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舉辦全省農村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11-09 14:09

11月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我省農村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戈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今天是記者節,首先祝各位記者節日快樂。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我省農村養老服務情況。這幾年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包括我們媒體朋友的宣傳、支持、監督、推動下陜西養老取得長足發展,在這里感謝大家。但是農村的養老依然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從今年開始作為民政廳把工作的重心和我們的注意力向農村傾斜,向這個地方發力,也希望大家能夠持續的關注。

一、基本現狀

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64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6.81%;65歲以上人口414萬人,全省有農村老年人約280余萬人,按照老齡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90萬人,呈現出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加快、未富先老的特點。

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養老工作,不斷加大農村養老投入,推進養老設施建設,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8124個、建設床位8.3萬張,覆蓋全省48.65%的行政村。2018年,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下達8000萬元,又支持新建10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全省建成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424個,可用床位5.1萬張,縣級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全省共有92家民辦養老機構,主要面向農村老年人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有效滿足了農村養老需求。2016至2017年,省級資助6113萬元,用于122個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護理設施改造,全省20%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和村衛生室合并建設,有效整合了農村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全省有1.76萬個農村老年協會,依托農村互助幸福院,積極開展空巢、留守、失能老年人關愛服務,增強了老年人的幸福感。2016年,我省被國務院表彰為“落實養老服務業支持政策積極主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6個?。ㄊ校┲?;2017年,我省又被民政部、財政部評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工作成效提升幅度大的6個?。ㄊ校┲?。

二、主要特點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政策文件,民政廳作為主管部門,認真落實中、省決策部署,以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為抓手,農村養老事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政策體系日漸完善。近年來,省政府相繼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在農村特困人員供養內容、標準、資金保障、工作人員配備方面進一步細化,從政策層面推進老年人補貼制度的完善、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出臺了《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指導意見》《農村互助幸福院績效考核方法》《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以獎代補辦法》等政策,不斷強化農村互助幸福院的資金監管和運營規范,有力促進了農村養老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是兜住底線,困難老年人保障逐步提高。近年來,我省持續提高農村低保和特困人員生活補助標準,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分類施保政策,對低保家庭中7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20%增發保障金。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3470元/人年,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5500-6000元;照料護理標準分三檔,其中全自理人員每人每月138-168元,半護理人員每人每月207-252元,全護理人員每人每月345-420元,有效保障了全省 12.2萬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

三是加強幸福院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自2013年以來,我廳對建成運營的農村幸福院每個補助8萬元,支持提升農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設標準。目前,寶雞、銅川、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實現了行政村農村互助幸福院全覆蓋。西安、寶雞、銅川、榆林、楊凌、韓城建立了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補貼制度,增強了運營的活力。今年,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開展農村幸福院績效評估,評選了2個市、18個縣的1000個優秀農村互助幸福院,對考評優秀的每個幸福院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獎勵1萬元。

四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今年6月,民政廳會同公安、衛計等9個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的通知》,推動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開展。各級建立了由民政牽頭,公安、司法、財政、人社、文化、衛計、扶貧、老齡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農村養老關愛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合力推進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民政廳還在韓城市召開了全省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暨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管理現場推進會,充分發揮農村養老關愛服務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省農村養老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雖然我省農村養老服務業取得了階段成效,但與黨的十九大要求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農村養老依然是我省養老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當前農村養老的主要問題是養老服務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與城市相比,農村社會養老起步晚、底子弱,服務市場尚未形成、服務設施和服務供給較少,是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短板;農村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發展滯后,缺少為老年人提供適合他們特點和需求的專業團隊開展專業服務;護理型床位數量不足,老年人護理需求與護理供給還不匹配;養老護理員福利待遇偏低、護理員短缺,養老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這些制約我們全省農村養老事業的發展。

三、下一步關于農村養老的工作。今年我們在韓城市召開了全省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推進會,民政廳等9個部門關于下一步農村的養老工作在文件上也做了規定,農村養老今后的重點是五個方面:一是建立信息臺賬與定期探訪制度。二是強化家庭主體責任。三是積極發揮村民委員會的組織服務作用。四是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救助保護機制。五是引導社會力量開展關愛服務。這是今后農村養老工作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為了保證這些工作任務和重點的落實,下一步我們將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堅持聚焦重點,精準施策發力。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認定方法,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老年人納入低保范圍。加大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到2020年所有符合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合理確定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設施改造,逐步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

二是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2019年,省民政廳計劃下達省級福彩公益金1.6億元,支持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2000個,同時要求市、縣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本級財政資金和福彩公益金的投入,積極整合村委會撤并后的閑置用房等資源,改建擴建幸福院,確保到2020年農村互助幸福院覆蓋率達到80%,實現“十三五”確定的目標。

三是建立多元服務機制,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指導各地推進與陜西移動公司的合作,推動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依托農村互助幸福院,積極融合為老服務組織、社區衛生機構等,采取互聯網+智慧養老、智能化呼叫、APP等多樣化信息化手段,為獨居、貧困、殘疾等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關愛服務。

四是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六項服務。省民政廳將于今年底前建立全省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針對農村老年人服務需求,積極在生活照料、醫療衛生服務、康復護理服務、心理咨詢和精神慰藉服務、安全防護和緊急救援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六項服務方面創新服務方式,不斷提升農村老年人服務水平。

農村養老依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工作的難點,我們將持續推進??梢哉f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全省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針對農村養老下一步究竟怎么推進,我在這里給大家簡單概括一下。居家養老永遠是我們養老的重點,90%以上都是居家養老。一是在政策上提供支持。二是提供公共服務。三是引導市場和社會介入養老。四是兜底保障。五是搭建平臺,建立臺賬。六是大力培育為老服務和提供關愛服務的社會組織,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讓社會組織、專業化團隊來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七是加強監管,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八是協助維權。我們今后工作在養老的工作上,把居家養老作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作為養老機構收住的重點,政府的補貼也要向收住失能半失能的機構進行傾斜。

農村養老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農村和諧穩定,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各負其責,共同推進。我們一定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抓好各項政策落實,補齊農村養老短板,實現追趕超越,努力使我省農村養老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農村報記者:

老年人養老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醫療保障問題。對于農村養老的老年人,政府如何保障他們的醫療服務需求?

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

今天參加我們新聞發布會的,還有衛計委司法廳的有關處室的負責人,我先來回答,如果回答不全面請他們作為補充。

關于農村醫療保障問題,我們現在養老的最主要的問題,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醫療問題。我們持續推進醫養結合,在養老機構辦衛生室,在衛計部門備案,這個已經打通。二是鼓勵醫療機構騰出一部分閑置的床位,舉辦護理院,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對于農村大部分留守老年人怎么做,我們主要是采取四個方面的方式。

一是通過鄉鎮(社區)衛生院對農村養老機構實行醫療托管的方式。二是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方式對居家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三是由鄉鎮衛生院每年為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健康體檢。四是通過醫療機構與轄區養老機構建立協作關系的方式,強化醫療的支撐作用。醫療衛生機構為60歲以上老年人開設就醫綠色通道,提供掛號、就醫、檢查、治療、住院五優先。對農村的失能失智的怎么辦?明年開始我們把機構養老的重點,收住的重點放在失能、失智和半失能,不能拒收,由專業護理團隊對他們提供服務。

中國報記者:

你好,能否介紹一下我省對農村留守老年人開展哪些服務?另外,剛才您提到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的通知》,那么,目前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的建立情況怎樣?

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

我說了我們今年年底以前要把農村臺賬建立起來,現在根據摸底,從推進和各地實施的養老關愛行動看,我們目前對農村的養老主要是開展這幾個方面的服務。一是生活照料服務。發揮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和互助幸福院平臺作用,為農村特困老年人、高齡、留守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配餐、互助養老。二是醫療衛生服務。三是康復護理服務。支持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和互助幸福院與村衛生室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長期護理服務。這幾年我們開始實施“民康計劃”,為農村貧困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人配置假肢、矯形器、輪椅、助聽器等康復器具,提高他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四是心理咨詢和精神慰藉服務。五是安全防護和緊急救援服務。六是文化娛樂服務。

今年7月,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的通知》,對各地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鄉鎮政府為每名農村留守老年人建立信息卡,準確掌握轄區農村留守老年人的數量規模、經濟來源、家庭結構、健康狀況、照料情況等基本信息,做到精準界定、精準排查、精準識別,確保精準定位到村、精準識別到戶、精準建檔到人。以縣為單位,由鄉鎮人民政府統籌指導,由村民委員會協助實施,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每季度上門走訪,及時了解或評估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況。剛才我發布的時候今年我們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臺賬建立后為下一步準確實施這個文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省的榆林、安康、商洛、楊凌、西咸新區已經建立了信息臺賬,其他各地正在摸排和登計,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臺賬建立工作,為明年我們全面推進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陜西日報社記者:

剛才您在下一步措施中提到了要加大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請問,能否介紹一下我省目前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現狀是什么?

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

特困救助是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的是最困難、最脆弱人群的基本生活,謀求的是“無依無靠”、無人照料的城鄉“三無”人員的福祉,這個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

2017年5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明確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內容、標準、形式。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療以及辦理喪葬事宜。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其中,基本生活標準應滿足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所需,原則上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目前,我省分散供養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為5500元/人年,集中供養,農村特困人員6000元/人年。照料護理標準是依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結果和服務需求,全自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138元-168元/人月;半護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5%,207元-252元/人月;全護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5%,345元-420元/人月。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形式分為分散供養和在當地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有些人狀況比較好或者由于習慣問題不愿意到供養機構去,這個就分散供養。有一部分人到敬老院里進行集中供養。服務人員由供養服務機構根據供養對象人數和照料服務需求按一定比例配備,原則上不低于集中供養對象的1:10,其中,與失能、半失能對象的比例不低于1:3。

目前,我省共有農村特困人員12.2萬人,其中,集中供養2.9萬人,分散供養9.3萬人,全省已投入使用的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共424所。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