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舉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周年建設情況及成果"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4-19 09:30
4月18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周年建設情況及成果”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先生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周年建設情況及成果”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我們邀請到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亢主任介紹情況。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同志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是自貿區系列發布的一場,我們作為西咸片區今天給大家匯報我們一年來的工作。去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運營,至今已一年時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自貿辦的統一指揮下,各個片區做了大量的工作,西咸新區去年以來砥礪前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體制機制、政策、產業發展、美譽度、影響力方面都有新的飛躍。作為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可能對這一系列的變化也是感同身受。在這里再次對各位媒體朋友對西咸工作表示感謝,下面,我就今天的發布內容給大家匯報如下。
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涵蓋空港、灃東、秦漢和能源金融貿易區四個功能區,總面積42.58平方公里,是陜西自貿試驗區中心片區的重要區域,是連接大西安北部、南部片區的核心承載區。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咸新區奮力追趕超越,搶抓代管托管重大改革機遇,從制度創新入手,復制推廣成熟經驗,探索改革創新型政府,積極承接各項試點任務,率先分享自貿試驗區紅利。截止3月底,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新增注冊市場主體1954戶,其中企業數1491戶(含外資企業23戶),新增注冊資本991.05億元(含外資企業注冊資本2億美元),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77家??傮w來講,一年來建設成效顯著,可圈可點。下面我用“1341”來概括介紹自貿區西咸新區這一年的工作成績。
1個重點推進,即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狠抓體制機制創新
圍繞打造“放管服”改革先行區、示范區,新區著力推行“一張執照管登記、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流程管項目、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一套網絡管信用”“六個一”式的行政審批、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探索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適應現代治理體系要求,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的政府管理模式。一是全面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按照“所有權利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利”的要求,印發《西咸新區權利和責任清單管理辦法》,以清單形式明確列示行政職權對應責任事項,并向社會公布。截至目前新區共梳理出4064項行政職權,并將3829項行政職權交由各新城行使。同時,將省級部門下放新區的213項省級自貿事項管理權限全部承接,并實施權限本級清單管理。二是形成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原則,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在新區自貿區范圍內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以外則充分開放,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極大地激發了自貿區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三是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為契機,新區于去年7月28成立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將新區部分行政許可事項劃入行政審批局,對外統一加蓋行政審批局公章。9月,省委省政府正式確定新區為全省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35家試點單位之一。四是開展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整合工商、食藥、物價等部門職能,成立了三級市場服務與監管管理機構,探索構建行政監管、風險監測、信用管理、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
3項首創舉措,即三項首創舉措,大力提升行政審批效率
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新區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了線下窗口融合和線上互聯網服務的有機結合,探索實現群眾辦事“零見面審辦”“最多跑一次”目標。一是在全省試點建設自貿區政務服務網。新區按照省級平臺統一標準建設自貿區政務服務平臺,并與省級數據平臺對接共享,提供213項省級自貿事項線上辦事綜合服務。同時,對自貿事項同步推進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通過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平均節省辦理時限30%以上,精簡申報材料403項,累計簡化辦實事環節685個。此外,打通了新區自貿辦與空港、灃東、秦漢三個自貿功能區的審批平臺,建立自貿事項“1+3”審批模式,實現自貿事項全區通辦,所有自貿審批事項統一加蓋“西咸新區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自貿)審批專用章”。二是在全國首創“3450”新模式。新區搶抓自貿區建設機遇,創造性提出了“3450”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即3個工作日辦結營業執照、4個工作日辦結經營許可、50個工作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許可。目前,已有4家企業,通過“34融合”獲取了證照。三是在全國首創微信辦照。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在全國首創“微信辦照”案例,將企業住所和名稱審核制改為自主申報制,企業申辦者只需完成刷臉、起名、信息填報三個步驟,企業營業執照最快半小時辦結,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10分鐘辦結,提高了企業注冊便利化,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打造西咸“五星級店小二”優質服務。
4個特色平臺,即四個特色案例,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國家賦予陜西自貿區的重要使命是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新區除了對標上海、廣東等已有自貿區改革經驗,重點結合實際情況,大膽試、主動闖,差異化改革成果顯著,例如以下4個特色平臺案例。一是建設陜西省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去年4月1日,全省唯一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落戶西咸自貿區,一年以來,通過不斷整合優化金融、法律、財會等各類服務資源和政策法規,積極與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及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合作網絡,采用“線上+線下”模式,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快速高效的政策指導、順暢銜接的交流渠道,先后為有色礦業集團巴西錳礦、寶光公司在印度建廠等多個項目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二是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依托區內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以區內文化科技機構為實施載體,借助三維(3D)、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對博物館文物資源掃描分類編碼,采集形成包含文物圖像、視頻以及相關背景信息的文物數字化新平臺,讓文物“活起來”,從而打破地理限制,讓文物走出國門,進一步傳遞中國形象,促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機制。三是打造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新區依托西咸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和陜西(西咸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在西部地區率先推出建設面向全球中高端人才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到新區工作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一站通”人才專辦服務。四構建進出口通關大平臺。依托空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采用“國際快件智能管理系統”,運用智能判圖、機器人技術等現代化科技,推動平臺化管理。建立關區快件集中判圖中心、集中審單中心,在各快件現場設置查驗平臺,實現以總中心指揮各現場業務的監管模式。該系統設計放行能力約為2000 件/小時,每天放行約16000 件,按工作日計算,一年約為400 萬件,切實減少了人力消耗,縮減了通關時間,減少查驗風險。預計2018年快件中心貨物月吞吐量將突破千噸大關。
1個自主探索,即探索申報建設自由貿易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搶抓“一帶一路”向西開放和建設“大西安” 國家中心城市等重大機遇,在學習借鑒國際國內自由貿易港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新區以空港新城為依托,積極探索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臨空自由貿易港”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努力為國家建設內陸型自貿區、自由港提供西咸智慧。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三個經濟”,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分批分層次完善試點任務臺賬,加強自貿區智庫建設,切實提出差異化改革成果。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3450”綜合行政審批效能體系,加大自貿區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市場主體培育,加快把西咸新區打造成帶動大西安乃至全省向西開放的新高地。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國際在線記者:
我是國際在線記者。空港功能區作為臨空型自貿片區,在打造“三個經濟”方面,做出哪些探索?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
去年胡和平書記在調研空港新城的過程中提出陜西下一步要圍繞“門戶經濟、樞紐經濟和流動經濟”進行精準發力。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打造“三個經濟”方面今年做了幾個工作。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吸引臨空產業聚集。我們在前期已經入區的千億級航海現代物流集團、普洛斯、豐樹和“三通一達”等國內外物流企業基礎上,繼續招引龍頭項目,開展平臺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推進航空企業CBD建設,全力支持機場三期改擴建,確保西安北客站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年內通車運營。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強化路徑引導。委托美國蘭德龍與布朗公司編制《陜西航空物流樞紐建設發展規劃方案》。同時,提請省政府盡快出臺促進航空物流發展的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管理細則。目前,在國內已經逐步開通西安至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等國內貨運航線,在國際上已經開通了到首爾、芝加哥、阿姆斯特丹等全貨運航線。三是發展流動經濟,持續增強航空貨源集散功能。通過引進布局一批電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高端服裝、生鮮食材加工等臨空指向明顯、航空運輸需求量大的投資項目,我們考察了以孟菲斯為代表的臨空經濟示范區,周邊區域帶動臨空型加工制造業的發展,我們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國際快遞產業園區,不斷的創造內生新生貨源。同時,爭取省級層面設立航空物流業發展專項基金,將鄭州、成都近年來分流我省的貨源和周邊貨源吸引回流。四是正在進行自由貿易港探索,大家最近關注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發布了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下一步探索自由貿易港,陜西有條件在內陸型自由貿易港方向上依托空港進行必要的探索,為國家下一步出臺政策提供我們自己的方案。
西安日報記者:
我是西安日報記者。自貿區掛牌一年來,給西咸招商引資帶來了哪些新變化?為大西安發展增添了怎樣的新動力?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
去年西咸新區多重利好疊加,國家級新區進入了新階段,自貿試驗區的獲批加上西安代管西咸新區,給我們各項工作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尤其在自貿試驗區各項營商環境提升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資作為我們自貿試驗區發展的紅利和成果,應該說成績顯著。去年,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03億元,同比增長40.6%,稅收占比達到85%。共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62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實際利用內資427.6億元、外資2.24億美元,分別增長44.7%和113.3%,總量居全省第二,新區的關注度、市場影響力、綜合競爭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去年,結合自貿區相關政策,對新區原有的產業布局進行了梳理。確定了6大千億級產業發展。包括總部經濟、先進制造業、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航空服務業、科技研發產業、文化旅游等相關業態。發布了1+4招商優惠政策,提出中獎獎勵落戶項目,今年招商引資將繼續圍繞6大產業,充分釋放自貿區發展紅利,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的基礎。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剛才介紹了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加快營商環境方面的情況。您能談一下除了復制創新前兩批自貿區之外,咱們自己的創新探索和突破有哪些?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
去年,我們西咸在整個營商環境構造、“放管服”工作,是兩種機遇或者兩種思路的結合,一方面自貿試驗區本身首要之意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最優的營商環境和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體系和做法。同時,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本身應該說要新區當自強,我們在全國畢竟是特殊的改革開放的推進區域,我們有強烈的內生的自我改革、刀刃向內的迫切需求。去年我們把這兩項工作結合起來做,去年西咸的“放管服”力度相對比較大。有幾個特點:
第一,機構改革大部制扁平化。我們去年成立了市場服務與監督管理局,整合工商、食藥、物價等部門職能,加上省委、省政府給的托管區域內的民生和行政社會事務,我們具有了準行政區的權力,我們把這部分權力合理的轉化為服務企業和民生的能力。
比方說微信辦照,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企業申辦者只需完成刷臉、起名、信息填報三個步驟,企業營業執照最快半小時辦結,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10分鐘辦結,提高了企業注冊便利化,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打造西咸“五星級店小二”優質服務。
比如我們首創的“3450”行政效能審批體系,即3個工作日辦結營業執照、4個工作日辦結經營許可、50個工作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許可。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