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6-20 14:42
6月14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先生、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李強先生、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趙瑞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外宣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我們邀請到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全面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李強先生、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趙瑞先生。
下面,首先請李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歡迎和感謝媒體朋友前來參加這次新聞發布會,很高興和大家交流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的情況。下面我分三個方面就改革的推進情況作一介紹。
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工作背景和適用范圍
近年來,我省環境質量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尤為明顯,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藍天明顯增多,夜間也能看到星光閃爍。這與今天發布的《我省全面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有著密切的關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對有限的環境容量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為了協調發展和環保的關系,就必然急需有一種措施來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尤其是新增排放量,使之在環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開展生產活動,這就產生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是運用市場化手段控制污染排放總量,推動污染治理、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一項環境經濟政策,是我國生態環境資源領域一項重大的、基礎性的機制創新和制度改革,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排污權是具有價值的稀缺資源,開展有償使用和交易有利于企業進行工藝技術改造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從而達到環境質量改善。
我省作為全國11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省份之一,交易工作得到環保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穩步推進、健康發展。工作開展8年以來,我們經歷了從新改擴建項目交易試點到有償使用和交易全覆蓋,從氣到水,從單一要素污染物排放交易到四種污染物排放全交易的過程。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開展范圍覆蓋全省行政區域內所有排污單位。2010年6月,我省以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為突破口,于"六五"世界環境日舉辦了首次排污權競買交易;2011年12月,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氮氧化物排污權交易;2012年7月我省將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納入排污權交易,成為全國首個四項主要污染物全交易的省份;2017年,我省啟動了現有排污單位排污權有償使用工作。
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80余場次,成交總額11.18億元。全省新改擴建項目新增排污量全部通過排污權交易取得,實現新增排污量排污權有償使用全覆蓋。去年年我省在火電行業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管理,共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5880萬元。2018年我們將在全省所有排污單位全面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管理。
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基本做法
試點以來,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交易流程、交易方式、收費標準、資金管理等方面情況。
排污權交易主要流程。包括發布交易公告、網上報名、資格審查、技術核定、參加競買、繳納交易款、總量批復等7個步驟。
排污權交易方式。省級環保部門建立統一的交易平臺,以電子競價的方式進行交易,遵循"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的原則,確保排污權交易公平公開。同時為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我省開辟了重點項目排污權交易綠色通道,按照項目需求量以交易歷史最高價一次性成交,簡化交易程序中的競買環節,直接辦理購買手續。
排污權交易基礎價格和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綜合考慮污染治理的社會平均成本、環境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我省經濟發展現狀與產業結構等因素后,合理確定排污權交易基礎價格和有償使用收費標準。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資金管理。排污單位繳納的排污權交易資金和排污權有償使用費納入財政預算內非稅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嚴格按照非稅資金管理辦法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排污權出讓收入統籌用于環境污染防治。
三、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取得的環境效益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改善了環境質量。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這一倒逼機制,提高了新建企業環保準入門檻,在推進主要污染減排、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排污權有償使用在我省的全面開展讓"環境有價,使用有償"的環保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二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了資源配置。截至目前,通過收儲方式關閉造紙、氮肥、皂素企業33家,共收儲二氧化硫5182.48噸、氮氧化物763.24噸、化學需氧量12313.36噸、氨氮669.4噸,下達收儲資金1.8億元。有效解決了造紙、氮肥、皂素行業對渭河及漢丹江水質的污染威脅,確保渭河變清及漢丹江流域水質安全。同時為新項目、好項目騰出排污空間,有效實現區域內新老排污指標平衡及替代削減。
三是與現行環保制度相銜接,形成無縫式總量管理。通過將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建設項目總量控制-環評審批-排污許可制度-刷卡式污染物總量控制系統的有機結合,按照行業排污許可技術規范要求對企業排污量進行核定,將企業排污權有償使用量、環評審批排放總量、排污許可量三者統一,實現固定污染源無縫式總量管理。
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在全省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下,進展順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探索實踐,讓我們看到這項制度在實施環境管理方面的巨大潛力,相信這個引入了市場激勵機制的制度將隨著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而得到切實、廣泛的推進,有力促進我省高質量發展和美麗陜西的建設。
以上是今天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歡迎大家提問。謝謝!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網記者:
我是陜西網記者。有了交易制度,會不會出現在某個區域內排污權過于集中,造成質量的惡化?
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趙瑞:
可以肯定的說是不會的,為什么?我們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制度,它是在很多現有的環境管理手段和制度共同作用下實施的一項改革。首先它的原則有這么幾項。
一是交易計劃依據的總量控制指標是一個遞減的控制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排放總量將逐年減少,環境質量理應不斷好轉。
二是行業總量控制。火電、鋼鐵等企業原則上不得與其他行業企業進行涉及大氣污染物的排污權交易,工業污染源不得與農業污染源進行排污權交易。
三是排污權的轉移還要受到區域總量指標、環評審批、排放標準等其他政策的約束,并且為了保證當地的環境質量,地方政府的污染治理計劃等各項環境管理要求也將對企業污染排放有約束作用。
因此,雖然企業可以通過交易機制在市場上購買到排放權,但實際排放量還要受到國家和地方其他環境保護法定義務的制約。這些政策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保證排放源當地的環境質量。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和環境保護稅是什么關系?有沒有重復征收之嫌?
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李強:
排污權有償使用費是對排污行為的一種前置約束,作用是確立環境容量資源的有價性、稀缺性,目的是推動企業減少環境資源的占用,以解決環境容量資源長期無價和低價使用的問題。反映的是占用環境資源的價值,體現的是“誰占有,誰付費”的原則。
環保稅是排污單位對排放污染造成的環境損失的補償,體現的是“污染者付費”和“損害者付費”原則,根據排污單位的實際排放量進行征收,征收環節在后端,是對排污行為的末端約束,目的是推動排污單位減少污染排放。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而言,對企業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和征收環保稅并不矛盾,其征收依據、目的、作用不同,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存在重復征收的問題。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企業能否將減排量拿出來交易產生經濟效益?
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
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中,企業的減排量可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一方面企業通過污染治理產生實際減排量可以用于自身新建項目,為企業的擴大再生產提供環境容量。另一方面在以后開展企業間排污權交易時,企業可以把可交易的排污配額拿到市場上去公開買賣。
舉個例子:環保部門核定某企業有100噸污染物排污量,那么該企業就需要購買100噸的污染物排污權,但該企業通過改造設備、廢水循環利用等新技術,最后排放了60噸,那么富余的40噸指標既可以直接用于新建項目也可以通過交易出售給其它需要排污的企業,該企業就可以在交易中獲得經濟利益。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