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9-29 15:19
9月29日上午10時,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陜西省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先生,請他向各位介紹全省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丁先生介紹情況。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歡迎大家參加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新聞發布會。下面,我就全省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情況向大家做一介紹。
“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水利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大力加快量大面廣的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掀起事關陜西發展命脈的水利建設新高潮,廣大群眾從民生水利實踐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群眾飲水安全無小事?!笆濉币詠?,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們聚焦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堅持“精準扶貧水利先行、精準脫貧水利保障”,緊盯目標任務,聚焦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抓早動快部署,精準對接落實,多方籌措資金,強化措施推進,規范建設管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兩年多來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解決和改善了841.6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64.6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5.3%和93.2%。在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組織的2017年度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全國聯評考核中我省被評為優秀。今年已完成投資26.65億元,解決和改善了378.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村2629個,貧困人口71.11萬),年度計劃摘帽的23個貧困縣、退出的3303個貧困村和脫貧的101.7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了飲水安全退出標準。同時,積極構建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長效運行管理機制,104個涉農縣中有90個縣成立了縣級專門管理機構,97個縣出臺了工程運行管理辦法,88個縣建立了維修養護基金制度,104個縣都建立了縣級水質監測中心,保障供水設施良性運行。
二是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有力保障了全省糧食安全。我省12個大型灌區糧食產量占全省37%,果品產量占全省34%,油料占全省25%,是名副其實的糧袋子、菜籃子,也是農民群眾的錢袋子,對全省農業發展乃至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三五”以來,省寶雞峽、涇惠渠、交口抽渭,寶雞市馮家山,渭南市洛惠渠、石堡川、東雷抽黃、東雷二期抽黃等8個大型灌區先后實施了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建設,共安排資金10.14億元,襯砌改造干支渠道373.84公里,建筑物2286座。通過項目實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04.35萬畝,年均新增供水能力12.22立方米/秒,年均節水0.39億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2.11萬噸,經濟效益約2.3億元。同時在寶雞市馮家山、渭南市東雷抽黃一期、二期、港口抽黃、蒲城抽洛等5個大型泵站灌區的13座泵站實施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共安排資金3億元,通過項目實施可新增改善灌溉面積64.89萬畝,年均增產糧食9.73萬噸,年均節能137.59萬度。目前灌區的輸水條件明顯改善,灌溉保證率提高,工程安全運行系數增加,工程面貌極大改善,種植作物已從單一的糧食作物占主導地位,向高產出、高收入的經濟作物占主導地位的種植格局轉變,作物產量大幅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提高,為灌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小農水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助推現代農業發展促進精準扶貧脫貧?!笆濉币詠?,我們搶抓中央財政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的有利機遇,按照“擴面、鞏固、提高”的思路,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省基礎農田水利設施改造升級,大規模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特別是省委省政府蘋果“北上西進”、獼猴桃“東擴南移”果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力地引導了各地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進一步提速。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1.44億元,新建塘壩、堰閘、機井、泵站、集雨水窖等“五小”水源工程6514處。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35.6萬畝,其中管灌、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1.163萬畝。全省累計建成節水灌溉面積140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69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重點圍繞特色農業產業,重點傾斜支持貧困地區,在目前全省水果種植面積1987萬畝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配套支撐發展的面積已達到三分之一。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繼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水利工作的奮斗目標,把群眾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作為水利建設的優先領域,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判水利工作的最高標準,大力推動各項民生水利項目建設,著力構建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改革發展新格局,為奮力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保障。
我們相信,在各級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持續推進的民生水利項目將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秦人民。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我是中國日報記者。我省今后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
“十三五”后期,我省將著力踐行中央新時期“節水優先”的治水方針,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進一步完善全省農業節水工程體系為目標,加快大中型灌區渠系襯砌改造和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努力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以促進農業用水方式轉變和提高用水效率為目標,加快推進年度各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目標,不斷深化農業節水綜合改革;以健全法規制度、政策支持和規劃體系為目標,加強政策研究和基礎工作,強化監督檢查,推動全省農業節水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持續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加快十大水源和十大水生態工程建設,繼續加快大型灌區、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掃尾步伐,積極爭取全面啟動中型灌區改造,做深做細渭北擴灌等工程前期工作,為大力推進農業節水提供水源保障。二是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完工項目綜合評價、在建項目質量飛檢等措施,督促各市、縣加快在建工程建設進度,確保當年任務當年完成,進一步夯實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農田水利基礎。三是合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加快發展。認真實施十三五高效節水總體方案,圍繞全省特色果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財政農發、國土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嚴格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全力加快管灌、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三改兩全”節水灌溉新技術的宣傳普及推廣力度,確保年度考核任務和五年260萬畝總體任務如期完成,助力現代農業、特色果業和水利扶貧。四是創新農業節水投入機制。強化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統籌,完善競爭立項、先建后補、PPP試點等機制,研究制定價格、金融等改革措施,開展試作,培育典型,運用市場機制拓寬農業節水建設投融資渠道。五是繼續深化農業節水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要求,通過明晰產權、同步建好計量設施、水價改革等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和管護經費,探索適宜各地的農業節水工程管理具體模式,建立小型農業節水工程的良性運行機制,總結推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經驗,逐步建立占用農業灌溉水源、農業節水工程設施補償制度,整體提升農業節水工程良性運行管理水平。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俗話說“建設容易管理難”,請介紹一下我省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建后管護工作的措施進展情況怎么樣?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
面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點多、線長、分布廣的特點,如何使已建成的2萬多處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惠及我省近兩千萬農村群眾,強化工程建后管理至關重要。通過多年探索和深入調研,我們總結推廣了一套適合陜西省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三個一”制度。第一個“一”是每個縣以縣級人民政府的名義,出臺一個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明確管理內容和要求,一個辦法管到底,解決“沒法管”的問題;第二個“一”是每個縣組建一個縣級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機構,做到機構、編制、人員、經費、職能“五落實”,一個機構統到底,解決“沒人管”的問題;第三個“一”是每個縣制定一個農村飲水工程維修基金提取和使用制度,由當地財政列支和水費計提兩個渠道籌集,逐年積累,專戶儲存、專賬管理、??顚S?,一個制度用到底,解決“沒錢管”的問題。另外,去年我們進一步改革創新,在陜南3市開展了以明晰產權和賦權釋能為核心的“量化賦權”試點,擬通過落實工程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盤活存量,激發活力,建立歸屬清晰、責權明確、流轉順暢的農村供水產權制度,讓農村供水工程“產權有歸屬,管理有主體,維護有經費,效益長發揮,農民得實惠”。 目前,全省104個涉農縣中有90個縣成立了縣級專門管理機構,97個縣出臺了工程運行管理辦法,88個縣建立了維修養護基金制度,104個縣都建立了縣級水質監測中心,有效保障供水設施良性運行和長久發揮效益,確保了所有群眾用上了安全衛生的方便水。
借這個機會,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最近寶雞市政府出臺了《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及管理辦法》,其中在這里對農村小型水利建設有一個管理辦法施行,核心是市級財政對管理任務行政村每年給每個村補助3000塊錢,錢的來源是市縣按一比一配套,用于公共水利設施日常維護,寶雞率先走了一步,下一步我們會把寶雞的經驗逐步向全省推廣,才能有效的把水利設施管好用好。
華商報記者:
我是華商報記者。近年來我省在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多、任務大,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實施成效,但這些工程建成后如何長期發揮效益才是關鍵,請問水利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
運行管理是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的根本基礎,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量大面廣,特別是受農村管理體制和在2002年國家取消“兩工”(農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的制約與影響,過去一段時間的“五小水利工程”及斗渠一下田間工程長期處于“有人用、沒人管、無錢修”的困境。2014年根據水利部、財政部《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我省水利、財政兩部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聯合制定下發了《陜西省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圍繞明晰工程產權、落實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落實工程管護經費三大目標,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農民用水者協會、委托管理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和經營制度改革。特別是近年結合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要求,項目區全部納入到縣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范圍,單項工程完工驗收后及時辦理工程移交手續,全部單項工程完工后由縣級水利部門統一進行工程登記造冊,便于信息系統管理和后期維修養護等工作的開展。去年省水利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后,對部分改革滯后的縣區進行了重點督導。截止目前,全省101個縣區出臺了改革實施方案,20.4萬處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了產權,9萬多處小型水利工程有了產權證。近期,寶雞市又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寶雞市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辦法(試行)》,對其轄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職責、管護標準、人員、經費以及管理考評辦法進行了具體規定和明確,將為全省下一步的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改革推進積累新經驗。
中國水利報記者:
我是中國水利報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在水利廳網站看到水利廳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水利工作方案。請問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預期目標是什么?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陜西實現“追趕超越”、踐行“五個扎實”要求、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滿足三秦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內在需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及《分工方案》通知精神,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在陜西水利落地見效,提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水利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總體目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結合《陜西省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把水利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之首,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底線任務,深入持續堅持“八項水務”,充實完善實施“五十水規”,鞏固提升守護“三頭水愿”,為到2020年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35年農村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水利基礎支撐保障。重點任務是:一是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二是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三是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四是加強鄉村水生態能力建設。五是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水生態修復治理。六是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七是發展涉水特色產業。八是突出水利行業特點。九是推動水利改革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求各地各單位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水利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能夠順利實施。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