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我省發布“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科技教育中心”建設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9-29 09:56

9月2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邀請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先生,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陜西省發改委與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三場。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 先生,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先生。他們將向各位介紹我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蘭新哲先生介紹情況。

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

尊敬的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與媒體記者朋友溝通交流。借此機會,我謹代表陜西省科技廳,向長期以來支持關心陜西科技工作的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省科技廳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契機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要求,依托省內各類科技創新主體,有效對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著力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四項行動,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動合作創新,支持“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強化制度頂層設計,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

制定出臺了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我省“十三五”期間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實施對外開放合作創新工程,打造絲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國際化。制定了《支持楊凌示范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自創區”“示范區”“自貿區”各種先行先試政策,推進楊凌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新型科研機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區域協同創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打造科技人文交流通道,科學文化交流氛圍濃厚

積極支持在省產學研機構與沿線國家開展多元化科技人文交流。5年來,先后承擔舉辦科技部“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5期,為墨西哥、蘇丹、埃塞俄比亞、蒙古、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緬甸、柬埔寨等國家培訓學員近200人次;組織和參加國(境)外先進適用技術、科技管理政策培訓班20多期,培訓管理人員和科技人才100多人(次)。先后舉承辦了 “一帶一路”陜西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絲綢之路機器人大賽、陜西(深圳)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等合作交流活動5場次;組織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以及中俄蒙高新技術產品展覽會、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等國內外高端展會和科技洽談活動10場次。支持舉辦了“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國際獼猴桃產業技術報告會”“多年凍土高速公路建設技術國際高層論壇”“一帶一路戰略下文化與教育高端論壇”“亞太大學聯合會年會”等學術交流活動8場次。組織近30批150多人(次)赴國(境)外開展科技合作交流;邀請接待3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訪交流團組及科普夏令團組50多批400多人(次)。

三、統籌國際科技資源,構筑創新合作平臺

一是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在裝備制造、能源環境、生物醫藥、社會發展、現代農業等領域加快建設和布局一批高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擴大科技對外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關系。目前,全省共建設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3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71個。以國合基地為載體,建立了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盟,有效統籌了國際科技資源。通過“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國際科技合作模式,推進國際科技資源協同創新,有效提升了我省國際科技合作的質量和水平。二是推動瞄準國際前沿搭建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大平臺。除利用國際合作基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外,支持依托西安光機所成立國內首家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統籌國內外光電子集成電路領域優勢資源,實現高端芯片領域的“筑巢引鳳”和“固巢留鳳”。 三是創立“一帶一路”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通過聯盟搭建“一帶一路”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各自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重點實驗室方面的優勢和特點,聚集“一帶一路”同行專家開展學術交流和協同創新,參與“一帶一路”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實施聯合攻關,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深度融通,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的新格局。

四、拓展科技園區國際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依托楊凌示范區開展多邊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支持建設“國家現代農業國際創新園”以及中美、中哈、中吉等境內外國際科技合作園區和技術培訓基地,架起國際農業合作橋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園”,推動中俄企業科技資源共享;支持灃東新城組織中俄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豐富中俄絲路創新園交流內容和項目,為雙方優勢互補、園區共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陜西已建和在建的國際創新合作園區超過15個,其中海外園區超過7個。

五、深化國際科技項目帶動,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以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帶動,吸納和利用國際創新資源,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5年來,實施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0余項,獲支持經費近2億多元;圍繞現代農業、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通信、生物制藥、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支持100余家產學研單位實施省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50余項,投入經費6000多萬元。一批企業、高校和研發機構,通過與國外創新研究機構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在相關合作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帶動了一批項目“引進來”與“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省各類創新主體與國外簽訂技術合同300多項,合同總金額60多億元。

感謝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一貫地支持我省的科技工作,希望有更多的筆墨宣揚科技進步,以更寬的視野聚焦創新驅動發展。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蘭先生的情況介紹。下面,有請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先生介紹情況。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

記者朋友們,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教育事業的關注。改革開放40周年,尤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陜西教育緊緊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戰略定位,積極發揮陜西高校資源富集優勢,以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為目標,以制度設計、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語言互通等工作為抓手,積極開展“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建設,教育國際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制度設計不斷完善。近年來,陜西省教育廳堅持以制度設計為引領,先后出臺了《陜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陜西省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教育部與陜西省政府簽署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等系列文件,對全省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指導省內高校認真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交流工作,積極制訂五年發展規劃或國際合作單項規劃,逐步形成了思路清晰、規劃有度、重點突出、執行有力的具有陜西特色的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新格局。

二、搭建平臺豐富內涵。立足打造“一帶一路”全方位、寬領域的國家教育合作交流新高地,不斷推進“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平臺建設。自2014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先后有3000余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活動,簽署合作協議52項,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等有關聯盟和教育研究機構19個,發布絲綢之路經濟帶年度發展報告等重要成果10項,舉辦中國傳統文化展演展示等活動37場次,平臺內涵不斷豐富,合作外延不斷拓展,成為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的重要渠道。

三、人文交流廣泛開展。利用國家賦予陜西自貿區的獨特定位,積極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以多層次人文交流為重點,先后承辦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孔子學院大會、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中美青年創客大賽西安賽區比賽等大型中外人文交流活動。持續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建設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分院等海外培訓機構,在我省高校設立土庫曼斯坦研究中心。去年在自貿區揭牌的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已經參與承辦孔子學院大會期間中國書法文創產品展等多項大型活動,開展了中法合編漢語教材等多個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成為面向絲路沿線國家推廣漢唐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生力軍。

四、合作辦學成果豐碩。發揮陜西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分會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中外合作辦學管理研究組織的作用,推動多個高水平、高層次中外辦學合作項目不斷落戶陜西。近年來,累計在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近40個,高職以上非獨立法人機構5個、碩士項目6個、本科項目11個、高職項目8個。其中,西北工業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合作舉辦的聯合工程學院列入中英人文交流機制項目;西安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是我國第一個阿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俄交通學院是西部地區首個高職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并入選自貿區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建設案例;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作為西部地區首個藝術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016年11月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正式簽署合作協議,納入中俄人文交流機制重點項目。

五、區域研究方興未艾。引導高校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別國情、國際關系、跨國貿易、金融投資等研究,打造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進行綜合研究的實體平臺。2017年6月,教育部批準我省備案建設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達到12個,其中8個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積極開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國別區域研究,為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國際能源憲章修訂、與相關國家政策互通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專業建設加快推進。充分挖掘我省高校非通用語言教育教學優勢,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制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規劃,在陜西建設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基地。探索實施非通用語+通用語、外語+專業(方向)的復語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推動非通用語專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主,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種新專業和復語教育,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專業群。截至目前,我省高校開設非通用語種21個,新開設的哈薩克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8個語言課程進展順利,填補了西部高校在該領域的空白。

七、品牌效應加速釋放。大力推進留學陜西品牌建設,基本形成了規模穩定、類別多樣、層次清晰的留學生教育發展格局,陜西成為中亞國家學生首選出國留學目的地之一。全省2015年接受留學生8944人;2016年9834人。2017年,共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萬2千名國際學生來陜學習,其中“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6000余名,占我省留學生總數的54%,已連續三年超過我省留學生總數的50%。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成為主要生源國。

八、建設基地優化服務。圍繞推進面向絲綢之路帶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先后成立中亞學院、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安當代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多個教育研究和培訓機構。2014年,西北大學中亞學院啟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2017年,國內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落戶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已為“一帶一路”105個國家培養了2682名專業技術人才。西安石油大學已累計為中塔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訂單培養兩批次60名來陜“百人計劃”留學生,為進一步加強陜西乃至我國與絲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人才引進模式創新。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陜西高??蒲袔熧Y水平。兩年內組織省內高校連續舉辦8場次海外招聘活動,吸引海外近3000名高層次人才參加,簽約430余人,其中符合中省重點人才項目申報資質者超過110人。活動社會影響大、參與人數多,引起海外和國內媒體廣泛關注,對我省近年來高校人才工作進行了深入宣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文件精神,探索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指導學校開拓教育合作項目渠道,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交流不斷深化。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蘭廳長,您好。剛才您就“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取得的成就進行了介紹,您能否就下步我省在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打算或者說具體措施是什么?

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

謝謝您的提問,省科技廳將按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契機,實施“對外開放科技合作創新工程”,不斷推動省內各類創新主體與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對接,努力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新局面。

一是繼續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全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創新園、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和示范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構建在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國際合作格局。同時,深化全省重點實驗室國際交流合作,建立“一帶一路”重點實驗室聯盟,推進國內外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建國際伙伴實驗室,提升重點實驗室在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中的支撐引領能力。

二是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技術需求,支持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瞄準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領域和目標,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三是繼續推進國際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產學研轉化機制,促進深化國內外技術轉移合作。統籌國際國內科技資源,支持組建一批國際產業創新聯盟,建立長期穩定的國際科技合作渠道,有效吸引國際創新資源及成果在我省轉化,支持外資在陜設立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機構,鼓勵陜西企業到海外創辦研發機構,開展跨國技術成果轉移。

四是繼續鞏固拓展與絲路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文交流與合作,完善科研人員互訪機制,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出國培訓和開展交流,積極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培訓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國際科技會展平臺參與合作,幫助省內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

五是繼續發揮民間科技組織及團體的重要作用,推進民間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搭建民間科技組織合作網絡平臺。鼓勵通過青年交往、志愿者派遣、學術往來與交流等方式,豐富民間科技交往內容。鼓勵民間科技組織廣泛開展各類科技公益活動。

六是繼續做好創新“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戰略研究,完善和優化開放合作的政策環境,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我省科技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以及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高新區創新發展等的政策措施,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加強探索創新。

下一步工作很多重點是這六個方面,我們堅信經過不懈努力,陜西“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交流創新工作前景一定很美好。

教育報記者:

近年來,陜西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集中發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請問省教育廳未來會采取哪些具體措施鼓勵、支持陜西高校積極參與自貿區建設,創新“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機制?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

一是繼續做好政策謀劃。繼續貫徹落實中省有關文件精神,探索陜西“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搭建教育對外開放平臺。完善現有政策框架,指導學校從平臺建設、教育交流、國別與區域研究、雙向留學、涉外辦學等工作重點出發,開拓項目渠道,補齊短板。讓學校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目標、有渠道、有資源、有重點。

二是繼續做好放權和服務工作。我廳目前已完成向自貿區權力下放工作:與自貿區5個管委會簽訂了行政管理事項委托書,委托了3項行政審批事項;印發了《關于委托自貿區內的高等學校自主開展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培訓和考試工作的通知》,向自貿區內的高校委托了1項行政審批事項。

所委托4項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是:

(一)自學考試助學、文化補習、學前教育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設立、分立、合并、變更、終止審批。

(二)民辦高等教育助學機構的分立、合并、變更、終止審批。

(三)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審批。

(四)高等學校組織高校教師資格培訓和考試。

下一步,我們將指導自貿區開展相關權力實施工作,做好服務和監管,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老百姓的合法權益。

三是大力推動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建設項目。依托西北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部分社會資源,推動國學、武術、書法、中醫、戲劇等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走進來”,打造“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高地;通過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探索人文交流和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建設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基地、傳統藝術培訓及學歷教育基地、國際留學生教育基地、國際留學生雙創基地。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陜西在“一帶一路”國別區域研究方面開展了哪些具體項目?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范永斌:

近年來,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等高校開展國別區域研究,設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全球健康子聯盟、絲綢之路區域合作與發展法律研究院、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承擔了對中亞和其他絲路沿線國家的大量研究任務。我剛才說包括漢唐書院、中國書法學院這些項目正在做,而且我們的這些具體的研究項目跟機構已經開通許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效,體現在我給大家剛才介紹的9個方面。

教育部批準備案的我省8所高校的12個國別區域研究中心一年來研究成果喜人。對外交流活動方面,共舉辦74場學術交流活動,其中12場為國際間交流活動;中心專家學者受邀參加64場大型學術交流會,其中21場為國際會議。課題研究方面,共承擔49項課題研究,其中32項為國家級項目;中心專家多次赴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實地調研,與當地民眾、使館及其他學術機構交流。成果方面,共撰寫相關論文114篇,其中97篇已發表在85類中外重量級期刊、網站上。

比如敘利亞研究中心編纂了《一帶一路國別概覽》系列叢書共4部,中心專家受邀46次參與央視等節目專訪、連線。中東研究所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項目6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部委委托項目多項。發表的27篇論文中,包括1篇SSCI。專著《以色列與“一帶一路”:角色與前景》已經出版。南亞研究中心發表的15篇文章中,包括1篇CSSCI。中心舉辦反恐安全相關培訓7次,建立“反恐怖主義信息網”,服務國家安全反恐工作。東北亞研究中心共舉辦師生交流活動21場。29篇論文發表在25類期刊及大型會議論文集中,其中10類為國外期刊或國際會議論文集。相關具體項目就介紹這么多。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