通建設持續推進。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強化對“兩客一?!避囕v、“四客一?!贝暗陌踩O管,嚴格落實“三關一監督”等制度。多年來,堅持組織開展道路客運安全年、危貨運輸企業大檢查、公路隧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等活動。特別是2013年,省交通運輸廳在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成功承辦全國公路交通聯合應急演練,各參演部門聯合應急救援和突發事故處置能力得到進一步錘煉??傮w來看,省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櫛風沐雨四十載,砥礪前行譜新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力建設交通強省、辦好人民滿意交通的偉大實踐中,努力譜寫新時代陜西交通運輸發展新篇章!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陜西交通采取哪些措施來鞏固和提升自身樞紐省份地位的?

規劃處副處長胡紹榮:

加快完善我省“三縱六橫八輻射”綜合運輸大通道,暢通國際經濟大動脈,鞏固和提升陜西樞紐省份地位,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將重點實施四大工程。

一是鐵路建設提速工程。瞄準高速鐵路大通道不暢、城際鐵路發展滯后、資源運輸通道緊張等突出短板,切實把鐵路作為主戰場,大膽闖、大膽試,集中力量、強力攻堅。按照“市市通高鐵、關中通城際、快速通全國”的總體目標,著力實施通往湖北、重慶、寧夏、內蒙4省區的高速鐵路,盡快完善“米”字型高速鐵路網,實現西安與周邊8個省會城市高鐵連通。以打造“軌道上的大關中”為重點,加快西安至法門寺至機場等4條關中城際鐵路建設,構建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組成的多層次、一體化軌道交通網。加快蒙西至華中等資源運輸通道建設,推進普通干線鐵路建設和客貨分線。

二是公路發展強化工程。持續強化公路交通發展優勢,推動公路發展提檔升級,構建層次清晰、覆蓋廣泛、開放高效、安全可靠的公路網絡體系。圍繞“完善骨架、加密聯通、擴能增效”,全面建成銅川至合陽等國家高速公路剩余路段,打通斷頭路、暢通省際出口,解決剩余9個縣區通高速問題,有序實施京昆線等繁忙路段擴能改造,提升服務品質。三年新增通車里程1300公里以上,到2020年通車里程突破6500公里,省際出口達到27個,實現縣縣通高速。以縣城過境、擁堵路段、紅色旅游公路、城市群出入口公路為重點,加快國省干線公路升等改造步伐,提升干線公路的輻射帶動作用,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三年建設干線公路4000公里,到2020年國道二級以上公路比重超過70%,實現重點鎮通二級路,全面解決縣城過境問題。

三是民航發展升級工程。切實把建設國際航空樞紐作為重中之重,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推進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主動接入城際鐵路等軌道交通,打造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立體無縫銜接的門戶機場,提升對外開放和輻射帶動的戰略支點作用。新改建榆林等9個支線機場,加快推進神木、定邊等35個通用機場建設,盡快形成“一主九輔、干支結合”的機場體系,實現單個機場的規模效應向機場群的網絡效應轉變。

四是內河水運突破工程。按照暢通漢江、整治黃河、開發渭河的思路,積極扶持全省水運行業補短板,促進我省“一江兩河”旅游走廊開發和經濟廊帶建設。加快推進旬陽等3個水電樞紐過船設施建設,暢通漢江洋縣至白河450公里水運通道,推動鐵水聯運、公水聯運發展,實現便捷通江達海、融入長江經濟帶。實施黃河壺口至禹門口65公里航運工程,有序開發渭河寶雞峽至潼關390公里旅游航道,打造綠色生態航運。

西安晚報記者:

我是西安晚報記者。陜西是如何集聚交通優勢,構筑“三個經濟”發展基礎的?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生高: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強力支持下,交通系統通過不斷的努力攻堅克難,開創了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新局面,為陜西“三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這個問題。

一是不斷增強區位優勢。大家知道,陜西在國家地理版圖最中心的地方,大地測量原點就在涇陽縣,我省跟周邊8個省市相接,是相接最多的省份之一。它的地理優勢,反過來說明陜西在全國處于樞紐地位,從交通組織、交通規劃也能說明這個問題,國家規劃“十縱十橫”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我省占了6條,高鐵骨架網“八縱八橫”有4條穿越陜西,國家高速公路原來是79188,現在叫71118,這個網里有17條高速公路穿過陜西。國家規劃12個具有國際性交通運輸綜合樞紐城市,西安就是其中之一。這些數字進一步說明了我們交通樞紐在全國是名副其實的,充分發揮了我們的區位優勢。反過來說明,陜西是“一帶一路”發展重要的節點,也是門戶開放的橋頭堡,通過交通發展持續不斷的增強優勢程度。

二是不斷完善運輸網絡。

高速公路方面。截至去年底,高速公路實現了98個縣通高速,剩下9個計劃在“十三五”實現通高速。高速公路里有4條穿越秦嶺連接陜南三地市,有2條大通道通向陜北,有14條高速公路跟國家的高速公路網結合起來通向沿海地區。

鐵路方面。鐵路營業里程達5300公里,形成了“兩縱五橫三樞紐”網絡體系,4條高速鐵路跟周邊中心城市進行串聯,一共是8條,現在4條已經連起來了,下一步還要把剩余4條連接起來,實現米字型高鐵聯通陜西各個地市。

航空方面。咸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186萬人次,全省“一主四輔”機場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通過設施建設、樞紐建設,整個網絡逐步完善。

三是堅強創新管理體制。我省大部制交通改革和綜合交通運輸改革在全國走在前列,特別是我們的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的建立在全國排在最前列,也走出了有陜西特色的新路子。應該怎么做?

通過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構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意見》,指導全省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進行有序有機的協調發展。省上成立了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解決各個方面出現的具體問題。建立了地方鐵路協調機制,以及快遞業的協調聯動機制,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從制度、體制、機制上進行保障。另外,剛才介紹總情況時提到,我們成立了鐵路集團,將鐵路集團打造成地方鐵路建設的主力軍,推動高鐵建設。成立了交通投資集團,為了解決大盤子資金從哪里來的問題,通過投資集團籌集資金。目前,我們正在籌建西北航空貨運國際公司,現在也取得了進展,國家民航總局很快會給我們發牌照,從制度、機制、體制等方面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保障“三個經濟”發展,提升“追趕超越”的能力。

四是不斷夯實規劃保障。要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必須要在規劃上做好工作,要有一個整體的系統安排和考量。國家鐵路總公司審批出臺了《西安鐵路樞紐規劃》,圍繞西安這么多普通鐵路、這么多高鐵,怎么發展?這個《規劃》已經省政府審批了。構建起西安周邊高鐵網。印發了《陜西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大西安立體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規劃》,修編了《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給大家報告一個消息,國家高速公路網調整以后,省級公路網規劃也緊跟著進行了修編完善,周一上午,《陜西省省級公路網規劃》已經獲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進一步推動“三個經濟”、“五個扎實”、“追趕超越”發展。

陜西交通報記者:

我是陜西交通報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陜西交通是如何加快建設綜合交通來辦好人民滿意交通的?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路網處處長趙之勝:

關于如何加快建設綜合交通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我們要充分發揮陜西綜合交通的先發優勢,持續加力、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推動綜合交通發展上水平、顯效益。以打造高品質綜合交通為切入點和抓手,著力構建高品質立體綜合交通設施體系、高品質綜合運輸服務體系、高品質綜合交通保障體系。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節點建設,打造一批綜合客貨樞紐,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的比較優勢和組合優勢,盡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鐵路、公路與水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經濟要素流動效率。

其次,還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把“人民交通為人民”作為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交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讓“三個經濟”發展成果通過交通惠及更多三秦百姓。重點著力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品質,真正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提升陜西門戶形象和“三個經濟”服務效能。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