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6-08 09:47
6月7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邀請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女士、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副處長楊柱遼先生、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調研員吉衛東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外宣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根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安排,為了加大對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推進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省委改革辦和省委外宣辦聯合組織"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一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女士,請她向大家介紹"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副處長楊柱遼先生、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調研員吉衛東先生。
下面,首先請常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陜西省財政廳向前來參加這次發布會的媒體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很高興和大家交流我省稅制改革推進情況。
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稅制改革是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稅制改革已進入攻堅期,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環境保護稅法出臺、水資源稅試點改革逐步擴大,地方稅體系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下面,就我省營改增試點、環保稅和水資源稅等稅制改革推進情況作一介紹:
一、營改增試點改革實施情況
營改增試點,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1994年以來最為重大、最為深刻、最為顯著的一次稅制改革。國家實施營改增試點的目的有三點,一是解決營業稅制度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二是統一貨物、勞務和服務的稅制,統一適用增值稅制度;三是降低企業稅負,支持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鼓勵創業創新。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我省自2013年8月1日起在交通運輸業(不含鐵路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始試點。2014年又陸續將鐵路運輸、郵政業和電信業納入試點行業范圍。2016年5月1日起,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行業范圍,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勞務、服務全覆蓋,營業稅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一)減稅效果明顯。自2013年8月開展試點以來,改革取得了預期效果,我省營改增試點稅制過渡平穩、減稅面逐步擴大、減稅額逐年增多,直接減輕了納稅人負擔,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全省增值稅試點納稅人累計減稅195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郵政服務、電信和現代服務業試點納稅人減稅104億元,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業試點納稅人減稅91億元。改革不僅減輕了試點企業負擔,也為制造業等原增值稅企業減稅198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實體經濟發展。
(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了活力。營改增試點的減稅效應,實實在在增加了企業利潤,使每一個企業受益,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試點納稅人約50萬戶,較全面實施營改增初期增加了15萬戶,月均增加7700余戶。其中,建筑業、文化創意和鑒證咨詢等現代服務業注冊登記戶數增長最快,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建筑業納稅人共9.39萬戶,同比增長47.4%,文化創意、鑒證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納稅人共15.05萬戶,同比增長21.37%。
(三)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營改增試點從制度上解決了貨物、勞務、服務稅制不統一和重復征稅的問題,優化了稅制結構,加快了現代服務業分工細化和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2017年,我省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264億元,同比增長8.7%,明顯快于第一產業的4.6%和第二產業的7.9%;我省第三產業稅收貢獻率由營改增試點初期31%提高到37%,經濟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
營改增試點減稅紅利持續釋放,給納稅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減輕企業負擔、加快企業發展的同時,對于助推陜西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新動能等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營改增在社會企業各方面的效果普遍得到了體現,改革初期預期得到了驗證。
二、環境保護稅改革情況
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出臺,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環境保護稅,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停止執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開征環保稅主要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保稅是在排污費制度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以應稅污染物為征稅對象,征稅范圍包括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聲。根據稅法的授權,按照"稅負平移"、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原則,省人大確定了我省的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2元/污染當量,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4元/污染當量。
環保稅主要通過正向激勵的機制,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一是"多排多交、少排少交、不排不交"。企業履行環保責任,減少排放,就可以少繳稅。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激勵企業減少排放。企業排放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標準30%和50%,分別減按法定稅率75%和50%征稅。三是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依法設立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及固體廢物處置場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繳納環保稅。
環保稅是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其環保意義大于財政意義。環保稅比排污費的法律效力更高、征管機制更加嚴格,有利于提高排污企業環保意識,倒逼企業治污減排。隨著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品轉型升級,稅收成本減少,最終實現企業、環境、社會的共贏。今年1季度,全省有1935戶納稅人,共計申報稅款約5500萬元,較上年同期排污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從我省實施情況看,納稅人的環保意識正在增強,企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
三、水資源稅改革情況
2016年3月,中央確定河北為水資源費改稅改革唯一試點省份,要求河北先行先試,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017年12月,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將北京、山東、四川、陜西等九個省市納入第二批試點范圍。
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目的在于發揮稅收杠桿作用,調節水需求,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主要內容,一是在現行水資源費制度基礎上,實行稅費平移,不增加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二是通過設置差別稅額,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調整優化用水結構;三是在統一政策基礎上,確定了各省地表水、地下水最低平均稅額,規定我省地表水最低平均稅額標準為0.3元/m3,地下水為0.7元/m3,同時適當賦予地方政府確定具體稅額等管理權。
在國家稅制框架下,我省水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的設置,按區域劃分為關中陜北和陜南兩大區域兩個標準,陜南水資源豐沛,稅額標準低于關中陜北;按類別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城鎮公共供水和其他用水四大類,地表水稅額標準低于地下水;按取用水戶劃分為農業生產者、農村人口生活集中式飲水工程單位、特種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特種行業稅額從高加倍征收,其余稅額從低征收。
國家實施水資源稅改革的生態意義遠大于稅收意義,不僅有利于理順水資源稅費關系,健全地方稅收體系,而且能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全社會形成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氛圍和環境。今年一季度,全省水資源稅共申報2760戶,收入2.71億元,比去年同期水資源費收入略有增長,納稅人及全民節水意識有所提高,促進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主動作為、提前謀劃,不斷深化稅制改革,積極推進我省地方稅體系建設,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財力保障,促進全省追趕超越!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三秦都市報記者:
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您剛才介紹我省營改增試點的實施情況,請問下一步增值稅改革會有哪些舉措,會對企業有什么影響?
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
剛才我把營改增基本情況做了介紹,營改增是我國重大的稅制改革,營改增的深入推進是目前中央的重點,營改增之后全行業征收增值稅,營業稅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下一步,增值稅稅改方向是簡并增值稅稅率,推進增值稅立法。
今年3月28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了今年深化增值稅改革的三項具體措施。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降低兩檔增值稅稅率,目前增值稅的稅率是17%和11%,下一步降到16%和10%。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統一上調至500萬元,使小規模納稅人范圍更大,更多的企業適用低稅率,降低企業稅負。三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此次深化增值稅改革是繼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兩年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利好,政策力度比較大,納稅人將獲得真金白銀的減稅大禮包。今年“5.1”勞動節前夕,我省近3000名國稅干部放棄休息,主動作為,積極為政策實施做準備。目前,前兩項政策已于今年5月1日執行,第三項待國家政策出臺后實施。
經我們初步測算,這三項增值稅政策將為企業減稅近100億元。下一階段,我省財稅部門將著力破解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將國家的減稅政策落到實處,使企業和個人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西北信息報記者:
我是西北信息報記者。我省確定環保稅稅額的主要考慮是什么,開征環保稅會不會增加企業的負擔?
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副處長楊柱遼:
根據《環保稅法》的要求,各省要在國家規定的稅額幅度內確定本省稅額標準,為了做好我省稅額標準的確定,我省財政部門、地稅部門、環保部門聯合開展了多次調研,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最后形成了共識。
為什么這樣確定我省的稅額標準,主要考慮了三點。一是兼顧我省生態環境建設和企業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既要保護環境,不斷的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也要切實的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二是考慮到我省環保標準和企業環保投入的現實,我省環保標準特別是關中地區的環保標準是全國最高,它的標準是全國最嚴厲的環保標準,特別是大氣和水,企業的環保投入非常大。加上從2018年開始還要執行新政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要求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新增的排放量,在排放之前必須要取得排放許可,繳納排污權有償使用費。三是參考了其他省稅額標準。
這個標準會不會增加我省的企業負擔?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做解釋。
一是從稅制設計的思路看,我省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設計的。環保稅的稅率和排污費的費率基本一致,征稅的范圍都是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聲。二是從我省執行情況看,一季度,環保稅的收入和去年排污費的收入相比基本持平。所以,環保稅從稅制的設計上和執行情況來看沒有增加企業的負擔。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水資源費改稅的意義是什么?會對城鄉居民生活產生影響嗎?
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調研員吉衛東: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我先回答這次水資源稅改革的意義,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主要是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倒逼企業節約用水,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的節約用水意識。我省雖然地處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但總供水量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關中地區人均水資源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陜北、關中、陜南水資源分布極其不均,且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尤其是關中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我省實施水資源稅試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稅制設計中,我們通過差別化稅率,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對超采區、嚴重超采區及特種行業的取用水從高確定稅額:超采區地下水是非超采區的2倍,嚴重超采區是非超采區的3倍。通過這種手段,引導和鼓勵企業和社會主體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達到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目的,促進企業高效節能用水,提高居民個人節水意識。
對城鄉居民生活會不會產生影響?不會產生影響,我們對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確定稅額,將原城市自來水綜合水費中水資源費平移為水資源稅,城鎮居民實際繳納的自來水稅費不變。
對城鎮居民來說,居民不是納稅人,這次改革將城鎮公共供水企業作為納稅人。以西安市為例,居民用水原綜合水費是3塊8毛錢,其中居民交費是3塊錢的費,這次費改稅將3塊錢的費由自來水公司繳納。
對農村居民來說,從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取用水,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用水的不繳納水資源稅。
對向農村居民直接供水的飲水工程來說,達到1000立方米/天或1萬人以上標準的,從低征收。未達到這一標準的不征。從今年第一季度征收情況來看,全省農村集中飲用水資源稅申報戶數21戶,取用水量是64萬噸,共繳納水資源稅是1.24萬元,只占一季度全省水資源稅收入2.71億元很少一部分,對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影響不是很大。
因此,大家放心,水資源稅改革后不會增加城鄉居民生活用水負擔。在當今缺水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水資源稅改革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厲行節約用水。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