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來源: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12-21 09:39
11月16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邀請陜西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顧東武先生,介紹“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 提高地方立法水平”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人大法制委辦公室副主任常百寧先生、陜西省人大法制委法規一處處長姜敏女士。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外宣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大人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顧東武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我省“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 提高地方立法水平”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人大法制委辦公室副主任常百寧先生、陜西省人大法制委法規一處處長姜敏女士。
下面,首先請顧主任介紹有關情況。
陜西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顧東武: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根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安排,按照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同志的要求,我代表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大家介紹全面深化改革,開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提高地方立法水平有關情況。
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努力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推進法治陜西建設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從2013年5月至今共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33部(其中制定20部,修訂13部),廢止法規5部,分四次對42部法規進行了清理修正,審查批準了38部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本屆省人大的立法工作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注重民生領域立法。圍繞社會熱點,結合我省實際,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立法訴求。如,修訂《陜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對再生育政策、婚產假、哺乳假、獨生子女補助金等條款進行了細化;制定《陜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攤販管理條例》,明晰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規范食品安全監管;修訂《陜西省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強化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促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修訂《陜西省消費者權益保障條例》,完善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制定《陜西省果業條例》,維護果農權益,推進果業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突出重點領域立法。如,立足旅游大省實際修訂《陜西省旅游條例》,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保障旅游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提升旅游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陜西省節約能源條例》,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完善管理體制,夯實責任主體,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三是積極開展創制性立法。在立法權限范圍內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制定的《陜西省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條例》、《陜西省城市公共空間管理條例》和《陜西省建筑保護條例》均屬全國首創,為解決城市道路反復開挖、架空線路無序搭建、城市公共空間隨意占用以及破壞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等問題提供法律保障,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肯定。制定的《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被國家環保部推薦各省(區、市)借鑒。率先在全國出臺《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條例》,規范、促進現代農業園區科學發展,推動農業轉型、農民增收。
四是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立法。全面修訂了《陜西省地方立法條例》和《陜西省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制定了《陜西省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組織辦法》和《陜西省各級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一攬子修改了鄉鎮人大工作條例、縣鄉人大代表選舉實施細則和實施代表法辦法,為堅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供法制保障。
五是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加強法規清理,廢止不合時宜的法規,及時跟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要求,通過打包修改方式統籌對法規中與上位法及改革決策不一致的內容進行集中修改,維護了法制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站在國家法治建設全局的高度,對法治工作包括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人大法制委和常委會法工委認真學習貫徹中央要求和省委的實施意見,積極采取措施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各項工作創新,建立了立法協商、立法協作、委托起草地方性法規、立法基層聯系點等工作機制,完善了立法工作規程、技術規范、立法專家庫管理辦法等14項立法工作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具體做法主要有:
(一)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向省委的請示匯報,主動對接全省重大發展戰略和重點改革舉措,自覺將立法決策與省委的工作部署相銜接。適時調整了五年立法規劃,優先安排和審議有關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公民權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立法項目,努力為我省實現追趕超越目標和促進全面實現小康提供法制保障。
(二)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從提高法規起草質量、改進立法調研、完善立法溝通協調配合機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人大在立法各個環節主導機制。在立項環節,通過科學論證,確保真正能夠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的項目進入立法規劃、計劃。在起草環節,加強溝通協調,提前介入,對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規草案直接組織指導起草。在審議環節,加強協商,切實擔負起責任,把握好主動權。通過修訂地方立法條例和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罰款限額規定,進一步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機制和工作程序上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制化。
(三)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我們將法規草案印發全體省人大代表征求意見,建立了省人大代表有重點參與具體立法工作機制,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邀請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立法調研,引導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深度審議,提高審議質量。堅持法規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通過調研座談、論證評估、立法聽證、網上征求意見等方式,努力做到立法參與主體大眾化、參與途徑多樣化。我們分兩批在全省確定了18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深入基層傾聽意見建議,努力夯實立法工作群眾基礎。
(四)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建立了立法協商工作機制,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對立法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協商民主作用;建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47位法律、建筑、環境等方面專家組成的立法咨詢專家庫,形成立法專家論證會制度,發揮智庫作用;廣泛開展與高校、法學會、律師協會等立法協作,委托開展法規起草、咨詢、論證、評估、培訓等工作;充分聽取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法律實務工作者對法規草案的修改建議,進一步提高法規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立法評估制度,堅持開展立法前評估和立法后評估。
(五)加強備案審查工作。成立了法工委法規四處,專門負責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并通過了《陜西省各級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我們還與有關方面共同建立了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原則開展備案審查工作,切實維護憲法權威和法制統一。
(六)強化對設區的市立法工作指導。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積極推動設區市人大立法工作機構的建立,在省人大常委會確定了我省九個設區的市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的時間后,加強業務指導,通過跟班學習實踐、舉辦培訓班、提供立法制度示范等方式,推動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穩步開展。
當前,省人大常委會正在全省范圍征集下一屆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建議,希望社會各方繼續關注我省民主法治建設,積極向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民生、經濟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采納。
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報告提出的“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是我們今后立法工作根本遵循。省人大法制委和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和提出的“五個扎實”的重要指示,圍繞省委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五新”戰略,堅持黨的領導,遵循客觀規律,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助力追趕超越目標的實現。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顧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立法協商重要性是什么?請具體談一談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立法協商的工作情況。
陜西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顧東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立法協商是指立法機關在立法活動中,與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及廣大人民群眾等廣泛進行的溝通、對話、協商、征求意見及評估反饋等活動,目的在于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要深入開展立法協商,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
自2015年起,由法工委牽頭,與省委統戰部、省民政廳、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以及省工商聯等單位建立了立法協商機制,開展了立法協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制度建設。為確保立法協商活動有序、務實、高效開展,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討論通過了《立法協商工作規定》。二是加強溝通聯系。每年都召開立法協商工作會議,通報常委會開展立法協商工作的計劃,提出擬重點協商的具體法規,同時,還邀請有關協商單位參加省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工作會議和立法工作培訓班,了解全省立法工作動態,開展立法知識培訓。三是對部分法規開展了立法協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先后將省旅游條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法規進行了重點協商,對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吸收采納。
立法協商是發揮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不斷總結和改進立法協商工作,努力使立法協商在推動協商民主有序擴大、保障多元社會利益依法合理表達、促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
我是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我們注意到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民生,立了很多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規,請介紹一下在這些保障民生的立法中如何體現民情、匯聚民意、集中民智?能否舉出相關的法規事例?
陜西省人大法制委法規一處處長姜敏:
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訂了33部地方性法規,其中涉及民生的有20部左右。在立法過程中,我們始終關注民眾切身權益,找準社會熱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一是實事求是。如在制定《陜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攤販管理條例》過程中,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笆称飞a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边@里面沒有提到“小餐飲”,但我省“小餐飲”眾多,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從食品安全角度對“小餐飲”進行立法規范是十分必要的,對此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專程赴京向全國人大匯報請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最后書面答復,將小餐飲納入地方性法規調整范圍符合實際和立法精神。二是認真調研。如在修訂《陜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過程中,我們調研分領域進行專項調研,主要選取了民眾非常關注的消費領域,容易發生問題或者投訴焦點。比如說商品房交易質量問題,金融服務、通訊服務,熱點領域開展專項調研,調研的過程中,主要深入有關市縣,實地走訪商業綜合體、建材家居城、農機市場、大型超市、汽車4S店多個不同類型經營場所,查閱投訴處理原始記錄,察看消費維權工作情況,并且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基層一線執法工作者、消費者代表、經營者代表等進行座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些工作這個法規在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表決時得到全票通過。三是召開立法聽證會。立法聽證既是代表不同利益的雙方或多方對立法草案內容的必要性、合理性等進行辯論,也是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地方立法的有效途徑。在《陜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攤販管理條例》的立法聽證會上,我們邀請20位聽證陳述人就群眾普遍關注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飲許可制度、食品攤販登記備案制度以及經營區域等問題進行立法聽證;在舉行《陜西省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立法聽證時,我們邀請16位聽證陳述人就“空巢”老人的保障措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建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服務業履行優待老年人的職責以及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優惠措施等問題進行立法聽證,請省政府有關部門參加聽證會并作出回應,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條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
我是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這幾年人民群眾越來越關心生態和環境問題,請問省人大常委會在生態環境立法方面還將有什么舉措,如何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陜西省人大法制委辦公室副主任常百寧:
這些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十分重視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立法工作,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規的制定和修訂。我省現有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62部,其中省級地方性法規39部,另外23部主要是西安市和部分設區市法規。我省為一座山(秦嶺)和一條河(渭河)的生態環境立法都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對防治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保證南水北調水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根據我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需要的實際,省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了水土保持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放射性污染防治條例、地下水條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加大依法治污治霾力度,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1月,針對秦嶺生態保護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省人大常委會修訂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明確保護范圍,夯實責任主體。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研究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需求,全面清理現行地方性法規中與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相適應的內容。進一步加強法規間的銜接,及時修訂我省實施環境保護法辦法,建立并完善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陜西省地方生態法規體系,通過立法引領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另外,根據立法法規定,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也有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權,省人大常委會將積極支持并指導設區的市制定好當地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共同為建設美麗陜西構筑法制屏障。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再次感謝顧主任介紹。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