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8-03-27 17:04
3月27日上午10時30分,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邀請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先生出席,介紹近年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光臨省委外宣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來陜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集中展示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我省文化建設三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經省委領導批準,從今天開始,在省委外宣辦新聞發布平臺上舉辦“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發布會。系列發布會將邀請省級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出席,介紹我省在加強文化建設方面采取的舉措和取得的進展、成效,并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
今天是系列發布會的第一場。我們邀請到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先生出席。
下面,首先請鐘部長介紹情況。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最是春日好風景,花開時節恰逢君。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大家見面。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長興同志和部領導班子委托,我首先代表省委宣傳部向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下面我先介紹一下近年來我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關情況,然后再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近年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高舉旗幟、服務大局,奮發有為、砥礪奮進,在改革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奮力開創新局面、奪取新勝利、譜寫新篇章,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理論武裝深入人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有力有效。組織召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研討會、“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探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青春足跡”系列報道座談會,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通過中心組學習進行引領,制訂出臺了中心組學習規則《實施辦法》和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辦法》,組織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各類理論研討會、培訓班,開設理論專欄專版,強化理論宣傳。專家學者宣講團“菜單式”宣講、延安大學學生宣講等引起強烈反響,得到了中宣部肯定。與求是雜志社聯合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從嚴治黨的力量。組織舉辦了五場“追趕超越論壇?‘五新’戰略任務系列理論研討會”,變“五根指頭”為“一個拳頭”,聚組織合力,為追趕超越凝聚磅礴力量。完善學術研究平臺,以我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進入國家級中心為契機,批準設立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6家,4家省級重點輿情研究中心,發陜西聲音,破陜西難題,強陜西根基。加強社科規劃管理,著力提升社科研究能力水平,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為234項,資助金額為5500余萬元,省社科基金立項308項,資助研究經費786萬元,社科應用研究進一步加強,著力實現從對策到政策、謀劃到規劃、文章到文件“三個轉變”。
——輿論引導平穩有序,主題宣傳濃墨重彩,為追趕超越營造濃厚氛圍。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催人奮進,省內媒體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十九大精神在三秦”等專題專欄,刊播各類報道3000多篇。重點門戶網站及“兩微一端”積極開展網上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占據各大網站首頁首屏頭條。省市聯動,成功舉辦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圣境陜西》大型成就展,觀展人次180多萬,奏響開啟新時代最強音。做好全國和全省“兩會”、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絲博會、沿黃公路開通等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點項目的宣傳報道。精心策劃組織“追趕超越爭上游”“追趕超越新陜西”等系列主題宣傳,全面反映全省各個行業、各條戰線追趕超越的新實踐新舉措新成效。圍繞精準扶貧脫貧、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市場秩序“三場攻堅戰”,加強宣傳報道,尤其是聚焦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在政策宣講、新聞宣傳、文藝巡演、作品創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現出了安康旬陽縣道德評議會、銅川耀州區“八星勵志”促脫貧等具有陜西特色扶貧扶志扶智的經驗和做法,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在全省新聞戰線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引導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轉變作風、提高素質,在走基層、察民情、接地氣中塑陜西形象,凝陜西共識,聚陜西力量,講陜西故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特色紛呈成效顯著。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強基固本的戰略工程,先后組織開展了抗戰勝利70周年、慶祝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慶祝建軍90周年等系列紀念活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進社區“六進”工作,先后印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方案》《分工方案》。以社區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制定陜西省深化社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實施方案》《工作指引》,從全省2600多個城鎮社區中,省市兩級篩選158個不同類型試點社區,邊試點邊示范,邊試驗邊推廣,一級帶一級、壓茬接續推動,構建精神高地,匯聚向上向善之力。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制定出臺了《“三秦楷?!泵芾磙k法》,選樹的梁增基、贠恩鳳、汪勇、王輝、徐立平、陳士櫓、柯小海、劉永生、國測一大隊、西安鐵路局巴山工務車間為“三秦楷?!?,其中,汪勇、贠恩鳳、徐立平3位同志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 建立了全國首家“博物館教育聯盟”,組織省內65家博物館與近700所大中小學加入聯盟。推動優秀文化進校園,在15所高校進行了26場次成果展演,累計1000多名師生參與排練和演出。印發了《關于加強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實施意見》《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辦法》,對省級基地實行動態管理。目前,我省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處,省級基地69處,市級基地144處,縣級基地145處,教育活動開展經常,作用發揮良好。
注重文明城市創建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咸陽市和鳳縣、志丹縣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入選數量居西部第一,西安市、寶雞市蟬聯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新增全國文明村鎮30個,全國文明單位64個,西北大學等17所學校被命名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我省咸陽市道北中學特級教師呼秀珍,西飛公司鉚裝鉗工薛瑩,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專職家屬協管員張紅萍入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10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繼續保持全國第二位,中國好人總人數達到401人,由2016年的全國第14位前進到第10位。注重“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與文明村鎮創建的有機融合,把文明家園“十個一”作為文明村鎮創建的重要內容和具體抓手,涌現出寶雞紅白理事會,安康“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和旬陽縣“說論亮”道德評議會等先進經驗。
——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產業形成良好發展態勢。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縱深拓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進展,文化建設“四梁八柱”架構逐步形成,變“一指禪”為“組合拳”。我們相繼制定了《陜西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編制了《陜西省“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更加清晰和明確。制定印發我省《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實施意見》,理順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出臺我省《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印發我省《關于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全省開展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專項治理工作。開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組建理事會試點,漢陽陵博物館在全國率先開展建立理事會試點,形成了“理事會+管理層+監事會”管理模式。通過“一企一策”,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加快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曲江文投集團連續第六年榮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截止2017年底,陜文投集團、西影集團、廣電集團、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演藝集團5戶省屬文化企業資產總額達302.1億元,共實現營業收入95.62億元,共實現利潤總額5.60億元。
全省文化產業持續保持較高增速,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7年數據統計局未公布)2012—2016年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500.7億元增至802.52億元,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達到4.14%。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國第9位。市場主體不斷增加,新登記文化及相關產業市場主體和新增規上文化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2012—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數量從1.5萬家增至2.2萬家。其中,有2家上市文化企業、14家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國家認定動漫企業8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單位175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去年,省級出臺了《陜西省“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快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之后,各市也相繼出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36份文件政策,全省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建立了省級文化產業統籌協調管理機構,各市(區)也在組建當中,初步實現了宣傳部門有效主導文化產業的格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黃帝陵文化公園、韓城司馬遷文化景區、白鹿原文化景區、雁翔文化產業創意谷聚集區、西部影視文化產業園等32個省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有序推進;擁有西安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國家印包產業示范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等1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帶動輻射作用明顯。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全省影院規??偭窟_179座904廳,擁有影視制作機構361家,電視劇、電影年均產量居全國第6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年均出版圖書萬余種,入選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的數量、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數量連續多年排在全國前4位,獲國家級圖書大獎達30余種。社會資本對文化及相關產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華僑城、恒大等大型企業紛紛來陜投資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實現制度化、常態化,去年,全省開展文化產業招商引資活動達70余次,僅在陜西文化產業項目(深圳)推介會上,簽約金額就達516億元。
——大力實施精品戰略,文藝精品生產碩果累累。陜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歷史根脈源遠流長,思想文化璀璨奪目,自然風光秀美壯麗,絲綢之路綿延萬里。這里有,“千年帝都”享譽中外,“千年佛都”名垂青史,“千年秦嶺”臥虎藏龍,“千里黃河”浩浩湯湯。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都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創作生產文藝精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近年來,我們相繼制定出臺了《中共陜西省委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全省性文藝評獎改革方案》《關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不斷加大對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電視劇《別讓我看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空巢姥爺》《歷史永遠銘記》《長征大會師》《大秦帝國》系列等作品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電視劇《白鹿原》《好先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作品在一線衛視黃金檔熱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新媒體平臺影視口碑榜主辦的2017年度“金碑獎”評選中,電視劇口碑榜《白鹿原》位列榜首,《大秦帝國之崛起》《那年花開月正圓》名列十強)。電影《推拿》獲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電影《塬上》榮獲第39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圣喬治金獎最佳影片。歌劇《大漢蘇武》、話劇《麻醉師》榮獲文華大獎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崔炳元、韓蘭魁等作品專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陜北民歌領軍人物王二妮專場音樂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以苗阜、王聲為代表的陜派相聲異軍突起,相繼登上央視春晚等全國舞臺。賈平凹、紅柯、高建群、厚夫、陳彥等作家的作品先后榮獲第13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圖書獎等十多個全國重要獎項,賈平凹被評為“最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作家”,閻安被評為“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影響力詩人”。 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大力實施陜西新形象整體建構與傳播行動,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成功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陜西文化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攀升。
最后想跟大家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成績屬于過去,未來還得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文化陜西將綻放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我們也必將為中華文化書寫更加絢麗的華章,為陜西的“追趕超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多的陜西貢獻。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我注意了兩個數字,一個是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4.14%,從年均增速來說還是比較快,我們也注意到GDP比重只有4.14%,對文化大省來說還沒有達到支柱產業的比例,陜西文化產業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優勢?前段時間全國兩會國務院結構改革方案中間有文化旅游部門的合并,陜西文化旅游有深厚的底蘊,咱們在文化改革方面將來怎么實現文化+加旅游,1+1大于2。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
十八大以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納入全局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應該說,這幾年來我們全省上下聯動,強力推動,文化產業的規模競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我們對經濟的貢獻力和拉動力持續提升,為文化自信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撐。
一是產業規模穩定增長。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持續保持較高增速,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2—2016年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500.7億元增至802.52億元,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達到4.14%。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國第9位,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位居全國第14位,基本與我省GDP在全國排名一致。我們占GDP的比重,盡管4.14%還沒有達到支柱產業,5%是支柱產業的標志,但是我們在全國目前還算排在第一方陣。
二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在數量增多的同時,質量也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加,2家上市文化企業,14家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國家認定的動漫企業8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75家,西影集團2015年榮獲了“中國品牌文化影響力十大最具價值品牌”稱號,我相信在不遠的時間里,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喜人的變化。
三是重點項目和園區建設亮點突出。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黃帝陵文化公園、韓城司馬遷文化景區,32個省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有序推進,1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特別是去年基地建設方面更加大了力度,培訓、引進、推進,我們整合行業航母力度,重點項目和園區建設應該說是我們非常突出的亮點。最近,有關領導相繼到陜西調研,都在關注我們的文化,關注我們的文化建設,關注我們的文化產業。上一周,有領導到韓城調研以后非常感嘆,沒想到陜西傳統文化的弘揚搞的這么好,我看到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未來。
四是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全省影院規模總量達179座904廳,電視劇、電影年均產量居全國第6位,《千里雷聲萬里閃》《好先生》《大秦帝國之崛起》《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影視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圖書出版每年出版萬余種,入選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數量連續多年排在全國前4位,獲國家級圖書大獎達30余種。
五是特色文化品牌不斷彰顯。賈平凹、高建群等“文學陜軍”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兵馬俑、法門寺、華清池、袁家村、白鹿原以及歌舞劇《延安保育院》《延安頌》《長恨歌》、紅秀《延安延安》等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攀升;西部影視、曲江影視、陜文投影視、丫丫影視等影視招牌更加靚麗;耀州瓷器、陜北剪紙、華州皮影、戶縣農民畫等民俗工藝美術品知名度不斷擴大。
你剛才提到陜西文化優勢,我剛才只說了一個片斷,陜西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科技、區位等資源,發展文化產業有著巨大優勢和機遇。
一是文化資源富集。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藍田猿人、半坡遺址、軒轅黃帝陵等遠古歷史,有秦、漢、唐等10多個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延安為中心的偉大革命史,文化積淀十分深厚。大家都知道,你要了解中國從哪里來,你要到陜西看看黃帝陵、兵馬俑,你要了解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就要看看延安寶塔和窯洞。我在安康當宣傳部長的時候,有領導同志給我講,陜西一是歷史文化,二是革命文化,另外是現代文化,還有我們的民俗文化,他當時講的四條我印象非常深刻,豐厚的歷史文化,燦爛的革命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頗具實力的現代文化,壯美雄奇的山水文化,倍受國內外關注的宗教文化,這些文化資源是陜西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我們要吸引全國全世界的人關注陜西,關注陜西的文化資源,來挖掘利用陜西的資源。
二是文化人才眾多。陜西高校眾多,每年向社會輸送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同時,在這片文化厚土上成長起來的賈平凹、高建群、趙季平、袁仲一、劉文西、王西京、張藝謀等一大批文化大家以及閆妮、張嘉譯等許多演藝精英蜚聲國內外,這些不同藝術門類、數量眾多的文化人才都是陜西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三是科技實力雄厚。陜西的科技力量在全國處在領先地位,各類科研院所1000多個,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92個,專業技術人員110萬人。2016年,全省技術交易額超過800億元、專利授權量4.85萬件,大批前沿科研成果被應用于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和城市建設為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曾經有外地的同志講,能不能簡單的把陜西介紹一下,我說陜西有三個點,中國大地的原點,北京的鐘點(北京時間是陜西蒲城發出),絲綢之路起點,這是區位。目前已形成航空、鐵路、軌道交通、公路交通立體式交通網絡,輻射四面八方。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900公里,西安通往莫斯科、西雅圖、東京、赫爾辛基等國際城市的航線增加到36條。
五是發展機遇巨大。陜西正處于發展最好最快、最具活力的黃金時期。201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達到21898.81億元,比上年增長8.0%,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從空間上看,前不久,國家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西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陜西的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另外,西安港務區文化保稅區,西安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梁桂同志帶大家到北京、上??疾煳幕Q易基地和文化園區建設工作,長興同志又把這個事情大大推進了一步,建設文化產品跨境電子商務中心,文化貿易活動發展迅猛。在陜西自貿區內,大力推行“微信辦照”等大量優良的營商措施,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前所未有的優惠政策,我們基礎不錯、形勢也不錯,但是確確實實也有問題,問題也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的。
與文化產業發展先進省市相比,我省還不是文化產業強省,主要要在產業方面進行突破。文化事業在全國是領先的,我們的社會效益沒什么說的,但是經濟效益有點距離。你剛才提的很好,2016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6%,占比顯得有點太少。不到廣東的1/5,北京的1/4,浙江的1/3,湖南的1/2,即使與西部第一位的四川相比,也還有500多億的差距。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布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我省文化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2016年,關中,陜南、陜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總量比重分別為83%、9%、8%,很不平衡。西安市增加值為501.54億元,占全省增加值的63%。這也符合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但是一城獨大也是我們的一個心病,如果全省都能均衡發展,我們絕對今非昔比,希望媒體朋友關注研究,在這一方面能夠推動文化產業的突破。
二是規上文化企業數量少,企業實力偏弱。例如,2017年上半年,全國規上文化企業5.4萬家,實現營業收入4.38萬億元。而同期我省規上文化企業為848家,實現營業收入363.8億元,企業數占全國的1.5%,營業收入僅占全國的0.83%。這就是我們的距離,文化市場主體太少,上規模的太少。
三是文化產業知名品牌少、龍頭企業不強。我省的陜文投集團、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西演藝集團、西影集團等多家大型文化企業,無論從規模、影響力,還是產業運作水平上都與同行業領軍企業有著較大差距。今天參加新聞發布會以前,我就在陜文投,正在召開考核大會,今年加大了對他的支持、管理和推進的力度,通過考核引領他,讓他能夠快速的成長,成為陜西的文化航母。
四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與群眾的文化需求結構不適應。內容創新不足,向市場提供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精品力作和拳頭產品不多,生產更好更多兩個效益相統一的文化產品的任務還很艱巨。這是我們面對的一些問題,我們成績很大,問題也非常突出,優勢也非常明顯。
你提的最后一個問題,文化旅游融合,這是國家從戰略層面把文化部門和旅游部門進行結合。上周長興部長親自召開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省推進會議,大家查閱一下會議資料,就可以得到答案。
新華社記者:
我是新華社記者。發布辭中提到陜西省文化體制改革這幾年不斷深入,在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方面,我省做了哪些工作?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
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5]50號)指出,“文化企業提供精神產品,傳播思想信息,擔負文化傳承使命” “探索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管理模式,推動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笔∩下鋵嵵醒胛募詻Q有力。
一是制定落實意見。經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于2016年9月,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實施意見》(陜辦發〔2016〕36號),提出“設立隸屬于省委宣傳部管理的省屬國有文化企業監管機構,由省政府授權省委宣傳部履行出資人職責”,確立了我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的新模式。
二是明確工作職責。2017年3月,省編辦發文調整了省委宣傳部內設機構和工作職責,明確由省委宣傳部承接原由省國資委履行的省屬文化企業出資人職責。宣傳部原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更名為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文改辦),承擔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省屬文化企業改革重組、考核及薪酬、財務監督等日常監管職責;增設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文產辦),承擔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和省屬文化企業資產管理、戰略規劃等職責。原省國資委文資局7名工作人員“人隨事走”,到省委宣傳部文改辦和文產辦工作。隨后,省委宣傳部聯合省編辦印發了《關于理順國有文化企業監管和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機制的通知》(陜宣字〔2017〕116號),在全省范圍內明確了各級宣傳部門監管國有文化企業的工作職責,目前大部分市委宣傳部門已新增了文化發展改革及文資監管的機構和編制。
三是實現依法監管。2017年8月,陜西省政府作出《關于同意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履行省屬文化企業出資人職責的批復》,授權省委宣傳部對陜文投集團、西部電影集團、陜西廣播電視集團、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西演藝集團等5戶省屬文化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同時明確,今后其他逐步與省級部門脫鉤的文化企業及新組建的省屬文化企業,也統一由省委宣傳部履行出資人職責。
四是加強黨的領導。管理體制調整后,省委宣傳部立即組織省屬文化企業修訂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企業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明確企業黨委書記兼任董事長,是導向管理第一責任人,確定企業黨委會作為董事會決策重大事項的前置審核環節。最近還出臺了《省屬文化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決定涉及內容導向管理的重大事項、確保正確的政治導向等工作納入企業黨委抓黨建主體責任。
五是加強“兩效統一”考核。我們印發了《省屬文化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突出目標責任考核。科學設置考核目標,5戶企業系統效益考核權重均超過50%,經濟效益重點考核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基本指標。通過設置更加精準的差異化考核指標,促進企業補足短板、追趕超越。
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盡管我們做了一些探索,但依然任重道遠。改革說起來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話題,我相信有大家的關心,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取得更多的成果,謝謝!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近年來陜西在文藝精品生產方面有很多成績,下一步我省推進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方面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常務副部長鐘順虎:
推出更多優秀作品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文藝精品的創作生產非常重視、高度關注。我們有幾個思路,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通報。
一、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組織全省文藝工作者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以習近平文藝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和選題策劃,研究制定《陜西省文學藝術工程規劃(2017-2021年)》,籌劃召開陜西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文藝大創作大繁榮座談會。這個座談會已經準備就緒,很快就要召開,這是貫徹總書記10·15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著力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是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推出重大文藝作品。圍繞這個時間節點,中宣部在今年年初專門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省上也做了專門安排。計劃推出電視劇《大西北》《共和國血脈》《西京故事》《一號文件》、電影《扶眉戰役》、大型民族歌劇《遙遠的信天游》、話劇《平凡的世界》、《創業史》、紀錄片《延安記憶》等文藝精品,這些作品都在緊鑼密鼓推進的過程中。
二、持續加大扶持力度
省委宣傳部堅持以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和重點文藝創作資助為驅動,激發文藝工作者創作積極性。加大對重大文化項目的宣傳推介力度,助推陜西文藝作品走向全國。
三、扎實加強人才培養
一是牽頭組織實施“百優計劃”,為陜西文藝事業持續繁榮發展儲備接續力量。每年我們扶持100名文藝青年,培養接續力量。
二是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在每年“5·23”、春節等重大紀念日、節日前后廣泛組織基層采風、文化進萬家等活動。
三是通過舉辦系列文藝創作培訓班等形式,切實提高文藝工作者思想和業務水平。
四、始終堅持正確導向
一是堅持嚴格審查審看,確保我省重大文化項目和重大題材文藝作品導向正確。
二是著力加強文藝陣地建設和管理,對重點文藝期刊實施動態閱評監管。
三是嚴格文藝獎賽審批管理,認真審核各類省級文藝獎賽活動。
四是按照中宣部要求,加強對陜西衛視黃金時段播出電視劇目的審核報送。
希望大家更多的關心我們文藝精品創作,更好的宣傳推介我們的文藝精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