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7-26 15:36

4月3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邀請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外宣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顧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發布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省文化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就三年來我省文化建設發展情況,向大家做簡要介紹。

近三年來文化廳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文化藝術盛會,每三年一屆。2016年10月15日,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延安隆重開幕,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辦節宗旨,充分展示了文藝工作者植根人民、書寫時代、潛心創作、勇攀"高峰"的新氣象和新風貌。藝術節期間,共有全國32個政府代表團以及數十個文化系統觀摩團和港澳臺表演團體參加、觀摩藝術節,全國藝術家和群文工作者數萬人赴陜西參與各項活動,近千名陜西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積極服務十一藝節,全省各地各項活動觀眾總計達1000萬人次。我省歌劇《大漢蘇武》、話劇《麻醉師》榮獲文華大獎,《絲路歡歌》《哎呀呀》分別榮獲音樂類和戲劇類群星獎,群星獎全國總共設置20個,陜西拿了兩個?;菝衾?、李軍梅榮獲文華表演獎,文華表演獎全國十名,陜西進入了兩名。開幕演出秦腔現代戲《家園》被授予特別貢獻劇組稱號,省文化廳榮獲優秀組織工作獎。我省文華獎獲獎數量占全國獎項的五分之一,居全國第一。藝術節堅持惠民原則,票價最低20元,100元以下的低價票占到總票數的65%,邀請老戰士、農民工、環衛工人、場館建設者等特殊群體免費觀看演出,使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文化事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二)成功申辦并連續舉辦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貫徹這一偉大倡議,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工作要求,省文化廳積極策劃并申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由文化部、陜西省政府共同主辦,陜西省文化廳承辦,每年舉辦一屆,永久落戶陜西。已于2014年-2017年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品牌價值日益提升,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重要的國家級平臺, 在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絲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近年來,省文化廳全力抓好綏德縣"兩聯一包"和駐村聯戶扶貧工作,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建設陜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有效帶動賀家莊村及相鄰村鎮發展文化產業脫貧增收。2017年6月,在渭南市白水縣啟動全省助力脫貧攻堅文藝巡演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組成演出小分隊,奔赴全省56個貧困縣(區)的鎮村進行100場演出,有效發揮文藝作品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激勵引領作用,受到當地群眾好評,省委領導對活動作出批示。在2017年10月17日第四個"國家扶貧日",聯合省扶貧辦組織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秦腔現代戲《苦樂村官》在北京進行全國首演,受到國家扶貧辦和首都各界群眾肯定。組織以精準扶貧移民搬遷為主題的秦腔現代戲《家園》在全國進行第二輪巡演。2017年,通過購買演出服務,全省各級政府共組織1萬5千場演出走基層、到農村,有效激勵了全省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脫貧攻堅工作干勁。為充分發揮以非遺生產性保護方式帶動就業增收的扶貧優勢,印發實施了《陜西傳統工藝振興實施意見》,成功舉辦陜西傳統手工技藝大展,在咸陽市武功縣召開全省文化助力脫貧現場會,努力通過產業扶貧、非遺生產性保護、人才培養等帶動脫貧增收,發展地方經濟。持續加大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文化系統文化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為貧困地區村級文化活動室配送文化器材,為延安、榆林的貧困縣招募農村文化志愿者,配備到貧困村和鄉村學校少年宮。

(四)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發掘文化資源,扎實推進文化建設,必須要打牢基層基礎,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近年來,省文化廳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我省《實施意見》,學習宣傳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積極推動《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立法工作。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和文化先進縣,目前,有寶雞市、渭南市、銅川市、安康市4個國家級示范區,銅川市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寶雞市業余文藝團隊建設、渭南市"一元劇場"、安康市"漢劇興市"、高陵區公共文化服務"110"、延安過大年等8個示范項目,有省級文化先進縣56個,其中全國文化先進縣24個。全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全面鋪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按標準建成8851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已初步搭建起省分中心、市縣支中心、鄉村基層服務點相結合的五級共享工程網絡框架。連續舉辦5屆陜西省閱讀文化月,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持續開展"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受益群眾達20萬人次。

(五)大力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省文化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努力出精品、攀高峰,推出了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藝術精品,涌現了一批優秀文藝創作人才。進一步建立健全文藝精品創作激勵機制。實施藝術創作項目制、一市一精品工程、"從長安到羅馬"舞臺藝術創作工程、"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等重大文化項目。組織創排了話劇《白鹿原》《麻醉師》《平凡的世界》、舞劇《絲綢之路》《傳絲公主》、歌舞《蘭花花》、秦腔《家園》《易俗社》《苦樂村官》《大唐玄奘》《詩圣杜甫》、雜技劇《絲路彩虹》、民族音樂《永遠的山丹丹》等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優秀?。ü潱┠俊T诿佬g創作方面,實施舉辦《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等,有55件美術作品、28件書法篆刻作品、23件攝影作品入選全國展覽,使陜西作為我國文化重鎮的地位不斷提升。

(六)加快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大力扶持民營和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提出了搭建小微文化企業孵化基地,鼓勵有條件的市縣設立孵化中心,開展成長性小微文化企業命名獎勵工作等。全省現有1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7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75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單位),8家國家動漫認定企業。通過實施32個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戰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陜西片區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進文化產業集聚,以骨干文化企業為依托、區域內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逐漸形成。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力度,建設陜西動漫創意產業基地,打造絲綢之路動漫游戲文化周。實施文化金融融合,建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文化合作會商機制,創建文化金融綜合實驗區。

(七)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認真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依法、科學保護為核心,以法制建設、名錄體系建設、傳承人隊伍建設、宣傳及展演展示活動為抓手,扎實開展傳承保護,非遺傳承活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省、市、縣四級梯次結構代表作名錄體系。西安鼓樂、中國剪紙(安塞剪紙、延川剪紙)、中國皮影戲(華縣皮影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7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省級名錄項目520項,市級1415項,縣級4150項,使一大批具有重要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項目得到了很好地保護和傳承。加強普及培訓,擴大傳承隊伍,開展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2人、省級398人、市級1281人、縣級3977人,基本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有重大進展。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向社會公布"第一批陜西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及"第一、二批陜西省珍貴古籍名錄"。2017年10月8日至11月8日,牽頭與浙江、天津、廣東等9?。▍^、市)文化廳局聯合舉辦首屆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制定秦腔經典劇目搶救保護計劃,開展地方戲曲經典劇目搶救保護,實施地方戲曲老藝人口述歷史項目,開辦"國風·秦韻"電視節目,讓傳統文化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八)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落實中央有關部署,進一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全面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對陜西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進行了重要的頂層設計,為全省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制定了綱領性、指導性文件。加強浙江陜西文化綜合執法交流協作,制定《2017-2020年中西部地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加大文化市場指導監督力度,加強對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內容的審查,規范演出票務市場、加強大型演出現場監督指導。開展全省網絡文化暨藝術品市場集中排查,受到文化部表彰,并在全國推廣辦案經驗。完善文化市場信用監管體系,組織開展網絡文化暨藝術品市場集中排查。推廣應用文化市場"雙隨機"抽查系統,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管理機制。支持陜西自貿區建設,陜西省文化廳一次性將全部9項行政管理事項委托下放。

(九)積極拓寬對外文化交流渠道。持續推動對外文化交流,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陜西文化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大。依托文化部海外"歡樂春節"品牌積極宣傳陜西文化,組織了"國風·秦韻"陜西傳統文化系列展演活動,先后組派文化交流團組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丹麥、土耳其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去年先后組織演出團隊赴12個國家和地區的31個城市,開展了49項文化交流活動,海外現場觀眾數量達百萬人次以上,彰顯了中華文化魅力,為國家總體文化外交做出了積極貢獻,文化部以及多個駐外使領館專門來信感謝。在沙特成功承辦"中國文化周"活動,成功承辦文化部"青年漢學家研修班",在新加坡舉辦"陜西文化周暨西安鼓樂專場音樂會",在哈薩克斯坦陜西村成立"陜西文化之家"藝術中心,首次將國家級非遺--秦腔推向丹麥國際歌劇節舞臺,文化陜西新形象有效彰顯。

下一步工作中,全省文化系統將認真聚焦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扎實提升文化建設新動能,努力開創我省文化建設新局面。

一是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新時代新要求統領"文化陜西"建設。圍繞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公共文化建設、藝術精品創作、優秀文化傳承、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規范、文化交流傳播等方面謀劃"文化陜西"建設新篇章。舉辦好紀念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四周年系列活動,以及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精品劇目展演、攝影展、美術展等系列文化活動。嚴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對文藝創作的指導和引導,加快文化市場信用監管制度建設,全力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

二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繼承創新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保護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繼續深入實施"國風·秦韻"傳統文化系列工程,以及陜西省振興秦腔藝術規劃等陜西特色文化發展規劃。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宣傳貫徹力度。扎實推進陜北、羌族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大力開展傳統工藝振興工作,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磨提升優秀廉政文藝作品,組織舉辦"廉政文化三秦行"活動,實現全省市縣區全覆蓋。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辦好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歡樂春節"、"國風·秦韻"海外陜西文化周,重點抓好2018年文化部、陜西省合作巴基斯坦中國文化中心交流項目,積極推動部省共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展示陜西新形象。

三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出無愧于新時代的文藝精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大"三農"題材創作,廣泛開展"三下鄉"等惠民活動。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長效機制,研究將文藝人才職稱評定與扎根基層、服務農村掛鉤機制。加強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創作。辦好第四屆陜西省現代文化藝術節,繼續實施文學藝術人才"百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扶持計劃、終身成就藝術家等規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四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全省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推進《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陜西省公共圖書館條例》《陜西省文化產業促進條例》立法工作,督查落實我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加快建設省圖書館新館、省群眾文化藝術中心,辦好第六屆陜西省閱讀文化月、第四屆陜西省農民工詩歌朗誦會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建設書香社會、學習型社會。積極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動漫游戲產業基地、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制定陜西省小微文化企業成長培育計劃。

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一定會按照"五個扎實"的要求實現新發展,為助力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貢獻。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西安日報記者:

我是西安日報記者。近兩年我省在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2017年發行的“文化惠民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請問下一步在文化惠民工作上還有什么新工作將要開展。

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

關于惠民卡工作,我廳繼續加大文化惠民演出力度,創新惠民演出補貼方式,將更多群眾帶進劇場,帶進展覽館,帶進文化館。下一步,將通過貧困地區文化器材配送,惠民優秀文藝作品巡演,舉行陜西省閱讀月和詩歌朗誦會等惠民活動更好的為群眾服務,滿足廣大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國際在線記者:

我是國際在線記者。在今年戊戌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中,貴廳將開展哪些相關活動,請您詳細介紹一下。

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

在今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的活動中,文化廳將組織兩項演出活動,一是4月5日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組織戊戌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告祭樂舞》演出。《告祭樂舞》作為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亮點儀程”,自2004年列入清明公祭典禮儀程之一已經十五個年頭,在全球華裔兒女中引起強烈反響,在全國范圍引起巨大關注,成為陜西面向全國和全世界炎黃兒女唯一的國家祭典文化品牌。二是4月4日晚在陜西大禮堂,舉辦“國風˙秦韻——華夏同根主題音樂會”。國風·秦韻——華夏同根主題音樂會《永遠的山丹丹》,是陜西省文化廳出品的優秀大型民族器樂音樂會,由《信天游》、《壺口斗鼓》、《祈雨》、《五彩的窯洞》、《刮大風》、《趕腳的人》、《朝天歌》和《永遠的山丹丹》八個樂章構成,以黨中央在陜十三年為創作背景,以陜北腰鼓、嗩吶、信天游、陜北說書等黃土高原上的音樂素材,呈現出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和陜西特有的民俗文化。

華商報記者:

我是華商報記者。發布辭中提到,要打磨提升優秀廉政文藝作品和舉辦“廉政文化三秦行”活動,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這項活動的情況。

陜西省文化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顧勁松:

今年,省文化廳將結合監察體制改革和《監察法》出臺,進一步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一是從近幾年創排的十幾部廉政文藝作品中,遴選出以清正廉潔的東漢廉吏楊震為主人公的秦腔《太尉楊震》、塑造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李耕田形象的弦板腔《遲到的懺悔》、講述清朝鎮安縣知縣聶燾勤政愛民故事的商洛花鼓戲《聶燾》等優秀劇目,進一步打磨提升,并進行廉政精品劇目巡演。二是在省紀委的支持指導下開展“廉政文化三秦行”系列活動?;顒訉⒁晕乃囆》株牭男问剑钊氲饺?2個地市119個縣(市區),宣傳廉政文化,弘揚清廉風尚。三是積極開展廉政小戲小品群眾文藝創作,舉辦廉政文化書畫展,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提供更加充分的文化支撐。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