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行加快發展茶葉產業努力培育優勢特色農業品牌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8-10 15:04
8月10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加快發展茶葉產業 努力培育優勢特色農業品牌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韜先生,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副站長孫越赟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韜先生,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副站長孫越赟先生,請他們向各位介紹陜西加快發展茶葉產業,努力培育優勢特色農業品牌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韜: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在此我謹代表陜西省農業廳感謝各位一直以來對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我們的關鍵詞是"茶",茶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須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是我省農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糧果畜菜茶。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要求"把茶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繼蘋果之后又一優勢產業"。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絲路陜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絲路陜茶,從歷史走向未來
陜茶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繁榮于明清,歷史上陜西是茶葉生產、茶文化、茶貿易的高地或中心。
陜茶是貢茶,貢茶是品質的頂峰。陜茶作為貢茶,歷史記載較多,中國最早的貢茶記載是《巴志》,記載巴王向周武王上貢品的"貢單"上有"五谷六畜,丹漆茶蜜"等,陜西茶區主要在巴山,屬古巴國,這也是陜茶作為貢茶的最早記載。
陜茶是官茶,官茶是重要性的體現。官茶體制自唐宋延續至清朝,達一千多年,陜西是歷代封建王朝"茶馬交易"國策的實施地和重要市場;盛唐時期"絲綢之路"將茶葉遠銷羅馬等,因此"絲綢之路"也有"絲茶之路"一說。更確切的講,過去應該叫“絲茶之路”,現在為什么用“絲綢之路”?源于國外人起的,因為絲綢比較貴重,當時主要的貿易以茶葉為主,所以現在有些學者研究認為用“絲茶之路”比“絲綢之路”更加準確,可見茶在古代貿易的重要性?!端问贰酚涊d有"漢中買茶,熙河易馬",茶馬互市,使當時的陜西漢中成為與成都、開封并列的三大財源城市之一。
陜西是古代茶文化的高地。1987年,陜西扶風的法門寺出土了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最精致的一套茶具,展示了當時茶藝及吃茶的最高境界,至今仍在日本流傳。1998年漢陽陵發現植物樣品,后經中國科學院鑒定,出土的植物樣品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最古老茶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漢陽陵的陪葬品是按照宮庭供給確定的,說明當時茶是宮庭的供給品。據有關考古專家介紹,為什么漢陽陵的茶能保存到現在?首先說明它是一個已經制成品的茶葉,如果是茶的原始品,肯定會風化掉。另外,從茶的外形來看,茶是小葉種茶不是大葉種茶,上次開研討會的時候漢陽陵有關專家專門為我們做了介紹。涇陽茯茶最早是湖南等外地茶從水道運至陜西,從長江流域運到丹江口水庫,過去船運比較便捷,然后通過陸運到涇陽進行加工。涇陽茶叫官茶,當時給少數民族貢茶必須經過皇帝御批。古代有兩個是御批的,一個是官鹽,茶葉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冬天的時候草原上寸草不生,這時候沒有茶的補充人會得病,歷史上的官茶、官鹽,就是從這里來的。
盛世興茶。陜西茶的衰落是我們國運不濟,英國等西方由于貿易逆差過大,偷偷將我們的茶樹移栽到印度等地造成的。通過海上船運運到法國宮廷,他們把喝茶作為奢侈品。在建設小康社會中,我們提出重振陜茶雄風,那時,陜西仍然是茶葉的銷區,或者說,我們產的茶不夠我們自己喝。當我們第一次在臨省甘肅蘭州推介陜茶時,甘肅人驚奇地問"陜西還產茶"。到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陜茶已走出了陜西,陜茶在國際上也有了聲音,國內會喝茶的人尤其是追求茶葉品質的人都知道,陜西不僅產茶,還產好茶。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茶敘時說,"這是我家鄉的茶",更讓陜茶名聞天下。說到陜茶的歷史,中國的茶一般學術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大葉種茶,一類是小葉種茶,小葉種茶最早起源于秦巴山區,大葉種茶公認起源于云貴高原。茶葉最早起源于哪里現在學術界還有爭議,小葉種茶起源于今天的陜西。在過去行政區劃跟今天不一樣,巴山,陜西的茶分兩類,漢江以南稱為巴山茶,漢江以北是秦嶺茶,我們老說陜西茶叫秦巴山茶,就是這個道理。茶葉在歷史上陜西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陜西產茶產量并不高,但是陜西尤其西安是全國重要的茶產業集散地和交易中心,通過西安給西北地區供應茶葉,還有現在的獨聯體國家供應茶,都是從陜西出去的。陜西擁有建國以后最大的茶葉公司,別人覺得陜西產不了那么多茶,陜茶不僅是陜茶最早的地區,也是貿易集散地。原來的茶葉公司在全國有一席之地,有重要的話語權,因為銷售的茶葉量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冬天的時候離不開茶,茶就像蔬菜一樣,提供人體必須的維生素,所以茶葉有益于健康,化解油膩,自古以來就有。陜西人飲茶的習慣歷史悠久,在陜西不管家里再窮,一定要準備茶葉給客人。但是南方一些地方,招待人最多的是喝糖水,陜西飲茶的習慣也非常好。朝廷流行什么民間一定會追隨流行什么,我們通過種種渠道把我們的茶葉運到法國、英國,他們喝完以后對神奇的葉子產生了興趣,以至于以后海上貿易茶葉交易也作為重要的貿易。
二、良好的生態條件,決定了陜茶品質高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研究員對陜茶贊賞有加,陳宗懋是我國現在唯一的茶業科研方面的院士,他的話語權非常重。他說"陜西茶葉味道濃、品質好、耐沖泡、無污染,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陳宗懋院士一席話說出了陜茶的重要特點。
陜西茶原產地。大家公認茶葉起源地在巴山,我省是巴山區茶葉面積最大的。
陜西茶品質佳。陜西茶葉主產區位于陜南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1個縣,屬江北茶區,俗稱陜南茶區。陜南茶區北屏秦嶺,南倚巴山,茶樹多生長在海拔800-1000米之間,降水適宜,年均1000毫米;早晨傍晚云霧率高、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1600小時左右。搞農業的人都知道,光照對農產品的品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就是能源,通過葉綠體轉化為營養成分。為什么陜西的蘋果好?渭北高原,其中一個指標是高海拔光照時間長。另外,茶葉的降雨量不要求那么高。陜西茶屬于高山茶,最大的特點是后味回甜。中國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在陜西考察后,魯成銀研究員他是中國品茶協會最高權威,最后給茶葉頒獎他得簽字,形象的稱陜西茶為"高山云裳"。細心的人一定會留意,陜西茶葉的價格高于全國平均,我們賣的價錢高也說明了我們的品質好。當然要客觀的看這個情況,一是品質高,我們的確還有一個問題,采茶成本高于外省,采茶工特別辛苦。大家都說陜西茶成本高,導致陜西茶葉價位在全國居高不下。
陜西茶最生態。茶區境內生態條件良好,是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是國家級大熊貓、朱鹮保護區,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地和涵養地。"青山綠水出好茶",是無污染、原生態、綠色和有機茶區之一,所產茶葉質量安全,國家連續多年抽檢,全部合格,被農業部列為長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綠茶基地。大家知道南水北調,水從哪里來?丹江、漢江,流到湖北,輸京水量70%來自陜西,一江清水送京津冀,為了保證供京水源的安全,陜南三地區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這地方污染企業全部關停??茖W合理的施肥是允許的,要不然人類怎么獲得那么多的糧食和產品,我們做的更嚴格。由此說,陜西茶最生態,這個話是能站穩腳的。
陜西茶多功能。秦嶺以南是陜西茶葉的主產區,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特別是紫陽到西鄉一帶,土壤和茶葉富含人體所需的硒、鋅等微量元素,利于人體保健和防癌;我國營養專家于若木對此特別重視,為紫陽富硒茶開發作出了巨大貢獻。"涇陽茯磚茶"開中國茯茶之源。自古有"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的說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茶中"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具有抗氧化功效,可調腸胃、解油膩,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說起“金花”,茯茶金花具有化解油膩的作用,是經過歷史證明的,冠突散囊菌就是改善人體內微生物環境,你健康不健康你的微生物干凈不干凈非常關鍵,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茶習慣可以改善人體狀況。比如在同一個地區很多人出問題了,什么原因?微生物失調是其中之一。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好的是綠茶,抗氧化國際上公認,第二是黑茶。
三、陜茶逆勢掘起,已成為全國茶葉大省
在全國茶葉供需基本飽和的情況下,陜茶異軍突起,種植面積躍居全國第八位。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十二五"末全省茶園面積215.9萬畝,總產8.5萬噸,分別較"十一五"末增長68.6%和238.6%。截止2018年5月30日,我省茶園面積達到260.1萬畝,較上年末增加9.1萬畝,春茶干毛茶產量6.2萬噸,產值117.8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3%和7.8%。作為全國著名的綠茶產區,目前,綠茶占到陜西茶葉總產量的7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綠茶為主,茯茶、紅茶等多種類發展的格局。在2010年,茶葉明確劃歸農業廳以來,不到10年時間,茶園面積增長了近200萬畝,產量由1、2萬噸增長到11萬噸。目前我們在全國的位次已經超過河南,直逼安徽,排全國第8位。在去年農業部統計的數據中,陜西2017年茶葉面積的增幅和綜合效益增長為全國前3位。
二是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省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47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27家、市級龍頭企業72家。通過QS市場準入認證企業370多家,通過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93家。省內茶葉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有138家。陜西蒼山秦茶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省紫陽富硒茶業有限公司躋身全國茶葉百強企業。
三是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全省茶葉注冊商標296個。擁有國家馳名商標4個,陜西省著名商標49個,茶葉地理標志18個,區域公共品牌21個。2017年"漢中仙毫"和"紫陽富硒茶"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上分列第17位和第31位,成為全國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鵬翔綠茶""涇渭茯茶""青木川""涇盛裕"等企業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四是產業帶動效益明顯。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茶食品、茶藥品、茶飲品、茶保健品以及茶葉包裝、茶葉貿易、茶館茶樓、休閑觀光、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省有茶葉專業合作社288個,種茶家庭農場4968個,引領全省茶農超過100萬人,茶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
四、實施走出去戰略,陜茶品牌越來越靚
一是明思路,強化規劃政策引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政府強化對種苗繁育、標準化基地建設的支持,強化示范帶動,做強產業基礎,推進標準化生產;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全力做市場,突出龍頭企業帶動;政府推公共品牌,企業推企業品牌,合力打造品牌,培育知名品牌;政府補助,企業主體,加快標準化、清潔化加工改造,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先后制定了《陜西省茶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省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陜西茶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從2013年起省財政設立茶產業發展專項,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在農業廳的引導下,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首先茶葉是經濟作物,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單憑政府像過去傳統做法是不合適的。我們研究確定,以銷定產、以銷促產,茶葉只有賣出去了農民才能得到實惠,因為它是經濟作物,在抓茶產業與其他農產品不一樣。茶葉經濟簫條人吃不飽不喝茶,不是必須品。為什么中國到明清茶葉會出現簫條?吃不飽肚子怎么喝茶?茶葉是美好生活的伴隨品。改革開放前肉是定量供應的,那會誰喝那么多茶化解油膩?明清戰亂,陜西很多加工茶的方法為什么失傳?與這個有很大的關系,經濟社會是它發展的支撐,我們對此有明確的認識,茶葉必須以銷定產、以銷促產。過去為什么不發展茶葉?吃不飽肚子什么都發展不了,所以經濟是基礎。但是市場經濟,你的產品賣不出去只能成為樹葉、草,怎么辦?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賣出去,取得市場的認同才可以。所以我們出臺的規劃與以往的規劃不一樣,先是打品牌,讓大家認可。
二是強基礎,提升茶葉生產標準化水平。完善茶樹種苗繁育體系,扶持新建13個無性系母穗園和39個無性系良種繁育圃。發布《陜西省茶葉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以陜茶1號為代表的六大主導品種,推廣茶樹無性系良種繁育、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茶葉清潔化生產四大核心技術。改造低產茶園,通過修剪、改土、改植換種等措施使低產茶園重新煥發生機。認定標準化茶園,創建國家級茶葉標準園31個,認定省級標準化示范園160個。開展技術培訓,重點開展了無性系茶苗培育、春夏茶園管理、紅綠茶加工技術和黑毛茶加工技術等內容的指導和培訓,提高了茶產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
三是創品牌,持續開展品牌推廣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引導,逐步整合茶葉品牌,重點推出"漢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嶺泉茗""涇陽茯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制定相關標準引領規范化生產。推出"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組合拳,發揮龍頭企業在品牌推廣方面的優勢,在項目支持、基地認定、產品質量規范等方面為龍頭企業提供服務。
按照"先市場,后生產"的理念,省農業廳組織陜茶企業抱團創市場。最近幾年陜茶宣傳足跡遍布西安、北京、濟南、蘭州、福州、烏魯木齊、貴州、武夷山、上海、香港以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荷蘭等地,陜茶知名度大幅提升。開展"涇陽茯磚茶-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活動歷時一年多時間,從陜西省涇陽縣出發重走絲綢之路,途徑甘肅、青海、新疆,最終到達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的陜西村,沿途宣傳涇陽茯磚茶,極大地提升了陜茶影響力,此項活動被評為2015年全國十大茶事活動。特別是今年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我省以"輸京水源涵養地、生態陜西出好茶"為主題,經過精心設計,運用西安城墻、大雁塔等陜西元素符號,吸引國內外關注陜西茶葉。在展會期間舉辦了9場陜茶品牌推介活動,各類精彩紛呈的現場活動吸引了眾多中外客商及杭州市民駐足觀賞。陜西茶的口感也獲得了部分南方市民的認可,我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羊肉泡,陜西人特別喜歡但是南方人并不喜歡,羊肉泡重口味,陜西茶也是重口味,這是飲食習慣。我們茶在長江以北非常有市場。去年,我們到沈陽搞推介活動,今年春季遼寧茶葉協會組織50多人到陜南茶園考察,訂了大量的茶葉回去。陜茶重點銷售區域,我個人感覺是在長江以北,這是多年來我們去外地辦茶葉展銷會的經驗。茯磚茶在南方非常有市場,深圳、廣州銷售量非常好,業內人喜歡喝黑茶,他們有喝黑茶的習慣,所以對涇陽茯磚茶特別感興趣,湯清無異味,顏色像紅酒一樣,非常好喝。有一款茶是琥珀色,還有一款像紅酒的顏色。綠茶在西安非常有市場,西安市場我們要重點推廣,陜西人要喝陜西茶。陜西茶的香味明顯高于別的茶葉。我們非常重視西安茶博會,一年省上舉辦好幾次茶博會,歡迎大家去參觀考察。
為鼓勵陜西茶企走出去,表彰開拓市場優秀茶企,制定《陜西省茶企走出去獎勵實施辦法(試行)》,設立自營出口獎、品牌創建獎和名優茶品獎三個獎項,2016年拿出560萬元對16家獲獎企業和單位進行了表彰獎勵。
四是抓機遇,在產業扶貧中茶產業快速發展。按照省政府確定的產業扶貧"3+X"推進戰略,茶產業包含其中。茶產業集中在秦巴山區貧困片區,充分利用產業扶貧的政策、資金、組織體系,加快將茶產業培育成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種茶是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產業,前三年需投入種植、管理等費用合計約5000元,投產后畝均年產值4500元左右,凈收入達3000元,兩年左右可收回成本,素有"一畝茶十畝糧"的說法,而且茶葉可以起到保護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我們種糧開墾,加快了水土流失,茶樹多年生,所以可以涵養水土。近年來開發黑茶、紅茶、茯茶等新產品,每畝茶園還能再次增收1500元以上。人均一畝茶園能基本脫貧、兩畝茶園能穩定脫貧。地處巴山腹地的西鄉縣江榜村,過去是一個資源匱乏、產業薄弱的貧困村,10多年前開始種茶,如今已建成3800畝生態觀光茶園,全村603戶農戶中99.6%從事茶葉生產,戶均茶園6.3畝,每畝產值6170元,凈收入3600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因茶而富的產業明星村。茶產業已成為陜南覆蓋面最廣、產業鏈最長、綜合效益最好、帶動能力最強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也是我們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陜南不種茶還種什么?種別的效益不高而且還破壞生態,茶葉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還有農民的收益,一舉幾得,這幾年陜南三地市大力發展茶葉種植。
五、傳承陜茶歷史,重振陜茶雄風
陜茶發展,有兩個難得的機遇,一個是產業扶貧強基礎、擴規模;一個是"一帶一路"共合作、拓市場。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五新"戰略和追趕超越要求,到2020年,陜西茶產業一定能實現西部強省目標。到時,全省茶園總面積達到280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13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500億元,茶農從事茶產業人均收入1萬元,邁入西部茶葉強省。打造3個國內知名品牌,培育3個左右國家級龍頭企業,力爭1-2家企業成功上市。
現在,讓我們用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總結全篇??倳浿赋觯褐袊遣璧墓枢l,茶葉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希望你們弘揚中國茶文化,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贏,把國際茶博會打造成中國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共同推進世界茶業發展,譜寫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新篇章。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農村報記者:
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陜茶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省農業廳做了哪些工作?。
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副站長孫越赟:
感謝新聞媒體朋友關心、關注、支持陜西茶產業發展。近年來,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向品牌要效益,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發展方式,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茶葉一二三產業融合均衡發展,全面提升茶產業的發展水平。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圍繞轉型升級開展技術培訓。2017年在杭州舉辦了全省茶產業轉型升級培訓班,培訓以標準化茶園規劃與建設,茶葉深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建設,茶葉“新零售”模式及茶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模式為主要內容,助力我省茶產業轉型升級。今年組織全省百名茶葉技術干部參加了在西鄉舉辦的全國茶園機械化生產裝備技術培訓及現場演示觀摩會,指導轉型升級示范縣推進全程管理機械化示范園建設,引進茶葉管理設備,培育全程機械化管理基地。二是啟動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在西鄉、紫陽、商南縣啟動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每縣每年整合1500萬資金,重點用于提高單產,補齊產業短板,提升產業競爭力,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抓好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引領行動。制定了《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引領行動實施意見》,通過開展抓點示范,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健全無性系茶苗繁育體系,加快改造低產茶園,提高陜茶品質,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產業效率。四是加大夏秋茶資源利用,提高產業綜合效益。我們通過項目引導,加快陜南原料基地和關中茯茶基地的對接,采購70%的陜南原料,項目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通過這兩年的引導,關中很多茯茶其原料來自于陜南基地。提高夏秋茶資源的利用率,有效解決中低檔茶出路、提升綜合效益。推進以茶葉采制、茶文化展示、茶園觀光、度假休閑等多種形式的茶旅游開發,提高茶葉附加值,這是我們在茶產業轉型升級上做的一些工作,謝謝大家!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是中新社記者。發布辭提到近幾年陜西茶葉知名度不斷提升,咱們采取了哪些措施?
陜西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韜:
剛才我在介紹中說了一些措施,可能說的不是那么細致。茶葉是一個經濟作物,經濟作物必須按照市場規律運行,賣出去才能獲得利潤,才能脫貧致富增加農民收入。我們一直是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用市場引導生產。面對市場,單打獨斗肯定做不到,所以我們組織陜茶企業抱團發展,因為陜茶是一個區域公共品牌,如果不抱團大家不形成合力,可能某一家企業就會把陜茶名譽毀掉。所以,我們要抱團闖市場,我們要協作共謀發展,才能擴大陜茶的市場。在這方面做的工作有:
一是持續不斷開展推介活動。到現在為止,已經在國內外大概有30多個地區和城市舉辦了推介會,加上產業銷區組織的活動,過去近十年累計有2000多場。通過這些活動,通過現場、電視、網絡媒體的關注,陜茶知名度不斷提高。二是為了擴大"涇陽茯磚茶"的影響,在2015年開展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重走絲綢之路,重振陜茶輝煌。前蘇聯解體以后,很多獨聯體國家經濟不景氣,這幾年經濟有所回升,所以對我們茶葉的需求量在增加。斷了線如何牽上?我們當時組織了一個活動,重走絲綢之路,這項活動涇陽縣茶葉辦、涇陽縣知名企業主持組織了這次活動,活動耗時一年,從涇陽出發到最后落到獨聯體哈薩克斯坦陜西村,組織了大概成百匹駱駝和運輸工具,途徑我省之外還有甘肅、青海、新疆,沿途宣傳"涇陽茯磚茶",極大地提升了陜茶特別是"涇陽茯磚茶"的影響力,這項活動被評為2015年十大茶事活動之一。三是建立激勵獎勵機制,我們制定了辦法,鼓勵企業和相關出口單位走出去,對這些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四是組織參加兩屆在杭州舉辦的中國國際茶博會。去年5月20日左右,今年5月17日,在杭州舉辦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剛才發布辭中最后一段是習總書記為茶博會專門寫的一封信,連續兩屆參加中國國際茶博會,咱們省打兩張牌,一是我們的生產,二是我們的品質。去年提出的口號是“輸京水源涵養地 生態陜西出好茶”。今年叫“陜西茶最生態”,今年過年西安年最中國,原來不讓用“最”,現在也可以用,通俗的講媒體報道可以用“輸京水源涵養地 生態陜西出好茶”,都是這個意思,打生態牌,我們是最生態、環保、綠色的,而且是品質最好的,當然不同的角度評比不一樣。經過精心的設計,我們展出。特別是今年展會期間,舉行了9場推介活動,12家企業參加評比,有6家企業獲得金獎,確實不容易。我們在全國市場,陜西茶近十年才恢復起來,以前并不有名,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哪一個提起來比我們的名氣都大。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擴大陜茶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國品牌雜志社記者:
我是中國品牌雜志社記者。陜西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近年來有了一定提升,但與全國知名品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農業廳作為主管單位,今后在品牌打造上還有哪些措施?
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副站長孫越赟:
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我們今后茶產業工作發展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近年來我們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逐步整合茶葉品牌,主打“漢中仙毫”、“紫陽富硒茶”、“秦嶺泉茗”、“涇陽茯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基本一個市有一個區域公用品牌。這幾年經過我們的打造,這些品牌有了一定的提升。2017年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中國國籍茶葉博覽會上,“漢中仙毫”成功入選中國優秀區域公用品牌。 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漢中仙毫”和“紫陽富硒茶”分列第17位和第31位,但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普洱等全國知名品牌還有一定差距。今后在品牌打造上,一是提高茶葉質量,打好品牌基礎。加快無性系良種推廣和四大核心技術應用。在茶樹育苗、栽種、管理、采摘、加工、包裝、貯運等一系列環節推行標準化生產。結合陜西名優茶評選制定陜西綠茶、紅茶、茯茶、白茶標準。通過嚴格執行標準,提高茶葉質量,提振品牌信心。二是打造知名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著力推廣“陜西茶葉”大品牌,做大做強四大區域公用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充分調動龍頭企業品牌建設積極性,不斷強化品牌意識,引導大型企業集團組建茶產業品牌聯盟,實現強強聯合。像涇渭茯茶在品牌打造上做的非常好,鵬翔綠茶等在市場品牌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三是積極開拓市場,擴大陜茶影響力。抱團開拓市場,創新品牌營銷方式。前兩天有幸參加了小罐茶在西安體驗店開業儀式,我們的產品沒有問題,但是理念還要進一步提升,我們跟小罐茶董事長進行了溝通,希望通過小罐茶先進的理念和銷售平臺,把陜茶推出去。積極運用電子商務手段進行茶葉銷售。借助中國國際茶博會、西洽會等重大活動的平臺作用,在重點茶區及旅游景區和高速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加大廣告投放,強化品牌宣傳。四是立足文化資源,積極拓展文化內涵。陜西是一個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我們要通過文化包裝加強消費群體對品牌的印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促進茶產品快速發展。前陣子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全國引發“涇陽茯茶”熱,就是成功范例。五是強化政策扶持,推動茶葉品牌建設。高點定位,制定陜西茶葉品牌發展規劃,指導陜西茶葉品牌發展工作。加大對茶葉品牌建設的投入。省上正在實施陜西農業“3+X”特色農業發展規劃,規劃中對茶產業也進行了很大的投入,特別是品牌建設方面。強化對公用品牌的保護和監管。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申報地理標志和證明商標,提升茶葉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鼓勵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馳名商標、省級著名商標。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